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九個月的寶寶,只會說爸爸媽媽等簡單的詞語,不會說完整的句子,這樣正常嗎?

風清雲淡cathy


我家也21個月了,現在什麼都會說,還會跟你反著說,你說煩死他了,他會回我,我煩死媽媽了。一直是我一個人帶,每天電視不看,手機不玩,平板開著聽國學,陪他玩遊戲,出去散步逛街,逛公園,從不會說話看到他注意關注的東西,就告訴他那是什麼,走到哪就教到哪,雖然很辛苦,但是發現這方法確實很不錯,現在的寶寶不光什麼都會說,還會給我幫忙做事情,自己的垃圾自己丟,我洗好衣服幫我晾衣服,自己把地上弄溼了,自己拿布擦,看到我拿掃把,就趕緊拿簸箕等著我往裡面掃。最近才給每天看幾集動畫片,每天自己會主動看書,讓我陪他看,並且還有要求,我拿手機都不讓,說媽媽不要玩手機。出門也很有禮貌,坐個車下車了會主動跟司機說,謝謝叔叔,拜拜!現在自己會背兩首詩,會唱七八首兒歌,三字經都可以說很長了。小孩子說話早晚,不是智商有問題,而且你要陪他說,陪他玩,發現他感興趣的點在哪,然後告訴他,每次都告訴,他就知道了,他想要某個東西的時候,不要他還沒說你就遞上來了,一定讓他說出來才給他。教他怎麼說,次數多了,他自然就會了,這純屬我自己的經驗之談


沉香68956282


孩子個體差異化很大,能說“爸爸”、“媽媽”,就說明孩子聽力和發音這些沒有病理現象。而孩子的語言發育有快也有慢,所以完全是正常的。語言發展有一個高速期,只要寶寶進入這個高速期,很快就能說完整句子了。

我家孩子說話早,1歲8個月的時候能說完整句子。但在1歲4個月之前,連有意識的叫“爸爸”、“媽媽”都還不怎麼會。

1歲半開始,學會有意識的叫人,不但會“爸爸媽媽”,“婆婆爺爺”也會叫了,我們還沒來得及高興,很快就會說“不要這個”、“不要那個”。就這麼2個月的時間裡,感覺沒幾天就會多說幾個字,沒幾天又會多說幾個字。

最讓人驚訝的是,1歲7個月時,有一天回家,寶寶看見我,突然對著她媽媽說了一句話:“爸爸回來了”。

我一個同事,他孩子也是在2歲時開始進入語言高速期,過程差不多,2個月左右的時間就能說完整的句子,而且基本上說的話就是他想表達的意思。

所以,題主不要擔心,平時多和寶寶交流,說話的語速慢一點,最好讓寶寶懂得你說的話的意思;也可以儘量引誘孩子說話,比如給寶寶感興趣的東西,對寶寶說:“寶寶想要嗎?你說想要就給你……”之類的。

然後,就等著你寶寶給你驚喜吧。


楠秋爸爸育兒經


一歲九個月,不會說完整的句子,很正常呀。

21個月的寶寶,語言發育的標準也就是能說一到兩個字的詞,比如眼睛、鼻子、吃飯、雞蛋等這一類的詞語,要想能說完整的句子,還有點早,這是對照書本上的要求來看的,事實上呢,很大一部分孩子連這個標準都沒達到。

我家兩個孩子,說話都比較早,老大是18個月的時候會說的第一個四個字連起來的詞:“一起玩吧!”這個是我教的,因為正好趕上寒假,我叫他自己去跟小哥哥說的,他就學會了這麼一個短句子,其他還都是兩個字的詞,說的很溜了。老二,現在二十個月,兩個字的詞直接有人說出來,她就都能跟著說了,但是三四個字的還不會,跟小區同齡的孩子比,他倆語言發育都算快的,小區裡還有幾個兩歲了除了爸爸媽媽還什麼都不說的。

但是這也不著急,語言發育有早有晚,只要不是發育遲緩,都不用在意,因為語言發展跟誰帶孩子,家庭的語言環境有很大關係。

比我我家,都說普通話,都是話癆,不停的跟孩子叨叨,可以的放慢語速、咬文嚼字的跟孩子說,一天到晚嘴不停,孩子也跟著學,學得很快。

我們一起玩的小寶貝,媽媽說普通話,奶奶和爸爸說方言,媽媽還從小就給看英語動畫片、聽英語兒歌,說是培養語感,孩子兩歲多了不開口,其實他語言發育沒問題,只是語言環境太混亂了,孩子學懵了,學亂套了。大概兩歲半的時候,終於開口了,話癆一般,語言積累到一定程度,自己就開口了。

