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岳家軍的“背嵬軍”是不敗傳說?

南宋抗金部隊中,岳飛的岳家軍是最為強大的,而岳家軍中的“背嵬軍”更是精銳中的精銳,毫不誇張地說,這支部隊代表了“岳家軍”的精華所在。背嵬軍締造了不敗的傳說。

為什麼說岳家軍的“背嵬軍”是不敗傳說?

南宋抗金部隊中,岳飛的岳家軍是最為強大的,而岳家軍中的“背嵬軍”更是精銳中的精銳,毫不誇張地說,這支部隊代表了“岳家軍”的精華所在。《雲麓漫鈔》中讚歎背嵬軍:“韓、嶽兵尤精,常時于軍中角其勇健者,別置親隨軍,謂之背嵬,一入背嵬,諸軍統制而下,與之亢禮,犒賞異常,勇健無比,凡有堅敵,遣背嵬軍,無有不破者。”

岳珂《鄂國金佗編》卷二十二《淮西辨》:“背嵬之士,先臣之親軍也”,又說“穎昌、朱仙,皆以是軍取勝”。

岳家軍鼎盛時期約有十萬人,分為:前軍、後軍、左軍、右軍、中軍、遊奕軍、踏白軍、選鋒軍、勝捷軍、破敵軍、水軍和背嵬軍等十二軍。其中背嵬軍騎兵8,000,步兵亦有數萬。在紹興十年與金軍的一系列戰鬥中,背嵬軍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為什麼說岳家軍的“背嵬軍”是不敗傳說?

南宋抗金部隊中,岳飛的岳家軍是最為強大的,而岳家軍中的“背嵬軍”更是精銳中的精銳,毫不誇張地說,這支部隊代表了“岳家軍”的精華所在。背嵬軍締造了不敗的傳說。

背嵬軍作為岳飛的親兵衛隊,步兵由岳雲統制,騎兵由王剛統制。兩支部隊由岳雲統一節制。

背嵬軍戰術多變,常常分成多個獨立的戰鬥小組,緊密配合。與敵人作戰時,往往在距離敵人一百餘步時就由七八人放箭,七八人用短弩射馬,然後長刀對劈,迅速衝鋒、集結、再衝鋒,從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大量殺傷敵兵。

郾城戰役

為什麼說岳家軍的“背嵬軍”是不敗傳說?

郾城大捷

郾城之戰發生在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七月。七月初,金國都元帥完顏宗弼(兀朮)探知岳飛親駐郾城,且郾城駐軍不多,於是會同龍虎大王完顏突合速、蓋天大王完顏宗賢(賽裡)、昭武大將軍韓常等率領的援軍,傾巢而出,直撲郾城,企圖一舉摧毀岳家軍的指揮中樞。

七月八日,岳家軍探事者報告岳飛,完顏宗弼(兀朮)統率精銳騎兵一萬五千多騎,披掛著鮮明的盔甲,自北方趕來,距郾城縣只有二十多里路。

當時岳飛麾下只有背嵬軍和一部分遊奕軍,遊奕軍的另一部分隨統制姚政駐守在穎昌。這時背嵬軍和半數的遊奕軍,共約一萬多人,除去守城、火頭軍、輜重兵等非戰鬥人員外,岳家軍實際參戰兵力就更少了。

為什麼說岳家軍的“背嵬軍”是不敗傳說?

而金兵精銳騎兵一萬五千多騎僅僅是先頭部隊,另外還有十多萬後續部隊源源不斷地陸續開來,當時雙方兵力懸殊非常大。

岳飛深知這將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惡戰、以寡敵眾的硬仗。他首先命令岳雲率領背嵬軍和遊奕軍騎兵精銳,出城迎擊。岳飛神色嚴毅,對其子岳雲說:“必勝而後返,如不用命,吾先斬汝矣!”當天下午,岳雲舞動兩杆鐵錐槍,率精騎直貫敵陣。雙方的騎兵展開了激烈的鏖戰。

岳雲率領的騎兵打敗敵騎一次又一次的衝鋒,如此激戰幾十回合,此時金國的十餘萬後續軍隊也陸續開進戰場。岳家軍猛將楊再興要活捉完顏宗弼(兀朮),便單騎衝入敵陣,殺金軍將士近百人,他自己也身中數十槍,遍體鱗傷,仍戰鬥不止。

為什麼說岳家軍的“背嵬軍”是不敗傳說?

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刻,岳飛親率四十騎突進到陣前。都訓練霍堅急忙上前挽住戰馬,勸阻道:“相公為國重臣,安危所繫,奈何輕敵!”岳飛答道:“非爾所知!”接著,岳飛策馬躍進敵陣之中,左右開弓,箭無虛發。岳家軍將士看到統帥親自出馬,頓時士氣增倍。

岳飛

金國女真騎兵雖然擅長使用弓箭,但是岳家軍配備的弓矢射程更遠、穿透力更強。金軍慣用左、右翼騎兵(即“柺子馬”),進行迂迴側擊。岳飛便指揮岳家騎兵,運用巧妙的戰術,來對付對方的柺子馬:“或角其前,或掎其側,用能使敵人之強,不得逞志於我”。

完顏宗弼(兀朮)眼見騎兵會戰不能取勝,焦躁萬分,於是下令將披掛“重鎧全裝”的“鐵浮圖”軍投入戰鬥。

為什麼說岳家軍的“背嵬軍”是不敗傳說?

