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嘉慶皇帝是清朝最悲劇的皇帝?

謝欣桐


為什麼說嘉慶皇帝是清朝最悲劇的皇帝?我來說說我知道的吧!



先來說一下我的觀點,我認為嘉慶雖然是大清的悲劇皇帝,但稱不上一個“最”字,大清最悲劇的皇帝是同治跟光緒這哥倆!


嘉慶是大清朝第七位皇帝,他也是乾隆帝的第十五個兒子,按理說嘉慶能在乾隆那麼多皇子中,脫穎而出成為皇帝,是件很幸運的事,然而正因為他是乾隆的兒子,所以才說他是個悲劇的皇帝!

都知道乾隆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活了88歲當了60年皇帝,然而他這一長壽不要緊卻苦了他的兒子們,“個個都盼望著當皇帝,卻怎麼也等不來”。

就在乾隆執政第60年這一年,他宣佈讓位給嘉慶,自己當上了太上皇,然而權力卻還在他手裡,嘉慶成了傀儡皇帝。就這樣嘉慶苦熬著,三年後,乾隆駕崩,嘉慶終於能自己親政了,沒想到的是乾隆卻給了嘉慶一個正在走下坡路的大清,一個空虛的大清國庫,雖然後來嘉慶殺了大貪官和珅來補充國庫,用自己的勤奮來挽救走下坡路的大清,然而一切都是無濟於事!



在嘉慶執政期間,天理教橫行,他們曾組織教眾攻打紫禁城,並攻進了紫禁城,雖然最終叛軍被鎮壓了下來,但是嘉慶也成了大清歷代皇帝中,唯一一個讓叛軍攻進紫禁城的皇帝。

至於嘉慶的死因也有很大爭議,據說嘉慶到承德避暑山莊去狩獵時,住在自己寢宮時竟然被雷電擊中身亡,於是嘉慶皇帝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被雷劈死的皇帝!也有記載嘉慶是由於積勞成疾,最終猝死的!


嘉慶帝的是一生相當悲劇的,福都讓他爹乾隆帝享了,自己資質平庸卻要收拾一堆爛攤子。相比於被慈禧掌控一輩子的同治和光緒,嘉慶算幸運多了!


唐古看今


嘉慶皇帝在清朝皇帝中,可以說是知名度最低的一位。但要說他是最悲劇的一位,其實還真的輪不到他,你看他之後的子孫,哪一個比他好過,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而且嘉慶能當上皇帝,其實也算是嘉慶運氣非常好。他是乾隆的第十五個兒子,本該沒有資格繼承大統,要不是乾隆長壽,熬死了嘉慶的那些哥哥,估計嘉慶也是沒有這個機會當上皇帝的。

但是要說嘉慶悲慘,其實也是有一點來由的。

第一,就是嘉慶在頭三年皇帝生涯中,當的那個叫窩囊,乾隆雖然退位了,但還是退而不休大權在握,嘉慶唯唯諾諾,事事要彙報乾隆後才能施行,連外國人馬戛爾尼都看出嘉慶沒有實權,好在嘉慶熬過了三年後,迎來了自己真正的時代,開啟了嘉慶王朝。

第二,都說“乾隆盛世”,其實乾隆好大喜功,將雍正辛苦積攢的家業敗的精光,表面繁華的江山,暗地裡其實暗潮洶湧,老百姓是民怨沸騰,在乾隆末期還爆發了十幾年的白蓮教起義。嘉慶接手後,即便“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也架不住白蓮教在全國的蔓延。好不容易撲滅了白蓮教等各種起義,清朝也是元氣大傷,國庫空虛。而嘉慶也是庸才一個,沒有能力將開始走下坡路的大清王朝力挽狂瀾,眼睜睜的看著祖宗基業漸漸被蠶食。

第三,嘉慶和雍正一樣都有死亡之謎。在民間野史中,相較於雍正皇帝,嘉慶更是死的“憋屈”,居然是被雷劈死的。如果嘉慶真的是被雷劈死的,那還真的可以位列最悲劇皇帝的榜首了。可野史終歸是野史,嘉慶也不會那麼“幸運”被雷劈死,而是自然死亡,終年60歲。在古代,60歲算是高壽了。

