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后的舰队出国建交,回来后发现大清亡了,你觉得他们心里是什么感觉?

小小嬴政


什么?大清亡了?

大清舰队的“海圻”号巡洋舰,出门来了一次环球访问。回来发现,大清亡了……船员们到底什么心情呢?咱们从头说说。

话说1895年甲午海战,惨败给了日本。清廷也知道被人家欺负的日子不好过,于是开始重建海军,花钱买军舰。但是,签了一堆条约,欠了一屁股债,哪有多少钱去。

没招,虽然买了不少,但都不算强大气派。不过,再怎么样,都要有一艘充面子的,于是,就有了从英国订造的“海圻”号巡洋舰。

正因为“海圻”号太“娇贵”了,所以要用在特殊的场合。这不,机会来了。

1910年,英王爱德华七世死了,他的孩子乔治五世接着干。加冕典礼定在1911年6月22日,所以邀请了很多国家参加加冕典礼,当时的清廷,也是被邀请了。

这是个大事情啊,扬我国威的时候到了,所以,“海圻”号自然成了不二人选,代表清朝参加典礼。

于是,清廷派遣“海圻”号巡洋舰,由老大程璧光带领,做一次环球访问,“壮我国威”。


程璧光是个很厉害的人,参加过甲午海战,这次接到这个任务,带领了300多海军精英,从上海出发,往英国去了。程璧光是个很开放的人,在路上他就说:“长发污衣藏垢,既不卫生,又有碍动作,尤以误害海军军人为甚,故实无保留之价值。”

于是,他命令全部船员剪掉了长辫子,潇洒的前往英国。

“海圻”号到达英国之后,参加了一系列的活动,又驶向美国,进行首次访问。在美国,“海圻”号反响强烈,非常受欢迎。纽约造船厂的老板为了“巴结”程璧光,还专门送给了他一只名贵的波斯猫……

此后,“海圻”号又访问了古巴。之后,原计划访问墨西哥,但是因为当时墨西哥有“排华运动”,所以这次访问就取消了。

“海圻”号原计划从太平洋回国,但是考虑到存煤量有限,最终决定原路返回,回到了英国。

就在这里,“海圻”号听说了国内的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大清要完了。怎么办?程璧光还是很开明的,他把船员召集在一起,对大家说:“愿意回去干革命的,站在右舷;不想干革命的,站在左舷。”

于是,大家都站在了右舷,包括那只名贵的波斯猫。


(程璧光与当时的纽约市长)

于是,大家高高兴兴的拥护革命,回国了……

回国后的程璧光拥护“临时约法”,反对袁世凯称帝。后来跟随孙中山,率领舰队参加护法战争。

1918年,程璧光被刺杀,时年59岁。


七追风


还在代替大清于国外耀武,发现大清亡了?

1912年,溥仪宣诏退位,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在举国陷入到革命热潮的同时,似乎众人都忽略了清朝廷在十个月前派遣的“巡坼号”军舰舰主程壁光和舰队上近千海军军人。


程璧光生于1861生于在广东香山人,后1918年被刺杀,英勇殉职,他原本为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而后抱着报国就义的决心,毅然决然的参加了广东水师,成为广丙号舰管带。

鼎鼎有名却带着浓重的中国被欺辱的甲午战争,象征着被日本刮分,被提出马关条约,赔偿二亿两白银的屈辱他亲眼目睹。

他参加过甲午战争,操纵着战舰跟人在海上战斗,眼睁睁的看着北洋海军一个个的阵亡,曾经宣统中兴的舰队一艘艘的覆没。

他痛心疾首,一面是背后的祖国,一面是朝夕相处的战友,迫于清朝的腐朽,现实的重挫,他向日军提交降书。



事后程被革职,而后成为从英国买来的“巡坼号“舰队舰长,出使达到四百多天,在出使航行,命令士兵将长辫剪落。



在英国受到了热情接待,而后转战多处国家,在路上听闻大清亡了,让舰队分列左右,用以选出革命的战友,转而参加革命。

民国成立后,他拥护新政府,进行革命,带领海军守护中国,也一度任北洋政府的海军总长。

呜呼哀哉,如此中华新式海军的奠基人,在他的同乡老友孙中山进行发动震惊世界的护发运动后,程壁光毅然决然,满腹将中华再救治的决心,加入到了行列当中,率舰队南下广州支持护法。

