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把自动突击步枪MP44冲锋枪号称突击步枪之父,它是如何而来的呢?

shiyanbo


出于对单兵自动火力的需求。

其实早在一战,甚至一战之前就人们就已经发现单兵作战,尤其是进攻的时候需要一种自动武器来压制敌方的火力,以便我方突击兵力能够冲入敌方阵地。因此衍生了三种单兵自动武器,分别是轻机枪、自动步枪和冲锋枪。

轻机枪先不说,它的初衷是跟上班组的其他步兵,然后抵达某个位置之后定点为步兵提供一定程度的火力支援。不适合行进射击


而自动步枪,比如BAR和绍沙(对,其实绍沙更类似自动步枪而非轻机枪)在行进间射击或者由单兵无依托射击时的后坐力太大,连有效压制都困难,更别说精准命中。

冲锋枪的话,德国人用在作为尖刀的风暴突击队上虽然效用不错,但是它所使用的手枪弹有效射程往往在200米之内(实际上准头也就维持个100米)。


综上,各国当时已经开始思考是不是应该研发一种介于自动步枪和冲锋枪之间的自动火力兵器用来弥补这个空缺。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俄国人研发了使用相对小威力、小后坐力费德洛夫M1916(用的日本6.5x50mm弹),法国人研发了利贝罗勒M1918(用的8x35mm中间威力弹)

所以说,采用中间威力弹的自动武器,也就是后来称之为突击步枪的玩意在当时需求就已经产生了。但是鉴于对中间威力步枪弹的不信任,战术思维的保守,在二战之前并没有国家敢于去尝试。毕竟为一种没有经过实战验证的新枪、新弹开辟新的生产线和后勤补给是一种比较冒险的尝试,尤其是对于迂腐、对新技术持保留态度的高层官员而言。


但中间型枪弹当时的研究还是有的,德国人在30年代的时候也尝试过一些中间威力步枪,比如Vollmer M35,它打的是7.75x40.5mm弹。但很遗憾的是,因为这种新的口径不值得为其重新开辟生产线。


等到二战开打,尤其是德国人在苏德战场遇到大量SVT40和波波沙之后,感觉自己班组的自动火力太依赖于MG34。MP40的9mm帕弹不光比不过SVT的射程,连波波沙的7.62x25托卡列夫弹的有效射程和单发精度都压它一头。而德国人当时的半自动G41可靠性非常糟糕,而尝试研究过的一些全自动单兵武器,比如FG42这类也因为7.92毛瑟弹后坐力太大而不大适合全自动射击。因此军方才开始加速中间型步枪弹的研究,而且为了生产线的通用,他们只是将毛瑟弹从7.92x57截短到7.92x33。

这种弹的有效射程大约400米(实际上300米内食用更佳),恰好符合二战时期步兵的主要交战距离,而且全自动模式下比全威力步枪弹可控的多。

后来的事儿咱们也就知道了,1942年,瓦尔特公司和黑内尔公司分别拿出来Mkb42(W)/(H)。最后两家公司一些设计混合之后,成为了MP43,也就是STG44的前身。


疯狗的轻武


不是MP44而是STG44突击步枪。使用7.92*33mm短弹。



遨游天际walker


AK47就是模仿它的,可惜它是二战末期加入战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