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西方无14.5口径制式枪械,从12.7直接到20mm,跨度是否太大了?

诗和远方的洋


因为12.7-20mm之间的空白区间其实很尴尬,你说这个口径区用来干啥呢?

先说14.5mm当年开发的目的为了替代12.7x108而设计一种更强的反坦克子弹。用在PTRS和PTRD两兄弟上

但后来咱们都知道即便是14.5mm,对付二战中期的坦克也是没屁用。所以14.5就和12.7一样,成了用于防空和反器材、轻型装甲车的重机用弹。

从对均质钢的穿深上,500米距离内,12.7用穿甲弹大约20mm穿深,14.5大约30mm。

而一般装甲运兵车(APC)或者更轻型的车辆几乎都没法免疫以上两哥们打穿甲弹,所以压根不需要开发一款12.7mm以上,20mm以下的。

而更重的步战车(IFV)或者坦克基本免疫20mm以下的机枪。


所以说,12.7-20mm之间是个很尴尬的空间。这个口径一般也只能是车载,步兵扛不动。而作为车载武器,12.7对付轻装甲,对付轻掩体够了。再不成就是换Mk19之类的榴弹炸房子。实在不需要一款更大口径的机枪。


当然,80年代的时候FN也尝试出过一款叫BRG-15的15.5口径的重机枪想用来替代M2.

下边是12.7x99和15.5x106的对比

但最终这款武器因为没有国家感兴趣,FN缺乏继续的研发经费而搁浅。


实际上很明显,20mm以下,重机枪该干的活12.7mm是能胜任的。而12.7干不了的活,即便是19mm也干不好。这时候要么请炸B,要么请机炮,所以会出现这个缺口也正常。


疯狗的轻武


14.5mm弹是前苏联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末研制定型的,本来是用于坦克机枪的,后来随着各国坦克装甲越来越厚,14.5就有点力不从心了,所以后来就都用在了高射机枪上,我国的56式高射机枪就是14.5mm的。

只是随着后来喷气式飞机的发展,14.5mm的高射机枪有点力不从心了,也只有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们的战士们聪明的把高射机枪平射,发挥了它巨大的威力。

而西方国家使用12.7则主要用于车载、舰载或者机载,很少人扛着出去打仗。12.7能破防的目标用14.5浪费,而12.7对付不了的14.5也打不动,体积重量和载弹等又比12.7差,其次口径越大对枪管的损伤越大,所以西方也就不会考虑14.5了。





辰哥嘚吧嘚


俄制ZPU–4高射机枪,口径14.5毫米,是现今大规模服役的最大口径枪械!这个枪的口径是沿用二战期间的PTRS和PTRD型反坦克枪(“水牛”反坦克枪)的14.5毫米口径。

那么,苏联为何要研制14.5毫米口径高射机枪?原因就是要给营连分队提供更可靠、威力更大的武器来对付美英空军的威胁,飞机在二战期间的作用给苏联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德军“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尖叫就代表了死亡!

14.5子弹弹壳与330ml易拉罐的高度比较。

二战结束后美国空军的实力大大超过了二战期间的德国,动辄几万架飞机的产量也使得美军研究出了“空–地一体化作战思想”,这种思想说白了就是在战时使用大量的飞机狂轰滥炸,并且掩护地面机械化部队往前推进(某种程度上要与德军“闪电战”类似),面对这样强大的新对手苏军才在1950年代初研制出来了14.5毫米口径高射机枪,当时也没有“肩抗式导弹”,陆军也没有射速很高的自行高炮,只能是研制大威力的机枪防御低空来袭的美英飞机。


俄军KVP型14.5毫米重机枪,它的主要作战任务是打击地面轻型部队目标,打击低空低速运输直升机也勉强,根本不具备打击武装直升机能力,弄不好还被“武直”上的航炮消灭了!

