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道德經》:成長應該看到反面的積極意義

讀懂《道德經》:成長應該看到反面的積極意義

大家好,我是橙先生。這篇文章,繼續記錄了我對《道德經》的學習感悟,此外,我希望大家能夠理解,以下文字並非金科玉律,供同伴交流,供日後我自己再次迭代。

(一)

原典: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知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譯文:天下有一個本始,它就是天地萬物的根源。知道了根源,也就能認識萬物;認識了萬事萬物,又把握住萬物的根本,那麼終生不會有危險。堵塞嗜慾的孔穴,閉起嗜慾的門徑,終身不受苦累;打開嗜慾的孔穴,去操持世事,終身不得安寧。能夠察見細微,叫做“明”;能夠持守柔弱,叫做“強”。運用目光觀察世界,又把這目光收回體內返照內在的明,不會給自己帶來災殃,這叫做遵循常道。

我的理解:“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這句話和前文的“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是對應的。

老子用”母”、“子”來比喻事物的本質和表象,告訴我們既要認真的體驗生活,也要覺悟到生活背後的邏輯,即事物朝著怎樣的方向演進的。

(二)

原典: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誇,非道也哉!

譯文:假如我確實有所認識,就會順著大道行進,只是擔心會誤入歧途。大道十分平坦,可人君卻喜好走邪路。朝廷裡很是腐敗,田地間一片荒蕪,倉庫中空空如也。而人君還是身著華服,腰懸利劍,酒足飯飽,錢財有餘。這就叫做強盜頭子,根本就不是正途啊!

我的理解:這就像經濟週期,誰都知道繁榮期過分擴大信用必然埋下禍根,可就是控制不住啊。逐利然後用未來償還,這就是人性導致的經濟規律。同理,世上的人又有幾個真的遵循大道呢?如果不是慾望太大,能力不夠,又有幾個人去學老子思想呢?

“大道甚夷,而人好徑。”大道留的下人努力的果實,然而時間漫長,所以人傾向於走捷徑,最後忙忙碌碌一輩子,折騰來折騰去又回到了起點,全為GDP做了貢獻。

(三)

原典: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譯文:善於建樹的不可拔除,善於抱持的不會脫落,子孫持守此道則祭祀不絕。以之修身,德行就會純真;以之齊家,德行就會有餘;以之治鄉,德行就可長久;以之治國,德行就會豐厚;以之治天下,德行就會普及。

所以,要通過觀察自身來觀察他人,觀察自家來觀察別家,觀察本鄉來認識他鄉,觀察本國來認識別國,觀察今日的天下認識過去和未來的天下。我靠什麼知道天下大事呢?就靠以上的方法和道理。

我的理解:如果我早點接觸道家文化,就不會被儒家文化過度影響了。從這段可以看出,老子也主張修身,通過察覺自我與周圍的事物以此推己及人,獲得普遍規律。

道家與儒家的不同在於,儒家刻意為“治國平天下”而“修身”,而道家是在“學有餘力”情況下的自然發展。

在我看來,道家的這種思想非常像西方社會的文化構成,反而是儒家思想與西方文化格格不入,市場經濟的基礎正是以個人的完善為前提,“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一個強大的人格足夠抵擋一個國,而這在幾千年的中國社會是不可想象的。

(四)

原典: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譯文:懷有深厚德性的人,如同嬰孩一樣純真。毒蟲不來螫(shì)刺他,猛獸不來抓他,兇惡的鳥不來撲擊他。他筋骨柔弱,可是小手抓東西很緊;還不懂男女交合之事,可是小生殖器勃然而起,這是極為專注的緣故;整天啼哭,嗓音卻不會嘶啞,這是極其和諧的緣故。

懂得和諧的作用,叫做恆久。認識到恆久的意義,叫做明智。貪圖生活的享受,叫做災禍。被慾念操縱了體力,叫做逞強。事物過於壯盛就會衰老,這叫做不合常道,不合常道就會終結。

我的理解:專注+和諧——恆久——明智,老子指出了人應該保持的狀態。

老子追求的是長遠的利益,反對人們破壞和諧,比如晝夜顛倒,生物鐘混亂,疲勞加班等,這其實就是啟示我們要對自己的生活進行精力管理。

為什麼有些人整天總是睡不夠,還總是疲憊?為什麼有些人沒睡幾小時但總感覺他精力旺盛?我想後者一定找到了適合他的精力調節方式,讓他能夠與自己和周圍的環境和諧共生。

(五)

原典: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譯文:真懂的人不多說話,誇誇其談者往往不是真懂。塞堵住嗜慾的孔竅,關閉起嗜慾的門徑;收斂了銳氣,消解了紛爭;調和了光芒,混同於塵垢。這叫做玄妙的大同。達到了這種境界,就誰也無從與他親近,誰也無從與他疏遠;誰也無從讓他得利,誰也無從讓他受害;誰也無從令他高貴,誰也無從令他卑賤。因此他得到天下人的尊重。

我的理解:老子的這段話又是讓我自省的一段話,今後若非為了生存、利益和那麼一點慈悲心,不能隨便的表達呀。言多必失,俞敏洪就是例子。

和光同塵,光本是最為明亮和純潔的東西,卻依舊需要和泥垢混合在一起,才能顯示出和諧的美感。人不能只是嚮往美好而厭惡黑暗,沒有對黑暗的理解,哪裡稱得上真正懂得光明的意義?又怎能保持對光明的信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