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丈夫、孩子的爱还不够?不时袭来的空洞感,要如何填补

女人有了孩子之后,即使为家庭心甘情愿付出,久了也会茫然迷失,因为「我」变得很小,甚至已经不见了,每天像疯子一样忙得团团转之后,每晚报复性熬夜,不停滑着手机,羞耻摆一边,吞下邪恶的宵夜狂追韩剧,能抓住的也只剩这转眼流逝的、空虚的快乐。

拥有丈夫、孩子的爱还不够?不时袭来的空洞感,要如何填补


「女人,要懂得爱自己」,说来简单,做起来也很容易,给自己买个名牌包,和姊妹淘逛街、下午茶,做做SPA,过得好像自在又惬意,但真是如此吗?那是属于20几岁时的爱自己,其实很肤浅表面,当年岁渐长,经济能力愈来愈强时,会发现名牌包再多、就算坐在半岛酒店喝下午茶、甚至飞去峇里岛做SPA,那些外在行为的宠爱,满足感只能维持一个下午,最多一个礼拜,无法持久。

等到结了婚、也生了孩子,属于所谓的「人生胜利组」,一家出游在脸书打卡、IG发文看起来幸福美满,一个女人拥有这些,真的也没什么好抱怨挑剔的了,但…为何有时候,内心却有空空的感觉?就算把孩子托给先生或长辈照顾,自己去放风、按摩、洗头、逛街、喝杯咖啡…,这种充电,也像永远充不饱似的,蓄电力差,很快就没电。

我爱家人孩子,他们也爱我,难道这些还不够?不时袭来的空洞感,要如何填补?
女人有了孩子之后,终于懂了,爱,没别的,就是付出,是一种顾不上自己了,也要对他人生命负责的使命,这才是称得上是爱。但是,即使为家庭心甘情愿付出,久了也会茫然迷失,因为「我」变得很小,甚至已经不见了。家庭与自我之间,平衡不好拿捏,尤其是「母亲」这个角色,从小娃呱呱落地开始,倾付所有,满足孩子的无上限需求,同时,一并连家中所有人的需求也得全包,还得腾出手、腾出心力保有「自己」,谈何容易!那些剩下的、零碎的自己,全在每晚复仇式熬夜中度过,成瘾般的不停滑着手机;羞耻摆一边,吞下邪恶的宵夜;狂追韩剧,就以为自己仍保有那颗遥远的少女心。每天像疯子一样忙得团团转之后,能抓住的也只剩这转眼流逝的、空虚的快乐。

拥有丈夫、孩子的爱还不够?不时袭来的空洞感,要如何填补



先爱自己吧!才能好好爱家人,「爱自己」就是探索天赋、投入其中。人生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投入热爱又拿手的事物中,付出心力、努力坚持、发挥所长,才会发光发热,带给身旁的人力量与感动。

内心匮乏,来自于没有好好「倾听自我」
为家庭付出爱,即使沉重,但不可忘记保有自我,那不是买名牌包、做SPA、表面的犒赏自己,自我就可以被满足,只要练习听见内心的呼喊,了解自己喜欢什么,能做什么,再努力且快乐地去实践。

寻找自己热爱的小事物,举凡跳舞、阅读、写作、缝纫、打扫、收纳、绘画、作菜、煮咖啡、品甜食、穿搭、学语言、弹吉他、关注外星人新闻、分析历史故事、登山、游泳、散步、减重…,找个真心喜欢的事物,不为名利,单纯只想做的事情。

在工作、家务之余,给自己一个可达成的小目标,例如:喝遍世界各地的咖啡,记录下自己的心得;学会20种不同的缝纫方法;今年泳渡日月潭;设计60天不重复穿搭;收集50个历史冷门小故事…,每天滴滴着手进行,纯粹是为了兴趣而做,而这一切,都会让生活有新的意义,对自己充满期待。


拥有丈夫、孩子的爱还不够?不时袭来的空洞感,要如何填补


凡事不求一步到位,巨大的成效,都来自微小的调整
当开始倾听自我后,也找到自己想做的事,千万别想一步到位,立即见效,这往往是失望的开端,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想做的事很多,能做的事很少,但最终一定会出现『这就是我注定要做的事呀』如获至宝般的狂喜,这是要付出努力,坚持一段时间,并小有成果后,才会有的感动。



往往巨大的成效,都来自微小的调整,爱自己就是做自己,做自己就是倾听自我、探索天赋,这是一辈子的功课,做得好的人不多,但是认真于其中的人,内心富足,无惧匮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