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简单比复杂更难

2005或06年夏天的某个傍晚,回家的地铁上,一个气质不群的30岁左右女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她眼睛望着窗外,若有所思。手里却在一个白色的圆盘上不断地划来划去。而这个白色圆盘嵌在一个银色的长方形物件上。一根白色的耳机线将它和她的耳朵连接起来。

乔布斯:简单比复杂更难

iPod:最成功的音乐播放器

乔布斯在重返苹果之后,重新推出的第一款产品就是iPod。




iPod之前的世界

在此之前,苹果(Apple)公司到了差点倒闭的地步。还好曾经的对头微软(Microsoft)慷慨地给予苹果一亿美元的贷款,才让苹果免于被戴尔(Dell)这样的供应链鬣狗公司收购的地步。

在乔布斯之前的音乐播放器市场,充斥了各种类似的播放器产品。它们绝大多数就是一个狭小的最便宜的单色屏幕,带上前一个、后一个、最前一个、最后一个、播放/暂停、音量大/小几个按钮。

乔布斯:简单比复杂更难

2005年某款MP3 播放器

因为MP3最初设计的时候,内部存储还很贵,所以只有64/128/256M几个级别。大概可以存储十几首到几十首音质寻常的歌曲。因为音乐的音质很一般,所以也没必要配备多好的耳机,几块钱的耳机插上听到的效果,和上千块的也没什么区别。

真正的音乐爱好者对此是呲之以鼻。他们仍然以高音质的CD机为荣。CD机固然可以提供比MP3机更高的音质,但是外形非常庞大,相当于一台光盘刻录机的大小,携带不方便。而且容量有限,一张CD也只能存储十几首音乐,如果想欣赏更多音乐,那就要在一打的CD碟片之间手动切换。以至于在汽车上多碟CD成为了高档车的配置。


乔布斯:简单比复杂更难

播放CD碟片的CD机

日本厂家对此早就提出了改进方案,这就是MD机。MD机最主要的改进在于将CD碟片变得小了一半。这样可以更容易的随身携带和用手操作。虽然MD碟片大小比CD更小,但是存储空间也只有CD的1/5左右。为了实现存储和CD相同数量的音乐,采取了有损压损,导致音乐音质比CD也有下降。


乔布斯:简单比复杂更难

SONY MD播放器

可以看到,在iPod诞生之前的音乐播放器世界就如下表所示:

乔布斯:简单比复杂更难

随身音乐播放器的产品对比表

可见,在小小的随身音乐播放市场,从几百块的低价产品到几千元的高价产品,覆盖了所有消费者接受的价格区间。要便宜有低价MP3,要高音质有CD机,要大容量有高价MP3,要均衡有MD机。上千个品牌在激烈竞争,市场容量有限。这不是红海,是火海。

谁能想到,乔布斯就硬生生在在火海里,闯出一片新天地。



iPod出现

2001年,第一代iPod发布。官方售价399美元(折合人民币3280元),5GB容量起。另有10GB存储发售。

现在未开封的第一代iPod可以卖到17万美元(折合120万人民币)的价格


乔布斯:简单比复杂更难

2001年 第一代 iPod

于是,随身音乐播放器的市场格局就变成了下面这样:


乔布斯:简单比复杂更难

iPod加入后的随身音乐播放器市场

可以看到,乔布斯定义的iPod播放器,在随身音乐播放器市场上,简直就是碾压级的存在:

  • 音乐从10几首,爆炸式提升到1000首,增加了两个数量级;
  • 得益于苹果在数字音乐压缩方面的科技水平,音质竟然和无损数字音乐CD格式极其接近;
  • 随身携带又和MP3的播放器一样极其方便;
  • 价格又和上述几方面远远低于自己的高端竞品价格区间一致。

这还不算完,苹果还提供了当时科幻级的无级变速滑动触摸板(iPhone触摸屏的技术前身),提供了革命级的音乐播放操控界面。否则,只用上下最前最后播放暂停键,能够让在1000首音乐中选择播放成为一种灾难。


