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哪句古诗词最有意境,为什么?

娱鼎记


读古诗词,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感受!

年少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的时候,特别喜欢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意境,让情窦初开的少女,柔肠百转。

感觉满腹愁绪,无语凝噎,真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直接把自己带入那相思之情,无计消除的情绪里去了。

过了那伤春悲秋的年龄,反倒是喜欢上了刘禹锡的《秋词》,这落差有些大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那种豪放不羁,那种天高云阔,让人心情舒畅,感觉人生豪迈,一切都那么美好!

心境变了,对事物的看法也变了,对古诗词的喜爱也变了。




小果子妈妈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三月七日,大雨,仆人阿翁刚走,雨具都在他身上,说过要给留下的,我拒绝了,这个季节,哪会下大雨。

我忘了,这里是黄州。

最近心里有些苦闷,特意挑了日子约朋友出游,今天的日子,是我特意挑过的。

去年今天,是我准备从徐州调往湖州的日子,很高兴,不是因为升官,不是因为湖州的米更柔,天更清,而是我终于有次机会,让我的声音上达天听。

新党的行径,非君子所为,是可忍孰不可忍。

犹记得少时读书,师父教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问:为何读书?

师父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找了个夜晚,几杯淡酒,趁着暗烛,一篇《湖州谢上表》写的酣畅淋漓。这是官样文章,也是唯一表达我情绪的机会,圣上会看到吧。

记得晚风很柔,梅子味的天空点缀了几颗充盈着美酒香味的星。

“嗒”,一滴雨刚好落到我的眼眶里。思绪被冰冷的雨水打断了,竹林也被吹打的漱漱作响。身旁朋友害怕的紧,就像我刚被抓到御史台的样子。“东坡,快些走吧,一会该淋透了!”边说边拉着我小步趋走起来。

我轻轻甩开他,不禁笑了起来,雨声风声竹叶声,此刻显得如此应景。回想浑噩的官场,昏暗的世道,我虽无力回天,但休想让我沾染污浊!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天晴了,回家吧,路有些泥泞,身上有些湿。


枫夜夜夜耶


古诗词中表现意境的千古绝唱不少,而且每一位诗人的表现手法皆是巧妙高绝,各有千秋,同时表现出来的诗词意境无一不是栩栩如生,读来使人有身临其境之妙,实在让人难分伯仲高低。

以描绘黄河的古诗词句为例,与大家共赏。

黄河,祖国母亲河,中华民族的摇篮,一泻千里,气势如虹。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多少名垂青史的千古绝唱。

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每一句诗词的意境都是那么的雄浑壮阔、气势昂扬,读罢使人惊叹、拍手叫绝,更是因此而流传千古。

“黄河之水天上来”与“黄河远上白云间”,李、王两位诗人都是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来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别感受,给人们展示了一幅黄河一泻千里、恢弘广阔、气势磅礴的画卷。

不同之处在于:

诗人李白抓住近视的特点,目光由远而近,创造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奇观,仿佛气势滔天的黄河之水自天外奔“我”而来,景象壮阔,震撼心灵。

而王之涣诗人的描写特点恰恰相反,他抓住的是远眺的特点,目光自近而远,展现了“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奇景,读罢仿佛看到了一幅“黄河奔腾而去,渐行渐远,好像从缭绕的白云间流向天外”的动人画卷。

古诗词中描写黄河之水的名言绝句,比比皆是,其中不乏流传千古的绝唱,简直是举不胜举。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赏析,在我本人的回答文章里已分享过,在此我就不再哆嗦了。








东方之光8628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初读此句,只觉自己正置身在一幅绝美画卷中,黑夜如水,我撑着一帆小舟,飘荡在盈满闪光的河道上,那些是星星的倒影,随着碧波微微荡漾。我卧在船边,饮一壶清酒,飘飘然醉了,望着水中倒影,半梦半醒间还以为自己正卧在天河上。

西风萧瑟,洞庭湖上泛起层层白波,如湘水女神一夜愁成的满头银发。入夜时分,风停了,水面波澜不兴,银河倒映在湖中。醉酒的诗人看到一片星光灿烂的世界,自己仿佛置身于银河深处,美好灵动、似幻似真、缥缈迷离。




