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川藏线上回来的你,有没有冲动再来一次?

左手飞刀1


有没有冲动再来一次?

我也回来快一年了,题主问有没有冲动再来一次?答案是肯定有的,人一但走在路上,就很难再停得下来。但我个人认为世界之大不只一条318,领略过后可以再去看看别的风景,不一定非要沉迷于这一条线。

所以我去年末的计划是环东南亚四国骑行(越南、泰国、柬埔寨、老挝),但计划赶不上变化,过完春节赶上了疫情,计划不能成行。接下去那边的季节是炎季和雨季,得等到11月份才比较舒适。就因为这样我又燃起了走另一条进藏路线的计划,即滇藏线,这条路线跟川藏线重合度比较多,也是一条非常不错的进藏路线之一,准备等疫情解封就动身。

路上印象最深的地方是哪里?

再来回答题主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印象最深地方的在哪里,我觉得这一路有很多地方都让我难忘,有兴奋劲、也有痛苦的记忆,限于篇幅下面暂列出2个地方!


NO.1 高原遇暴雪--征服东达山

东达山是川藏线两座海拔五千米以上的高山之一,这一天我的行程是从登巴村到左贡县城,早餐吃了碗面出发,到荣许兵站买了几个馒头和鸡蛋当中餐吃了(因为还不到午饭时间就没吃饭)。到这里天气都还很好,但过了荣许兵站后就开始不断的变换天气,一会雨、一会太阳、一会冰雹,更恐怖的是离垭口还有三四公里左右的时候不停的打雷闪电。

去过的人都知道这里的山都是光秃秃的,我人就是最高建筑了,真的很担心被闪电击中。而且队友被我甩在后面,前后都不见人,感觉非常的孤独。到离垭口还有两公里的时候开始下大雪,很快地上就变白了,到达垭口的时候冷得不行,脱下手套拍照都非常的艰难。

如果说前面只是怕和冷,那接下去就有些让我怀疑人生了!

我一路上遵循不搭车、不推车、不托包,坚持骑完川藏线,但在这里我差一点没撑住。拍完照不敢在垭口等队友,一是担心他们搭车走,二是怕天黑!然后自己一个人又骑车下山,但这时候雪太大,温度很低,手已经冻得发麻并且生痛,码表电池也冻到不能用,直接关机。

更要命的是时候视线也受阻,雪粘有眼镜上根本看不到前方的路,拿掉眼镜那雪打在眼珠上也受不了,这时候山体已变得通白,真正有种“百年孤独”的感觉。走过这条路的小伙伴应该知道,刚下东达山那段路坑洼也很多,除了心里的孤独,冻得生疼的双手、看不清的路面,最担心摔车或撞车。

这时候内心一直在斗争,很想停在路边拦一辆车,然后搭车到县城。不过最后还是继续坚持了下来,下山后天气放睛,阳光灿烂,路边很多工人在植树,自己感觉像是从另一个世界来的一样。但这时候仍然心有余悸,在一个明洞遇到一位骑友在补胎,我去帮忙的时候手都还在发抖,真正体会到了那句“一山有四季全年备寒装”内涵。

更多感受欢迎查看视频纪录片!!!


NO.2 初上高原--翻越折多山

在出发之前,我专门针对性的进行了体能练习,进行长途和爬坡骑行,除了没负重外基本与川藏线差不多。因为本人老家是重庆,多山的地方;工作的地方是福建泉州,也是多山的地方。平日骑行都是山路居多,一天下来爬升一千多米也是常态,而且我还是马拉松爱好者,所以对自己还是相当自信的。

但是,到了折多山才知道差距在哪里,在高原骑行与在低海拔的地方骑行是两个概念。人从低海拔到了高原,除了大家熟悉的高原反应,另一个就是干什么都特别费劲,平日经常走的楼梯,到了高原每上一步心脏都呈受着巨大的压力。

翻越折多山这一天,我们是从折多塘出发到新都桥,在折多塘半休整主要是为了适应高原环境,毕竟是人生第一次上高原。从出发到折多山服务区这一段路,天气一直阴天,体能上也感觉不错。