對此,你覺得嘉慶算是被悲劇的皇帝嗎?歡迎留言評論。


歷史局中人


嘉慶皇帝



嘉慶是雍正皇帝的孫子,乾隆皇帝的兒子,道光皇帝的爹。1796年登基,1820年駕崩,在位24年,享年60歲。在位前三年,父親乾隆還活著,他小心伺候即可,父親去世後,他打倒和珅,掌握了全部最高權力。

道光皇帝



嘉慶在位期間,國內雖然階級矛盾激化,白蓮教還殺進了皇宮,但是畢竟是小打小鬧。鴉片戰爭還沒有發生,太平天國也還沒有起義,祖宗把疆土的問題算是都解決了,此時的日子對於嘉慶皇帝來說,真是不錯的好日子。

光緒皇帝

嘉靖皇帝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個兒子,能當上皇帝確實是偶然,哥哥們死的死蠢的蠢,所以才輪到他。這個人性格溫和,做事中規中矩,要說過的憋屈,那是有點過分了,這麼好的環境,沒有什麼事好擔憂的。要說過的憋屈,他的孫子咸豐皇帝算一個,道光皇帝的孫子光緒皇帝肯定屬於第一憋屈的清朝皇帝。


坐看東南了


為什麼說嘉慶皇帝是晚清最悲劇的皇帝?我認為,說成最悲劇有點過頭了。但是不是悲劇皇帝,我確的也是恰如其份。

嘉慶是雍正皇帝的孫子,乾隆皇帝的兒子,道光皇帝的爹爹。一七九六年登基,一八二0年駕崩,在位二十四年,享年六十歲。

嘉慶在位其間,也算多事之秋,白連教殺進皇宮。雖說是小打小鬧也著勢嚇了一跳。從這件事後,嘉慶期間卻是太平起來了。那時,鴉片戰爭還沒發生,太平天國還沒起事,整個朝代還是處於一個風平浪靜時。

嘉慶皇帝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個兒子。他的哥們不是瘋的瘋死的死蠢的蠢,也輪不到他十五阿哥。嘉慶一生中規中矩,性格溫和,要說過得憋屈,那是有些過分了。這麼好的環境,沒有什麼事值得擔心與操勞的。要說過得憋屈窩囊,他的孫子咸豐皇帝算一個,道光皇帝的孫子光緒皇帝也算一個。只能說,他們遇到了生不逢時上,算自己的命運有此一劫吧了。命中註定,不管嘉慶怎麼努力勤奮,封建皇朝週期興衰定律註定了嘉慶一切努力都是白費勁。

首先嘉慶皇帝的處境就尷尬,頭有有個太上皇把握權柄,身旁有個老奸巨猾的權臣頤指點使,已過不惑之年的嘉慶,也只得認命。忍氣吞聲,府首甘當擺設。直到乾隆駕崩後,嘉慶才敢龍顏一怒。如果這份天威早降十五年,可能清朝的歷史又要重彩一筆。

嘉慶一心想做個好皇帝,在他的任期內只想有所建樹,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這也是父皇乾隆一貫的教悟。但要以儒家保守的思想來治國,不順應時代朝流,註定是要失敗的。接連發生的白連教殺進皇宮,花了兩億兩真金白銀才平息了白連教鬧事。卻又來了個奪門弒君事件在紫禁城暴發,差點成了刀下之鬼。

從此,社會矛盾日益上升,嘉慶技窮途末路,治理無能為力,窮於奔命,連局面都難以維持,不得己下罪已詔來掩飾低劣無能的統治局面。朝政結黨營私,貪腐成風,嘉慶身邊沒有一個可信得過的官員,民也不擁官。其實,這是嘉慶的悲催,不得不說,也是那個時代的悲催。











善者福也xlp


嘉慶皇帝是清朝最悲劇的皇帝?我看他是最走運才對!

