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日行萬步毀全身”?

小魚餅yz


這個問題有意思,走路到底是有害還是有益,為什麼朋友圈每天都開始曬步數,有的人每天走好幾萬步。就像每一個硬幣都有正反面,走步也一樣,有害也有利。

先說說步行的好處:

生命在於運動,多走路,多活動,有助於新陳代謝,促進全身的血液流通,增加抵抗力,增加肺活量,改善肺功能。增加能量消耗,減輕體重。

走路的壞處

任何事情都不能太過,走路太多,容易造成肌肉拉傷,膝關節,踝關節損傷。特別是對於心肺功能異常的老年人,走太多心肺功能受不了。以及特別肥胖的人群,走太多特別容易容易損傷膝蓋。

那麼,怎麼樣走步才是合適的?

我們建議根據自身的情況,制定合理的走步計劃。

首先,出去慢走或者快走之前,一定要選擇一雙舒適的鞋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合腳的鞋容易崴腳,扭傷。

第二,不要空腹運動,容易造成低血糖,暈厥。

第三,運動要適度,建議每天的步數8000至10000步,老年人,肥胖的人群,要適量減少走步。

第四,一定要注意補充水和電解質。特別是現在天氣這麼熱,儘量早上或者晚上出去活動,出汗較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補充水分和鹽分,警惕中暑。

最後,曾醫生要說一句,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一定要根據自身的身體和體能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和強度。


普外科曾醫生


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在網上各個軟件中拼步數,排在前十的人還會發圈炫耀,自稱運動達人。走路這種養生法日漸流行,已經成了健康生活的象徵。

不知何時開始,網上又有所謂的專家說“日行萬步毀全身”,認為每天走一萬步以上,對身體有害無利。其實這種說法有點危言聳聽。經常走路對身體能起到鍛鍊作用,能促進體內血液循環、改善人體新陳代謝,增加肺活量,改善肺功能,還能減肥控制體重。日行萬步重點是行走的方式,作用因人而異,凡事量力而行。

如果是慢步行走,包括每天零散的步行,1萬步的運動量可以接受。比如年輕人逛街一天隨便都能走個一兩萬步,對身體沒有任何影響。但如果短時間選擇快步走,每次6000步足矣。50歲以上的人尤其要注意適度,不必每天苛求1萬步,過量的話反而傷害心肺功能。另外速度過快,強度過大、長期暴走會容易損傷膝關節、踝關節、髖關節,引起關節及腰部的疼痛。更重要的細節是:1.空腹不可行走,由於能量大量消耗容易出現低血糖,空腹時血液粘稠,鍛煉出汗後脫水會增加心血管患病風險,正式運動前一定要對身體進行進食和補水。2.嚴寒酷暑行走要適量:極端溫度會加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一熱一寒,是心腦血管病的“大敵”,早晚溫差大,一定要時刻注意天氣變化,避免過度運動。

國家衛計委2016年發佈的《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提倡成年人每日步行量控制在6000-10000步比較合適,同時建議缺乏運動者動則有益,貴在堅持。這裡說的走步是指個人平時正常走路的步幅和速度不要刻意加快和加大步伐。同時指出不同人應該根據自己的飲食量、體力及工作強度等諸多因素,綜合計劃自己的走步量。既可一次走完,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分幾次走。


胡洋


散步、走路,是人類最基本的活動方式之一,被公認為世界最佳的運動。常言道:煩勞是想出來的,疾病是造出來的,肥胖是吃出來的,健康是走出來的。走路可以減少糖尿病的發生,走路可以降低高血脂,走路可以使動脈硬化變軟,走路可以使腦子清楚,走路不容易摔跤,走路可防止痴呆,走路使人愉快……走路的好處太多了。

很多健身人士都說要“日行一萬步”,但是,大家真的知道怎麼“走路”嗎?走路健身又有什麼講究呢?一起來看今天的內容吧

吳敬梓“暖足”著書

現代研究也肯定,走路是一種最方便、最適用、最接近完美的健身運動。美國華盛頓一個走路健身中心在其出版的《走路年鑑》中曾介紹,目前約有9000萬美國人正在為了健康而步行。實際上,世界上許多高壽的健康老人,他們最喜歡的運動就是經常走路。而吳敬梓的“暖足”則更是具有戲劇性。

