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孩子下晚自習玩手機玩到深夜,現在開始對父母大呼小叫的誰說都不管用,該怎麼辦?

風涅重生


雙休日給他手機,還要限制他玩手機的時間,其它時間都不要給他手機,我家一直都是這樣,孩子從小就要管,讓他養成習慣,像你家十五歲,現在管有點難度,好好跟他溝通,讓他主動把手機交給你,到休息天你也主動把手機交給他,我家老大上高二的時候就主動交給我(高二之前她住校)今年下半學期上大二,老二從幼兒園開始一直到現在(馬上要上初一),孩子越小越好管。


玲子138400883


我的孩子也是15歲剛剛初中畢業,因為考上市重點高中要求獎勵,就是在暑假的這段時間裡給他手機,條件講好了可是手機一到他手裡所有講好的要求都沒用了,說好晚上十點過交手機不交了,說好的學習計劃也沒有用了,書不看字也不練,家務也不做了成天抱著手機不離手,眼看不到十天就要開學還是不肯放下手機,前兩天連哄帶騙終於答應23號交手機,臨了又變卦了,說手機不會交放他那裡他要聽歌,說好吃過午飯交,可是吃過午飯仍然玩不願意交也不願意學習,最後我也欺騙他說我要用一下他的手機他信了,我終於成功繳獲並告訴他不會再給他,他說我說話不算話我告訴他跟他學的。要想毀掉孩子最好的工具就是給他一部手機一點都不假,自從給他手機後我發現原本孝順懂事的孩子不見了,活脫脫的變成了另外一個人,變得讓我都不認識了。趁開學之際繳獲手機在高中畢業前堅決拒絕再給他手機,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知足常樂666666888888


在該立規矩的時候沒立規矩,在該定邊界的時候沒定邊界,青春期集中爆發“惡習”是免不了的。

您要是問我,現在立規矩、定邊界能行嗎?用對策略、用對方法才行。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孩子的精神世界是這樣子的:

  • 幼年階段敞開了任人描畫。
  • 童年階段任人踩踏,心裡卻暗戳戳萌生各種種子(念頭和想法)。
  • 青少年階段受欲求驅使“種子”開始生根發芽。

您現在感覺到①孩子已經15歲了②下晚自習翫手機到深夜③回應父母管教,態度不好(大呼小叫)④誰說都不聽

嘮叨、說教、打罵三種方式是傳統家長管教孩子的優選“三板斧”,類似於隋唐演義里程咬金戰場上的活命必殺技,說管用也管用,對手弱,程咬金勝;對手強,程咬金只能使出最後一招→打不過趕緊跑。當然家長沒地兒跑,“三板斧”用盡了只能受著。

我給您比劃比劃“新三板斧”。

迴歸角色,把自己本分做好。父母的社會角色是各自的職業角色,家庭角色先是夫妻,後是父母,孩子之所以沒大沒小不懂尊重,是因為家庭成員定位不明確。

反省自己言行,不給孩子提任何要求,家長規律作息、生活工作,不遷就孩子,不溺愛孩子,不包辦代替孩子應做之事。比如吃飯不等,飯涼不熱,學習不催。家長要有底氣堅持做對的事,給孩子反思自醒的機會。

這個時間短不了,熬得住,就贏了,耐不住必輸無疑,神仙也救不了。

管住指責孩子的行為和抱怨孩子的語言,對優點及時表揚,對不足之處點到為止。激發孩子內心仍然存在的責任感、上進心、愛心。

好孩子不是“管”出來的,更不是“慣”出來的,是“培養”出來的。身體上吃飽穿暖,精神上同樣需要“吃飽穿暖”,手機遊戲類似於精神鴉片,為了享受快感孩子才沉浸其中,一下子“斷舍離”是不可能的,只能採取抽絲剝繭的方式一點一點用良性的習慣取代不良習慣,家長得多點“溫和堅持”正面言行的耐心和勇氣。

最好的教育是喚醒,最快的成長是自燃。我是[阿娥你好],一個傳播能量、樂於分享的媽媽,[關注]我的原創內容,和孩子一起進步,見證彼此的成長。


阿娥你好


談到孩子,家長習慣性地用到的一個高頻字“管”,著實令人思考!

就題主所說現象,其實在現在現實生活中,很是不少,很多家長深感無奈!並且一直抱怨孩子不聽話、叛逆、不懂事,這種想法一點用處都沒有。

古語有一句說:窮極思變,變則通。

是到了家長“思變”的時刻了!



怎麼變?

很多家長在此時急於找方法,其實方法有很多,此時關鍵的還不是方法,而是家長的心思是否通了?