所以說,不要著急,給孩子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靜等孩子自己的開口,21個月,不會時候句子,很正常。


小可蛋大胖軒


一、多晚算晚

有些家長在孩子不到一歲的時候就教孩子說話,教不會就懷疑孩子有毛病,這可真不是孩子有毛病!一般而言,孩子1歲左右會說一些簡單的單音節單詞,爸爸媽媽之類。隨著腦部的發育,能說的也就越來越多。

有一種東西叫做天賦,有些孩子說話早有些孩子說話晚,快2歲的孩子應該會說200來個詞,但是要他們組成通暢的句子還是有一定難度。所以寶寶只會說爸爸媽媽,並不算說話晚,只是比大多數小朋友慢了一點。

在孩子說話這件事上,要講究度,不要操之過急。

二、缺乏交流環境

孩子自出生開始,就已經開始學習語言了。他們需要大量的語言輸入才能有後續的語言輸出。家長們可以回憶一下,在寶寶會叫爸爸媽媽之前,寶爸寶媽們經過了多長時間的教學。有些家長喜歡玩手機,有時候還會給孩子手機玩,至於和孩子交流,更是少之又少。

父母與孩子溝通少,語言環境不好,孩子很少開口說話,就變成了家長眼中的不會說話了。所以,家長們,在面對寶寶的的時候,儘可能開啟你的話癆模式,把大量的語言信息輸送給寶寶。

三、包辦語言

有些家長對孩子關懷備至,孩子眼神瞟向杯子,家長就給孩子喝水;孩子指指水果,家長馬上給孩子洗水果切水果;孩子對著玩具啊啊叫,家長立刻心領神會遞給孩子......面對這樣的優待,孩子覺得不說話也可以,於是漸漸喪失了學習語言的動力。

還有一種家長,喜歡代替寶寶說話,別人問,寶寶幾歲啦?家長立刻回答;遇到一些不好回答的問題,家長也立刻幫忙回答......這些家長,有些是喜歡說話,有些是覺得寶寶說話說不清楚,說得慢了,於是什麼話都幫寶寶代勞了。長此以往,即使寶寶會說話了,也懶得說了。

所以說,有時候寶寶不喜歡說話,這鍋得家長背,是不是操之過急了?是不是和寶寶交流太少?是不是總是幫寶寶把該說的話都說了......

更多早教育兒資訊,請關注“小評果快樂育兒”。


4399小評菓快樂育兒


首先,家長放寬心,先了解一下孩子語言發展的階段。


0~6個月, 蓄勢待發期。他們不會說,但是嘗試聽聲音,看說話人的口型。

6~12個月, 呀呀學語探索期。此時,疊詞、擬聲詞是他們的最愛。

1周~2周 ,簡單句快速發展期。可以使用動名詞,形容詞來表達。(您寶寶所處的階段)

2~3周,完整句表達期。 可以完整使用主謂賓表達。

3周以上,擴句和邏輯發展階段。可以講述簡短的故事。


02 如何循序漸進教寶寶說話

0~6個月, 蓄勢待發期。

孩子在6個月的時候,就有需要表達的慾望,可能是在他們興奮的時候,也可能是有某種需求的時候。說到我自己的經歷,孩子是在奶奶哄睡覺的時候,很想讓媽媽哄,就突然連喊了三次媽媽。那是她第一次說出話來。這個階段,家裡人多和寶寶說話,他們心理是明白的。可以結合黑白色卡、彩色色卡,陪寶寶讀書。

6~12個月, 呀呀學語探索期。

從6個月開始,每天晚上睡前,我都會陪孩子看繪本。選擇的是搖頭童子系列。畫質清爽,都涉及孩子的日常和遊戲活動,語言以擬聲詞居多,刺激孩子語言和行為的發展。雖然孩子不會說,但是她看得十分入神。每次在講到擬聲詞,例如水嘩嘩,刷牙擦擦擦,她會仔細觀察我的嘴。突然有一天,她就能和我同步發出一些簡單的擬聲詞了。

1周~2周 ,簡單句快速發展期。

孩子1-2歲,是語言快速發展的時候,但是一般男孩子會滯後些,多則可能比同齡女孩子晚半年。他們會說“吃飯飯”,“睡覺覺”,“坐搖搖”。這時候,不僅需要陪他們看繪本,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帶孩子認識各種物品,練習發音。同時,還可以買點讀機,用其他方式引起他們的語言表達的興趣。

