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現有房地產規模,如果房價下跌30%是不是就會釋放上萬億的購買力來促進其他消費?

每日之


就是變成白菜價,相信很多人也不會買。你有房子買那麼多房子幹什麼?總不可能一個人坐一套房子吧!你住進去難道不增加額外的開支嗎?


龍翔飛九天


蔣老師的觀點:如果房價下跌30%,首先不是釋放了購買力,而是會造成大量的失業以及金融體系崩潰。另外房價下降跟釋放購買力的邏輯也是不通順的。

接下來,蔣老師將從三個角度給大家帶來全新的解讀:

第一,房價下跌30%,最慘的是誰?

為什麼房價會大幅下跌30%?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應該是市場上出現了明顯的供過於求,大量的二手房無法出售,這樣開發商會降價銷售。

既然是供過於求,那麼整體房價行情出現了大幅度的滑坡,意味著開發商無法收回銷售回款,就有可能出現資金鍊斷裂,房企裁員降薪甚至是公司破產。開發商體系外的工程單位也會資金斷裂,進一步擴大裁員範圍。

房地產和上下游又是民生相關的產業,大規模的失業潮是一種社會的不穩定因素,這也是政府部門所極力避免發生的事情。而被裁員降薪的人,沒有了穩定的收入,他的購買力又從何而來?

對於購房者來說,大家都是買漲不買跌的,買不起的人依舊買不起,而買得起的又會持幣觀望。這樣就造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但是除此之外,最難熬的應該是銀行和金融機構,他們把大量的錢借給開發商,開發商破產後只能用在建工程抵押,對於銀行和金融機構來說,房地產行情不好,這就是一筆呆賬壞賬。

所以被房地產綁架的金融體系一旦出現大規模的呆賬壞賬,銀行存款不足,如果出現擠兌潮,那就會導致金融體系極度不穩定,對於國家來說,這才是最擔心的。

第二,房價下跌跟釋放購買力有關係嗎?

房價下跌跟釋放購買力有什麼關係呢?這兩個事件的關聯程度有多高?

釋放購買力有幾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是降息、降準。銀行可貸資金增加,向社會投放更多的貸款額度,這樣刺激經濟,大家都有了更多的錢,去買房、投資、消費等等。

第二種方式是加大財政支出。利用鐵路、公路、基礎設施建設等刺激經濟,創造更多的就業和工作機會,多種方式讓你有錢花。

此外財政補貼可以做一些刺激消費,比如“家電下鄉”活動,這樣刺激了購買力,這是從供給側刺激消費,從而提高了一部分購買力。

第三種方式提高大家的薪資水平,各大城市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同時減稅降費,讓老百姓的實際收入增加,獲得感增加,這樣從需求側提高了購買力。

但是房價下跌跟這幾種釋放購買力的方式都沒有太大關係,因為對於買得起的人來說本來就是可以買更便宜的房產,如果想買的話也不會放棄這樣的機會,如果不想買,他買房的錢難道會全部消費嗎?這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房價下跌對於買不起房子的人影響也是很小,因為購買力依舊不足,沒有足夠的收入,怎樣去還得起月供呢?包括那些處在買得起和買不起邊界的人,他們受價格刺激更為嚴重,買漲不買跌。

所以想象中的釋放巨大購買力是不成立的。

第三,如何才能穩定房價並且促進購買力

從上面幾點可以看得出來,房價暴跌30%對於經濟來說有害無利。這個行業吸納了大量的勞動力,而且跟金融體系緊密結合,如果發生房價暴跌的事情,一定是影響社會穩定的大事了。

那麼如何才能穩定房價、迴歸理性,並且提高大家的購買力呢?