據《中同文學家列傳》載,吳敬梓生活豪縱,不上十年,田園產業變賣一空,時或至於絕糧。在創作《儒林外史》期間,甚至於靠賣書或朋友接濟度日。當時冬夜十分寒冷,提筆困難,加之腹內無食,實在難熬。吳敬梓相邀汪京門等幾個窮朋友,乘月光,出城南門,圍繞城牆走幾十里路,邊走邊談論詩,一直走到天明,進入水西門以後,才各自大笑散去。夜夜如此,謂之“暖足”。回到家裡,渾身暖和,神清氣爽,靈感頓生,繼續寫作,就這樣終於完成了《儒林外史》。

正因為走路是如此方便、適用的健身方法,所以人們總結了許多步行健身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快速走

每分鐘走120~140步,心率為正常最大心率的70%,屬中小強度的運動。對心肺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心臟每搏量和每分量都處在最佳狀態。較長時間的行走可以消耗較多的熱量,降低血脂,減輕體重。是適合中老年人和減肥者的健身活動。注意選擇空氣清新、環境優美、道路鬆軟而又安全的地方。鞋要舒適合腳,鞋底最好為橡膠底,柔軟有彈性,以免對頭部震動較大。活動時間宜40分鐘以上。

2.中速走

每分鐘走80步,保持平均心率在每分鐘110~120次,屬小強度運動。有利於大腦皮質放鬆,通過長時間練習可以有效降低血液的黏滯性,並能使大腦產生內腓肽,使人精神愉悅。適合中老年人和病後身體虛弱的人進行保健練習,也可作為高血壓和高血脂病人的運動處方。活動時間1小時左右,病人最好有人陪同,以免出現意外。

3.前腳掌走

百會上頂,兩腳跟提起,用前腳掌走路。主要受力部位為踝關節和腳掌前部,可促使腳心與小腿後側的屈肌群緊張度增強,有利於三陰經的疏通,對脾經的原穴太白,腎經的湧泉、太溪,肝經的起點大敦和足底頭部反射區有較強的刺激作用。這對於滋腎補脾、調理肝氣和醒腦寧神均有良好的作用。因為局部負擔過重,行走時間不要過長,以免造成關節損傷。可以小量多次,並與快、慢和散步走等聯合起來練習為好,另外要特別注意路面的平整鬆軟。

4.矮身走

是以兩膝微屈的姿勢走路。要求人們在走路時百會上頂,身體直立,主要受力部位為大腿和踝關節,可有效鍛鍊練習者腿部和膝關節的力量,防止老年人鈣的丟失和骨質疏鬆,防治髕骨勞損。練習者要循序漸進,量和強度都應隨年齡、體質不同而異,一般不要太大。

5.腳跟走

蹺起腳尖,用腳跟走路。主要刺激生殖泌尿反射區,加強鍛鍊小腿前側的伸肌群,以利於疏通三陽經。對防治腎系疾病有一定的效果。練習時兩臂有節奏地前後擺動,這樣可以調節平衡。因為局部負擔過重,行走時間不要過長,以免造成關節損傷。可以小量多次進行,與快、慢走組合為好,另外要特別注意路面的平整鬆軟。

6.向後走

方向朝後的行走,行走時膝關節不屈,兩臂前後自由擺動。可以有效平衡身體的用力部位,可刺激不常活動的肌肉,使平時負擔較重、較為緊張的關節部位和肌肉放鬆,促進血液循環,還可防治腦萎縮,對於腰腿痛有顯著療效。練習時因為完全改變行走習慣,要做到安全第一,最好有人協助。行走時間不要過長,另外要選擇平整、鬆軟、熟悉、行人車輛較少的路面行走。

7.弧形走

行走時圍繞著一個圓心走。如八卦掌中的趟泥步等。弧形走可有效改善生命的內環境,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8.太極步

