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长江的水引入新疆的沙漠地带,会把沙漠变成绿洲吗?

农民马小哈


引水入疆不能将新疆沙漠变为绿洲,但引水到西北缺水地区,主要是三个大区,河套陕北高原、河西走廊蒙西高原、新疆部分区域。在原有基础上增加2亿人口,将拓展国家战略纵深,是可能的!


1、以兰州为中心,建设小观音或大柳树黄河水利枢纽,海拨1380米,给河套地区自流引水,可为25万平方公里黄土高原平台提供自流引水。这部分地区除陕北高原、鄂尔多斯高原部分海拨在1400米以上,其它地区海拨在1100-1400米之间。增加1亿人口。


河套地区

2、河西走廊、蒙西高原,这个区域海拨在1400-1800米之间,调水以海拨1800米高程调水,实现全流域自流灌溉。前期主要是开发武威、张掖、酒嘉、额济纳戈壁滩,逐步恢复生态,探讨治理沙漠手段,人口增加2000万,为后面固沙,治沙做准备,人口增加不是重点,却是西北水利的重点。水利枢纽为李家峡、刘家峡水库。


河西走廊通道是一带一路“陆上马六甲”,地理位置突出,战略地位极高。祁连山是中华水塔,恢复河西走廊通道生态极为重要。引水到河西为首要核心。河西走廊和新疆降雨在不同分布带,便于优先治理。



3、济渭济洮工程


在龙羊峡上游引水到洮河上游,在洮河中游引水到渭河,工程量小、流域大,区域内经济人文条件好。


4、新疆地区降雨量远小于蒸发量,治沙条件差,前期主要发展天山周边条件好的区域,这个区域增加8000万人口,对中国影响中亚地区,繁荣西北,扩大一带一路影响巨人。


引水方案较多,大西线引水、小西线引水、北线引水、淡化海水入疆等等


大西线引水,主要是沿海拨3500米,引藏水方案,工程量极大。


我国水利泰斗黄万里手绘大西线走向图


水利部小西线引水80亿立方米,杯水车薪不能解决西北缺水问题,但中线调水大有文章。如果从三峡海拨180米,调下泄径流量4500亿立方米之10%,450亿立方米经丹江口海拨160米,到郑州海拨105米,可实现自流引水。占长江径流量9600亿立方米6%水量。那么黄河上游330亿立方米可调200亿立方米进河西走廊通道恢复生态,意义重大。黄河、淮河在原有基础上增加250亿立方米,支持上述地区发展。

新疆需要启动藏水入疆大范围调水,调水1000亿立方米,主要调雅鲁藏布江水。逐步恢复生态。


天佑中华紫气东来


经过测算,塔里木盆地观测的蒸发量每年大约在2000毫米以上,蒸发量和塔里木面积相乘,那需要的调水量高达8000亿立方。考虑了各种因素,如果塔里木盆地要达到半湿润条件,至少要从外部调水1100亿立方,这是把各种有利的条件都考虑进去,不能再少了。

长江的总流量为9616亿立方米,也就是说需要11%的长江水全部调到新疆,南水北调的水量是448亿立方米,也就是往新疆调水,需要3个南水北调工程,这样的水价,除了北京、郑州、石家庄这样的省会城市,新疆应该是用不起的。

而且不能逮着一只羊薅羊毛啊,这样调水长江也受不了,长江的水不是白白流入大海,因为这些水还要承担着航运的任务,水浅了,大船就触底了。

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能从俄罗斯调水,新疆距离俄罗斯的鄂毕河、叶尼塞河非常近,这些河流水量也很丰富,当然俄罗斯恐怕是不会同意的。


刘权林


只要你能引,那沙漠肯定变绿洲,然后江汉平原变沙漠可以吗?

