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讀懂宋詞必須知道的十二大詞牌


學習、讀懂宋詞必須知道的十二大詞牌

1 浣溪沙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浣溪沙,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浣紗溪”“小庭花”等。

據南朝宋孔靈符《會稽記》載,“勾踐索美女以獻吳王,得諸暨羅山賣薪女西施、鄭旦,先教習於土城山。山邊有石,雲是西施浣紗石”。今浙江諸暨市南近郊的苧蘿山下浣紗溪畔有浣紗石,上有傳為東晉王羲之所書“浣紗”二字,相傳這裡是春秋時越國美女西施浣紗處。調名“浣紗溪”的本意即詠春秋越國美女西施浣紗的溪水。

最早採用此調的是唐人韓偓,通常以其詞《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為正體,另有四種變體。正體雙調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此調音節明快,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秦觀的《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等。

學習、讀懂宋詞必須知道的十二大詞牌

2 青玉案

《青玉案·元夕》—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青玉案,詞牌名,又名“一年春”“西湖路”“青蓮池上客”等。

據謝桃坊《唐宋詞調考實》一文,青玉案調為宋人首創,是北宋時期的“時調新聲”。其調名源自東漢末年張衡的《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緞,何以報之青玉案。”一句。此詩以一種情詩的形式,寄託了自己的政治抱負,以抒發憂國憂民的情懷。

《青玉案》詞調由來以久,其中“案”字含義最具爭議,一種認為“案”是古時吃飯用的一種“碗”;一種則認為“案”是古時吃飯所用的有足的盤子。後人綜合各類史料和文物考證,“案”一字的含義應為盛食的托盤。

此調以賀鑄詞《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為正體,雙調六十七字,前後段各六句五仄韻。另有雙調六十七字,前後段各六句、四仄韻;雙調六十八字,前後段各六句、四仄韻等十二種變體。代表作品有辛棄疾《青玉案·元夕》等。

學習、讀懂宋詞必須知道的十二大詞牌

3 賀新郎

《賀新郎·乳燕飛華屋》—蘇軾

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漸困倚、孤眠清熟。簾外誰來推繡戶?枉教人夢斷瑤臺曲。又卻是、風敲竹。

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穠豔一枝細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風驚綠。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

賀新郎,詞牌名,又名“金縷曲”、“乳燕飛”、“貂裘換酒”、“金縷詞”、“金縷歌”、“風敲竹”、“賀新涼”等。

《賀新郎》由北宋蘇軾首次填寫,是宋代使用頻率較高的詞調。

對於《賀新郎》詞調的來源問題,眾說紛紜,至今無確切結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兩家是宋人楊堤和胡仔。因楊堤和胡仔二人的分歧衍生出兩種觀點,一種如楊堤所言,《賀新涼》是詞調本名,《賀新郎》一名為後人誤傳;另一種觀點認為《賀新郎》是詞調本名。

楊湜《古今詞話》記載:“蘇子瞻守錢塘,有官妓秀蘭,天性黠慧,善於應對。一日,湖中有宴會,群妓畢集,唯秀蘭不至,督之良久方來。問其故,對以沐浴倦睡,忽聞叩門甚急,起而問之,乃樂營將催督也。子瞻已恕之,坐中一倅怒其晚至,詰之不已。時榴花盛開,秀蘭折一枝藉手告倅,倅愈怒。子瞻因作《賀新涼》,令歌以送酒,倅怒頓止。”胡仔認為此言荒野,堪入笑林。

該詞牌一百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仄韻。此調聲情沉鬱蒼涼,宜抒發激越情感,歷來為詞家所習用。代表作有南宋張元幹《賀新郎·夢繞神州路》、南宋辛棄疾《賀新郎·把酒長亭說》、南宋劉克莊《賀新郎·北望神州路》。

學習、讀懂宋詞必須知道的十二大詞牌

4 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凱歌”臺城遊“水調歌”“花犯念奴”“花犯”等。

“水調歌頭”詞調來源於《水調》曲。為隋煬帝所制。唐劉餗《隋唐嘉話》說:“煬帝鑿汴河,自制《水調歌》。到了唐代,《水調》成為傳唱不衰的名曲。唐代的《水調》,又指音調名,即一部樂的總名。又分大麴、小曲。大麴,前半為歌,後半為破。小曲,即單曲歌唱。聲韻哀切,委婉動聽。