其實政策都已經定了調子,那就是房住不炒,要深刻理解這個深意。房價不能暴漲也不能暴跌,就目前這個市場而言,穩定才是最重要的,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才是最重要的。

房價的確已經高到了一定程度,很多普通中產都要費盡心力去買一套房子,背上30年的月供,生活艱難,壓力很大。

但是人生在世哪有不艱難的,既然選擇了一條更為艱難的路,那就只能努力走下去。

對於當局來說,需要進一步擴大土地供給,並且多建設保障房、公租房、廉租房、人才房等,讓居住有其屋,只有讓人們安居,才能樂業。

普通人暫時買不起房子,也要想辦法讓他們先住上房子。

綜上所述:

房價下跌30%其實沒有理想中那麼美好,更不能釋放出巨大的購買力,反而會造成大量的裁員降薪、眾人失業,形成社會的不穩定的因素。此外,房地產綁架的金融體系也會有大量的呆賬壞賬,金融體系一旦崩塌,那就是難以想象的金融海嘯。

如果還不清楚房價暴跌的後果,可以回顧一下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

一旦危機來臨,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蔣昊說經濟


房價下跌30%並不會釋放購買力。

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股市一路大漲,漲至五千,漲到六千,在這個過程中,有些賺到錢的離場套現,有了現多財富,他可以選擇消費,也可以選擇不消費,但是屬於可選消費資產。但是當股市突然從高點下跌30%,能夠釋放出大量的消費力嗎?

顯然不會,發生股災,股市暴跌,消費購買力只會大幅下降,而且如果引發流動性衰竟風險,還會造成金融危機的衝擊。

房子也是一樣的,可能很多人說房子可以住,股市不可以住。但如果是住的人,他本身需求的是居住屬性,漲和跌都不會改變他的購買力(在他賣掉房子之前),而不是為了住的,他就把房子當成了金融資產,本質上和股票並沒有什麼區別。

把房子作為投資的,前期轉手賣了的,他賺了錢,可能買部好車,可能去旅遊,這是可以轉化為消費的。他也可以存起來,或進行理財,賺取收益再消費。但是對於接手的人,財富進行了轉移,和高位接盤股票的人沒有什麼區別。

所以當房價大跌30%後,就會造成持有房產的人資產大幅縮水,原來他可以轉手後消費的資金,大幅縮減。同時也會使得房地產抵押市值大幅縮減(很多人將房子抵押貸款後經商),帶來的是一連串的財富蒸發,並不會因此而造創出更多的消費。

理論上來說,釋放購買力的邏輯在於,房價下跌,想買房的人就不需要再用那麼多錢買房了,餘下的錢就可以用來消費。但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所有人都想買房,大部分人的財富甚至是與房產捆綁的,對購房者確實可以釋放出一定的購買力,但遠遠低於房價大跌帶來的財富損失。

所以期待房地產短期快速下跌30%是不切實際的,這不但由供需決定,還有土地成本、建築成本等因素決定,房地產業並非一個孤立的產業,上下游連接著無數產業,房地產如果出現大起大落,對整個宏觀經濟都會造成較大的衝擊,因而房地產行業雖然說市值巨大,存在泡沫,但調控的目標並不是讓房價大跌,而是讓樓市穩定,把更多資金擠向當前更需要的製造業等實體環節。


財經宋建文


按照18年的非官方數據,我國房地產總市值460萬億人民幣。比美歐日三國加起來還多。如果,房價下跌30%是否會釋放出上萬億購買力?這個正負影響都存在。

按照460萬億下跌30%來看,就是138萬億市值損失。而我國去年的GDP總值為90萬億人民幣,去年GDP增速為6.5%,也就是增長5.7萬億人民幣。也就是說,如果房價下跌30%房地產總值損失138萬億,是去年GDP增長總額的30倍以上。那麼,某一個年度,房價下跌30%意味著當年GDP要下跌3000%!搞清楚這個關係後,再來看房價下跌是否造成溢出資金用於消費了。