雖說為人窮奢極欲、好大喜功的乾隆,在位六十多年,的確將康熙和雍正給他打下的豐厚家底敗得七七八八,給嘉慶留下了一個“金絮其外,敗絮其中”的清王朝。但乾隆還是給嘉慶留下了一筆相當巨大的財富,那便是清代第一鉅貪——和珅。

和珅在乾隆時期,仗著這位“十全老頭”的寵信,在朝中結黨營私,大肆斂財。其所積攢的財富,甚至比清朝的國庫還要多得多。所以,乾隆老子一死,嘉慶第一時間就把和珅給辦了。

那麼,嘉慶抄沒和珅的家財,一共獲得多少了銀子呢?答案是整整八億兩白銀!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要知道乾隆年間,清朝一年的稅收總和,加起來也不到七千萬兩白銀。也就是說,和珅的家財是清朝十幾年的稅收總和啊。

所以,嘉慶抄沒和珅所獲得的巨大財富,足夠嘉慶即便啥都不幹光坐著,都能揮霍十幾年。而嘉慶在位也不過是二十五年而已,這就等於嘉慶的皇帝生涯,基本上都不用為錢而發愁。正因如此,時人也留下了“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這一說法。試問,這樣的嘉慶,還算是個悲劇嗎?

再說,雖然嘉慶即位時,清朝已經開始在衰落的道路上狂奔了,但此時的清朝可謂是“爛船也有三斤釘”。嘉慶年間,清朝內部的社會矛盾開始激化,蔡牽起義、白蓮教起義、林清之亂,各地民變叛亂此起彼伏。然而,面對這些動亂,嘉慶至少還能逐一鎮壓下去,還能勉強維繫清朝整體的穩定。不僅如此,清朝的疆域也在嘉慶年間達到了頂峰。

而嘉慶更幸運的是,他還很走運的避開了鴉片戰爭的到來,在西方列強到來之前,就入土為安了。近代以來那一次次喪權辱國、割地賠款的恥辱,那一份份賣國的不平等條約,全部都留給了他的後人來扛。這樣的嘉慶,怎麼看都不像是個悲劇,更像是一個歷史的幸運兒。

實際上,清朝最悲劇的皇帝,應該是咸豐!

其實,咸豐比嘉慶還要敬業,也算是一位品質優良、兢兢業業的守成之君,只可惜他的一生實在太背了,什麼倒黴事,他都攤上了。

公元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西方列強用洋槍洋炮轟開了我們的國門,掀開了恥辱的近代史。也就是在這一年,咸豐的生母鈕祜祿氏病逝了。

咸豐短短11年的皇帝生涯中,內憂外患就沒停過。首先是貫穿他整個皇帝生涯,並且到他離世都還沒鎮壓下去的太平天國運動。這場規模浩大的農民起義運動,席捲清朝南方的半壁天下,兵鋒遍及十八個省。與此同時,北方還有捻軍起義,兵鋒遍及北方八。

內憂不斷的同時,外患也接踵而至,西方列強開始組團上門來“搶劫”。先是英法聯軍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聯軍攻入北京,還一把火把美輪美奐的圓明園給燒了。此外,沙俄和美國也沒閒著,也在咸豐時期打起來清朝的注意,尤其是沙俄,更是當中最大的贏家,強行侵吞了我國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據史料統計,咸豐皇帝在位的十一年,一共與西方列強簽下了11份不平等條約,平均一年籤一份。因此,在小編看來,清朝就沒有誰比咸豐混得更差了.......



這些歷史要讀


本來嘉慶成為皇帝原本是意料之外的事情。乾隆在位六十年間,最早囑意的儲君人選並非嘉慶。乾隆即位之初,就秘密立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所生子永璉為太子,但這位儲君並無當皇帝的福分,在乾隆三年便夭折了,被追贈為端慧皇太子。此後他有意立孝賢后另一子永琮為太子,但尚未及實施,不到兩歲的永琮便於乾隆十二年夭亡。兩次痛失自己屬意的繼位之子後,使得乾隆不再急於立嗣。



