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新诗不耐读是因为没有秩序

著名诗人流沙河2019年11月23日在四川成都去世,享年88岁。

“就是那一只蟋蟀,在你的记忆里唱歌,在我的记忆里唱歌……”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在无数人心里埋下了诗歌的种子。

流沙河的诗特别讲究语言的形式美,其经验或许可为现代新诗作者提供参照。

流沙河:新诗不耐读是因为没有秩序

【​对偶排比表现整齐对称美】

流沙河利用汉语比较容易形成对偶和排比的优势,把语言的整齐对称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流沙河诗歌中的对偶形式多种多样。

有“当句对”,如“ 白沙碧水/ 红男绿女”;

有“邻句对”,如“ 烧一堆湿柴火/泡一碗苦丁茶”;

流沙河:新诗不耐读是因为没有秩序

也有“隔句对”,如“ 你为什么害羞,终年躲在云里? // 你为什么哭泣,洒下满江泪雨?”

流沙河诗歌的排比也很有特色。一是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或短语,一口气连续排列很多句;二是排列得很整齐很对称,只看相邻两句,完全可以看作工整的对偶句。

由于对偶排比句多, 诗歌的排列形式自然也就比较整齐匀称。但这种整齐只是相对于几行或一诗节而言。就全诗看,流沙河的诗行大多还是参差错落,既显出均衡而凝重的整齐美,又表现了流转而潇洒的参差美。

流沙河:新诗不耐读是因为没有秩序

【平仄安排实现抑扬顿挫美​】

流沙河诗歌有种婉转跌宕的音乐美,因为借助了平仄声的交替运用。

形成节奏的另一重要因素是音节的大体整齐或者有规律的反复。不过长诗如果一直用一种整齐划一的音节, 听起来会觉得单调呆板。

流沙河显然深知此理,他的诗歌很少如刀砍斧削的豆腐干,而大多是字句长短不齐却又极有规律的半自由体,或可称半格律体。他的一些抒情小诗形式上很像宋词元曲,甚至有几首直接采用旧词谱填词。

流沙河:新诗不耐读是因为没有秩序

【重视押韵营造音韵回环美​】

流沙河还非常重视押韵,营造语音的循环往复,产生回环美。流沙河诗歌的押韵方式灵活多样。

有的诗韵脚很密,甚至句句用韵,《残冬》就是句句韵。

有的诗韵脚很稀,《芳邻》和《夜读》是隔行押韵和隔两行押韵兼用,《中秋》从第三行到第七行是隔三行才押韵。

流沙河:新诗不耐读是因为没有秩序

这可能是一种最好的押韵方式,韵位不稀不密 ,不远不近,恰到好处。

韵脚太稀,语势舒缓,韵味不足;韵脚过密, 语调急促,让人喘不过气。因此流沙河大多喜欢选用隔行韵。

【把传统的东西继承过来】​

作为当代诗歌旗帜性人物之一的流沙河,在耄耋之年却直言不讳地否定了大多数新诗的价值。

流沙河认为,诗歌只有好坏之分,没有新旧的区别,但相较直到今天仍可细细品味的唐宋经典诗词,“好多新诗没有那个味”。

流沙河:新诗不耐读是因为没有秩序

“一切美好的诗歌都有秩序。现在好多新诗不耐读,因为没有秩序。”流沙河认为,诗歌的秩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言,一是意象。

“语言要条理通顺,简单、准确、明了。不能自由散漫。意象的秩序更加艰难。优秀的诗人可以把常见的意象组合在一起,给人新鲜感和震撼”。​

流沙河把现代诗歌传播小众化归咎于秩序的缺失让诗歌难以背诵。

“我不相信,中国的诗歌能把传统抛开,另外形成一种诗。最大的可能是把传统的东西继承过来,然后把现代的一些观念、一些文学、各种认识结合起来才有前途。”(据快乐老人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