很多人,過於憤青,認為,房價可以幾年漲一倍,為什麼不能一年跌30%,這就是根本原因了。儘管房價擠出消費需求是事實和現實,但是房地產價格上漲,帶動了地方財政收入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以及房地產上下游的投資和增長。並且,銀行系統每年在房地產上的開發貸,按揭貸款,抵押貸款,累積金額也在3萬億以上。

那麼,反過來看,如果房價下跌30%後果是什麼?首先,地方的地方債券和地方到期債務馬上面臨兌付違約。以城投和地方政府擔保形式的各種債務違約將會失控和大面積爆發。其次,銀行因為大量的信貸投向地方平臺債務,就會導致銀行出現鉅額壞賬,從而導致銀行一方面出現當年盈利虧損,其次因為壞賬巨大,從而導致資本金不足而出現上市銀行股價大跌。

再來看居民部門,對於新近幾年購房者,馬上成為“負資產”而出現大量斷供行為,斷供,棄房,導致銀行進一步加劇壞賬和流動資金的不足(缺乏天量信貸固定收息)。進而導致銀行危機進一步擴大。

最後再從社會就業角度來看,因為當年GDP出現-30000%增長(別說-3000%增長,GDP就是哪一年出現負增長,都是國民經濟的災難),導致國家和企業層面出現巨大的波動和大量的倒閉潮從而造成大量失業,而失業的大量出現,比如40-50%的失業,會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和動亂。而失業進一步擴大了斷供潮和棄房潮,再反過來擴大銀行的危機擴大。

從美國因為次貸危機而出現的08年國際金融危機可以看到,銀行大量倒閉,居民大量斷供而成為負資產,風險擴散到其他經濟體進而形成新一輪的國際金融危機。為什麼歐洲“五豬”在08年金融危機之後失業率達到20%以上,就會引發社會動亂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救援?就是因為國家信用已經喪失,沒有任何資產可以渡過危機,只能通過削減政府開支,來贏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援助。

從上述整個過程來看,絲毫看不到房地產價格下跌30%帶來的“擠出資金”流向消費的一絲機會,反而引發了巨大的危機,無法控制的危機。這就是為什麼在“匯率,房價和就業”三個“不可能三角”的央行選項中,央行一定選擇“保房價”?因為房價市值460萬億,比任何問題影響力都大,後果都嚴重。


屠龍刀fei0598


按照2019年國內房產規模總市值推算,假如房價真的下跌了30%確實會釋放上萬億的購買力來促進其他消費。

根據市場對於房地產的調查數據顯示,當前國內房產總市值已經超過了450萬億的市值,假如國內房價平均下跌30%的話,意思就是房產市值從450萬億縮水了135萬億,房產僅有315萬億的市值;按照這種推算的話釋放上萬億的購買力來促進其他消費也是屬於非常正常的。

理論上是這樣,房價下跌之時肯定很多炒房客都會進行把房子兌現,真正等房價出現集體是下跌之時,哪個時候的房子是供過於求,未必會有人接手,所以炒房客手中的房子是屬於有價無市,兌現不了;這種情況類似股市一樣,當股市出現在熊市或者發生系統性風險行情之時,大盤出現單邊下跌,很多股民都是不計成本的拋壓,完全就是單邊市場,這個時候想要把籌碼兌現是比較困難的。

但話又說回來,當天國內的房價已經是高高在上,即使國內房價出現下跌30%的話,總體都是有利有弊的。對於當前的房價下跌30%的話以及買不起房的還是買不起,想賣房的沒有人願意接盤;直接性的影響了很多人的消費情況,為什麼會直接影響很多人的消費能力呢?