推薦《童眼識天下》系列,畫質清爽,紙張厚實,內容豐富,孩子可以認識海底世界,鳥類,各種交通工具。

2~3周,完整句表達期。

2歲以後,寶寶的乳牙已出齊,走、跑、跳等基本動作日益靈活,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家長應該利用各種機會擴大幼兒的詞彙量。如帶小兒上公園時,給他講他所看到的花草樹木的名稱。教小兒用完整的句子表達意思,可經常讓小兒看圖片,給他講簡短故事,教他說歌謠。並經常在話語中使用常用代詞“我、你、他(它)、我們、你們、他們、自己、咱們”,使孩子逐漸理解各個代詞的指代關係。

另外,少用“這個”,“那個”這樣的代詞,引導孩子清晰表達物品,或者方位。還有,如果問孩子這是什麼,孩子只說,蘋果。那麼我們就要引導他說“這是蘋果”。

當孩子自我意識發展時,他們會說“這是寶寶的,那是他的”,“寶寶吃米飯”等。

特別在兩歲半的時候,孩子特別喜歡重複大人的話。她會一遍一遍要求你說,千萬不要不耐煩,可能他們再探索,怎樣去表達得更好。可以和大人一樣。

3周以上,擴句和邏輯發展階段。

此時,孩子已經可以順利表達自己的意思,並且已經能夠使用一些簡單的邏輯句。例如“因為路上有坑,所以顛顛顛”,“這個衣服髒了,我不喜歡”,“這個菜有辣椒,爸爸喜歡吃”。所以,這時候就要教孩子如何把這些句子再說得連貫豐富一些。通過講故事,自我介紹,作品介紹等等,都是可以訓練孩子語言邏輯性的辦法。


兔丫丫說早教


有個女性朋友,是我發小,她小的時候,到四歲才開口說話,她的父母都懷疑她是不是啞巴。但自從開口說話之後,她的語言能力就漸漸地跟正常的小朋友一樣了。


正常的孩子,1歲左右就開始說話,但語言發展遲緩的兒童可能到了四五歲還一句話都不會說,比如,我那位發小,就是語言發展遲緩的典型案例。 家裡老人常說有句俗語叫“貴人語遲”,但這種想法其實是不對的。應該及時帶孩子到專業兒童醫院檢查。 造成孩子語言發育障礙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智力低下、聽力障礙、構音器官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等,要首先給孩子排查這些疾病因素。

如果不存在上述的幾種問題,那最大的可能就是語言環境因素了,比如家長對孩子的語言教育差,父母平時不愛說話,不懂得啟發孩子天性。孩子愛模仿,喜歡模仿父母說話。但如果父母沉默寡言,那孩子就失去了模仿的對象。還有就是孩子的不良語言習慣未被及時糾正,導致會有語言發育遲緩和發音不清、口吃等問題出現。

回到題主的問題:兒子一歲九個月,只會說爸爸、媽媽正常嗎? 說實話,這了屬於語言發展遲緩了。如果你們平時經常有跟小孩說話,依然不見成效,那建議到專業兒童醫院去檢查一下,看看到底是哪一個於環節出現了差錯。

文海撈夢話育兒:已出版作品《走過花開的石林》;一孩之媽,專注育兒話題。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感謝您的閱讀、點贊與轉發,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探討,感恩遇見!


文海話育兒


每個孩子發育情況不同,語言發育也各有不同。有的小孩一週歲就能說很多,有些小孩三週歲了甚至四周歲才開始說。我曾經聽過一個媽媽說他兒子五週歲了才會說話,一直以為是啞巴,現在7週歲,語言表達很豐富,也很愛問問題。


一歲九個月的寶寶,只會說爸爸媽媽等簡單的詞語,不會說完整的句子,如果發音清晰,而且這些詞語說的是準確的,就是看著爸爸喊爸爸,而不是亂跑的,平時會跟別人用眼神,表情,動作交流,那就基本沒事,家長多跟他交流交流


個人建議最好帶他去醫院檢查,排除聽力,口腔,自閉等病理性問題。這樣你也可以放心去正確的引導孩子更好的說話。


排除了病理性問題,我建議家長多做以下內容:


加強認知。認知是語言表達的基礎,孩子不知道這是什麼他當然就不會表達。平時看到什麼就說這是什麼。比如去超市可以跟他介紹各種物品,去菜市場跟他介紹各種蔬菜等,他知道了才會表達




感受自然。在平時生活種,家長多帶孩子出來感受自然。比如看到一片綠葉,就可以跟孩子說這叫樹葉,這片樹葉是綠色的,這片樹葉是圓形的,樹葉是長在樹上的等等,把你會的統統告訴孩子。