沙漠其实是地球正常的自然环境和现象,如果不是因为人类过度活动,完全没必要去破坏沙漠和戈壁的存在去。

假使因为人类过度活动,造成土地退化和沙漠化,那么则必须提高警惕,对造成生态压力的人群进行迁移,严防脆弱的生态发生破坏。



像外蒙古就是例子,常年过度放牧,土地沙化非常严重。相比之下,中国内蒙古的敖汉旗却从干涸的河床和遍地风沙,转变成今日联合国挂名的绿化模范。

这种持续性的绿化建设比单纯的引水灌溉对环境更有利,相信绿化程度达到了,水自然的会出现。

当然去,有些地形本不适合大范围绿化,例如一些荒原环境,它有自身的一套生态体系,强行逆转也是一种破坏。

单纯的转移长江之水,造成的生态破坏比过度放牧还厉害,甚至不仅仅是生态灾难,很有可能还会引发气象灾难。



要知道流域的蒸发量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大河的历史非常久远,伴随其演变的气象环境也在不断调整,形成了我们今天的气象环境。如果骤然减少了长江的水量,造成蒸发量的变化,极有可能直接导致极端气候的出现。

早些年发展鱼塘养殖和房地产,对湖泊蓄水能力影响非常大,直接影响了后面许多年的气象情况,洪水多发、西南干旱,梅雨季节消失、夏季提前或冬季缩短。



2011年监测数据,长江流域地表水资源创1961年新低,其余六大流域也是如此。我们国家内陆水资源并不富足,还没有达到能挥霍的地步。如果过度开发厂家,极有可能制造出新的沙漠。

所以,把新疆变为绿洲在概念上并不是问题,有水就可以,但因此造成更大的生态危机,划得来么?


王司徒军武百科


回答前看了不少评友的回答,有反对也有赞同的,大体上赞同的多一点,反对的少一些。我个人是100%赞同这个国家工程的。

引江水回灌西部干旱地区光从技术上说,以前不大可能,但现在的中国已经完全不存在技术和工程上的困难。现在长途输油管道贯穿欧亚大陆,超高压输送原油都不成问题(原油粘稠,比水难输送很多,且在寒冷地区或寒冷季节还需要管路保温措施),更不用说了输送淡水了。技术上不是能不能实现,而是采用什么技术方案实现。技术方案达到怎样的综合目的?个人觉得不单解决西部缺水问题,同时需解决东、北、西南水系水灾治理问题,不单解决西部缺水问题,同时解决沿途缺水问题,这样的技术方案是一个比三峡工程更加伟大和影响深远的国家工程。

有人说成本难以解决。可以这么说,东水西调的经济效益远大于南水北调。南水北调一多半的目的是为了城市供水,而东水西调不单是供应生活用水,更大的是生态供水,可为我国再建亿万粮仓,届时不单我国可以承载更多的人口,而且粮食还可以自给自足和出口。

有人说人难胜天,人工调水杯水车薪,对西部生态影响有限。实则不然,就拿新疆为例,原有若干内陆河流和湖泊有的已经干涸,有的季节性断流,有的自然在流淌,若调水到这些流域,只需短短三到六年左右时间就可基本复苏原来生态,加上人工治理,10年左右可基本回恢复植被生态。估计河流复流后10年左右,大片地方已经成为了适耕土地。因有水调入,西部河流和湖泊将会逐渐回复,局部气候将会得到改变,有湖泊的地方,会形成局地的水循环,10年以后将会有水扩散滋养这些内陆河/湖流域以外区域的现象,届时整个新疆的气候都会有较大改观。

不过,需要强调一点,东水西调应严格限定为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严禁用于工业用途。至少在前50年应该严格如此控制。否则一旦用于工业,将让我国农业再失一片净土。

有人担心对长江、黄河、珠江、淮河、钱塘江等被调水河流生态完成影响。实际完全可以管控到没有影响的程度。在各江入海口建核电站(将来能够用聚变能更加经济可行),泵抽入海口1/3的淡水回灌西部地区,对被调水河流生态几乎不会造成影响。然而,这1/3的径流量将可在一年之内恢复罗布泊古前的规模,楼兰盛况完全可能再现。