因為現在購房的人很多都是貸款買房的,不管房價是漲是跌,這個放貸是一定要還的,不可能隨著房價下跌房貸也是下跌的,所以這些房奴不管怎麼省吃儉用每個月還是準時的把房貸還上。至於那些有購房需求的,看到房價下跌30%覺得已經是機會,又有新的房奴進去買房,為了買房這些新房奴又背上了房貸的壓力,從而壓縮自己的消費能力。

房價下跌對於無房者或者購房剛需者來講當然是好事,用更少的錢就能買到房,而且還有多餘的錢用來消費;同時房價假如出現單邊下跌,很多購房剛需的人也不敢隨意的去買房,都是在等待觀望當中,這些觀望房價的人口袋就是有足夠的現金,可以為自己的生活質量進行提高,這樣也是對於促使消費。

總之房子已經牽涉了各行各業,不管房價是漲是跌都是對於消費都是影響非常大;當然房子最合理的就是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根據大家的收入情況來衡量,房價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房價要控制在合理水平,讓大家想買的買的起,想賣的可以隨時賣的出去,這樣的一個房價才是真正的促進消費,才能真正的成為經濟支撐的重要主體。


老金財經


房地產行業是龍頭行業,龍頭行業的特點往往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由於國內房地產市場金融化程度比較高,去槓桿化非常困難,導致房價問題尾大不掉,這使房價成了老大難問題。

截止去年底,美國住房有30萬億美元資產,中國住房已經達到40萬億美元資產。國內居民基本資產配置60%-70%都在房地產上。另外,中國房地產信貸總量為38萬億,佔信貸規模的28%,且今年的新增率還在不斷升高。

從數據看,都清楚房地產業套利了中國經濟,不僅擠佔了居民消費,而且限制了國內科技行業的發展與傳統行業轉型等問題,但是消費問題又確實不是房子降價就可以解決的簡單問題,因為這裡涉及到房地產產業鏈、房地產金融化、財政、住房結構與房價租金比等多方面的問題。

就國內房地產市場當前的情況而言,房地產價格若下跌30%,恐怕不僅不能釋放上萬億的購買力,反而會形成系統性風險。

一、房地產產業鏈

房地產與20多個產業有直接關係,共涉及上下游50多個行業,如果細化一下的話,那麼房地產業的上下游產業鏈就更多了。

房地產行業鏈主要包括:房地產開發、裝飾裝修、物業管理、房地產經紀與交易、房屋租賃、房地產評估、房地產測繪以及上游的鋼鐵、建材、化工、機械、銀行、有色金屬、工程承包,下游環節的建築市場、建材市場、家居、營銷、裝修、家電等等。

房地產產業鏈很長,包括前期策劃分析、 徵地、拆遷、規劃、設計、施工、預銷 售、產權登記發證以及物業管理,影響到銀行、房地產金融、信託、資本市場、互聯網、電力、能源、節能、環保、低碳、鋼鐵、煤炭、水泥、玻璃、傢俱、家電、汽車、裝修、電器等等。

僅用房地產建築機械來舉個例子,包括:挖掘機械、樁工機械、剷土運輸機械;重型卡車、散裝水泥運輸車、混凝土運輸 車;混凝土探鋪設備、混凝土攪拌機等等。房地產建設需要的各種機械設備就有幾十種,涉及到大批生產企業。

由此可見房地產為龍頭的產業鏈條上所影響的行業與就業問題。房價大幅下跌以後,會導致一批企業出現問題,並導致大量的人員失業。所以房價若跌幅較大,則社會失業率會上升,不僅難以提高社會消費,而且還容易出現消費遞減。有人做過統計,房地產業每減少100萬平方米建築量,就會影響30萬人的就業。

二、房地產金融化

國內房地產金融化程度深,它不僅包括房地產信貸融資、房地產股本融資、房地產債券融資和信託融資等,還有房地產保險、房地產信託、房地產證券、房地產典當等。

國內房地產金融化的速度快、規模大,不僅涉及到銀行的住房開發貸款、商業用房開發貸款、土地開發貸款、房地產開發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等,還涉及到土地財政與房地產證券化等。因此房地產業、銀行業、地方債與個人住房信貸之間構成了龐大的債務鏈條。