刚到折多山服务区就出现大雾并开始下雨,在换衣服的时候服务区的人说这雨下不长,后面还真是没多久就停了,但这时候骑行已经感觉有些吃力了,开始有马拉松比赛里那种撞墙的感觉。

这时候我便开始给自己定目标,看着码表骑行,一公里休息一下,但后来坚持不到一公里就投降了,心率应该很大,明显感受到了心脏负荷,而且特别担心怕发生高反。又害怕又无力的样子,很想下来推车,但又不想在第一座高山面前就放弃自己的坚持。

这是我第一次走大路把牙盘调到最小,也是第一次走大路因为体能停下来休息,第一次承认发动机不够好!

到了最后约一公里的样子,遇到几位老年骑友,它们骑得很慢但很有节奏,我就跟在他们后面,最后一口气到达垭口,我都还不太相信已经到垭口了,人生第一次踏上海拔四千米的高山,很有成就感,虽然前面的过程很痛苦。

更多骑行感受欢迎查看视频纪录片!!!


大白骑行


最深刻的印象或许是在理塘。那时下着雨,明明离理塘县只有几公里,却感觉如此的遥远。浑身上下都湿透了,手握在车把上,感觉不到存在,牙齿不停的打颤。还好前面出现几户人家。本想停车躲在屋檐下避避雨。他们却主动邀请我进屋取暖。烧着牛粪,屋子朴实而温暖,淡淡的香气弥漫着。热乎乎的酥油茶,,,他们的驱寒温暖,,,感觉就像回到了家。

有没有冲动再来一次?身体回来了,灵魂却留在了这条路上。


XSL岛屿


​西藏是一种病,不去治不好

西藏是一种瘾,去了戒不掉

2019年3月,我带领着车队沿318川藏线进入西藏,踏上那片神圣的土地。回来后写了一篇游记来完整的向大家展示西藏独有的魅力。

有人说,西藏是一种毒,一旦染上,就会中毒。仓央嘉措,在这片美丽的土地,留下了,他无数的情歌。无数痴情男女前仆后继来到这里,来到西藏。

在四川通往拉萨的川藏线上,每天都可以看见许多向着拉萨方向磕长头朝拜的人,马路上驶过的各式各样的汽车,从他们身边呼啸而过,而他们依旧心无旁骛地磕着自己的等身长头,一步一叩首,虔诚地向着心中的圣地行走着前进着。我们在车上拍照,他们站起身面带微笑地向我们招手,我无法忘记他们蒙满灰尘的脸上,宁静的笑容里蕴含着的那份满足,和坚定的、不容侵犯的刚毅。或许,我们彼此之间都无法理解对方生存的意义,而我却在感动之余,对他们有了深深的敬意。在我眼里,藏人对神灵的敬畏,应该不仅仅只是对神灵,而是包涵着许多对自然,对未知的世界的敬畏。因为只有在那一片土地上生长的人,才真正地懂得自然、天地之间的和谐与神圣是不可侵犯的。

在西藏可以卸去所有伪装的面纱,回到最原始最本初的自己,可以放任地让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信马由缰地驰骋,可以暂时抛却红尘中的凡俗杂念,让自己只为自己而随心所欲地活着。我不知道是什么让我有了这种感受,好像站在那样圣洁的天地之间,所有的苦难与疼痛以及红尘中的恩怨是非都变得渺小而不值得提及,广袤的天地让人心也变得无比宽阔与宁静。

在业拉山口,当咧咧的风吹过经幡的时候,我的心里充满感动。当我站在八角街的人群里,看见只有一条腿的人依旧匍匐在地,一次次将身躯与大地融为一体,着实打动了我。我的感动,不仅来自于那个坚定不灭的信仰,还有那份坚定的目光和置尘世与度外的从容。

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我看见了南迦巴尔圣洁的雪峰,那一刻,我真实地感受到了内心的平和与安详。

