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引发对全球变暖焦虑 开展气候传播迫在眉睫

■本期嘉宾:中外对话气候传播项目负责人 武毅秀

■本期观点:今年夏天,33天全国范围内的连续高温带来了气候变化讨论高潮,引发公众对全球变暖的焦虑,这为气候传播者提供了讲述气候变化新故事的契机。

今夏高温讨论“热度”不一般

近几年,每年夏天有关高温的新闻都会暴发,不过今夏,公众关于高温的讨论逐渐转化成了对全球变暖的焦虑。

在本轮有关高温的讨论中,“全球变暖”这一话题的热度首次超过了公众对“高温天气”的关注。在搜索引擎百度上,“全球变暖”这一关键词的搜索热度不仅远远超过了过去的七个夏天,甚至远远超过“高温天气”的热度。

由于气候科学艰涩难懂,气候谈判理解起来也有专业门槛,怎样将气候变化变成“热点”,让公众也看见、关心气候变化,一直是传播工作的难点。当高温让全球变暖一不小心成为了舆论热点,当公众主动走近气候话题时,我们更应该利用这一契机讲述一些新的气候变化故事。

气候归因判断越来越有信心

随着气候模型研究取得进展,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现象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容易被公众接受。

当极端天气发生时,科学家使用模型模拟一套真实世界的气候环境,而另一套则构建了一个没有人类活动产生温室气体的气候环境。通过对两套模型进行模拟测算,科学家就可以分析出气候变化对于极端天气产生几率的贡献。

2017年,有研究指出气候变化使得飓风“哈维”引发的降雨增加了三倍,而当年2月美国冬季高温的发生几率则因气候变化增加了三倍以上。

因为要面对来自“气候怀疑论者”的质疑,传统的气候传播格外严谨,往往不会强调气候变化对于单次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但近年来,随着气候归因研究的迅速发展,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已经为气候变化传播创造了绝佳契机。

有研究显示,高温天气的确会使人们更倾向于相信气候变化现象。在全球89个国家采集的数据显示,当气温高于当季的平均温度时,人们对气候变化的确信程度也在上升。

谈论气候适应的好时机到来

在气候变化热度已经高涨之时,应该利用这一热度把气候传播做得更进一步,在气候变化紧迫性的印证之外让公众的思考更深一层。

如今,有关气候适应的讨论变得越来越迫切。面对愈演愈烈的极端天气事件,公众需要明白,做好准备、积极主动地去适应十分重要,因为现实状况很难再回到从前。

那么,在高温天气再次来临之时,气候传播者要做的也就不仅仅是传达公众气候变化的现象本身。在个人生活方式的层面,传播者也需要提醒公众对更糟糕的天气做好应对的准备。

在社会层面,气候传播也应该避免复制气候谈判中“重减缓,轻适应”的状况,向决策者和企业等传递出气候适应的紧迫性:只有积极主动地投入大量资源,为气候变化的长期适应做好准备,才能避免延误时机、付出过高的代价。

除此之外,传播者还应该将高温天气“炙烤”出的气候变化认识,最终转化成公众实实在在的行为改变。

有研究表明,认识到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的关联,并不必然带来行为的改变。如果人们不相信他们的行为能够带来不同效果,那人们改变行为的意愿就不会那么强。

有模型研究显示,公众对气候风险的接受程度以及采取的行动的不同会影响气候变暖进程,最好的情况下,可以使全球在2100年的升温幅度减少1.5℃之多。这些行为包括减少肉类食物的消费、选择低碳旅行方式等。让公众看到自身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的确会带来不同,会增强气候缓解工作的效果。而如何帮助更多的人在餐桌和通勤路上找到行为改变的动力,同样也是气候传播工作需要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