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西湖畔規劃路為古厝“讓道”專家:一古厝與明代孫氏入閩有關

N海都記者 石磊磊/文 包華/圖

在福州西湖的西南角,有一條名為後營巷的老街,去年3月開始,後營巷進行舊改徵遷,四處百年古厝浮出水面,其中兩處已經列入了福州市名城委的歷史建築普查成果。昨日,記者從福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獲悉,鼓樓區湖頭街及市民政局舊屋區改造項目規劃調整論證徵詢意見公示已經公佈,為了保護古厝,原先的規劃路取消,原先的商住混合用地也計劃調整為二類居住用地。


福州西湖畔規劃路為古厝“讓道”專家:一古厝與明代孫氏入閩有關

後營巷27號弄9號古厝內部


規劃路 給歷史建築讓道

去年5月,鼓樓區啟動湖頭街及西洪路市民政局宿舍周邊兩個舊屋區改造項目。該地塊位於西湖的西南部,西至光榮路,東至湖頭街,北至夢山路,南至西洪路。其中在夢山路和西洪路之間,設置了一條東西走向的規劃路,長度約300米。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公示顯示:“道路線型調整避讓現有建築,為保留歷史建築後營巷27號弄8-9號,取消東西向原有規劃支路。”此外,原先歷史建築旁的商住混合用地,調整為二類居住用地。

據項目建設單位福州市鼓樓區建設投資管理中心負責人鄭先生介紹,目前方案還在公示期,調整後的方案,為保護歷史建築取消了規劃路,同時出於安置舊屋區居民的考慮,將商業用地改為二類居住用地。

古厝內 有精美雕刻和灰塑

昨日下午,記者探訪了該舊屋區。在工地圍擋中,有四處古厝沒有拆除。

鼓西街道夢山社區黨委書記林秀燕告訴記者,此次規劃路讓道的古厝,門牌號是後營巷27號弄8-9號,是兩處相連的古厝。社區還在古厝旁設立了辦公聯絡點。

林女士說,在舊屋區改造前,街道社區向市名城委申報了4處古厝,其中後營巷30號弄8號和27號弄8-9號有望升格為歷史建築。這一說法,記者也從市名城委處得到證實。

記者昨日也探訪了後營巷27號弄8-9號。其中的一處,雖有近代的各種搭建,但保留了較為完整的木結構。古厝內有精美的雕刻,封火牆上也保留了一些灰塑。

古建專家陳朝軍表示,這棟古民居應該是清末民初建築。

專家:一古厝和明代孫氏入閩有關

文史專家鄭子端告訴記者,在福州西門街有一孫氏家族,他們祖上在明洪武年間從河南中牟縣到福州安家。

“祖厝在西門街,祖墓在祭酒嶺”是孫氏流傳的“暗語”。

鄭老為記者聯繫了孫家後人孫一勇先生。孫先生說,他們的祖先孫甫,是一名將軍,明洪武二年從河南來到福州。明末清初戲曲作家陳軾,著有《道山堂集》,也記錄了孫氏家族入閩的故事。

“看到《道山堂集》前,我們也不知道先祖擔任的具體官職。陳軾和第八代的孫昌祖都是崇禎年間的進士,還是親家。根據資料,我們知道,先祖孫甫最早居住在西湖臥湖橋,後人則居住到老孫營、後營巷。後營巷的老宅是兩處合在一起的,祖上說是明代開始建的。”孫一勇告訴記者,孫氏已經沒有後人居住在後營巷27號弄8-9號,不過這棟老宅的確見證了孫氏家族的變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