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坦克地位,國產反坦克導彈進入快車道,目前已發展到第4代

目前,我國反坦克導彈已經發展到了第四代,標誌著我國的反坦克導彈發展也進入了快車道階段。



挑戰坦克地位,國產反坦克導彈進入快車道,目前已發展到第4代


我國的反坦克導彈研製最早可追溯到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由於與當時的蘇聯老大哥出現裂縫,為了應對蘇聯的裝甲突擊群,我國開始大力研製各類反坦克炮,同時也開始著手準備自己的第一代反坦克導彈。最早研製的反坦克導彈被命名為紅箭-73(AFT07),它是我國技術人員通過對蘇聯AT-3(9K11)“薩格爾”反坦克導彈進行測繪研究後開發的仿製型號。雖然紅箭-73能夠基本滿足我軍當時一線作戰部隊的要求,但是其最突出的弱點就在於命中率較低,只有70%左右,而在實戰中可能更低,所以紅箭-73後來出現了很多改版。隨著經驗的累積和技術的不斷髮展,紅箭系列的優勢也逐漸明朗,主要表現在其導彈性能先進、體積小、成本低。

挑戰坦克地位,國產反坦克導彈進入快車道,目前已發展到第4代


紅箭系列的研製成功大大鼓舞了我國反坦克導彈的科研隊伍,於是他們在紅箭-73的基礎上,又開展了第二代反坦克導彈——紅箭-8的研製工作,並取得圓滿成功。紅箭-8的命中率不僅高達90%,其通用性能也極強,可由單兵、越野車、裝甲車、直升機等多種平臺進行發射,同時也衍生出了多種型號,性能非常出眾。但是,紅箭-8仍然存在發射陣地容易被火力壓制、需要人為進行全程操控等技術缺點。

隨著科研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反坦克導彈的發展進程也逐漸加快,性能也有了質的提升。紅箭-9的射程突破5公里已經不值一提,紅箭-11和紅箭-12反坦克導彈的出現則大大增強了我國反坦克導彈的實力,標誌著我國反坦克導彈進入快車道。

挑戰坦克地位,國產反坦克導彈進入快車道,目前已發展到第4代


那麼紅箭-11與紅箭-12到底先進在什麼方面呢?在這兩型反坦克導彈研製之前,美國率先在單兵反坦克導彈領域推出了以熱成像制導技術為核心的標槍反坦克導彈,俄羅斯則推出了以激光架束制導技術為核心的混血兒導彈與短號導彈,而紅箭-12與紅箭-11就是分別吸取了這兩者的制導技術並在性能上加以提升,使其更加符合時代需求。就紅箭-11與紅箭-12兩者相比,紅箭-11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但是不具備紅箭-12“全自動化”的能力,操作過程漫長,而且人為失誤的影響較大,而且紅箭-11不能實現高炮彈道攻頂的能力。而紅箭-12雖然非常先進,但其熱成像制導技術過於複雜,可靠性和經濟性都比不上相對實力較弱的紅箭-11,因此紅箭-11和紅箭-12的同時存在是折中的最優選擇。

挑戰坦克地位,國產反坦克導彈進入快車道,目前已發展到第4代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反坦克導彈的快車道,那麼未來的反坦克導彈會有什麼發展趨勢呢?就目前而言,反坦克導彈已經基本具備了全天候、多用途、智能化等特點,要想做進一步優化改進,大致可反映在射程、威力、體積等方面。


第一,射程範圍要繼續擴大,擴大攻擊半徑就意味著我方反坦克導彈的“手”要比別人的長,這是在實戰中制勝的一個關鍵點,在保證己方安全的基礎上對敵方造成打擊。第二,殺傷力要進一步提高,可對尋找新的攻擊方式並加以研究改變,由此提高破甲威力,同時對新型戰鬥部進行研製,用以提高其殺傷能力。第三,體積要進一步減小,體積小可以使反坦克導彈整體更加輕盈,靈活性得到加強,在實戰中的生存能力也會隨之提升。

挑戰坦克地位,國產反坦克導彈進入快車道,目前已發展到第4代


總而言之,從紅箭系列反坦克導彈的發展可以看出,我國在反坦克導彈的研製和改進技術上已經非常老道,我國研製出更先進、更智能化的反坦克導彈的時間已經指日可待,我國的制導技術從默默無聞到躋身世界一流,這種進步是巨大的。按照我國目前的發展勢頭,如果我國能夠快人一步搶先研製出下一代反坦克導彈,那麼無疑會成為西方新一代主戰坦克的剋星,讓我們拭目以待。


挑戰坦克地位,國產反坦克導彈進入快車道,目前已發展到第4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