我自己小孩曾一度因為吃飯,和家人鬧到關係緊張,老人還因此大發脾氣,可一點好作用都沒有,反而讓關係更緊張。

其實,哪裡是孩子和吃有什麼仇恨,也不是孩子和家長對著幹,而是孩子的年齡大了,有了自己審美的追求,有了自己更為健康的飲食觀念,但是家庭一直以來的飲食觀念是和她的飲食認識不一致的,可是對於每餐飯她又無法把控,家人又不把她的飲食要求當回兒事,她就有了一種被忽視被壓制的感覺,這種負面情緒長時間的積壓,引起了家庭關係的緊張。

在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我認真梳理自己的思想,更多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去看問題,對自己不懂的事情花費時間和精力去請教、學習,向專業人士、向年輕人去學習,在這種學習的過程中,我自己的意識也逐漸地和孩子取得了很多的一致性,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她不僅看到了我的態度,也逐漸地認同了我們的相處要求同存異,得到了認可和理解,人的情緒就會自然漸漸恢復平和,關係也自然逐漸緩和。關係的緩和,也就有了更多的交流機會,父母也就有更多的影響孩子機會。

儘管題主的孩子是深夜玩手機,還對父母大呼小叫,這看似孩子很任性,可我想這不僅僅是孩子個人的問題,家長如果不先反思自己的言行,而是一味地想讓孩子放下手機、對家長順從,則是不可能的。

反思:

孩子下晚自習是為什麼玩手機?

孩子對自己大呼小叫之前自己做了什麼事情、說了什麼話?



我都能想出來家長會怎麼回答這兩個問題,其實任何的回答都沒有對錯,只是家長的回答一定要是經過認真瞭解和思考之後的回答,才更能代表孩子的意識和思想。

很多家長看孩子玩手機,其實只是看到孩子拿著手機,但孩子用手機在幹什麼,家長並不一定清楚。就我自己孩子而言,每每看她使用手機,最初也有一種想幹涉的焦慮,通過融合關係,對她更多的理解,加深了彼此的信任,對她的手機使用的焦慮基本不存在了,因為我知道她已經把手機做成了一個生活學習的工具。

這個過程真是需要家長竭盡心思。李玫瑾老師曾說過一個案例:

一個十五歲的男孩子迷戀手機,爸爸是警察,以前平時沒時間陪孩子,父子關係很緊張。在李老師的指點下,這位爸爸向領導要求,這段時間需要多陪兒子,不能老加班了。週末,爸爸把兒子當成朋友時的約著去打球,父子倆全情投入,爸爸有意識地肯定了兒子的成長,經過幾周的一起運動和交流,父子關係有了明顯的改變,兒子的情緒也隨之改變,對手機的態度也隨之有了一定的改變。

聽起來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不過我知道不是所有的爸爸都能做到,不過不同的家長有不同的招兒,只要家長是用心去做,先不必想會不會有效果,做了不一定有明顯效果,畢竟有很多條件的限制,但不做一定不會有好效果。


快樂庭院


很同情這位家長的遭遇。不可否認,網絡遊戲毒害很多青少年已經是普遍現象,決不是個例。



早在2018年6月18日,遊戲成癮就被世衛組織(WHO)列為精神疾病。

WHO表示,遊戲成癮的症狀包括:

無法控制地打電玩(頻率、強度、打電玩的長度都要納入考量);

越來越經常將電玩置於其他生活興趣之前,即使有負面後果也持續或增加打電玩的時間。

WHO稱,相關行為要持續至少12個月才能確診,但也表明,如果症狀嚴重,確診前的觀察期也可縮短。



孩子15歲,正處在青春期叛逆期,又遇到遊戲成癮的問題,解決起來真是難上加難。

硬碰硬的方法肯定不可行,只能引起親子關係不斷惡化。

協商解決也許能管上幾天,但孩子游戲癮一上來非常容易失控,常常說話不算數。

騰訊未成年人客服的遊戲監管形同虛設,孩子總有辦法逃脫監管。

心理諮詢解決成效緩慢,而且孩子不願意接受諮詢。

藉助老師和同學的力量幫助孩子,如果成癮嚴重,也不會起效果。



深挖成癮原因,基本上有以下原因。

1、家庭教育問題

對孩子溺愛、嚴苛都容易造成孩子游戲成癮。

2、學校的原因

受同年齡孩子影響,自控力差的孩子禁不住玩遊戲的誘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3、應試教育

