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种姓制度,那么与他相临的国家有没有种姓制度,例如孟加拉国、巴基斯坦?

地主家的大少爷


中国的邻国、南亚大陆名副其实的“一哥”印度,在中国的知名度颇高,印度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知名度,除了各种开挂之外,也与其人分四等的种姓制度有很大关系。在讲究人人平等的21世纪,作为名副其实的地区大国,拥有近14亿人口的印度居然仍存在如此赤裸裸的等级制度,确实足够神奇。

印度教

在封建社会,人分成等级并非印度一家独有,事实上,世界上绝大多数封建王朝都曾有过将人分为几等的等级制度,不过,随着人类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这种落后、野蛮的等级制度早已随着文明的进步而消亡。但是,印度再次成为例外,从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并创立种姓制度以来,种姓制度居然在这个地方存在了数千年之久,一直到近代,印度各地依然广泛存在着这种赤裸裸的等级制度。

通常来说,大家往往将种姓制度等同于印度,那么,印度的邻国们、同样位于南亚之大陆的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国境内,是否也存在与印度相同的种姓制度呢?

答案是肯定的,虽然种姓制度仅局限于南亚地区,但是,种姓制度并非印度一家独有,在尼泊尔、孟加拉国等与印度相邻的许多国家,确实存在种姓制度。以尼泊尔的种姓制度为例,探析种姓制度在印度之外是如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梨查维统治时期佛像

据尼泊尔文献资料记载,早在公元464年,尼泊尔地区进入梨查维王朝统治时期,也正是这个王朝将种姓制度带入了尼泊尔。但是,据尼泊尔考古学家发现的一些梨查维时期的石碑神像记载,虽然这一时期尼泊尔就存在了种姓制度,但是仅局限于梨查维人自己的统治阶层,他们并没有把这一制度强加给当地人。

在梨查维人统治印度以后,越来越多的印度移民者开始进入尼泊尔的北部、南部和西部。这些进入尼泊尔的印度人,主要以刹帝利种姓的王公贵族,以及他们的追随者为主。他们身份尊贵,又英勇善战,很快在尼泊尔扎根,并成为了当地的统治者。

这一时间段,进入尼泊尔的人越来越多。由印度人所建立的马拉王朝在打败梨查维王朝以后,为了规范越来越多的民族人口,进一步统治复杂的社会,马拉王朝统治者开始利用宗教,并在尼泊尔进一步建立种姓制度。

马拉王朝佛像艺术品

根据尼泊尔王朝谱系记载,马拉王朝统治者为了在尼泊尔快速建立中心制度,特地请来了印度的几位婆罗门学者,专门为尼泊尔人民定制属于他们的种姓制度。原本没有种姓等级之分的尼泊尔原住民,就在印度人的统治下,被划分为了4个种姓和不可接触者阶层,在划分社会阶层的同时,马拉统治者又详细规定了每个中心的职业、着装、婚姻限制等多方面的种姓守则。

尼泊尔佛塔

尼泊尔的种姓制度中还存在一个特殊现象,由于这个国家是佛教与印度教并存,所以,马拉王朝也为佛教教徒划分了种姓地位。尼泊尔的佛教徒主张众生平等,他们曾对种姓制度提出过反抗,但是,由于统治阶级的压力和印度教的强烈攻势,最终,尼泊尔佛教徒接受了当时统治者强加给他们的种姓制度。

自那个时候起,尼泊尔的种姓制度完全建立,这个国家的制度不仅承袭了印度种姓制度的精髓,又结合尼泊尔的社会状况,延伸出来了佛教种姓制度。综上所述,从尼泊尔种姓制度的来源和建立可以看出,与印度相邻国家的种姓制度,基本上都是由印度教带过去并建立起来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的种姓制度建立,也与尼泊尔大同小异。


鸢飞九天2018


种姓制度是一种曾经广泛存在于古印度文化区的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等级体系。如今,除了印度之外,在尼泊尔、斯里兰卡与孟加拉国仍旧还有种姓制度的遗留,在巴基斯坦几乎消失不见。不过除了印度之外其他南亚地区的种姓制度没有那么严重,而且各地之间的种姓制度都有很多的不同之处。

除印度外南亚地区的种姓制主要有两个特点:

