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千奇百怪”的面


上海人“千奇百怪”的面

上海,國際大都市,世界金融中心,上海土著們一出生就帶著那種獨一無二的優越感,但是上海人並不會被這種優越感所迷惑,他們甚至比我們這些外來人還更要努力,比我們更低調。我對上海人的理解是有時高不可攀,但大多數時候和我們一樣,不驕傲、低調、一直努力工作,只為自己更好。

上海人這樣的特質就很好的從他們的飲食中反應出來——麵食。一說到吃麵,大家可能會理所當然的想到北方人,上海人還喜歡吃麵,這是大多數人的困惑,我曾經也是這麼想的,上海人不都是吃米飯嗎?後來當我在上海上學、工作,我才慢慢了解到上海人真的挺喜歡吃麵的,而且上海人吃的面可以堪稱豪華。在上海你說不出他們的特色面是什麼,不像你能脫口而出的武漢熱乾麵、河南燴麵、蘭州拉麵等這些聞名全國的麵食,而上海人吃的面可以說是間接反映了他們的土豪、精緻、以及他們骨子裡的樸實無華。他們的麵條不僅有代表了他們的飲食風格——濃油赤醬,也有口味鮮美的海鮮麵,甚至有清湯寡水的陽春麵,總之各種種類的面在上海幾乎都能吃到。

下面就來說說最能反映上海人的幾款當地特色的麵食

1.樸實無華—蔥油拌麵、陽春麵

上海人“千奇百怪”的面


上海人“千奇百怪”的面

上海人吃的最多也是最普通的一碗麵,有多普通,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所以我說這碗麵能很好地反映上海人那種樸實無華、簡單的特質。一碗蘇氏細面下好之後,上下襬動幾次,讓麵條裡面的水分儘可能瀝乾,放入瓷碗裡面,澆上一勺香蔥炸過的花生油,再來一勺醬油,來回伴幾下,一碗簡單而不簡約的蔥油拌麵就好了,實在是太過簡單。後來發現自己也深深的愛上了這碗簡單的蔥油拌麵,喜歡它那淡淡的蔥油香,喜歡它吃在嘴裡那絲滑的口感,喜歡麵條被唆進口腔裡嘴唇殘留的蔥油差點滴下來的尷尬。我在麵館問過好多人,他們回答都差不多,蔥油拌麵雖然簡單,但是每天早上來一碗,感覺渾身一整天都充滿了多巴胺,覺得一天會有很好的開始,他們說這就是食物的魅力,可能我們都是吃貨吧。上海人鍾愛的另一款毫無特色的麵條是陽春麵。一小勺豬油搭配一點生抽和蔥花,衝入開水,造就一碗高湯,將煮好的細面倒入其中,一碗最簡單的陽春麵就好了。

上海人“千奇百怪”的面

2.低調而不乏奢華與精緻——黃魚面、牛蛙面、鱔魚麵


上海人“千奇百怪”的面

黃魚面的精華在於它的湯底,它看似普通但內在的的確確不一般,據我目前所知,最豪華的黃魚麵湯底是用豬大骨、老母雞、大蝦、黃魚文火煨制五六個小時得到的,當然其價格可想而知。黃魚面吃的就是他的湯底,嘗的就是它的鮮味,廚師會頗有心機的在你麵條上加一勺鹹菜,將兩種極端放一起,當你嘗一口鹹菜再去吃麵喝湯時,你會發現這個面怎麼這麼好吃,湯怎麼這麼鮮,當你這樣想時,商家的目的達到了。牛蛙面和鱔魚麵就直接將他的家底直接放在明面上,因為確實有這個資本。高溫加上各種提鮮去腥的調料爆炒牛蛙和鱔魚,出鍋時加一點麵粉勾芡一下,增加他的濃稠度。相對來說我更推薦這樣的麵條採用伴著吃,不要用湯底,因為湯底會降低廚師精心調製的濃稠感,相反幹拌的話,麵條與牛蛙、鱔魚完美的交融在一起,中間沒有介質,這樣的口感是我無法拒絕的。

上海人“千奇百怪”的面


上海人“千奇百怪”的面

財大氣粗——肥腸面、大排面、辣肉面


上海人“千奇百怪”的面

肥腸面、大排面、辣肉面真的能讓你體會到財大氣粗的感覺,這三種澆頭都是老闆提前燒好的,下好面之後,你要啥,只要有錢,隨便加,看著老闆大勺加肉的感覺,真豪、真爽。有錢任性的可以雙拼甚至三拼。個人建議肥腸面和大排面吃湯麵,因為肥腸和大排都是紅燒的,這樣的話不至於太膩,肥腸面吃它的口感,麵條軟糯與肥腸彈牙的口感,而臘肉面兩種吃法都非常推薦。

上海人“千奇百怪”的面


上海人“千奇百怪”的面


上海人“千奇百怪”的面

錦上添花——素雞、烤麩


上海人“千奇百怪”的面


上海人“千奇百怪”的面

素雞和烤麩堪稱上海面條界的扛把子,任何種類的麵條都可以加入素雞和烤麩,萬面皆可用他兩來盤他。素雞和烤麩都是豆製品,通過將素雞和烤麩浸在滷汁當中,讓他們充分吸收湯汁,一口咬下去湯汁瞬間在口腔裡面爆熱,瞬間能平常到滷汁的香味以及素雞和烤麩的清甜可口。而且將蔥油拌麵與紅燒烤麩混合在一起,那種濃油赤醬的香味與口感真的只能你自己去品嚐了。

就像我說的,一碗麵基本能很好的反應了上海人特徵,有他們的飲食特徵——濃油赤醬,也有他們做人的特徵,該低調時低調,該高調時高調,他們喜歡吃的了牛蛙面、黃魚面,他們也吃得了蔥油拌麵、陽春麵,他們骨子裡帶有著他們獨有的精緻與優越感,但他們從不坐吃山空,他們也特別鍾愛蔥油拌麵、陽春麵,他們也能比我們更努力,比我們更低調,他們可能看似普通但內在的的確確不一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