此調以毛滂《元會曲·九金增宋重》為正體,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後段十句四平韻。另有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兩仄韻,後段十句四平韻、兩仄韻;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五葉韻,後段十句四平韻、五葉韻等變體。代表作品有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陳亮《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毛澤東《水調歌頭·游泳》等。

學習、讀懂宋詞必須知道的十二大詞牌

5 沁園春

《沁園春·孤館燈青》—蘇軾

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漸月華收練,晨霜耿耿;雲山摛錦,朝露漙漙。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區長鮮歡。微吟罷,憑徵鞍無語,往事千端。

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閒處看。身長健,但優遊卒歲,且鬥尊前。

沁園春,詞牌名,又名“東仙”“壽星明”“洞庭春色”等。詞牌最早出現於晚唐。

《後漢書》:‘竇憲女弟立為皇后,憲恃宮掖聲勢,遂以縣直請奪沁水公主園。’然則沁水園者,公主之園也。沁園,本是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私家園林,權臣竇憲依仗其妹竇皇后的勢力,強奪了沁園,公主不敢聲張。至章帝即位知到此事,欲治竇憲罪,竇憲害怕退出沁園,從此後不得重用。

此調以蘇軾詞《沁園春·孤館燈青》為正體,雙調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韻,後段十二句五平韻。另有雙調一百十六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韻,後段十三句六平韻;雙調一百十二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韻,後段十二句五平韻等變體。代表作有毛澤東《沁園春·雪》等。

學習、讀懂宋詞必須知道的十二大詞牌

6 雨霖鈴

《雨霖鈴·寒蟬悽切》—柳永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雨霖鈴,詞牌名,又名“雨淋鈴”“雨淋鈴慢”,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調,始見於宋柳永《樂章集》。

唐鄭處誨《明皇雜錄》:“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屬霖雨涉旬,於棧道雨中,聞鈴音與山相應,上既悼念貴妃,採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時梨園弟子善吹觜篥者張野狐,惟此人從至蜀。上因以其曲授野狐。據此可知,此曲是唐玄宗安史之亂後奔蜀途中所作,由於在“馬嵬之變”中處死了楊貴妃,玄宗作此曲以寄思念之情、死別之恨之意。後來交給張野狐演奏,流傳於後世。

此調以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為正體,雙調一百三字,前段十句五仄韻,後段九句五仄韻。另有雙調一百三字,前後段各九句、五仄韻;雙調一百三字,前後段各九句、五仄韻變體。代表作品有晁端禮《雨霖鈴·槐陰添綠》等。

學習、讀懂宋詞必須知道的十二大詞牌

7 念奴嬌

《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湘月”等。

《念奴嬌》曲名,來源於唐天寶中名倡念奴。念奴以有姿色,善歌唱擅名於天寶年間,玄宗的品題“此女妖麗,眼色媚人”,更使之豔名遠播。念奴的明豔嬌媚,於是成為文人豔稱的題材,形之歌詠,播於樂府。元稹詩有“春嬌滿眼”之句,《念奴嬌》曲名,即取義於此。

此調以蘇軾《念奴嬌·中秋》為正體,雙調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後片五十一字,各十句四仄韻。另有雙調一百字,前片九句四仄韻,後片十句四仄韻等十一種變體。代表作品有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姜夔《念奴嬌·鬧紅一舸》等。

學習、讀懂宋詞必須知道的十二大詞牌

8 踏莎行

《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觀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踏莎行,詞牌名,又名“踏雪行”“踏雲行”“柳長春”“惜餘春”“轉調踏莎行”等。

北宋僧文瑩《湘山野錄》記載:“萊公(寇萊公,即寇準)因早春宴客,想起唐陳羽《過櫟陽山溪》詩有“眾草穿沙芳色齊,踏莎行草過春溪”句,自撰樂府詞,命俾工歌之。”後世認為調名創自北宋寇準。“莎”(suō):莎草,是一種常見的野草,廣佈於熱帶、溫帶,其塊莖入藥,叫“香附”,夏季開花。所以,“踏莎行”調名本意即詠古代民間盛行的春天踏青活動。