  • 第一,零星分布,受影响者并不多;
  • 第二,各地种姓制度变化巨大。


与古希腊一样,“古印度”向来都只是个地理单元而非单独的国度,直到英国殖民者到来之后才将支离的南亚次大陆结合成如今的印度。原本的古印度文化区域几乎囊括了如今的整个南亚次大陆,而种姓制度当年也跟随着雅利安人的脚步传播到了南亚各地。

在南亚,除了深受伊斯兰文明影响的巴基斯坦、马尔代夫,还有尊奉佛教的不丹,其他地方多多少少仍旧还有种姓制度的遗存。如今,种姓制度在尼泊尔相当常见,在孟加拉国也有少数存在,而斯里兰卡大多数的泰米尔人仍旧遵从着种姓制度。

通常,说到印度的种姓制度简直是臭名昭著,然而南亚其他地方的种姓制度却存在感很低,主要还是因为南亚其他地方的种姓制度随着地域不同发生了很多变化。

在印度,种姓制度的等阶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与达利特。而在斯里兰卡种姓划分是瓦拉拉、卡拉亚尔、穆库亚尔与不可接触者,主要依据土地数量、职业与地区划分。

虽然斯里兰卡的印度教徒多是泰米尔人,但信奉佛教的僧加罗人其实也有种姓制度。但是在僧加罗人那里,原本地位最高的婆罗门已经变成附庸,刹帝利消失,吠舍上升为了最高等级种姓,在斯里兰卡称作“瞿维种姓”,也就是农民。原来的首陀罗也没有了,而是按照职业进行区分,比如裁缝的种姓是汉纳利,酿酒师是杜罗伐,洗衣服的是赫纳等等。


作为佛教起源地的尼泊尔,超过80%的人都信奉印度教。1962年当时的尼泊尔就废黜了种姓制,但其影响仍在。不过尼泊尔有个传统,就是会授予低种姓者高种姓,如今的尼泊尔各种姓间通婚自由界限模糊,而且高种姓人口最多。

在孟加拉,信奉印度教的孟加拉人也还保留着种姓制度,不过刹帝利被维迪耶种姓代替,而迪耶斯特取代了吠舍种姓。主体上孟加拉多信奉伊斯兰,所以种姓制度在孟加拉影响力非常有限。

种姓制度依附于印度教而存在,而伴随着时代变迁,原本古代传到南亚各地的种姓制度,都在当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唯独在印度仍旧根深蒂固。


澹奕


孟加拉和巴基斯坦以前也是属于印度的,当然也有种姓制度。只是后来穆斯林打过来了,巴基斯坦人和孟加拉人改信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讲究天下穆穆皆兄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以就不讲种姓制度了。


黄河208409052


当然有,现在的印度实际上就是一个联邦政府,而组成这个联邦的就是各个以种姓为单元的邦国势力。这种联邦制度在整个南亚地区都是通用的,比如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也是采用这种联邦方式组成的,这也是南亚地区基础建设水平很差的主因,因为政令无法统一,一个大工程下到下面,会有各种不同的意见与各种的吃卡拿。

整体来说,南亚地区的政令基本上都差不多。这是因为本来都在同一个政治制度下管理的,这些都是属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地盘,英国东印度公司对这些地盘的管理就是只要你不要闹事,爱怎么样就怎么样,给足了高度自治权(英国人少,几千人就想要管理几十亿人口),这使得南亚地区的人完全就是野惯了,种族势力太强大了。

不过呢,南亚地区虽然施行种姓制度,但是大多随着信仰走,比如信印度教的自己凑一块,信伊斯兰教的自己凑一块,信佛教的也自己凑一块,这使得当地也有一个相处稳定的政治稳定。印度相对来说却还是比较例外的,由于印度政府太贪婪,他们侵占了周围太多国家,直接导致印度国内混杂了好多政治信仰,然后印度政府很难管理,不得不下放很多自治权。

因此,同样是种姓制度,但是印度方面的氏族自治权比巴基斯坦方面的氏族大得多。


优己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基于婆罗门教的社会制度,其最高种姓就是婆罗门。婆罗门教现称印度教。尽管现代印度政府从法律上废除了种姓制度,但在印度民间,古老的种姓制度仍根深蒂固。在印度周边后来接受了其他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地区,都不流行种姓制度,而个别地区民间受印度古老种姓制度影响可能还会有的。


lipuren


有,比如中国,户籍二元,身份世袭,农民户籍子女世代是农民户籍,不能自愿迁徙,那怕是在城里出生成长。


永chen


种姓制度,是印度宗教所特有。所以除印度外影响不大。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是伊斯兰教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