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活在盛唐,考哪一科比較有前途?

唐代初期,科舉制剛創立不久。當然了,它創立的目的是為了選拔人才,雖然剛誕生不久不是很成熟,但卻比後來的相比科目更多,選拔的人才也更全面。

如果生活在盛唐,考哪一科比較有前途?

唐朝時,為了給國家選拔各類人才,科舉制包含的考試科目有五十多種。有如秀才、明經、進士、明算、明法、明書等。有這麼多科目供考生選擇,考生可根據自己擅長的一科做出選擇,考中即被錄用,也可謂是因材施教,各盡其才了。

如果生活在盛唐,考哪一科比較有前途?

不過這麼多科目中,選擇那些科目比較容易,還更有前途呢?這就好比我們現在的高考,選擇文科比較容易,但以後大學可以選擇的專業少,畢業後工作的選擇機會也相應較少;理科雖然難,但可以選擇的專業多,工作機會也更多。

如果生活在盛唐,考哪一科比較有前途?

唐朝人同樣也面臨著這個問題。朝廷那麼多官職,很多都需要通過考試選拔來填補官位。比如朝廷監督的、管理法律的、執行法律的、天文運數的、圖籍管理的、各類數學運算等等。這好比我們高考完之後選擇大學專業一樣。

如果生活在盛唐,考哪一科比較有前途?

那要怎麼選擇呢?先說科目比較簡單的,比如明法、明書、明算等科目,明法科的考試內容主要是考律、令策等,目的是選拔精通法律的官員。明書科:考試內容以文字學為主,兼及書法。明書科在唐代並不受重視,其社會影響也很小。明算科用於選拔精通數學的專門人才。不過授予的這類官職一般是從九品,等級較低,也不怎麼被重視。不過家庭一般,想要做官且有這些方面才學的可以去考。

如果生活在盛唐,考哪一科比較有前途?

而有些因為太難,沒幾個人參加考試,後來被廢除的,比如秀才。不過也有比較容易的,比如明經科,需要熟讀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就行,考中後分配到的官位也是很不錯的。進士科出身的畢業後可以進入國家決策層,當宰相都是有可能的是,不過這不止需要你會讀書,還要你知天下事,論時策題有五道,文章還要規範且辭藻華麗。

如果生活在盛唐,考哪一科比較有前途?

所以,如果在大唐想要通過考試獲得一個好的前程,明經和進士可以說是最好的選擇,這兩科也受到考生的歡迎,報名的人數也多。不過因為難度和競爭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

如果生活在盛唐,考哪一科比較有前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