為了轉移這些債務壓力,銀行把房地產企業的部分質押打包為銀行理財產品,這不僅將銀行的風險推給全社會,而且銀行還通過理財產品擴大了貨幣乘數,使銀行具有了強力的再造貨幣功能。不僅如此,房地產公司則通過證券化上市與發行企業債券,地方債也轉身為政府債券。這使整個債務鎖鏈都處在金融化過程中,不僅槓桿高、債務高而且系統性風險高。

2019中國房地產上市企業30強報告顯示,地產G30企業資產負債率在過去一年達到新高,較之前上升2.03%至79.75%。從淨負債率方面來看,地產G30房企2018年平均淨負債率則高達110.68%,其中不乏超過200%的企業,最高的企業淨負債率甚至達408.68%。

如果房地產價格大跌,不僅房地產企業就要出大問題,從銀行呆壞賬、理財產品、地方政府債券、企業債券、房地產信託,到股市乃至金融市場等都要出大問題,不僅會出現流動性問題,還會爆發系統性風險乃至經濟危機,這就是目前國內房地產業金融化的嚴重後遺症。

三、住房結構與消費

國內很多人都把住房當做金融產品來炒作,所以導致房地產行業畸形發展。國內目前存在很嚴重的住房結構問題,房地產市場總體供大於求,但過度炒作卻導致房價虛高。

美國城鎮三分之一的人口是租房住,德國40%多的人是租房住,所以這些國家的房地產很難炒起來,但在中國只有10%的人租房,多數人都想買房,導致市場價格被哄抬,所以國內要改變住房消費觀念與住房結構,才能抑制房價並提高社會消費。

但是由於房價的過度炒作,不僅導致國內房價收入比差距比較大,也導致房價租金比幾乎是全球最高,所以居民租房住當下也很難,這不僅削減了社會消費,也讓國內房地產業漸漸進入不良循環。

綜評:國內當前的房地產問題已經不是房價回落那麼簡單了,而是實實在在的系統性問題,所以最新《中國住房金融發展報告(2019)》中稱,落實中央“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住房市場定位,需要沿著兩條線展開工作:一條是落實“住”,就是要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另一條就是抑制“炒”,那就需要建立支持房地產市場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國家目前的各種政策也是限制漲幅,而不是打擊房價,因為房價如果出現大跌確實會給經濟帶來很大的衝擊,會導致中國經濟硬著陸。從目前的市場格局來看,只有徐徐圖之,一面穩定價格,一面通過國內的工資增長來消弭消費問題與房價收入比問題,用時間來換房地產業的調整空間。


馨月說財經


按照我國現有房地產規模,總價是460億。如果我國的整體房價下跌30%,那麼我們的房產總市值將下降100多萬億,也就是到了300多萬億。那我們所有的社會資產在名義上也就降低了30%,那麼大多數的老百姓的資產也降低了30%,老百姓的家庭總資產起碼也降低15%。因為我國的老百姓最重要的資產就是房產。那麼我們房產降低了30%,會不會促進消費呢?這個肯定是不會的;


第一,房產降價,無法釋放出現金

我們手中的資產降價了,貶值了,屬於我們的資產縮水了。如果這時候賣出去,我們的總資產反而減少了。大家的消費就會被壓制,所以是不可能促進消費的。

第二,社會消費會更加萎靡

圍繞著我國的房地產業,有眾多的行業,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鏈。如果忽然房產總市值下跌,那麼所有的產業鏈都會受到影響,投資觀望情緒就會濃厚,產業鏈的所有的工人啊,物料啊,資源啊,都會受到很大的損失,那麼我國的經濟也會雪上加霜,何談刺激消費啊。

第三,房貸信用降低

很多老百姓的房子都是貸款買的,那麼如果忽然下降30%。。銀行會擔心資不抵債,所以會催貸。那麼老百姓的手裡的現金,可消費配置的資金。就會越來越少,消費就會更加萎靡。