到乾隆皇帝執政60年的時候,為了不超過康熙皇帝在位61年的記錄,立了十五阿哥永炎為儲君,第二年傳位給永炎也就是嘉慶皇帝。

嘉慶雖然登上了皇位,但是沒有大權還掌握在太上皇乾隆老爺子手上,直到嘉慶四年,太上皇駕鶴西去,嘉慶皇帝才親政。

乾隆皇帝在位期間,奢侈無度,多次下江南巡遊,浪費了大量人力財力,任用貪官,到嘉慶接手,國家已經內憂外患,比雍正繼位初期的局面還要糟糕很多。但是嘉慶沒有雍正的果斷強悍,他性格溫和,雖然也極力挽留,但仍然無力迴天。


向陽花開7290


要說嘉慶是清朝最悲劇的皇帝,那麼你把一生都沒有掌握實權的光緒皇帝放在了哪裡呢?又把清朝最後一個皇帝宣統皇帝放在了哪裡呢?光緒和宣統都要比嘉慶要悲劇了太多吧。

就說宣統,三歲就登基做了皇帝,很多人覺得是不是就走上人生巔峰了呢?但是三歲的孩子知道什麼呢?還沒有體會到做皇帝的癮,三年之後也就是隻有六歲的時候,就退位了,大清也亡了。作為一個孩子來說,其實大清的滅亡和宣統沒有一點關係,但是畢竟大清還是亡在了他的手裡啊。

後來也是多次復辟,比如說張勳復辟,不到一個月就失敗了,有哪一次成功了呢?後來又被日本人弄到了東北,建立了所謂的滿洲國,但是沒有一點實權,所有的國家大事,軍政大權都是在日本人手裡。完全的傀儡皇帝,自己的生死大權都在別人的手裡,這樣的皇帝不悲劇嗎?

嘉慶相比於清朝後期的幾個皇帝都要好的太多了,說到嘉慶的悲劇無非就是幾點:

首先就是當皇帝太晚了,只能說他的父皇乾隆太能活了,乾隆活了八十九歲,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嘉慶出生,一直到嘉慶元年(1796年),不過其實還好,嘉慶登基的時候也只有36歲。

其次就是前期沒有掌握到實權,因為乾隆只是把禪位給嘉慶,但是實權還是在乾隆的手裡,所有得國家大事,朝廷裡的大臣還是聽乾隆的。一直到嘉慶四年乾隆去世之後,嘉慶算是掌握到了實權。

然後就是乾隆留給嘉慶的問題太多了,最嚴重的就是貪腐,國庫空虛的問題。所以嘉慶已掌握到實權就來時處理貪腐的問題,處理了最大的貪官和珅。但是嘉慶終極一朝也沒有解決貪腐的問題,反而更加的嚴重。國庫的空虛導致國家都無法運行了,只能是查抄一些貪官,但是治標不治本。

還有就是社會矛盾開始突出,首先就是皇族內部的問題,滿清皇室在嘉慶一朝是最墮落的開始。可以看到後來的皇室是越來越差。而且這個時候鴉片開始傳入中國,西方在工業革命,社會矛盾加劇。國內也開始動盪。比如說發生了多次的起義,比如白蓮教起義。

但是這一些其實從嘉慶個人來說並不算是悲劇的,畢竟嘉慶還是掌握到了大清的實權,只能說是嘉慶,沒有多大的作為。從國家的層面上來說,嘉慶登基是國家的悲劇,因為嘉慶登基沒有給大清帶來多大的正面影響。甚至可以說加速了大清的衰落。


中國歷史研究所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就是清朝歷史上非常出名的光緒皇帝,他出生於1871年,父親是醇親王。眾所周知,光緒皇帝並不是同治皇帝的親生兒子,同治皇帝死的很早,皇后本來已經懷孕,但是迫於慈禧太后的打壓,在同治皇帝死後自盡而亡,一屍兩命。

慈禧太后確實是個狠角色,都不肯給自己親生兒子留一條血脈。國不可一日無主,同治皇帝死後,首要的任務就是,給大清朝找一個掌權者,出於私慾,慈禧太后選擇了醇親王的兒子,載湉。醇親王的父親是道光皇帝,妻子是慈禧親妹妹,葉赫那拉婉貞,這層關係,是為了確保慈禧太后可以將光緒皇帝牢牢的把控住,也是慈禧太后將載湉選為繼承人的最終原因。



