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平后梁:力排众议三峡险,将错就错百里洲,江陵之战舍得风流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公元617年,马邑校尉刘武周动手造反;太原留守李渊正要造反。天下反隋汹汹,山西也将汹汹潮动。但是,身为马邑郡丞的李靖,却做了一回大隋忠臣。他要跑到江都,向隋炀帝杨广告发李渊谋反。


李靖平后梁:力排众议三峡险,将错就错百里洲,江陵之战舍得风流

但是,大隋已经彻底乱了。李靖向杨广告状,却告状无门,因为他到不了江都,去江都的路已经站满了反隋义军。大隋必须亡,因为大隋的忠臣,不仅找不到皇帝,也找不到朝廷。

不得已,李靖跑到长安,也就是大兴城,在这个没有皇帝、只有半个朝堂的都城,垂死挣扎。

李渊杀进长安的时候,李靖的命运只有一个,那就是跟大隋死忠粉们一起被拉出去斩首。

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韩信被斩首的时候,大呼: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韩信怎么喊,李靖也怎么喊。你李渊起兵除乱,难道不想成大事吗,为何以私怨杀壮士?

凡是自称壮士的,总会被刀下留人。韩信可以,李靖也可以。

李渊觉得李靖是个壮士,李世民也坚决为他求请,所以李靖被召入李世民的幕府。


李靖平后梁:力排众议三峡险,将错就错百里洲,江陵之战舍得风流


在洛阳之战中,李靖崭露头角。然后,直接从秦王李世民军中调到夔州(今重庆奉节)前线,组织平萧铣之战。此战开始,李靖便成为大唐当之无愧的名将。

01.南朝的最后复辟,萧铣的后梁政权

萧铣是西梁(分裂于南朝梁)宣帝的曾孙,西梁宣帝萧詧是南朝梁昭明太子的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是梁武帝萧衍的长子。所以,萧铣是南朝梁和南朝西梁的正宗血脉后嗣。

同时,萧铣还是隋炀帝的皇后萧氏的内侄,大隋皇室的外戚。凭着外戚的身份,萧铣被任命为罗川(今湖南汨罗)县令。

本是南朝皇室血脉,还是大隋外戚权贵,所以,乱世骤起,萧铣便立即割据了荆州之地,建立后梁政权。全盛之时,萧铣的后梁,西起三峡、南至交趾、北距汉水、东达豫章。它基本继承了除建康三吴以外的大部南朝疆土,而且拥兵四十万,成为南方最大的割据政权。

李靖平后梁:力排众议三峡险,将错就错百里洲,江陵之战舍得风流

如果放任萧铣发展数年,中国可能继续南北分裂和南北朝共存的局面。于是,平定巴蜀的李孝恭上书唐高祖李渊,建议迅速解决南方问题,特别是萧铣的后梁政权。

公元620年,李渊任命李孝恭为夔州总管、抽调李靖为行军总管,集中巴蜀资源、打造战舰,筹备灭后梁之战。

02.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江陵

东汉划全国十三州部,荆州下辖七郡,即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到了东汉末年,从南阳郡分出章陵郡,所以有荆州八郡之说。

到了公元208年,重划九州分野,古荆州增加到了12个郡,但已经没啥意义了。因为魏蜀吴三家瓜分了荆州;襄樊之战,关羽大意失荆州,曹魏和东吴瓜分荆州。荆襄九郡之说,大体从这个时候开始有的。至隋朝的时候,古荆州再被划了22个郡。但是,更没意义。因为隋文帝变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隋炀帝改州为郡,明确为郡县两级。也就是说,在隋朝,基本很难出现省一级别的封疆大吏。


李靖平后梁:力排众议三峡险,将错就错百里洲,江陵之战舍得风流

荆州这个地理概念,随时都在变动。但是,可以知道的一点是:荆州这个地方非常大。今天的湖南、湖北全境,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的部分地区,都在荆州治下。