創造機會。創造孩子表達的機會,無論做什麼,鼓勵孩子用語言代替動作。比如他要喝水,你就問問他要幹什麼,他指水壺,你就讓他嘗試說我要喝水。從簡單開始,切勿操之過急。


萱萌寶成長日記


寶寶的語言表達的能力需要一個過程,就像一棵小草一樣,首先要經過長期的能量和力量的積累,然後才能發芽,而小草破土而出之後,就會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茁壯成長。

現在孩子已經能簡單的說“爸爸,媽媽”等詞語了,孩子已經非常棒了!因為可以排出孩子聾啞等問題,家長可以放心了,接下來就是通過引導和刺激孩子的表達能力,增加孩子的詞彙,讓孩子勇於表達。


家長平時要多和孩子交流,說話溝通。可以通過繪本的引導,教孩子練習,看著圖片教孩子發音,指著🍎的圖片,引導孩子說“蘋果”;指著🍉的圖片,引導孩子說“西瓜”……通過這樣反覆的刺激孩子的視覺和聽覺,來達到刺激孩子的語言表達的效果。當孩子發出正確的音節的時候,家長要給予鼓勵和表揚,以增加孩子的信心。

可以多給孩子放好聽的兒歌,輕快的節奏,簡單易懂的歌詞,很適合孩子學唱。聽兒歌,能夠刺激孩子的聽覺,引導孩子張口唱歌,進而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門前大橋下,遊過一群鴨,快來快來數一數,二四六七八……”“兩隻老虎跑得快,跑得快……”這些經典的兒歌都很受小朋友的喜歡。


同時多帶孩子去戶外活動,接觸大自然的事物。寶寶小時候正是對外界充滿好奇,喜歡探索的時候,綠綠的小草,好看的小花,可愛的小蝴蝶,都能吸引孩子的目光和注意力。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說“小花🌸開了,小鳥飛飛”等。戶外活動既能讓孩子進行“日光浴”,進行鈣質的補充,也能開拓孩子的視野,增加孩子對大自然的認識,刺激寶寶的視覺,聽覺和語言的表達。


寶寶剛剛開始學說話的時候,很喜歡說疊詞,比如“好多鳥鳥,吃飯飯,喝水水”等,家長不必糾正,這是這個時期,孩子語言表達過程中的特點,等孩子再大一些,自然就會改掉了。

我家小寶兩歲的時候,還只能說簡單的詞語,不會說整句話。結果經過一個假期,小寶的語言表達能力突飛猛進,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願。

所以家長不必著急,耐心的引導,耐心的等待孩子長大就好。



小風車媽咪


一般都是正常情況。如果不放心可以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原因。

第一,孩子比較內向。有一部分孩子相對比較內向,不容易打開話匣子,所以很多時候都是靜靜的看著。

第二,孩子生活的環境缺少交流。現在大部分都是父母帶孩子,一般就是看動畫片,自己玩玩具,父母帶孩子的大部分也是一個手機就解決了,很少和寶寶交流,寶寶缺少交流的環境。大多數都是寶寶在看在聽,沒有去說的環境,所以只會一些簡單的詞語。建議和寶寶多說主要就是去鼓勵寶寶多說多練習,一般寶寶玩的開心了就會想表達出來,這時候鼓勵孩子多說。多和寶寶聊天,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很早之前講的詞語會從寶寶嘴裡蹦出來。

第三,多帶孩子出去戶外活動。看見新的事物孩子總是覺得很新奇的,很想表達出來,就會有想說話的慾望。

之前一個朋友的孩子兩歲多了,會說的話很少,就非常擔心孩子是不是有什麼缺陷,帶孩子跑了好幾個醫院去檢查,醫生都說孩子很健康,後來她就開始留意保姆帶孩子,發現保姆帶孩子去外面也是孩子自己玩,保姆和其他人聊天,很少和孩子交流。於是她果斷把保姆辭了自己帶,每天就是陪孩子說話,唱歌,週末帶孩子去圖書館講故事,慢慢孩子說出來的詞語越來越多。

儘量多和孩子多說,從簡單的水果玩具開始,觀察孩子喜歡的物品,指著它們慢慢和孩子說,並鼓勵孩子說,多帶孩子去戶外活動,讓孩子放鬆心情。你會發現不知不覺中孩子已經會說很多了。


開心蝸牛媽媽


怎麼 你還想讓這麼大的小寶寶給你背唐詩宋詞嗎? 你是不是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