公元1875年,光緒皇帝登上了皇位,他是清朝的第十位皇帝,在小編看來,也是結局最悲慘的一位皇帝,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來分析一下,首先,小編認為,載湉實際上是不應該成為皇帝的,按照嚴格的清朝皇室組祖訓,同治皇帝死後無人繼承皇位,理應在同治皇帝下一輩的最近的宗室後裔中選擇一個合適的繼承人,這樣算的話,載湉是排不上的。

但是慈禧太后當時已經權勢很大了,她做出的選擇,雖然違背祖訓,但是誰都不敢表示反對。年幼的載湉雖然成為皇帝,但是卻無法親政,於是東宮西宮兩位太后,繼續垂簾聽政,之後不久,慈安太后暴斃,大權就全部掌握到了慈禧太后的手中。此後慈禧的一手安排,讓光緒皇帝一步一步走進悲慘的深遠。光緒十五年,慈禧將權力交還給了成年的光緒皇帝。

不過,小編從歷史中瞭解到,雖然當時光緒皇帝親政,但是最終的大權還是在慈禧太后這裡,很多事情,光緒都必須要報告被慈禧太后做決定。這讓年輕的光緒皇帝很是痛苦,因為他不想做傀儡,他也想要有一番作為。甲午戰爭爆發之時,光緒皇帝主張作戰,但是朝中以慈禧為首的頑固守舊派不同意,一方面是朝中不積極,一方面是軍事落後,總之,甲午戰爭輸得十分慘烈。

這時候的光緒皇帝鬥志還在,他接受了失敗的教訓,沉澱許久之後,決定發動維新變法改變清政府的窘境。沒想到還是失敗了,因為慈禧太后以及守舊派依舊錶示反對。慈禧太后當中訓斥了光緒皇帝,還將他的權力收回,將其囚禁在了無法出入的瀛臺。這個時候的光緒皇帝,終於看清了事實,他的意志力徹底被銷燬,最終認命了。

公元1908年,長期鬱鬱寡歡的光緒皇帝暴斃,年紀只有38歲。第二天,慈禧太后也去世了,大清加速了滅亡。當時,清政府的官方記錄,是說光緒皇帝因病而死,但是不管是當時的西方列強還是其他人,以及後世的學者,大部分都不認同,他們認為光緒皇帝是被毒死的。在2008年之前,光緒皇帝的死因都是充滿爭議的,知道考古人員用當時最新的研究技術進行研究,才終於證實,光緒皇帝是死於砒霜。


龍叔小龍


為什麼說嘉慶皇帝是清朝最悲劇的皇帝呢?原因有二,一是因為他爹乾隆太過於長壽,二是因為他爹給他留下了一大堆爛攤子。

首先我們來看,乾隆活了80多歲,在位60年,退位後當了太上皇,還把持朝政了4年,嘉慶雖然已經當上了皇帝卻沒有實權,當了好久憋屈的皇帝。

好不容易嘉慶把乾隆熬死了,卻發現乾隆留一大堆爛攤子下來,乾隆六十年的自我陶醉使得滿朝虛偽,貪腐奢侈之風沉積成痾,國庫空虛,面對日漸衰弱的大清,需要的是一位鐵腕帝王,可惜嘉慶不是。雖然抄查了大貪官和珅的家,大筆的錢財進入國庫,可惜也難以彌補乾隆留下來的大窟窿,一生辛辛苦苦想把大清帶回當天的輝煌,可惜事宜願為,貪官汙吏越搞越貪。

前半生在乾隆的打壓下憋屈,後半生想做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可惜他爹給留的爛攤子實在是太大,心有餘而力不足,做了一生悲劇的皇帝。


暴走影評君


我是七哥。

嘉慶皇帝,不是最悲劇的一位皇帝。

但在嘉慶皇帝當政二十五年的時間裡,這位大清天子身上,的確發生了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