這是一種重心稍低,運動綿緩,以意識引導步伐的太極基本功練習。其要求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可有效地調節練習者的中樞和植物神經系統,加強其腿部力量,暢通足三陰經,從而達到增強體質、防止鈣丟失和延年益壽的作用。練習者要注意動作正確,應在有經驗的教師指導下練習,以免動作不正確導致髕骨勞損。

9.爬行走

徐徐下蹲,兩手著地,背與地面略呈半行,手爬腳蹬,緩緩前進。可增加頭部供血量,減輕心臟負擔,對頸椎病、腰腿痛、消化系統病和下肢靜脈曲張等多種疾病有療效。又由於爬行走一改內臟對直腸和肛門的壓迫,從而有利於直腸的蠕動和肛門靜脈血的迴流,可以起到防治痔瘡的作用。練習者注意動作要緩慢,時間不宜過長。

10.走石子

在鋪有石子的路面行走。因為石子可以加大路面對練習者腳底的壓強,可以刺激各足底反射區,以增進健康和防治疾病。注意應赤足或穿較薄的軟底鞋練習,走路速度不可太快,石子以大小均勻和沒有尖利的稜角為好。

以上方法可選一種或幾種進行練習,練習時無需意念,一般不會出偏差,是值得探究、推廣的運動項目。

祝大家都能通過正確的走路方法,“走”出健康好身體!


悅讀中醫


網上有流傳說日行萬步毀全身,不知道是在哪聽到的說法。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人每天主動走步6000步。

我們試著推算一下,我們每天的上下班,平日裡的運動,多多少少也會在2000不到3000步之間,再加上我們,主動運動了,6000不就是8000不到,9000步,接近1萬步,難道這樣的走路真的會使我們全身都毀了嗎?其實不是這樣的,是謠傳而已,我們還是比較鼓勵步行的,這對於體重比較大的,體重基數比較大的人群來講,剛開始不能直接跑步,可以通過走步來鍛鍊身體,消耗能量。

走步也是有講究的,要選擇一雙合適的鞋,不要穿皮鞋,拖鞋等板腳的鞋走路,要選擇一雙運動鞋,穿著寬鬆的衣服,手臂擺開就走起來吧。

前邊我提到,每人每天要主動走6000步,就是說某一個時間段你要主動走步6000步,不是說從早上到晚上,晃晃悠悠磨蹭磨蹭,這個時間走的步數而算。


國家註冊營養技師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國家三級健康管理師


營養海賊團


你說的這個專家估計是天天待在辦公室吧,然後又為自己的懶惰找理由,我就想問問,日行一萬步怎麼就毀全身了?這一週平均下來日行兩萬多步,這一年我平均下來,日行15000多步,單日最高40000多步,而且我的身體還挺健康,這是為什麼呢?

還有就是,通常我們正常行駛時每步的距離大約在70-75釐米之間,由此看來,就應該是0.75米X10000步=7500米,也就是說1萬步大約為7.5公里。 如果按每一步為1米,我想在中國也只有姚明有這麼大的步幅了。

所以,日行一萬步也沒有多遠的距離好吧。

我上小學的時候,家距離學校三公里左右,上學放學就是走著過去的,那時候也沒有接送,也沒有自行車什麼的,就是靠步行,一天的話來回四次學校,這就是12公里左右啊,基本上每天都是日行萬步啊,而且當時大多數的人都是如此啊,也沒見有幾個身體不好的。

現在呢,可能是交通工具太發達了,很多人都不願意步行了,但我真的想說,一天步行一萬步,真的沒什麼大不了的。而且對身體也沒什麼影響,所謂專家,大概就是不運動的吧。


這就是我的運動記錄


小幸福的萌萌雷


運動是人的天性,運動對於健康的重要性我們的祖先很早就已經意識到了。被西方尊為“醫學之父”的古希臘醫學家、哲人希波克拉底(Hippcrates)在養生法中寫到:“Eating alone will not keep a man (woman) well,he (she) must also take exercise,……”,大意就是說純靠飲食是無法保持健康的,你還必須去運動。