此調為重頭曲,前後段相同;每段由兩個四字句和三個七字句組成,以晏殊《踏莎行·細草愁煙》為正體,雙調五十八字,前後段各五句、三仄。另有雙調六十六字,前後段各六句、四仄韻;雙調六十四字,前後段各六句、四仄韻變體。代表作品有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等。

學習、讀懂宋詞必須知道的十二大詞牌

9 鵲橋仙

《鵲橋仙·纖雲弄巧》—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鵲橋仙,詞牌名,又名“鵲橋仙令”“憶人人”“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等。

古時關於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神話,早在漢末應劭《風俗通》中已有記載:“織女七夕渡河,使鵲為橋”。牛郎織女相會的故事,各代詩人有很多吟誦的詩篇,後來逐漸發展出以“鵲橋仙”命名的曲牌。《欽定詞譜》記載:“此調有兩體。五十六字者始自歐陽修,因詞中有‘鵲迎橋路接天津’句,取為調名。八十八字者始自柳永,《樂章集》記載:“柳永做《鵲橋仙·歇指調》,此詞句韻與“鵲橋仙令”不同,蓋慢詞體也。因調名同,故為類列,亦無宋詞別首可校。 ”

此調以歐陽修《鵲橋仙·月波清霽》為正體,雙調五十六字,前後段各五句、兩仄韻。另有雙調五十六字,前後段各五句、三仄韻;雙調五十八字,前後段各五句、兩仄韻等變體。代表作品有蘇軾《鵲橋仙·七夕》、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等。

學習、讀懂宋詞必須知道的十二大詞牌

10 虞美人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唐教坊曲,詞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

因美人虞姬而得名。楚漢相爭,楚霸王項羽兵敗烏江,四面楚歌,自知難以突破重圍,便勸虞姬另尋生路。虞姬執意相隨,拔劍自刎,香消玉殞。血染之地長出鮮豔的花,後人稱這花為“虞美人”。傳說此花聞《虞美人》曲便花枝舞動。人們欽佩虞姬,常做詞曲以“虞美人”命名。以訴一縷衷腸。

此調以李煜詞毛文錫詞為正體,李詞為雙調五十六字,前後段各四句,兩仄韻、兩平韻;毛詞為雙調五十八字,前後段各五句,兩仄韻,三平韻。代表作有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毛文錫《虞美人·寶檀金縷鴛鴦枕》。

學習、讀懂宋詞必須知道的十二大詞牌

11 菩薩蠻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溫庭筠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菩薩蠻,唐教坊曲名,後成為詞調名,屬小令。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花間意”“梅花句”“花溪碧”“晚雲烘日”等。

作為詞牌,“菩薩蠻”最早出現在唐代。據唐蘇鶚《杜陽雜編》記載:“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纓絡被體,號菩薩隊。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

此調為雙調小令,以五七言組成,四十四字。用韻兩句一換,凡四易韻,平仄遞轉,以繁音促節表現深沉而起伏的情感,歷來名作極多。

學習、讀懂宋詞必須知道的十二大詞牌

12 臨江仙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臨江仙,詞牌名,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謝新恩”“雁後歸”“畫屏春”“庭院深深”“採蓮回”“想娉婷”“瑞鶴仙令”“鴛鴦夢”“玉連環”等。

明董逢元《唐詞紀》認為,此調“多賦水媛江妃”,即多為詠水中的女神。調名本意即詠臨江憑弔水仙女神。但中國曆代所祭的水仙並不確定。像東漢袁康、吳平《越絕書》所記的春秋吳國功勳伍子胥受讒而死成為長江水仙,東晉王嘉《拾遺記》稱戰國楚大夫屈原為湘江水仙。此外,還有琴高、郭璞、陶峴各為不同水仙的記載。另外,投湘江而死的舜之二妃、三國魏曹植筆下的洛河女神,都是人們祭祀的對象。

此調為平韻格,雙調小令,字數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八字、五十九字、六十字、六十二字六種。常見者全詞分兩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此調唱時音節需流麗諧婉,聲情掩抑。代表作有宋蘇軾《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宋李清照《臨江仙·庭院深深深幾許》、明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