所以,荆州这个地方很重要,因为它真得太大了。

此地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联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这是诸葛亮的评价,也是《隆中对》要把荆州作为一个战略支点的原因所在。

但是,大,还不是关键,用武之国才是关键。也就是荆州有足以争霸天下的战略形胜。

一个是南北用武的南襄隘道,一个是长江用武的江陵咽喉。在李唐已经控制巴蜀之后,南威长江、北慑汉水的江陵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关键所在。李唐大军的全部目标就是江陵,而后梁的全部命脉也是江陵。

03.浪激三峡,鏖战清江口

大唐灭后梁之战的总部署:

李孝恭为荆湘道行军总管,李靖为行军长史,集中巴蜀的全部兵力,自夔州顺流而下,目标江陵。

庐江王李瑷为荆郢道行军元帅,由襄州(今湖北襄阳)出兵,目标江陵。

黔州刺史田世康,由辰州(今湖南沅陵)出兵,目标江陵。

黄州总管周法明,由夏口(今湖北汉口)出兵,目标江陵。

全部四路唐军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把大唐的全部武力投送到后梁都城江陵。

但是,除李孝恭外,其他三路全是辅助,因为只有巴蜀一路组织最充分、实力最强悍、路途最畅通。


李靖平后梁:力排众议三峡险,将错就错百里洲,江陵之战舍得风流

李孝恭很有能力,但这个人不会打仗。所以,全部行军谋划,就交到了李靖一人身上,包括灭萧铣的战略目标确定、兵力部署调配。

李孝恭、李靖主攻一路,最先遇到的问题是:怎么突破波涛汹涌的长江三峡。李靖的选择是:趁着浪疾风高冲过去。

唐军在等风平浪静之后再过三峡;梁军也在等风平浪静之后才战唐军。

所以,李靖的选择就是力排己方之众议、出于敌方之不意,唐军就是在浪激三峡之时,冒险一次、冲出三峡。

公元621年9月,李靖大军出三峡、抵夷陵,顺流而下,直逼请江口。

后梁皇帝萧铣急令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土奔赴清江口、组织阻击战。但是,梁军已经失了先机。涉险三峡之后,唐军快速疾行,抵达清江口后,立即对文士弘部发动了冲锋,一战溃敌。文士弘丢下上万具尸体和三百艘战船,退守百里洲。


李靖平后梁:力排众议三峡险,将错就错百里洲,江陵之战舍得风流

04.百里洲之战,李靖将错就错

百里洲的江面上,南面被唐军控制、北面被梁军控制。面对这个局面,李靖的谋划是:等。

唐军四路出击,目的就是要分散后梁兵力。后梁有四十万大军,如果全扑到夔州一路,那么这仗就没法打。但现在的局面是:夔州一路打得太顺,惊了后梁,梁军的主力就集中到了夔州方向。所以,四路出击、分散梁军的目的还没有实现。于是,李靖要等,等其他诸路打出声势、等梁军分兵防御。

缓之一日,彼必分兵,留轻兵以据我,退羸师以自守,兵分势弱,我乘其懈而击之,破之必也。

仗,要是打得太顺手,就会让人产生错觉:一个错觉是打仗真得很容易;另一个错觉是我也能打得这么顺手。

兵至百里洲(今湖北枝江东南江心洲),行军总管李孝恭就产生了这样的错觉。自夔州至清江口,唐军最大的敌人,根本就不是梁军,而是长江三峡。三峡风急浪高,现在还心有余悸;梁军不堪一击,现在还没打得过瘾。

百里洲之战,总管李孝恭就要向长史李靖学习,学习他的力排众议过三峡、势如破竹清江口。

于是,李孝恭不顾李靖反对、亲率精锐杀向江北。后梁将领文士弘,在李靖面前是弱鸡,但在李孝恭面前却是豺狼,一通暴击就把李孝恭的唐军精锐赶回南岸。


李靖平后梁:力排众议三峡险,将错就错百里洲,江陵之战舍得风流

梁军倒是稳扎稳打,唐军过来就暴揍、唐军跑了也不追。李孝恭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损兵折将,而且丢盔弃甲,大批辎重丢在了江心洲上。这把“米”引得无数梁军将士“竞折腰”,蜂拥争抢,“人皆负重”。