清北文摘


王维鹿柴这首可关注一下。

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下面我行书写的这首诗,望喜欢书法的朋友多关注交流。



明丽毛笔书法


古诗词,在中国中国传统文学里,就好比鲜明靓丽且让人爱不释手的一颗珍珠,它虽然古老却生生不息长盛不衰,你要问那句古诗词最有意境,恐怕是没有具体且统一的标准答案,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说一说我的偶感吧。

现阶段,全国的肺炎疫情警报还没彻底解除,在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这个比较靠近俄罗斯的边远小县城里,同样没有逃过这场春节被“禁足”的劫难,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为了早日战胜疫情,家家户户都自觉的“被隔离”了。

在“被隔离”的日子里,偶尔也出门去透透风,但就是这偶尔透风的登高一望,映入眼帘的是:北国边城的千山雪景,大街小巷的万籁寂静,此时,雪景高处,虽然树木琳琅,但却没有一丝生气,远处虽然楼群挺拔但却人迹全无,除了那中天日,就是孤独的我,独有的生息就是脚下被踩的“吱吱嘎嘎”的雪声,这时候我突然想起来这首古诗:《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虽然此时非彼时,但总感觉还是有相似之处,那就是:寂静和孤独!

题外话

柳宗元笔下,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诗人的主观的心情显得比较寂寞,这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此时的我不由得和他产生了共鸣。

《江雪》,虽然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但他却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孤舟,一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我以为诗人要向读者展示的应该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当然,此时我们也很清高孤傲!(十几亿人众志成城的如此团结一致,说你不清高孤傲谁信呢?)

但在这首诗里,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和我们这个时代没的比。

在《江雪》里,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仿佛就和我眼前的一样。背景越大,描写的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特别近似我眼前这种在喜庆的节日里极不平常的景象。)

诗人下面两句本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活跃起来了。

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可诗人却好像在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的一清二楚。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

似乎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应该也都是雪。可是这个江,这个江心。当然了,江是不会存雪的(明显人物是在南方),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的妙笔生花就是这“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景物形象的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

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就好比我现在的大中国,为了战胜疫情,壮士断腕矢志不渝。

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认为哪句古诗词最有意境呢?


何必强求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滥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练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女娲是上古人尊崇的女神,她不仅是人类的创造者,同时,她还以无畏无私的伟丈慈爱保护人类,养育人类。远古人类生活环境恶劣,天塌地陷,烈火爁焱,沧海横流,猛兽食人。女娲英勇奋战,上补苍天,下治洪水,又驱杀各种害人虫兽,终于把人类从水深火热中拯救了出來。女娲的形象,反映了母系氏族公社中妇女的地位和影响,也显示了人类敢于与天地奋战的伟大气魄和创造世界的伟人力量,表达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如今读来学习,应该是使人们更加坚强自信,对战胜当前抗击病毒,战胜疫情充满信心。使人们坚定信念,坚信在党的领导下,一定能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克服万难,取得战胜新型病毒的胜利。当今的中华前景无限美好,人们更加幸福。


z钟老二


当你恋爱时你会觉得空气都是甜的,当你生气时喝水都会被呛着,为什么呢?

因为相由心生,心随境转。

爱诗之人,总会在自己不同心境时,吟诗一首,那一刻即是最有意境之诗!

没有之最,只有最契合你此刻的心情,最能表达你内心之诗句。

当你看到春天下起的毛毛细雨,大地一片绿色时觉得美极了,不禁想起韩愈的: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决胜烟柳满皇都。

当你回到家中,看见自己年轻时的美照时,不禁感慨: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唐•刘希夷

于是泡上一壶茶,静品人生之味: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

喝完茶小憩一会儿,躺床上准备入睡时想在老家的父母,自己出来这么多年也未能尽孝……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

……

愚见






黑米诗生活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我比较欣赏唐寅的这首《桃花庵歌》,一想到这首诗,便会想起星爷演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

原诗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这首诗写于弘治十八年。

唐寅曾中过解元,后来受到科场舞弊案牵连,功名被革。

在长期的生活磨炼中,看穿了功名富贵的虚幻。

从此卖画度日,过着以花为朋、以酒为友的闲适生活。


不喜说话的小子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一去不复还。为国捐躯,死得其所。

今日白衣天使,奔赴武汉,奔赴湖北。抱着国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决心,抛家弃子,成就大义。是新时代的英雄。

中华民族从来不缺英雄,向英雄们致敬!!![赞][赞][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