第一件事情,嘉慶皇帝被一個廚子刺殺。

陳德,一介草民,31歲來到北京討生活,隨後在內務府做了5年的廚子,因而對宮廷生活比較熟悉。後來,陳德下崗了,又趕上妻子死了,家裡又有二個年幼的兒子需要撫養。

這一下,陳德遭遇到了中年危機,感覺生活沒有希望了,想要一死百了。

但又總感覺自己就這樣死了,也太差勁了,於是,腦洞大開,想要去刺殺當今皇上。陳德心想,刺殺了皇帝,自己也能在歷史上留名,這一生也算是沒白活了。

隨後,嘉慶八年(1803年)二月二十,陳德潛入紫禁城,在北神武門正好撞見嘉慶皇帝。最後,陳德被嘉慶身邊的人拿下了,刺殺未遂。

嘉慶開始始終相信,陳德一介草民,如此膽大包天,敢行刺皇帝,肯定是受人指使。但一番審訊,嘉慶皇帝才得知,陳德是異想天開,想殺皇帝,在歷史上留名。

對此,嘉慶皇帝也很是無語,斬殺了陳德。而他自己,也成了近代封建王朝中,唯一一個被歷史明確記載,被一個廚子刺殺的皇帝。

其實,這個小鬧劇,也從側面反映了清王朝的困難處境。倘若社會安定和平,百姓富足,又怎麼會有陳德這樣的人、冒死殺皇帝呢?

第二件事情,天理教數百教眾,闖入紫禁城奪權。

嘉慶十八年(1813年),天理教起義。一部分教眾到了京城,煽動了數百名下層百姓,準備進攻紫禁城,奪權改朝換代。

最後,在紫禁城太監的幫助下,天理教數百名教眾一路猛衝,有的甚至衝入了養心門。

而此時,嘉慶皇帝恰好不在紫禁城,這才沒有遭受天理教的衝擊。

隨後,火器營聞訊趕來,才將這夥天理教叛亂份子鎮壓住。

堂堂大清皇帝的居所紫禁城,就這樣被一夥叛亂份子闖進來了。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一個王朝大局穩定的情況下,實在是讓人難以置信。

對此,嘉慶皇帝感覺自己臉上也掛不住了,便下了一封罪己詔,稱這件事情是,“釀成漢唐、宋明未有之事”。

第三件事情,嘉慶皇帝死的蹊蹺,差點沒棺材下葬。

嘉慶二十五年七月,嘉慶皇帝外出到了避暑山莊,暴斃而死。

對他的死因,各方猜測很多。但比較統一的說法,就是嘉慶皇帝中暑,引起了其他疾病,最終導致暴斃。

皇帝暴斃,大家開始料理後事。這時,才發現,嘉慶皇帝連一個像樣的棺材都沒有。

原來,嘉慶皇帝今年61歲,自己感覺身體不錯,便沒有提前為自己準備一個金絲楠木棺材。但天有不測風雲,沒想到自己就這樣忽然掛了。

沒有金絲楠木棺材,皇帝就不好下葬。可金絲楠木棺材,一時半會也拿不到。這可就難為眾大臣了。

這時,新皇帝道光出馬了。

道光皇帝派人在內務府,找到了一塊乾隆年間存儲的楠木板子。

隨後,過了七天,板子被送到避暑山莊,這才使得嘉慶皇帝倉促入殮。

這也是清朝歷史上,少有的一位死前不給自己留棺材板的皇帝。嘉慶皇帝的這一疏忽,差點讓自己沒法入土了。

小結

總體而言,嘉慶皇帝,大部分生活還是四平八穩的,但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出現了許多小插曲,諸如刺殺、動亂之類的事情。

而民間,往往對於帝王生活充滿了好奇。嘉慶皇帝如此“豐富多彩”的生活,自然引起了民間不少人的猜想,感嘆嘉慶作為一位帝王,竟然屢屢被行刺,死的不明不白,而且死的時候連棺材板都沒有,實在是太悲劇了!

而實際上,這些東西,對於嘉慶這樣的天朝君王而言,那都不是事兒,每天還不是照樣人前人後的擁護著,閒暇時間,還能到梨園聽聽戲班子。

本文發佈於“歲七夸父”,2019年10月10日。

我是七哥,關注我,每天為你分享一則精彩、有味道的歷史史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