后于广州被暗杀。


方寸史话


如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出国潮一样,自小蜗居在内地,突然有朝一日能够出去见一下大世面,又惊讶地发现外面的大世界竟然是如此的新奇和强大,回头发现自己的家已经改朝换代,你问他们有什么样的感觉,他们也许会回答:早就该变了!



1898年海圻号完工的时候,相信清政府高层以及海军上层人士的心情是复杂的,这艘军舰要是能提前四年来到中国那该有多好!4300吨的排水量24节的航速,两门203毫米巨炮和12门120毫米速射炮,这就是一艘放大版的日本吉野号,回想四年前一艘吉野号在中国的海域上横行无忌,海圻号要是能在同一时间回来,也许会改变很多历史,无奈回来的时候实在太晚,北洋水师早已全军覆没,清朝的海军建设又要从零开始,尽管海圻号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巡洋舰之一,但相比较一个国家的整体海军实力,清朝的新北洋舰队早已呈现出后退,虽然在随后的三门湾事件中恐吓住了意大利,但一年后的庚子国变新北洋水师选择避而不战,造成多艘军舰在一枪不放的情况下遭到俘虏,新北洋水师再一次受到重创,更加无奈的是,这个现状竟然一直持续到1911年。



1911年海圻号代表清朝海军开启了清朝历史上第一次远洋环球航行,虽然已经是一艘十几年的老舰,但海圻号仍然有着不能轻视的战斗力,但一趟环球航行下来,海圻号所经历的视野给舰上官兵造成的震撼仍然是巨大的!

参加英国国王的加冕典礼,英国举办了盛大的阅舰式,世界多国派遣前后上百艘军舰参与,而来自中国的只有这一艘,遥想当年清朝的海军世界第七亚洲第一,而经过了十几年后却只能拿到这一张门票,恐怕也就只有军舰上这300多名官兵才能感受到这其中的苦楚,横跨大西洋来到美国,更让全舰官兵见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曾几何时自己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而现如今的他们竟然成为了井底之蛙,反被外面的人当成了异类。



随后的墨西哥古巴迫害华侨事件,间接的驱使海圻号巡洋舰开赴两个国家的外海上武力示威,造成两个国家最终作出赔偿和妥协,清政府难得的赢得了一次外交上的胜利,但这次胜利却同样让海圻号上的官兵感到苦涩,墨西哥是谁?古巴又是谁?两个不认识早年几乎可以当成蛮夷小国的两个国家,竟然大张旗鼓的参与迫害华侨,连这样的两个国家都敢如此放肆,更别说这那些西方列强!

所以当全舰官兵返回国内,发现清政府已经瓦解全国改朝换代,全舰官兵也义无反顾地站到改革的这一边,因为刚刚完成开眼看世界的他们知道,不变,真的不行了!


辽宁资深球迷


大清黄龙旗出去,国民五色共和旗归来

辛亥革命的武昌起义打响于1911年10月10号;孙中山先生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发生在1912年1月1日;代表清朝正式成为历史,溥仪的退位诏书,颁布于在1912年2月12日

题主所说的访问军舰叫海圻舰,武昌起义时候,从美国到英国,她正航行在异国他乡茫茫大海之上,到了英国,才得知国内信息。国内消息传来,全舰官兵,有商议没争吵,干了一件事,和孙先生就职典礼同一天,1912年1月1日,降下了代表大清的黄龙帝王旗,升起代表国民政府的五色共和旗

