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應該跟孩子說的那些話,或許“難聽”但卻十分真實

當孩子出生之後,家,就成了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而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父母對孩子的希望並不能都實現,原因在於現實與希望過大的差距,孩子的成長過程不是通過聽而是通過看,看父親、看母親,就這樣慢慢變成了和父母一樣的人。

很多家長都對孩子的教育十分煩惱,怨言很多,埋怨孩子不聽話、不懂事、不上進,可從來都沒有在自己身上去找原因,總而言之,都是孩子的錯。

其實,仔細想想,自己好像在重演著自己父母對自己教育的過程,哪怕明明知道那些是錯誤的,可依然在生活中不斷地重複、重複。


父母應該跟孩子說的那些話,或許“難聽”但卻十分真實


作為父母,我們最應該注重孩子的哪一方面?應該如何教育他們?

白巖松:擁有寬容就將擁有人生的笑容

如果所有的美德可以自選,孩子,你就先把寬容挑出來吧。也許平和與安靜會很昂貴,不過,擁有寬容,你就可以奢侈地消費它們。寬容能鬆弛別人,也能撫慰自己,它會讓你把愛放在首位,萬不得已才動用恨的武器;寬容會使你隨和,讓你把一些人很看重的事情看得很輕;寬容還會使你不至於失眠,再大的不快,再激烈的衝突,都不會在寬容的心靈裡過夜。於是,每個清晨,你都會在希望中醒來。一旦你擁有寬容的美德,你將一生收穫笑容……

楊瀾:不要對孩子太苛求,做有智慧的媽媽

一位心理專家說過:“無論你多麼小心,你的孩子都會留下一些心靈創傷。”所以楊瀾一直告訴自己,做媽媽不要太緊張,也不要對孩子有太多苛求,很多情況下,父母和孩子是一種最自然的關係,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變得更好。

一個智慧媽媽應該觀察孩子的潛在能力和才華,她的任務是為孩子們打好基礎,至於將來孩子做什麼,媽媽是無法設計的。還有,千萬不要做一個抱怨媽媽,有些女人喜歡抱怨,怨社會不公,怨孩子不孝,怨男人不好……即使是愛也化作了無盡的嘮叨,要知道這樣一個抱怨媽媽,對孩子的殺傷力特別大!

劉瑜:讓孩子慢慢長大,望子成龍會讓我不安

母親對孩子的愛,不過是她為生孩子這個選擇承擔後果而已,談不上什麼“偉大”。甚至,應該被感謝的是孩子,是他們讓父母的生命“更完整”,讓他們的虛空有所寄託,最重要的是,讓他們體驗到盡情地愛。


父母應該跟孩子說的那些話,或許“難聽”但卻十分真實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會不斷地去講一些大道理,不管孩子是否能真正的明白,我能理解父母的心情,但是,有些大道理講出來卻是那麼的蒼白,但有些卻十分真實。

應該讓孩子明白的那些話。

1.做好每一件小事,將來也許有機會成就大事。一個人的好習慣、意志力都是通過一件一件小事磨練出來的,任何一個連小事都堅持不下來的人,千萬別去想著做什麼大事。

2.吃點苦不是什麼壞事,失敗過也沒什麼不好,從小就應該懂得被拒絕的滋味,也許這些恰恰是一種幸運,那些沒吃過苦、沒被拒絕過、不知道失敗感覺的孩子可能在人生的路上不會走太遠。

3.堅持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大的敵人,報幾十個興趣班不如堅持把一個技能學下來,不談成功,堅持可以擁有安全感。

4.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未來什麼樣父母能給予的不會太多,如果把夢想寄託在某個人身上,那將來失敗的機率會很大,所以,一切要靠自己。

5.別老羨慕別的孩子,其實都沒什麼差別,只不過你在睡懶覺的時候,人家在學習,你在玩遊戲的時候,人家在鍛鍊。


父母應該跟孩子說的那些話,或許“難聽”但卻十分真實


6.人生是長跑,名次不是最重要的,關鍵在於你能真的跑下來。

7.道德標準不僅對自己,還要對別人,否則受傷害的一定是自己。

8.努力的結果或許會遲到,但一定不會缺席。

9.別太在意別人說什麼,自己要接納全部的自己,不好高騖遠也不妄自菲薄。

10.心態最重要,好的心態下做事就等於成功了一半,否則,就已經提前預定了失敗。


話不在多,關鍵在理,也許不中聽,但都是實話,作為父母話少說、事多做。家庭教育說簡單也複雜,很多父母看似明白,其實“糊塗”得不成。

孩子的人生終究是孩子自己的,未來世界有多大還得他自己去丈量。

Happy爸爸,家庭教育指導師(高級),分享育兒經驗、詮釋育兒體驗。(原創文章,圖片來自網絡,如有版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