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故事學古詩》第6講:千古奇人寫了一首孩子都會的詩


《跟著故事學古詩》第6講:千古奇人寫了一首孩子都會的詩

這是一位一生不當官的人,他把滿腔心思用來研究治學,因為“預言”太準而被稱為千古奇人。關於預言真實與否,我們並不好下斷論,但是關於他寫的這首詩,卻有一個明確的評價,這是一首簡單又不簡單的詩,全詩沒有一個複雜的詞語,卻意境清淨深遠,同時還把“一”到“十”十個數字嵌入其中,值得流傳。

【詩詞欣賞】

山村詠懷

北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詩人簡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堯夫,北宋著名理學家、數學家、道士、詩人,生於林縣上杆莊(今河南林州市劉家街村邵康村),與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並稱“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讀書並遊歷天下,並悟到“道在是矣”,而後師從李之才學《河圖》《洛書》與伏羲八卦,學有大成,並著有《皇極經世》《觀物內外篇》《先天圖》《漁樵問對》《伊川擊壤集》《梅花詩》等。宋仁宗嘉祐與宋神宗熙寧初,兩度被舉,均稱疾不赴。熙寧十年(1077年)病卒,終年六十七歲。宋哲宗元祐中賜諡康節。

【詩詞裡的故事】

一生不當官,因預言被稱為千古奇人

雖然是說詩人和詩歌,但對於今天的主人公邵雍來說,詩人並不是第一重身份,他的第一重身份是著名理學家和哲學家。北宋時期,理學興起發展,說到當時的理學大家,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可能是程顥程頤兄弟以及周敦頤,其實邵雍也是一位繞不開的理學家,他與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並稱“北宋五子”。

作為理學家和哲學家,邵雍有一個很突出的做法,那就是一生不當官,而以著述和講學立身。其實,邵雍在青少年時期也是“自雄其才,慷慨欲樹功名”的,《宋史·邵雍傳》中記載他:“始為學,即堅苦自勵,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數年。”可見多麼勤奮。只是在跟隨父親遷居共城(今河南輝縣),隱居於蘇門山,聽說了孫登(西晉隱士,易學家)的事蹟後,他才決定專心治學的。後來在宋仁宗嘉祐與宋神宗熙寧初,他曾兩次被舉薦當官,但都自稱有病而婉拒。

當時有高人李挺之,見到他很好學,就傳授了他《河圖》、《洛書》、《伏羲八卦》等易學秘奧。邵雍的根基過人,能融會貫通,終成為一代易學大師,他自成一家獨特的宇宙觀,對於天地運化、陰陽消長的規律瞭若指掌。《宋史》記載道:他對於“遠而古今世變,微而走飛草木之性情”都能“深造麴暢,通達不惑”,而且“智慮絕人,遇事能前知”。甚至有後人因此稱他為“千古奇人”。

據傳,他所寫的《梅花詩》中的第一首“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山河雖好非完璧,不信黃金是禍胎”,是第一個預言,發生在他死後的第五十年,也就是公元1126年,就成功預言了宋朝靖康之亂的發生,以及其前因後果。關於預言,並不好定論,更值得相信的是他會總結歷史規律,看很多事情很透徹。

一首數字詩,想寫出精品並不容易

再來說到今天的這首詩,在我們之前學習過的所有詩中,再也沒有比這首更簡單的了。詩裡寫道:一眼向前望去,有二三里遠,四周薄霧籠罩著四五戶人家,村莊旁邊有六七座涼亭,道路兩旁還有許多鮮花正在綻放。原來,詩人在陽春三月去共城(今河南輝縣)遊玩時,看到了鄉間野外的春光和迷人的鄉村風物,為了表達閒適的心情和充分享受生活的積極人生態度,隨意平和地寫下了這首詩。

乍看這首詩,真的太簡單了,沒有任何難懂的詞語,說是“孩子詩”也不為過,但是這首詩卻並不簡單,只是羅列“人家”、“亭臺”“鮮花”這些常見的景象,卻構成了一幅生動的鄉村田園風光圖,並創造出一種淡雅出塵的清遠意境。

這也是歷史上最有名而且流傳最廣的數字詩。在短短的四句詩中,作者依次嵌入了從“一”到“十”十個數字。後來人們就把這種在詩裡填入從一到十十個數字的數字詩叫作“十字令”,很多文人都寫過這樣風趣的十字令。比如在《紅樓夢》,曹雪芹就用一首十字令,為一個清客畫像:一筆好字,二等才情,三斤酒量,四季衣服,五子圍棋,六出崑曲,七字歪詩,八張紙牌,九品頭銜,十分和氣。幾句簡短的數字一串,就把人物描繪得栩栩如生,一個鮮活的人躍然眼前。

不過邵雍這首“十字令”因為朗朗上口,最為出名,被古代人當成了教小孩子學習數數、數字時候的啟蒙詩,甚至現在的小學低年級課本還是選錄了進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