泵站不单可在入海口建立,还可在沿江支流汇入处设立泵站,适当抽调水源,不单可以相西部供水,而且可以解决当地洪涝灾害,一举治理东西两端水患。

一旦工程实施,西部将成为我国粮仓,东部地区可以更加放开地发展工业,甚至西部也可以适当发展需水量低的工业。不单有经济效益,而且可以治理沙漠,改善生态。此举将是利国利民利后代的少数伟业,是比三峡更加伟大的国家工程,是比南水北调更出效益的工程。

工程实施后,将会有更多的人迁入西部,参加西部开发,会更加稳固西部局势,减轻维稳和反恐压力,更加促进民族融合。

整体来看,这样的工程将会是我们中国最最终结的伟大工程,寄望这个工程能够在继南水北调后开始实施。


鸥洋10


沙漠难以变绿洲,但是能够解决新疆一部分缺水的问题也是好的,制约新疆农业发展的最根本因素就是水,如果新疆能够解决缺水的问题,那么农业将会有巨大的突破,不仅能够造福中国,简直都可以造福人类了。


西行客


违背自然科学的理论怎么可能实现,自然的演变是经过几亿年完成的,怎么会因为一个因素的就能化沙漠为绿洲,水虽然是万物之源,但并不是唯一。



假设我们引入长江的水到新疆沙漠,都知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那么新疆高海拔的条件怎么保存大量的水资源?都说植被能保存水资源,但是在想想沙土地是不可能保存大量的水资源的,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水在沙土地里就入同在漏斗里,再多的水都会随着沙子的空隙流向远方。所以沙土地最大的缺点就是保存不了水。那么想要将沙漠变绿洲第一条件就是换成土壤,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奔跑的蜗牛哥


用水让沙漠变绿洲这个问题里,怎么引水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水到了沙漠怎么保存,如果水无法保存,再多的水到了沙漠也是连渗透带蒸发,转眼即逝,哪有机会生出绿洲。所以,引水让沙漠变绿洲虽然是脑洞大开,但是只要提前做好了沙漠的固化和改造工程,等植物抓牢了沙丘,沙砾成为了沙土,水可以被蕴藏而不是消失的时候,再引入水源,沙漠应该是有可能变成湿地,进而成为绿洲的。现在类似的尝试已经不少,新闻也有相关的报道,希望对沙漠的治理早日有突破性进展,为华夏子孙造福。




子非安知


董先生个人观点:

一,想法是好的。

二,把马云的钱给你你就是有钱人了吗?

三,这几年西南干旱时有发生。

四,因为人的自以为是大面积改造,极端天气越来越多。

五,依据目前条件,成本太高的事,且缺乏的事尽早不要干。

六,树挪死,人挪活。把该长草的地方弄好,再说不长的地方。

七,据说沙漠里种水稻的已经成功了,有意义没价值的事上上头条就可以了。

八,歇歇,有空去植树造林,才是正事,不要靠借。


大声叫我董先生


长江一江之水是不够的,还有雅江,怒江等外流河都俢好大坝,象接力一样,用隧洞连接输往新疆,对新疆而言,还必须治理盐碱地,兵团就做过用水稀释的办法,结果浪费了很多水,最后放弃了。所以,为了预防出现大调水大浪费,还是先规划,治理,后引水造福。


龙骧虎贲九天游龙


长江中下游雨量充沛 经常发生水灾 北方很多地区干旱少雨 如何合理调配水资源 成为当务之急 现在中国基础建设技术雄厚 经验丰富 正是解决长期困扰影响正常国家发展水灾问题的良好时机 以前讲村村通公路 现在可提 村村通水路 建设全国性水力调配成为可能 在雨季到来前 把河道水位降下来 腾出空间 减少自然灾害 把多余的水资源调往水资源少的地区 虽然投资很大 但长期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