“鐵浮圖”軍每三匹馬用皮索相連,他們護甲厚重、攻堅能力強,“堵牆而進”,完顏宗弼(兀朮)打算用重裝騎兵“鐵浮圖”軍來進行正面攻擊,利用厚重的盔甲避開岳家軍的強弩、弓箭射殺,強行進攻。

岳飛當即命令步兵出動,岳家軍步兵將士手持麻扎刀、提刀、大斧等以步擊騎的利器,專劈馬足。只要一匹馬仆地,另外兩匹馬就無法奔馳,“鐵浮圖”軍頓時亂作一團。白刃近戰是女真騎兵的短處,岳家軍步兵與敵騎“手拽廝劈”,殺得金兵屍橫遍野。

天色漸漸昏黑,女真騎兵損失慘重,金軍一敗塗地、狼狽潰逃。岳家軍在此戰中“戕其酋領”,還奪得二百多匹戰馬。至此,岳飛的背嵬軍開創了“步兵在平原擊潰金人精銳騎兵”的經典先例。“辮子軍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神話被背嵬軍不只一次地打破。

為什麼說岳家軍的“背嵬軍”是不敗傳說?

完顏宗弼(兀朮)嘆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勝,今已矣!”意思是:自從起兵就以“柺子兵”和“鐵浮圖”常勝沒有失敗過,現在已經不行了。

穎昌戰役

完顏宗弼(兀朮)不甘心於郾城之敗,又集中了12萬人的兵力,進到郾城和穎昌之間的臨穎(今河南臨穎),妄圖切斷岳飛和王貴兩軍的聯繫。七月十三日,張憲奉命率領由親衛軍、遊奕軍、前軍和其他軍組成的雄厚兵力,進到臨穎,欲和金國大軍決戰。

楊再興等率領300騎兵為前哨,當抵達臨穎南的小商橋時,猝然與金國大軍相遇。完顏宗弼(兀朮)指揮兵力包抄圍掩。儘管眾寡懸殊,楊再興毫無懼色,率騎兵與之英勇作戰。楊再興和300騎兵全部戰死。

為什麼說岳家軍的“背嵬軍”是不敗傳說?

金軍也遭到沉重打擊,光被殺死的就有2000多人,其中包括萬夫長、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等100餘人。十四日,張憲率援軍趕到臨穎,打退了金軍。完顏宗弼(兀朮)不敢再戰,留下部分兵力,自己率主力轉攻穎昌。岳飛估計兀朮將回軍攻穎昌,便令岳雲急速增援駐守穎昌的王貴。

七月十四日,完顏宗弼(兀朮)、鎮國大王和韓常,另有四個萬夫長,以騎兵三萬多騎,在城西列陣。接著,由龍虎大王完顏突合速、蓋天大王完顏賽裡(宗賢)等率領的十萬步兵也陸續到達戰場。金軍在舞陽橋以南擺開陣勢,橫亙十多里,金鼓震天。

宋軍雖有五個軍戍守穎昌,但都不是全軍。王貴命少量兵力守城,自己和姚政、岳雲等率中軍、遊奕軍、親衛軍出城決戰。

為什麼說岳家軍的“背嵬軍”是不敗傳說?

二十二歲的虎將岳雲掄槍縱馬,率領八百名背嵬軍騎兵,首先馳擊金軍。步兵也展開嚴整的隊列,翼蔽騎兵,與金軍左、右拐子馬搏戰。

兩軍苦戰了幾十個回合,依然難分勝負。岳雲前後十多次出入敵陣,身受百餘處創傷。很多步兵和騎兵也殺得“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在最艱難的時刻,連宿將王貴也不免有些氣餒怯戰,岳雲以自己的堅定,制止了王貴的動搖,終於使全軍“無一人肯回顧者”。

岳飛之子岳雲

到了正午,守城的董先和胡清分別率領踏白軍和選鋒軍兩支生力軍,出城增援,戰局才很快得以扭轉。完顏宗弼(兀朮)全軍潰敗。

穎昌大戰戰果輝煌,岳家軍殺敵五千多人,俘敵二幹多人,馬三千多匹、金、鼓、旗、槍、器甲之類更是多得不計其數。

為什麼說岳家軍的“背嵬軍”是不敗傳說?

完顏宗弼(兀朮)的女婿、統軍使、金吾衛上將軍夏姓萬夫長當陣被殺。副統軍粘汗孛堇身受重傷,抬到開封府後死去。

朱仙鎮戰役

穎昌戰役後修整三日,岳飛進兵開封。七月十八日,張憲於臨穎同徐慶、李山等統制率兵進兵東北向,遇金騎六千,將其擊潰,追殺十五里,橫屍遍野。王貴於順昌發兵,牛皋領左軍,也連戰連勝,形勢喜人。

當時完顏宗弼(兀朮)以十萬兵駐朱仙鎮,距開封四十五里。背嵬軍前鋒五百騎與之戰,金軍聽說岳飛軍隊殺來,膽魄盡喪,毫無戰鬥力,故而一觸即潰,遂後一發不可收,完顏宗弼(兀朮)只得放棄開封渡河北遁。

為什麼說岳家軍的“背嵬軍”是不敗傳說?

朱仙鎮五百背嵬精兵大破十餘萬金軍,創出了神話般的輝煌戰績。郾城、穎昌、朱仙鎮三戰三捷,基本上殲滅了兀朮率領的金兵主力,岳家軍威名遠揚,士氣大振。令金人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感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