小升初、中考及高考的壓力,一分一操場,題海戰術、讓孩子生活在水深火熱高壓學習生活中,心理健康不被關注,有的出現厭學現象,選擇逃避現實,在遊戲世界裡尋找成就感。

4、社會大環境

網絡時代提供便利生活,同時給很多青少年帶來災難性毀滅,一些遊戲開發商得不到應有的監管,開發的遊戲篡改歷史、充斥著暴力和色情,毒害青少年。

要想改變遊戲成癮的孩子,家長需要改變強硬態度。對孩子的學習預期也要降低,因為壓力越大,孩子越容易逃避現實,出現抑鬱或躁鬱情緒。

只有改善親子關係,才有希望把孩子從深淵裡拉出來。但孩子什麼時候能走出來,或許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家長應引導孩子積極參加體育運動;假期儘可能帶他們出去旅行;帶孩子去孤兒院或貧困山區受受教育也很好。

家長最瞭解自己的孩子,什麼時候該放手,什麼時候該堅持原則,都要根據實際情況自己掌握。別人的方法不一定適合自己的孩子。

祝題主的孩子早日從遊戲世界走出來,迴歸正常生活和學習。希望全社會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關注遊戲成癮的孩子,也希望國家早日對遊戲開發商和遊戲平臺實施監管,絕不允許他們肆意坑害青少年。


京芮兒


玩手機已經不是個例了,而是普遍存在的。這個問題的確是越早管越好。15歲的年級已進入青春期,這個階段的孩子真的不好管,說輕了無關痛癢,說重了,和你對抗。你來武力,人家也不怕你,把門一甩,來個“說走就走的旅行”,一夜不歸,著急的還是家長……

個人認為,玩手機還是宜疏不宜堵。媒體上多少報道,因為孩子玩手機,家長一怒之下,摔手機孩子跳樓身亡的案例。我覺得,孩子們玩手機肯定都有原因的,把心靜下來,別那麼激動,一看孩子玩手機,就覺得跟天塌下來一樣。平心靜氣的和孩子聊一聊,知道孩子心裡想什麼,對症下藥,效果才會好。看過一篇報道,也是孩子玩手機成癮,那個媽媽是陪孩子一起玩,在玩的過程中一點一點引導孩子,讓孩子正確處理手機和學習的關係。

多和孩子交流一下,孩子們還是講道理的,祝孩子早日迴歸正常作息!


涼涼LQS


一男子騎摩托車帶著兒子被交警攔下查酒駕,該男子一口咬定沒喝酒,始終拒絕酒精檢測,交警勸道:“你的仔在這裡,做個榜樣給他看”,兒子哭勸“就吹一下……吹完一起回家”,反被父親打了個耳光。

最後被迫檢測,結果顯示男子屬酒駕,被處以1000元罰款、扣12分。

這位父親,本可以抓住一個給孩子示範知錯就改的好機會,卻以實際行動教會了孩子撒謊!

所以,孩子不是教出來的,是學出來的!



董陽軍


那就是做父母的原因,怨不得孩子,孩子從小就應該好好去教育,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教育好像都出現這樣的現象,手機對孩子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沉迷於網絡,荒廢了學業,還造成許多孩子的心裡不健康,我們作為家長首先意識到孩子是自己的,一定要嚴厲管教自己的孩子,想一想我們的老一輩是怎樣管教我們的?我們用多少心思去管教自己的孩子了?及時和老師早溝通,多溝通。讓自己的孩子健康的發展。特別農村的孩子,父母早起晚歸,兩頭基本不見孩子,手機就成了孩子的寶貝。


沒事瞎逛蕩1


這……就是騰訊暴力網遊的誘化結果,這……就是網遊毒品魔力,網遊扭曲少年的精神日夜與空虛為伴,脫離現實,封閉自我,樹親人為敵,不要前途,甚至生命,不問世事 ,表現為自私,任性,放縱,狂妄,懶惰,發展最後打罵父母及親人,然而對生活無能,將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到網遊上,直到無知地死去,多可怕,可恨的網遊!我的孩子也這樣,很多孩子都這樣,很多家庭將毀滅於網遊,網遊勝於邪教!網遊不費吹飛之力專殺童男童女,利用孩子無知,好玩,鉆了空子,從而殺傷中國無數家庭,危害國家安全!網遊的設計目的就是要人沉迷以達到要命!


做好自己283761916


我也對自己小孩說過,要不要父母輪番上陣監督他,讓他玩三天三夜玩遊戲除了吃飯喝水,不停地玩下去!他又說不要!我覺得還是要有點懲罰措施才行!你家孩子能考上重點中學,千萬別再給他手機了,給他手機就是害了他,沒去玩也就不想了,如果他天天玩就是會上癮的!精神依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