乔布斯:简单比复杂更难

山东号 航空母舰

如果要比喻的话,那就是iPod好像一艘航空母舰,冲进了满是小舢板的大海里。


乔布斯:简单比复杂更难

小舢板的末日



iPod的黑科技

虽然时过境迁20年,但是iPod内含的黑科技,还是让人触目惊心。

  • 黑科技一:松下移动硬盘


乔布斯:简单比复杂更难

松下公司发明的微型硬盘

要在狭小的空间里存储1000首以上的音乐,必须采用高容量存储设备。于是日本松下公司发明的微型硬盘,被乔布斯用在了iPod上。

很神奇的是,3年后,又是松下的电池,让特斯拉电动汽车变成现实

  • 黑科技二:AAC无损压缩技术/版权保护技术


乔布斯:简单比复杂更难

苹果音乐 Apple Music

要实现CD级的音质,就需要采用可以实现无损压缩的音乐格式。MP3是MPEG-1代的压缩技术,属于有损压缩,这无法满足真正音乐爱好者挑剔的耳朵。因此基于MPEG-4代压缩技术的AAC音乐格式,成为苹果主推的音乐格式。

仅仅为了音乐爱好者挑剔的耳朵还不够,乔布斯预见了音乐生态的商业模式:音乐制造商提供单曲-用户付费下载/欣赏。这样不但可以保障音乐生产者的利益,还可以保证苹果可以获得源源不绝的音乐曲库。所以AAC的原生版权保护能力,也必须有。

AAC格式是由Fraunhofer IIS、杜比实验室、AT&T、索尼等公司共同开发。苹果获得授权使用。

  • 黑科技三:苹果A系列处理器


乔布斯:简单比复杂更难

iPod Nano拆机图 可以看到内部芯片结构

iPod使用了苹果自研的A系列处理器(和现在iPhone的A系列处理器不同)。这其实并非乔布斯的本意,他一开始希望找合作伙伴联合开发或者找一款现成的处理器。可惜由于苹果当时岌岌可危,以及乔布斯一贯极其骄傲自大而且极其苛刻的性格,导致苹果不得不自行研发处理器。

  • 黑科技四:选曲盘(Scroll-Wheel)

选取盘是乔布斯的得意之作,它将前一曲、后一曲、最前一曲、最后一曲四个常规音乐播放器操作,合并为一个大拇指就可以滑动进行的操作区,支持多点触控(早期版本不支持)。而且还可以实现根据滑动的速度,无级变速选择更前或更后方的音乐。而播放/暂停/确认按钮,集成在操作区域中央。


乔布斯:简单比复杂更难

大拇指的滑动,就可以顺滑操作iPod

  • 黑科技五:iPod的操作系统

虽然苹果公司有用于PC(桌面电脑)的操作系统,但很明显iPod的操作系统和PC的操作系统完全不同。乔布斯在早期曾经尝试将PC操作系统进行剪裁放入iPod,但是很快就发现,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工作。甚至为了防止苹果内部传统的思想影响iPod的操作系统设计,乔布斯在没有告知苹果其它高层的前提下,自行拨款从外部引入了独立团队进行iPod操作系统的开发。

而这个操作系统,也是后面iPhone操作系统iOS的前身。


乔布斯:简单比复杂更难

iOS的原型系统操作演示



简单比复杂更难


乔布斯:简单比复杂更难

iPod目前只有全屏幕触控的iTouch系列仍然有售

大拇指轻轻滑动,就能在高品质音乐的海洋中遨游,畅享美好音乐人生。iPod将这一切看起来都如同呼吸那么简单而自然。

但是,为了实现如此简单的体验,却需要无数黑科技在背后加持。

我们只是用大拇指轻轻一转,背后却是数千专业科技人员,在十多年的技术演进中,忘我拼搏的结果。还要有像乔布斯这样,可以把科技和艺术,优雅地衔接在一起的不世出大神从中把握,才能让我们享受简单,享受音乐。

这就是科技的魅力所在,这也是科技的愿景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