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應用駛入快車道:4個“區塊鏈+”場景抗擊疫情初顯身手

為了防控疫情傳播和企業復工復產等多方需要,今年以來,新零售、遠程辦公、在線協作等新業態和新組織方式率先進行大規模運用,越來越多的人體會到遠程在線協作的協同、效率與便捷,為此許多企業也開始調整流程與組織架構與之相適應。

火幣大學校長、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於佳寧表示,“危”與“機”總是相伴相生,疫情後的產業復甦可能是產業轉型升級的機遇。這種變化意義重大,絕不僅僅是應對疫情的權宜之計,更是加速各產業數字化轉型、推進企業組織方式變革的重要契機。

他說,未來創新轉型將成為企業生存的剛需。以公司製為核心的“中心化”組織形態很可能會逐步減少,而以平臺化、社群化、在線的新型大規模協作方式將漸成主流,而區塊鏈正是實現大規模分佈式協作的最關鍵的新興信息基礎設施。在這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區塊鏈已經初顯身手,特別是在多方協同的複雜場景下應用潛力開始顯現。而在這一波創新浪潮的推動下,區塊鏈應用將駛入快車道。

“區塊鏈+政務”:加強疫情防控

區塊鏈應用駛入快車道:4個“區塊鏈+”場景抗擊疫情初顯身手


據瞭解,在疫情大數據管理方面,河北省鉅鹿縣與新華網聯合推出疫情防控大數據管理平臺,數據上傳到平臺後,基於區塊鏈技術實現全網同步、安全加密,極大提高了數據獲得效率和安全性,而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也增強了數據的公信力。

平臺數據確權後,全程可追溯,為疫情防控提供可信數據化支撐,為政府精準施策提供決策輔助,為各部門的工作考評提供客觀、全面的依據,事後還可由第三方機構用於分析。

上海臨汾街道使用的“智慧臨小二”平臺運用於20個社區,服務2萬多人次,涉及688個商戶,3000以上的復工人員。該平臺基於區塊鏈技術,使用電子簽名並後臺存證,不可篡改。

該平臺具有口罩預約、回滬登記、健康打卡、訪客登記、社區關愛5大功能。在平臺上線5分鐘內1200戶家庭實現線上預約購買口罩,減少社區居民因排隊購買、領取口罩造成的交叉感染風險。並將各類零散數據整合後形成“大數據”,居委會可以關注到節後未返程的家庭,制定人員排查方案,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並且,數據上鍊後,能夠清晰顯示行為軌跡,大量數據累計後可顯示疫情前後變化。

“區塊鏈+大數據”:助力復工管理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許多行業和地區的正常生產、運營的節奏,尤其是工業、服務業的中小微企業面臨較大的市場和資金壓力。因此,在確保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成為當務之急。

但是復工的前提是對人員的有效管理,其中最關鍵的是“穿透式”的實時數據管理能力。區塊鏈不僅僅是“信任的機器”,更是“協作的機器”“監管的機器”,區塊鏈的一大重要功能就是助力實現“穿透式監管”“精細化治理”,區塊鏈可以巧妙地幫助在本次疫情期間的復工過渡。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的“東湖大數據復工智能管理系統”——基於區塊鏈技術特徵的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管理系統,實現企業復工備案申報、復工員工的監測管理、疫情數據的實時獲取、數據安全機制保障等功能,通過區塊鏈技術和“可信身份認證”保障數據不可篡改,保障數據安全隱私。

廣州市南沙區疫情防控協同系統基於“南沙城市大腦”,運用區塊鏈等信息化技術,彙總整合疫情重點關注人員、最新疫情數據、資源調度等各類防疫信息,打通各部門的“數據煙囪”,通過該系統企業復工管理功能,引導人員防控,促進企業填報防疫信息,真正實現了防疫工作信息化管理。

區塊鏈應用駛入快車道:4個“區塊鏈+”場景抗擊疫情初顯身手


“區塊鏈+金融”:實現金融精準服務

春節前後是很多中小微企業資金壓力最大的時候,疫情使得部分企業資金問題雪上加霜。因此,需要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地區、行業和企業有針對性地採取減稅降費措施,完善差異化優惠金融服務,緩解企業經營困難。這樣的金融支持不能是“大水漫灌”,必須是精準施策,才能實現有效幫扶,同時降低通脹風險。區塊鏈作為一種重要的“金融科技”,在這方面更是可以大展身手。

目前,國家外匯局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試點工作範圍已擴大至22個省區市,平臺累計完成融資放款159億美元,服務企業近2500家,其中中小企業佔比75%。湖北省已經納入平臺試點範圍,中小企業將在出口貿易融資等金融信貸支持方面,享受更多的優惠便利條件。

另外,北京市也提出建設基於區塊鏈的供應鏈債權債務平臺,為參與政府採購和國企採購的中小微企業提供確權融資服務。2月7日,北京市海淀區正式啟用基於區塊鏈的中小企業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並對開展確權融資業務的企業給予基準利率50%的貼息。2月14日完成上線後的首筆確權和貸款,成功基於平臺上對政府採購合同確權,幫助為支援新冠肺炎疫情和保障學校遠程教育的公司從百信銀行獲得72萬元貸款額度,並獲得44萬元首筆貸款,整個流程線上操作,高效便捷,且減輕了線下業務帶來疫情擴散的風險。

“區塊鏈+隱私計算”:破解數據利用難題

個人隱私保護和數據的產業化、規模化應用一直是大數據應用面臨的矛盾和難題。在這次疫情中,有大量個人信息、行程軌跡被曝光,部分民眾遭到惡性騷擾。對於個人信息、醫療信息等隱私數據,如何能夠兼顧個人隱私保護和數據的有效利用,以充分發揮大數據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的作用,成為了刻不容緩的話題。

該問題的破解離不開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身份和隱私計算等前沿技術,由於這些技術相對不太成熟,因此在本次抗擊疫情過程中利用還不夠廣泛。但是,可以預期,相關的產業風口將加速到來。

目前,微眾銀行區塊鏈裡面已經有分佈式數字身份解決方案,並將源代碼全部開源,供社會免費使用。基於區塊鏈的分佈式數據管理、可信身份認證的解決方案,未來可以實現既能在用戶本人知情的情況下授權披露,又能讓相關機構可信地追蹤到用戶的信息。這樣既能保護隱私,又能保障公共安全。

於佳寧說,在區塊鏈技術尚不非常完善、基礎設施尚未完全就緒的今日,在疫情有關的部分領域,區塊鏈的應用就已經開始嶄露頭角,發揮獨特作用。由此可見,“區塊鏈+”的規模化落地並不遙遠。可以預見的是,在全面復工復產後,加速創新轉型升級勢必成為剛需。區塊鏈發展機會和場景應用落地正在明顯提速,同時5G的普及也使得區塊鏈的價值明顯提升,更多的人將看到並願意接受區塊鏈為生產生活帶來的改變,區塊鏈毫無疑問將成為企業創新轉型“第二曲線”,產業區塊鏈大時代即將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