就是这四个字,“人皆负重”。在李孝恭看来,是止不住得心疼,而在李靖看来却是战机。大战争锋,最下争兵力、再上争精锐、最上争战机。李靖抓住这个战机,立即组织唐军第二波冲锋。于是,战场形势立即逆转,由梁军追着唐军打,变成唐军追着梁军打。李靖大军掩杀,不仅把文士弘赶出了百里洲,而且直接追到了江陵城。

05.江陵决战,精彩之处不在得而在舍

为了抵御四路杀来的唐军,后梁皇帝萧铣把能派出去的部队全派了出去,势要御敌于国门之外。整座江陵城中,只有几千守军。唐军四路出击、分散梁军的目标,硬是被李靖打了出来。

所以,李靖扫荡完百里洲之后,接着扫荡江陵外城和水城,缴获了后梁战船数千艘。

这个时候,就是彻彻底底地形势逆转。

百里洲之战,唐军被打得丢盔弃甲。面对唐军丢弃的辎重物资,文士弘和梁军士卒蜂拥争抢、人皆负重。

江陵之战,梁军被打得丢船弃帆。面对梁军丢弃的辎重物资,李靖和唐军士卒又该作何打算呢?


李靖平后梁:力排众议三峡险,将错就错百里洲,江陵之战舍得风流

面对同样的问题,才能分出谁能更胜一筹。

李靖不是命令唐军去抢战船、抢物资,以扩大战果,而是把缴获的梁军战船全部丢弃到江中、任其顺流漂浮。然后,集中全部主力、列兵江陵城下。

九月,李靖涉险穿过长江三峡;十月上旬,李靖一战破敌清江口、再战破敌百里洲;十月二十一日,后梁皇帝萧铣眼见长江之中尽是梁军战船,自认大势已去、出城投降。而从四处奔来的十多万后梁援兵,见到江中四处漂浮的自家战船,也没了战心,争抢着向唐军投降。

这就是江陵之战的精彩之处。

缴获后梁举国战船,李靖和唐军能够扩大战果。但是,却会因为孤军深入而顿兵坚城之下。内有萧铣负隅顽抗、外有梁军四面增援,缴获满满的唐军将会成为“人皆负重”的梁军。所以,李靖的结局,将会与百里洲的文士弘一样。

但是,李靖的用兵之妙,就在于能“舍”。

把后梁的举国战船全都丢在江中,就是疑兵之计。后梁援军会认为江陵城陷、江陵守军也会自觉大势已去。李靖是在用梁军的战船给江陵城中的萧铣和江陵城外的援军发信号:你们已经完了,可以投降了。

舍了后梁战船,李靖得到了大战胜利、得到了江陵城,也得到了整个后梁。

06.英雄与时势,名将的千古风流

文士风流的是诗篇华章,名将风流的是山河壮丽。诗篇华章,是精神的千古风流;山河壮丽,是物质的千古风流。

李白斗酒诗百篇,李靖一战造时势,到底哪个更风流?

像李靖这样的名将风流,是堪与诗仙李白竞论一番的,因为他造就了时势。


李靖平后梁:力排众议三峡险,将错就错百里洲,江陵之战舍得风流

隋末乱世,很可能就是另外一个西晋。三国归一而后南北朝立,统一只是昙花一现。后梁是非常有可能借助隋末乱世,重新实现一种南北分治的。

但是,李靖和李孝恭,硬是用战争手段结束了分裂的路径依赖。之前的分裂是时势,之后的统一也是时势,而促成时势转变的,就是名将李靖。

大唐之所以成为一个盛世传奇,既需要李白和杜甫这些人的诗篇华章,也需要李靖和李孝恭这些人的武功盖世。他们都是制造时势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