對於運動,從促進健康到預防疾病的認識,最早是來源於英國醫生Morris,他於1953年對倫敦雙層巴士司機和售票員健康狀況進行了研究,在那個年代雙層巴士可沒有刷卡機或者投幣機,售票員不得不上下兩層樓跑來跑去賣票,而司機天天坐在方向盤前面,結果發現,巴士司機相比巴士售票員有非常高的冠心病發病率,Morris由此推測運動不足是冠心病發生的主要原因,而運動可以降低冠心病的發生率,這一現象引起醫學研究者對運動與疾病防治的研究興趣。

半個多世紀已經過去了,大量的科學研究無不證實了運動對於多種慢性疾病具有重要的預防和輔助治療作用,正因為此,2007年,美國運動醫學會發起了運動就是良醫(Exercise is Medicine)這一項目,目的就是要把運動作為疾病預防和治療的標準組成部分,發揮運動在防治疾病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運動對於哪些疾病具有防治作用呢?很多很多……例如:

1、預防三高等慢性血管疾病

2、運動可以減少焦慮和抑鬱情緒

3、運動可以預防關節退變

5、運動可以預防骨質疏鬆

健步走作為普通老百姓日常健身方式的一種,不僅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可反而被相關“專家”譽為毀全是真是不可思議。

任何運動都有其兩面性,健步走亦是如此,只要方式得當並遵循循序漸進的開展運動益處肯定大於弊處。

健步走注意事項:

1、健步走姿勢

抬頭挺胸收腹

雙眼目視前方

肘關節屈約90度

雙手半握拳位於身體兩側

腳跟外側先著地,滾動向前至腳中間

腳中間滾動向前至前腳掌,大腳趾離地

2、選擇一雙合適的鞋

根據鞋底磨損情況判斷自己足弓

如果是正常足弓選擇穩定型鞋,高足弓選擇緩衝型鞋,低足弓選擇控制型/支撐型鞋。


家軒教你學健身


作為一個醫生,我為認這一說法是完全沒有根據的。如果非要說毀,那麼,只能是膝蓋損傷。

其實走路是非常好的健身和保健方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有害物質的轉運和排出

2、有利於免疫系統的應答!血液、淋巴流速增快,免疫細胞和免疫物質到達病灶的時間更短

3、增強心肺功能。走路時,人體需氧量增加,心跳加快,呼吸加快,但不致於造成心肺無法負荷。在這些的狀態下,人體會認為需要給心肺提供更多的能量來保持心輸出量和肺的氧氣交換並且使心肌細胞和肺內細胞更加強健(其實就是代償機制,人體為了適應不同的環境,進化出來的能力,能根據人體在當下的狀況,自動適應調整各器官的功能)。這樣長時間下來,心肺由於能量供應充足,功能便會慢慢的增強。

4、防止和恢復三高人群,特別是肥胖。我本人就是二高(沒有高血脂,但有脂肪肝)。經過一年多的鍛鍊,現已正常

行走比慢跑更有效,更安全!膝獸損傷僅為慢跑的1/3!而鍛鍊效果與慢跑並不差太多!

綜上所述,題主所問的問題根本就不存在!生命在於運動,多走路!比吃大把的保健品都管用。

喜歡我的,就關注我!有什麼問題和困惑,可以私信我或在我文章下面評論區留言,我將盡可能一一回復!謝謝大家閱讀,我會更努力的寫好文給大家閱讀。您的支持就是我的動力!願快樂與健康伴隨大家。


易烊千璽的迷妹


任何事情都是要有度的,再好的運動過量都不好!這裡的萬步應該是個形容詞,就是多的意思!

題中那句話所說的有可能會影響健康的“日行萬步”實際上是有一定強度的健步走。對於不同年齡和身體素質的人來說,所能承受的運動強度自然不一樣。不經常運動,突然加強運動量,或者明顯超越自己的承受能力,再加上鞋子不合適,每天走一萬步而最終導致足底筋膜炎、跟腱炎或是骨挫傷,甚至骨折的病人並不少見。

如果是強身健體的話,美國運動醫學學會給出了一個促進健康、提高體適能(體質)的最低推薦量範圍:5400步至7900步/天。身體虛弱的人每天步行5400步就可以達到增進 健康的目的,而對於身體狀況較好的人,則需要更多的步數,步行7900步就可以達到增進健康的目的。當然這個推薦量是有一定速度要求的,如果能以100步 /分鐘的速度步行就可以達到增進健康的目的,即步行運動要達到中等強度。

