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科研人員的“小宇宙”!知識產權激勵制度你瞭解嗎?

如何解放科技生產力,調動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在《中國經濟大講堂》演講指出,正在上海、浙江、重慶、成都等地試點的知識產權激勵制度作出了很好的嘗試。

王一鳴回答了關於國有事業單位的科研人員知識產權激勵的問題,他指出,這涉及到現實當中很多科研人員的訴求。《專利法》就做了明確的規定,職務發明的專利屬於單位所有。你如果分割產權不就違法了嗎?所以現在各地方實際上都是試點。我們最近看到上海、浙江、重慶、成都,都在做一些探索,試點。給我比較印象深的就是成都,就是西南交大。他們走得比較前,就是大膽地試,就是確權在先。你說你確權在先了,科技成果產業化以後,可能一多半收益給團隊拿走了,單位收入不減少了嗎?恰恰相反。你一旦確權在先了,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充分爆發出來了,單位的成果收益反而增加了。那麼為什麼要確權在先呢?這個就我開始說了,產權清晰了,就好乾事了。這個東西幹出來是我的,你劃得很清楚,他不就明白了嗎?第二,它可以大大降低不確定性。你原來說科技成果轉化了,你可以獎勵我,我生病了,我離開這單位了,你還管獎勵嗎?還有這個單位領導換了,憑什麼獎他這麼多錢啊?他不一樣跟我們上班嗎?第三,他擁有了產權以後,他就會最大程度地去想把它產業化。因為只有產業化,他才有收益啊。他就不用單位去操心產業化了,他自己就會去動腦筋,所以這個產業化的動力就比以前強多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