当我第一眼看见布达拉宫,看见远山上那一片威严的建筑时,那种肃穆,那种庄和那种神圣,让我的心肃然起敬。

后来发现自己只是躯壳回到了生活的地方,灵魂却留在了那里。今年会再去、明年还会再去……











千寻老爱


说实话这辈子都不会再去了,2015年我去了向往已久的西藏,组团去的。乘坐全程供氧的火车行至无人区,便开始头痛欲裂,上吐下泻,胸闷气短,高原反应就此伴随我度过了十一天的西藏之旅。回来后整个人是懵的,休息,吃红景天等过了半月才恢复,但好象记忆力大不如前了。当然身体条件各有差异,也有什么事都没有的同伴,可我的西藏之行刻骨铭心再无二次再去之想法了。.


马郁萱


有!

2019年7月火车上的拉萨,去的前一天在重庆住了一晚。 因为不适应重庆的温度,第二天就热感冒了。对于拉萨这种高原气候来说,感冒是特别危险的! 因为高原缺氧,首先上去要面对高反,加上感冒很容易得肺水肿,而且在拉萨感冒很难好!

当时买的硬座,旁边是个阿姨,还有几个返工的“叔叔”,一路上共30多个小时,每天阿姨都很关切的拿了自己准备的药给我吃,而旁边的朋友们则给我分享上去后的注意事项。

我们经常听长辈说外面的世界如何的险恶,人的本能就是对未知恐惧,所以一个人出行去很陌生的地方多少还是很害怕的,但是世界是需要自己用自己的双眼去看,用心去体会人间。

到了上面大概休息了一周,我就借了客栈的帐篷,组了2个客栈的朋友(客栈认识的)一起去徒步了。

旅途的中仿佛所有的事情都集中在了当下,带什么食物,饮水安全,今天需要行进多远的路程。 没有了车贷、房贷的烦恼,没有了长辈的期盼给予的压力。 真正的感受到了“相对自由”。

路途的魅力或许就是在路上,而在路上的人的目的可能就是让自己迷路。





幻明呀


我是2017年9月份从上海骑行318国道一路到达拉萨,用时45天,一路上种种经历,各色风景,风土人情,都让我流连忘返,虽然已经过去了两年多了,但是记忆依然是那么的深刻,仿佛一切还是发生在昨天!一幕幕就浮现在眼前!

一路上骑过各种各样的路况,平原,丘陵,山区,高原,草原,塌方,冰川,雨林;

一路上遇上各种各样的天气,烈日,暴雨,冰雹,大雪,逆风!

一路上状况百出,摔车,修车,鬼节夜骑,深山被狗追,暴雪之中躲雪,路遇抢劫,

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今生难以忘怀!你问我有没有冲动再来一次,说真的,这样的冲动,我不止一次,

可是冲动毕竟是冲动,真的付之于行动,则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先不说还有没有哪一年义无反顾的勇气,就是一身的柴米油盐的负担,都会让我的这个冲动被残忍的一次次的压抑下来!上有年迈的爹妈,下有嗷嗷代抚的女儿,说走就走,哪里有这么容易呢!

真的很期待着有一天,我可以再骑一次西藏,上一次走的是川藏线,下一次,试一试新藏线或者滇藏线,未尝不是更好的选择!您说呢!









带着瓶盖儿去旅行


如果说去丽江、阳塑会艳遇,那么去西藏会中毒,进入西藏共有八条线,每一条风景各异,其中318川藏南线风景最多,最美,在2015年第一次徒步+搭车进藏时只想了却自己的一个西藏梦,结果中毒了,走完滇藏线,又想看看川藏线,完了又听说丙察察线更险,唐蕃古道更有味道,青藏线的山更高,阿里的云更白,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对自己说这不是第一次进藏,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进了18次,每一次到拉萨我都会在晚上天黑后坐在大昭寺门口,静静的看着虔诚人们磕长头,感受信仰的力量,回想自己的过去,的确对自己的人生感悟颇多。如果有时间我还会第19次,20次的进藏,走不同的线,探索不同的地区,去寻找一个最美的自己