由于1950年代喷气式飞机进入到大发展时期,再大口径的机枪也对抗不了超音速飞机,所以高射机枪回归到了攻击地面目标,对抗飞机的任务由小型速射高炮和各种地空导弹担当。
二战之后,欧美国家没有研制超过12.7口径的机枪原因,也是看到了飞机发展的步伐太快,枪的口径再大也是难以对抗的,而现有的12.7毫米重机枪在营连分队当中要打击的距离是1500米内,至于更远的距离有营连所需60/81毫米迫击炮和40毫米榴弹机枪进行压制,现代步兵营连分队的火力打击已经层次化了,形成了点线面的区域覆盖,重机枪加大口径使射程更远变的没有意义了,所以欧美军队不研制更大口径的机枪。


自动榴弹发射器
或者榴弹机枪的任务是填补迫击炮和12.7毫米重机枪之间的火力空白,是一种点面结合的武器,重机枪子弹在800米外不能击毁轻装甲目标而它却能做到!并且在战斗射速上也不亚于重机枪。
美军连队目前装备的800~2000米区段的火力打击武器,就是MK–19型或者其他型号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和M2重机枪,火力密度和持续性已经足够了。

先进军队的武器是有层次的,体现一专多能,已经形成了体系化,这样才能发挥出武器的最大效能!而只对一种装备情有独钟是低技术部队所为!因为他们不能制造更复杂的装备,也没法使部队的装备多样化,所以就出现了一种武器包打天下的情况发生...但一种武器在现代战争中不会发挥出太大的作用。


皇家橡树1972


首先说下制式枪械,有型号,有批次,有编号的厂商生产的枪械都叫做制式枪械。和“制式枪械”区别的就是“手工枪械”,这是由作坊或者枪械爱好者自行制作的枪械。


如果说从12.7(0.50口径)到20MM(0.80口径)是个空白,其实就没有那么夸张了。

这是英军在一战末期到二战前使用过的0.6英寸口径的 600 nitro express弹药,口径为15.24mm。

甚至,还有口径达到1英寸(25.4mm)的1" Gatling弹,没错,这是枪弹,并不是炮弹!


对口径来说,西方国家也没有真正去较真儿到底得如何划分。说个一个故事吧。

在1949年通用设计M61火神机关炮的故事。开始设计火神炮的一个基本初衷就是设计一款射速和威力都要比M2机枪更大的武器用于在飞机上使用。

于是通用就使用了加特林原理进行设计。从口径上就比M2的12.7mm(0.5英寸)要大了0.1英寸。于是就有了T45样枪。

注意,上面的这门火神还是用弹链供弹的。


但通用在设计样枪的时候又多了一手,设计了一挺20mm的火神(T171)和一门27mm的火神(T150)。


这些弹药其实都要比12.7mm大得多。

但是后来美国空军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就直接选用了20mm口径。同时美军的武器口径就也定义成了12.7直接跨越到20mm了。


但有一点要注意一下,枪和炮在西方大多数国家并不是界限那么清晰。

这是衣阿华级战列舰上的406mm三联装舰炮。我们叫做舰炮其实在美国的最正规叫法叫做 “16"/50 caliber Mark 7 gun” 注意 是 枪 (Gun)。


为何12.7-20mm之间的比较少。其实这是一个实用主义的选择。

从枪械设计的角度来说,固定的初速,那么枪膛内的压力和口径的平方成正比。在相同的射击条件下枪弹的威力和重量和口径的立方成正比。但是增加过大的口径就要抵消口径增大所带来的压力和后坐力的提升。于是在20mm这里就弄了个门槛。大于20mm口径的武器会设置额外更多的抵消后坐力的机构以及会更加加强枪(gun)膛的设计。

这样一来就使得大口径的gun重量急剧上升,以至于难以靠人力携带了。


例如这把枪:BRG-15。

这是比利时FN公司在1980年代设计的一款替代M2HB的先进武器。口径为15.5mm。

子弹的大小对比一下:

由于使用的子弹太大了,这把枪要完成每分钟600发的射速就不得不采用了双路供弹的方式。

这样一来,枪的结构重量就又大了很多,空枪重达60公斤。而M2HB的空枪才只有38公斤。


因此这个东西美军就又考虑了自己的12.7mm老干妈数量更多,其他枪械也在使用,因此没有太大必要采用更新的口径。而且如果要在自己的移动车辆上安装这样的机器还不如安装7.62mm的迷你钢呢。最终就没有采用BRG-15。挺好咧的,你有一大堆尼康的镜头,佳能出了再好的相机,你也因为镜头资产而不会去轻易换成佳能的。


军武数据库


俄毛是14.5,机炮最小23毫米。美帝机枪12.7,机炮最小20毫米,但是20毫米基本上都是飞机用,陆军实际都是用25毫米大毒蛇,也就是说美军实际上是12.7跨到25,以威力分布而言俄毛更合理,但是实际上像悍马这样的轻型车辆,12.7毫米更合适,14.5毫米后坐力有点偏大,所以12.7更好用,满大街都是,随便弄个丰田皮卡都能用,14.5架在皮卡上就没准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