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從接受自己的平庸開始

章一

那天我給學生開班會,我問他們:“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同學們發言都非常踴躍:A同學說,“長大後,我想成為一個世界級的考古學家。”喜歡唱歌的B同學說,“我以後想當一名歌唱家。”而愛寫作的C同學則說,“我喜歡寫作文,我以後想當一名作家!”

看著他們一張張興奮的小臉的,我彷彿看到當年讀初中時的我們。讀初中的時候,面對班主任的提問,我們也曾經這樣豪情萬丈地說過自己的理想。

可如今,時光匆匆,風塵碌碌,已到而立之年。幾乎所有的同學在現實的傾軋之後,被打入了生活的鏈條裡,無例外的一個個都做了平庸的普通人。

也許每個小孩子在最初的時候,都覺得自己的未來會是閃閃發光的!

可是沒有人告訴他,最終我們大部分人都會成為普通人。因為很多夢想窮極一生,都是沒有辦法實現的。但是有夢的人生,終究還是比較幸福的。因為有了夢想,就有了奮鬥的方向,只要努力去做,多多少少都可以活成想要的模樣。

有一年,我讀到王小波的《黃金時代》,裡面有這樣一段話: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捱了錘的牛一樣。”

讀小學的時候,我把清華北大當做自己的理想;到了初中,我的目標是考上全縣最好的重點高中;高中的時候,我的願望是能上一本就好了;大學畢業後,我唯一的目標是能找個對口而工資看起來還不錯的工作;然後呢,成家立業,生個孩子,有一個普通的家庭,過著普通的生活。

生活就像一把殘忍的刻刀,漸漸改變了當初的模樣。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從接受自己的平庸開始

章二

在知乎上有過這樣的提問:接受自己平庸的那一刻是什麼情境? 這是很熱門的一個問題,因為幾乎大部分人都有過這樣的體會,其實最終我們都只是芸芸眾生的一個微小個體。

有的網友說,“從小就習慣了平凡,覺得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有的則說,“意識到自己平庸是在夢想破滅後,然後帶著絕望的悲憫重新尋找出路”;也有些說自己因為接納了平庸,心態變平和了,不會再抱怨環境、妒忌他人。

大部分人都提到了一種“踏實的感覺”。

在接受平庸的那一刻,我們並沒有特別的絕望,也沒有放棄努力,反而更加踏實地迴歸了生活:“那一刻,我不再與自己為敵,也不再與世界為敵。我開始以包容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開始慢慢接受自己。開始嘗試去控制自己的情緒。”

“其實我們每個人心裡跟明鏡一樣,清楚地明白自己原來就很平庸,只是心中有那股執念和僥倖作祟,想著也許自己可以和別人不一樣。接受自己平庸的那一刻,便是把這股執念徹底澆滅,不再妄想,不再希冀,認了命。”

正如一個網友說:“接受自己平庸不是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

是的,接受平庸並不意味著放棄了努力,只是不再幻想,開始真正的接受自己,真正的面對自己,踏踏實實的開始努力。

所以,一個人能夠接受自己的平庸,其實是他真正成熟的開始。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從接受自己的平庸開始

章三

每個人在年少輕狂的時候,都有過天馬行空的幻想。

可是當歲月漸行漸遠,而立之年悄然而來,我們都被生活打進了循規蹈矩的鏈條裡。

多年以後,當年那個愛踢足球曾夢想進入國家隊的少年,後來考上了公務員,過著朝九晚五的日子;當年那個抱著吉他想要當流浪歌手的少年,後來進了一家公司當了主管;當年那個喜歡寫作夢想成為第二個張愛玲的女孩,後來當了一名中學老師。

誰沒有過理想?誰沒有在內心幻想過那個成功的、至少是牛逼的自己?可是歲月就這麼無情,越往前走,自信越少,懷疑越多;越往前走,那個夢想中卓越的自己漸行遠去,而那個平庸的自己逐漸露面,最後完完全全地成為芸芸眾生中最普通的一員。

歲月是無情的,生活是殘忍的,可是我們必須接受,必須勇敢面對。無論怎樣,我們都不應該抱怨我們的人生。

有的人一生精彩不斷,但更多人的一生都是充滿了平平常常的小事。假如我們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情可以做,那麼就用心做一個平淡的小人物,認真工作,用心經營自己的家庭。給一個可愛的小孩做最好的媽媽,給一對慈祥老人做孝順的子女,給你的另一半一個簡單幸福的家,這一樣是一個豐滿的人生。

畢竟,人生不是你想怎樣就能怎樣,丟掉幻想,接納自己,才是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