第四,財富縮水

整個社會房地產的總值佔據社會財富,起碼在40%以上,那麼整個社會的房產下跌30%,名義上的資產,就會減少30%,那麼全國的財富總和,自然也會降低15%左右,就會帶來經濟惡化,消費萎靡等等一系列的經濟現象。

總結一下:現在我國的房地產其實處於一個凍結狀態,國家希望用未來的經濟發展慢慢衝抵房產的泡沫,既不能瘋狂的上漲,也不能瘋狂的下跌。因為瘋狂的上漲,早晚會崩盤,瘋狂的下跌。肯定會引發信用危機,資產危機。導致經濟下滑更加嚴重雪上加霜。


我是伯樂集團董事長李合偉,白手起家創業20載。主營餐飲,投資,教育(演講學院)。我為《李合偉演講學院》代言:全年齡段(成人,青少兒)的演講學院,學習,合夥人,加盟找李合偉。關注我為您分享更多的人生感悟……


合偉說


第一,房價下跌,炒房客不在炒房,外加國家對科技及製造等與能關係到國家強大型企業的投入,他們的資金會流入這些企業,而不是現在的企業把資金流入到房地產行業,減少科技的研發費用,舉個例子,京東,阿里,格力這些企業就不用自己蓋房給員工用,這些資金可以總在研發上。

第二,有的人提到部分人拿房抵押的問題,這裡的人群的體量與沒有房子的剛需,哪個多,更何況這部分人還有一些炒房者,兩者對比,哪個更會動搖國家的根本。

第三,自用型住房的人,即使房價下跌對他們沒有任何影響,反正是不會出售的,即使換房出售,賣房便宜一些,同樣買的房子也是便宜的,上升高興點,下降鬱悶點,真正影響的人群是那些炒房客。

第四,是對國家的穩定,國家最基本的穩定是人口問題,沒人了國家也就不是國家了,現在中國的年輕人的結婚率低,結婚時間晚,生育率低,為什麼,就是高房價導致高物價,使買房的年輕人不敢做,或者更晚去做。

第五,房價下降,自用的人上升和下降沒有影響,但沒有房子的年輕人的生活質量能得到極大的提升,當我們不在賦予房子這麼高的地位時,中國人對於結婚時房子的問題也不會像現在這樣放在第一位了,年輕人也會有更充裕的金錢投入到第三產業,使得第三產業更快的發展,第三產業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是否是發達國家的標誌之一。

第六,現在大多數的人買房會掏空家裡的積蓄,導致父母不敢生病,甚至生病不敢治療,很可怕,同樣對自用型的人是犧牲品,但我們要看未來呀,現在剛剛和將要步入社會的年輕人,這些是對國家能否富強影響最大的人呀,給他們提供一個寬鬆的環境,把他們身上的大山移調,不好嗎?

第七,房價下降3成動搖不了國本呀,9成以上的房子是不是都漲了一半甚至一倍以上,那麼現在下降三成,僅僅是迴歸到合理狀態!


空城空空如也


房價慢慢跌,工資快快漲,此消彼長軟轉移。等你月收入三五萬了,房價還是一萬多兩萬一平,那就等於是房價降了啊。國家寧可想辦法讓你工資漲30%,也不會允許房價跌30%


跨境電商杭州中醫


房價的暴跌,首先要考慮的不是老百姓能不能買得起,而是應該考慮暴跌後所產生連鎖反應。第一個不舒服,自然是炒房客,但是這是民間投資行為,風險國家不會過多顧慮。最重要的是國家要顧及到個大銀行數以萬億計的房貸,一旦暴跌,銀行手裡的抵押房產將大幅度縮水,很可能,銀行出現有房無錢的地步,那房產的泡沫就會在銀行手裡炸開,銀行成了最終的接盤俠,如今房產佔經濟比重較大,更是各地GDP增長點,房屋貶值將衝擊其他相關產業,惡性循環之下,很可能經濟危機就爆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