以一步0.7米計算一萬步約合7000米,即7公里。女生大約0.5米約合5000米。參照物可選擇室內比較大的地板磚,通常為0.5長寬。據統計完成一萬步大約需要時間一個半小時。可以分成早中晚三段時間分別進行,效果比一次完成要好。萬步內最好有400~600步為疾步為宜,要有喘氣的感覺。400~600步約合400米左右,即標準跑道一圈。有操場就繞跑道跑,沒操場就按時間跑,完成規定任務。疾步走完後可以慢走稍事休息。

走路把握好度,對強身健體還是有很好作用的,沒必要因為走路而走路!

以上是個人觀點如有不足敬請指出,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討。


名老中醫匯


其實我倒是認為,如果每天行走過多,對我們的膝關節倒是損傷很大。特別是不正規的鍛鍊方式對於膝關節的軟骨和韌帶的損傷還是很嚴重的。

最近我出骨科門診,經常有公園的“暴走團”成員來就診。基本都是膝關節方面的疾病。但其他器官好像沒有什麼不利的影響。所以,我覺得關於“日行萬步毀全身”這種說法,未免危人聳聽。就像以前我們提到過的“強直性脊柱炎是不死的癌症”一樣,都是不夠全面的。很多運動的好處和益處都是根據其實際情況決定的。不能一棍子打死。

讓一個身體條件很差的老年人每天走一萬步還真有可能“毀其全身”。而對於身體健壯的年輕人來講,每天走兩萬步也許不會有什麼問題。那我們應該怎樣走步才才能對身體有利而無害呢?

我認為需做到以下幾點:

1、步行鍛鍊要量力而行,結合自身的情況需,選擇步行速度與步數。如果膝關節退變嚴重,就要儘量避免步行運動的方式。

2、通常情況下,中老年人每天走1.5公里到2.5公里,青年人每天走4到5公里是比較適宜的。這些路程基本不會對膝關節有所損害。

3、關於步行速度我強烈不推薦參加“暴走團”集體鍛鍊。我推薦結合自身情況決定行走速度和強度。通常情況下以每分鐘100步左右為宜,時間上一般不要超過1小時。

4、步行時要注意安全。儘量避免空氣不好和車輛多的地方。否則一旦出問題,就真成了“沒走幾步毀全身了”。


兒童骨科姚京輝主任


任何事情都是要有度的,再好的運動,過量了都不好!這裡的萬步應該是個形容詞,就是多的意思!題中所說的“日行萬步”實際上是有一定強度的健步走。對於不同年齡和身體素質的人來說,所能承受的運動強度自然不一樣。不經常運動,突然加強運動量,或者明顯超越自己的承受能力,再加上鞋子不合適,每天走一萬步而最終導致足底筋膜炎、跟腱炎或是骨挫傷,甚至骨折的病人並不少見。

為什麼有人說“日行萬步毀全身”?

1、走路貪多

人在劇烈運動、過度運動時,體內會產生較多的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等激素。當這些激素增加到一定量時,會損害身體。

2、速度求快

對於走路和跑步而言,強度就是速度。強度過大,容易發生運動傷害,比較常見的有膝關節、踝關節、髖關節及腰部的疼痛和損傷。

3、早起猛走

不吃早餐或不喝水就出門“狂走猛跑”,會導致血糖過低。早起時,人體血液更黏稠,特別是心腦血管病患者,運動風險更大。此外,凌晨是心血管病高發期,高危人群應避免清晨劇烈運動。

4、嚴寒酷暑無阻

研究表明,極端溫度會加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一熱一寒,是心腦的“大敵”。早晚溫差大,一定要時刻注意天氣變化,避免過度運動。

5、盲目追求減肥

減肥一定要適度,循序漸進,飲食和運動科學配合。如果進行超負荷運動,器官的負擔也會增加,久而久之,反而可能會加快衰老。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點擊右上角“關注”後,可查看更多醫師解答或免費向醫師提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