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張哥在行動(內附騙局揭露)


3·15 |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張哥在行動(內附騙局揭露)


即將迎來一年一度3·15,也是眾多品牌擔驚受怕的時刻,要知道每年3·15央視公佈的黑名單上的品牌,接下來的日子,都過的很艱難。除了品牌的公關,想要重獲消費者喜愛,翻身之仗耗費精力巨大。

消費市場太多元化,各類消費渠道、消費商品層出不窮,導致各類假冒偽劣產品趁虛而入,損害消費者權益。3·15不僅是保護消費者,更是規範市場活動。

保護消費者權益,張哥在行動!

3·15 |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張哥在行動(內附騙局揭露)


消費者的權益不僅體現在實物消費中,金融消費一樣存在權益。而且更容易受到損害。

張哥公司有一個很奇特的case,一位男子無貸款無逾期,辦理信用卡卻被拒,真是讓人匪夷所思。雖據男子說詞徵信沒有問題,但張哥還是決定從徵信查起,這一查,果然有重大發現,而且讓人震驚,他有1元錢分了13期還款記錄,讓他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怎麼會有這樣的“借款”?

於是張哥順著這個線索探其究竟,最終發現了,這1元錢來自一個紅包,男子稱確實有這麼回事,在某寶上彈出過一個1元紅包,他沒多想就點了,於是自動產生了1元13期償還的記錄。於是給徵信產生了不良記錄。

另則,金融網絡詐騙也是非常典型的案例,手段花樣複雜,讓人防不勝防。但記住一定要尋求正規機構幫助,或及時報案。

3·15 |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張哥在行動(內附騙局揭露)


金融詐騙的坑無所不在,可以說比實物消費更危險,往往讓人防不勝防。而在疫情特殊時期,滋生了更多行騙手段,以下這幾個套路大家如有巧遇,請謹防詐騙。

(一)以提供防護用品等為名實施詐騙

通過社交軟件、二手交易網站等渠道發佈虛假信息,聲稱可出售醫用口罩、護目鏡、酒精、消毒水等防護用品,或可幫助病患聯繫醫院床位、提供管制區域車輛通行證等,誘騙受害人轉賬匯款。

(二)以“獻愛心”為名實施詐騙。

冒用公益組織或民政部門名義,利用手機短信、網絡渠道發佈“開展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募捐公益活動”等虛假信息,並通過預留指定賬號,騙取公眾捐贈的善款。

(三)以推銷“防疫新藥”等為名實施詐騙

假借疫情防控指揮部、醫療機構、醫藥研究所等名義,以撥打電話、發送短信等方式推銷所謂“防疫新藥”進口抗疫藥品”,進而騙取受害人錢財。

(四)以“親屬患病”為名實施詐騙

利用疫情爆發導致部分在校大學生未返家的時機,假借高校工作人員身份,通過電話謊稱“您的孩子已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住院”,並要求其家長向指定賬戶匯入“治療費”,以此騙取受害人錢財。

(五)以機票“退改簽”為名實施詐騙

通過任意顯號軟件撥打電話、發送短信等方式,謊稱相關航班因疫情已被取消,並預留所謂機票“退改簽”處理專線電話或網站鏈接,誘導受害人提供其銀行卡賬號、密碼和手機驗證碼,進而將卡內餘額全部轉走。

防範措施

(一)鞏固自身心理防線

及時通過電臺、電視臺、主流網絡媒體等渠道瞭解政府及相關部門最新防疫舉措,明辨、拒絕各類謠言,從源頭阻止不法分子設置圈套的機會。

(二)謹慎穩妥辦理相關事宜

認準正規平臺或渠道購買防護用品、辦理票務“退改簽”或捐贈抗疫資金物資,在實施相應轉賬、匯款前,要再三確認對方賬戶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任何時候,均應妥善保管個人身份證件、銀行賬戶和支付賬戶,不向陌生人或陌生網站透露身份證件及賬號、密碼、手機驗證碼等金融信息,也不點擊不明短信中的網頁鏈接。

(三)及時核辨信息真偽

對不能確定真偽的信息,務必直接聯繫有關單位、個人或向多個親友、同事印證;與此同時,要直接撥打相關電話號碼進行核實,防止不法分子利用任意顯號軟件冒充如110或銀行等電話號碼。

(四)加強對身邊親友的宣傳

不法分子通常選擇老齡人等群體作為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的重點目標,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積極向上述群體傳遞防騙知識,提升其安全意識。

(五)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如遭遇電信網絡詐騙,應通過撥打110等方式,及時向所在地公安機關報案,並提供不法分子的賬號、電話號碼等線索,便於公安機關後續開展案件偵破。

3·15 |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張哥在行動(內附騙局揭露)


有消費的地方,就有權益,張哥助貸作為一家專業並服務至上的企業,認真、誠信服務客戶、幫助客戶解決困難。積極號召保護消費者權益,讓消費安全、消費者權利保護永遠不只是3·15這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