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口河畔的千年古港——佘家港


秦口河畔的千年古港——佘家港


秦口河畔的千年古港——佘家港


秦口河畔的千年古港——佘家港


秦口河畔的千年古港——佘家港


秦口河畔的千年古港——佘家港

秦口河畔的千年古港——佘家港

秦口河,是一条古老的自然河道,因西临秦始皇筑台眺望求仙方士的"秦台"而名。在游秦口河、萧米河边,有一个古老的港口-佘家港。佘家港,是萧米河、秦口河入海口处的重要港口,也是重要重要的战略要地、粮盐战略物资的输送输送枢纽。因黄河多次溃决泛滥,在此淤积,久成湮废,民国二十年以后,改为佘家巷(jiang)。

古代的战争军防要地

汉初,黄河一支从萧米河东流,韩信在"覆釜河"之阴、"萧米河"之阳建有一城,名为"信阳城"。据说,韩信在信阳城屯兵时,萧何曾派兵押运粮草西进到信阳城,军队吃到"萧米",所以这段河流也就叫萧米河了,当地人也叫"小米河"。宋代,杨六郎镇守三关时,佘太君也曾押运粮草在这里停泊,为纪念此事,便把此地叫作"佘家港"。萧米河后分为二支,都汇入秦口河入海,现北支叫"小米河",南支叫"镇江河"。1976年疏浚河道时,曾在四、五米深的地下挖出了汉代砖砌码头。佘家港附近,有秦台、光武城等秦汉时期的遗址,还有至今保留下的沿萧米河北岸一字排开的八个以"仓"和四个以"官庄"命名的村庄,这些名称是古代官府储存粮草的文化遗存。

佘家港东北一公里个有一著名古代遗址,叫"豆子(卤亢)",即现在蔡家村北,曾有隋唐时期的钱币、金银、瓷器、和残缺兵器出土。据《隋书》《惠民地区标准地名手册》等书籍记载:大业八年(612),孙雅宣在山东渤海郡厌次县豆子(卤亢)聚众起义,响应王薄起义军,孙雅宣占据豆子(卤亢),自称"齐王"。后来被秦琼战败,义军由郝孝德率领离开了豆子(卤亢),与清河义军首领张金称一块投奔了"魏王"李密。厌次人格谦,率众十余万,也曾屯兵豆子(卤亢)。隋大业十二年(616),隋军杨义臣、王世充等部大肆围剿豆子(卤亢),"燕王"格谦被杀,其部高开道,英勇突围,攻打沧州,聚众复称"燕王"。

主要的产盐和漕运重地

佘家港靠近北宋年间著名的永利盐场,食盐的生产使这一带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自北宋始有驻军,除护盐生产、保障水上运输畅通之外,还兼防御契丹入侵和"匪盗"袭扰的重任。永利盐场、钩盘河西岸有一宋代古村——石桥,其时比较繁华,有码头、店铺、酒肆、客栈,水陆交通便利,渔民、盐工、盐贩会聚于此,一些绿林人物或充军盐场的"配军",也常在此会友,饮酒消遣。水浒英雄聚义失败后,阮小七曾化名萧恩,隐居石桥村,以打渔为生,被搬上戏剧舞台的《打渔杀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至清末,永利盐场还配有盐丁2211名,连其家属近万人。当时清政府为增加财政收入,增添巡役,添募坨巡,添置巡船,配发官枪,防范水陆贩私,强化对食盐的缉私力度。据清代古籍记载:1724年(雍正二年),将武定府守备移驻海丰县(今无棣县)佘家港,并拔马兵20名,步兵60名,专管巡缉,人多时达169人,设守备一员(正五品),把总一员,驻佘家港,专司巡缉,并添置有缉私船只,负责缉查大沽河、秦口河海域的私盐。

在秦口河上游,还有鲁北有名的"旱码头"-大下洼,民国《无棣县志》称"夏洼"。据老人们回忆,在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佘家港、下洼还是漕运要道,芦苇丛生的河道上呈现出一幅万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盛世画卷,从此乘舟,可南至登、莱,北抵天津,横渡渤海至山海关。只是后来,河道淤塞,便把佘家港的"港"改作"巷"(不读xiang,而读作jiang)。1945年,将原属无棣县秦口河以东村庄及大下洼等20多个村划归沾化县。1946年春,因海潮大涨,河水漫溢,一日夜半,鲸群误入大下洼村东秦口河内。落潮后几十条鲸鱼陷入浅水中,当地农民曾捕捉数条,此事当时成为当地奇闻。 黄河泛滥冲刷,致使钩盘河、徒骇河相继改道,秦口河上接沟盘河,与徒骇河汇集于套尔河洼注入渤海。黄河洪水多经徒骇河下泄入海,水流湍急,使秦口河河水受到顶托,又加沟盘河泥沙淤积,因而河道淤浅,航运日衰。原来的繁华化为历史,沉淀在了人们的记忆中,成为了茶余饭后长者所讲的遥远往事。(徐景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