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西湖畔规划路为古厝“让道”专家:一古厝与明代孙氏入闽有关

N海都记者 石磊磊/文 包华/图

在福州西湖的西南角,有一条名为后营巷的老街,去年3月开始,后营巷进行旧改征迁,四处百年古厝浮出水面,其中两处已经列入了福州市名城委的历史建筑普查成果。昨日,记者从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鼓楼区湖头街及市民政局旧屋区改造项目规划调整论证征询意见公示已经公布,为了保护古厝,原先的规划路取消,原先的商住混合用地也计划调整为二类居住用地。


福州西湖畔规划路为古厝“让道”专家:一古厝与明代孙氏入闽有关

后营巷27号弄9号古厝内部


规划路 给历史建筑让道

去年5月,鼓楼区启动湖头街及西洪路市民政局宿舍周边两个旧屋区改造项目。该地块位于西湖的西南部,西至光荣路,东至湖头街,北至梦山路,南至西洪路。其中在梦山路和西洪路之间,设置了一条东西走向的规划路,长度约300米。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公示显示:“道路线型调整避让现有建筑,为保留历史建筑后营巷27号弄8-9号,取消东西向原有规划支路。”此外,原先历史建筑旁的商住混合用地,调整为二类居住用地。

据项目建设单位福州市鼓楼区建设投资管理中心负责人郑先生介绍,目前方案还在公示期,调整后的方案,为保护历史建筑取消了规划路,同时出于安置旧屋区居民的考虑,将商业用地改为二类居住用地。

古厝内 有精美雕刻和灰塑

昨日下午,记者探访了该旧屋区。在工地围挡中,有四处古厝没有拆除。

鼓西街道梦山社区党委书记林秀燕告诉记者,此次规划路让道的古厝,门牌号是后营巷27号弄8-9号,是两处相连的古厝。社区还在古厝旁设立了办公联络点。

林女士说,在旧屋区改造前,街道社区向市名城委申报了4处古厝,其中后营巷30号弄8号和27号弄8-9号有望升格为历史建筑。这一说法,记者也从市名城委处得到证实。

记者昨日也探访了后营巷27号弄8-9号。其中的一处,虽有近代的各种搭建,但保留了较为完整的木结构。古厝内有精美的雕刻,封火墙上也保留了一些灰塑。

古建专家陈朝军表示,这栋古民居应该是清末民初建筑。

专家:一古厝和明代孙氏入闽有关

文史专家郑子端告诉记者,在福州西门街有一孙氏家族,他们祖上在明洪武年间从河南中牟县到福州安家。

“祖厝在西门街,祖墓在祭酒岭”是孙氏流传的“暗语”。

郑老为记者联系了孙家后人孙一勇先生。孙先生说,他们的祖先孙甫,是一名将军,明洪武二年从河南来到福州。明末清初戏曲作家陈轼,著有《道山堂集》,也记录了孙氏家族入闽的故事。

“看到《道山堂集》前,我们也不知道先祖担任的具体官职。陈轼和第八代的孙昌祖都是崇祯年间的进士,还是亲家。根据资料,我们知道,先祖孙甫最早居住在西湖卧湖桥,后人则居住到老孙营、后营巷。后营巷的老宅是两处合在一起的,祖上说是明代开始建的。”孙一勇告诉记者,孙氏已经没有后人居住在后营巷27号弄8-9号,不过这栋老宅的确见证了孙氏家族的变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