热带鼠鼠


我来回答。2014年我们一行四人开着一辆号称轿车中的越野车的老款的桑塔纳志俊,走了一趟318国道,但只走到了芒康,最后折向另外一条号称最美国道的滇藏公路,也就是214国道。

川藏线我们虽然只走了一段,但因为是在2014年,也就看到了最原汁原味的318国道风光。至今有五六年了,318国道上面的奇异的风光和独特的驾车经历,却常常浮现心头,总想着再完整的走一趟川藏线,到拉萨去,到珠峰去!可惜啊,暂时看来也只是一个计划,只是一个想法了,原因是什么呢?318已经不是原来的318了,盘山公路换成了隧道,那湛蓝天空下千变万化的云朵,远山峰顶皑皑白雪,穿行云端的公路已不能细细的品味了。再加上年龄的增长,志同道合的挑战川藏的同行者没有了。不过好在这些年自驾游又走过了的很多地方,还能看到零星的片断的川藏318国道风景,聊解心中的思念。比如说去年自驾在神农架顶峰的时候,有一段路神似川西高原的川藏线,我情不自禁的呼吁大家,我们湖北也有川藏线,快来吧!独库公路受到那些多自驾游者的喜爱,其实啊,她只是集中了天下的地貌特征,道路美景于一身。如果走过川藏线,到过大西南,也到过大西北陕青甘,你走在独库公路上,那就是一种温习,就是一种回忆。总而言之,你走遍天下,只要看到类似318川藏线的风景,你就会叫唤,你就会激动!

所以你只要走过川藏线就会中毒,这种毒会深入到我们的骨髓深处,是永远也解不了的。唯一的解毒方法,那就是再走川藏线。这六年来再走川藏线的冲动时时地泛起在心头。余生再走一次川藏线,这是冲动,但也是令人激动的冲动;绝不是一时起兴的冲动,那是一种蓄谋已久的冲动!








龙之渊


我是坐火车走的青藏线,坐汽车走滇藏线回香格里拉的。特别是回来的时候从林芝到看梅里雪山的望景台,这一路的风景一直在我心里时常想起,看到路上来来往往骑行者、徒搭者、纯徒步者、三步一拜的朝圣者们,真的很感动。等我有时间了也要去徒步川藏线,真的想去!


黄河留水


第一天:成都--海螺沟或者丹巴 (360km) 住:海螺沟或者丹巴

第二天:海螺沟--康定--新都桥 (170km) 住:新都桥

第三天:新都桥---理塘---日瓦 (380km) 住:日瓦

第四天:日瓦---亚丁村 (110km) 住:亚丁

第五天:亚丁村-稻城 (110km) 住:稻城

第六天:稻城---理塘---芒康 (480km) 住:芒康

第七天:芒康—八宿—然乌 (440km) 住:然乌

第八天:然乌---米堆冰川--波密 (129km) 住:波密

第九天:波密-通麦天险-八一 (235km) 住:林芝

第十天:八一—工布江达---拉萨 (400km) 住: 拉萨

旅行途中会全程当地包车自驾,没有设计徒步,穿越等强体力付出的活动,不会感到很辛苦。

海螺沟五绝——日照金山、冰川倾泄、雪谷温泉、原始森林和康巴藏族风情;

新都桥——摄影家的走廊、被誉为摄影家的天堂;

稻城亚丁——被国际友人誉为“水蓝色的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被誉为“最后的香格里拉”;

南迦巴瓦峰——中国最美的山,状若“长矛直刺苍穹”;

然乌湖——然乌湖的静和蓝是远近闻名的,湖中极少看到枯枝杂物,湖周景色各不相同;

米堆冰川——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六大最美的冰川之一;

布达拉宫——世界屋脊的明珠。

毕竟——毕竟人生短暂,时间紧迫,我希望在2020年7月25日这一天再次踏上进藏旅途。

世界那么的大,唯有西藏,不可错过

去过很多地方,唯有西藏,人间天堂

遇过很多朋友,唯有西藏,有酒有肉有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