1913年海军部还特意请功:使我国国徽飘扬于异地,实自‘海圻’始

所以啊,他们回来,属正常归队,对于早已是昨天事儿的大清,没啥感觉,最多感慨一声革命成功了,真不容易,然后投入到建设中去……

身在曹营心在汉,全舰都是革命份子

甲午战争之后,大清重建北洋,又定制了两艘巡洋舰,海圻舰是其中之一,1899年完工之后,海圻舰用来做海军旗舰(另一艘触礁沉没),一直到抗战期,这艘排水量4300吨的海圻舰都是海军核心主力

相比于陆军,海军是技术兵种,海军官兵基本都受到外国培训,接受当时的先进思想,视野更开阔。清政府一直想用旗人上舰,从而控制海军,但那个时候的八旗实在上不了台面,为旗人特设的昆明湖海军内学堂,甲午之后,也就出了三个军官,还不符合巡洋舰要求

海圻舰一直都是革命志士做主

舰长程璧光,在南洋水师做管带时,和他弟弟程奎光,都加入了兴中会,介绍人是孙中山!后来由李鸿章介绍,成为巡洋舰队主官。海圻舰出国访问时,作为舰长率舰出海。三副黄忠暄,烟台海军学校学习时,也已经是同盟会成员,他的叔叔黄钟瑛,辛亥革命期间率整个长江舰队起义……

当消息传来,得知国内发生辛亥革命时,程璧光在甲板上召集全体成员,开会商议今后的路怎么走,会上讲两句话,说:同意改旗易帜站右边,不同意站左边。结果全体官兵都站了右边,据说包括舰队上的一只波斯猫……

虽在海外,改弦易帜,也是众望所归

经过漫长航行,1912年5月,海圻舰回到中国

抗日战争期,1937年9月25日,自沉长江江阴江面,阻塞日军军舰通道,悲壮


灵石蕴珠宝


清朝的海军都是高级人才,这些人接受西式教育,认真学习了科学和工程理论,而且也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这些人心里肯定少了很多愚忠愚孝,思想其实是比较进步的。比如辛亥革命期间,萨镇冰率领的舰队本来是要派去炮击革命军的。但是萨镇冰在黎元洪劝降后就反水了。再比如当时率领舰队出访的海圻舰,当时舰上就混入了同盟会会员,策动程璧光和舰员起义。所以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布成立的那一天,还在英国的时候就果断易帜,改用了五色旗。

1911年出使美国的程璧光将军和海圻舰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我想海军肯定是非常后悔的。为啥呢?就是因为“百年海军”这四个字。大清亡了,革命党上台,是好事,是文明的曙光来了。可是作为一个技术兵种来说,接下来的国家分裂,政策不连续,军阀混战对海军真的没有一毛钱好处。由于兵种的差异,陆军可以诞生很多军阀割据一方,当个土皇帝;海军可就不是了。海军离了军舰什么也不是。当时的海军系统里还是充满了有进取之心希望国家振作的先烈,比如程璧光,萨镇冰。这些人参加过甲午海战,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知道落后就要挨打意味着什么。这些海军将官虽然也有民主革命思想,但是肯定是希望国家早点结束分裂,能够重新有计划地建设海军的。

可惜,民国军阀混战的20余年,大大断送了中国海军的前程。甲午战争时北洋海军还可以和日本联合舰队 兵对兵将对将打上一场,到了全面抗战的时候,已经完全不是一个等级,一个量级,中华民国的海军已经弱小的像蝼蚁一般。


纸上的宣仔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看完题目,给大家的第一感觉,咱那都病入膏肓的大清朝,居然还有闲功夫派了舰队出国串门?听着似乎是闹着玩,假的吧?老梁很认真的回答大家伙,这的确是真,但题主在事实的基础上夸大了那么一丢丢。

出国串门子的不是啥舰队,仅仅只是一艘舰而已,这艘舰在咱大华夏还是能排上号的一艘大舰——海圻号。说道这里估计很多历史爱好者,俩眼一抹黑,都觉得眼生。其实也对,毕竟海军这个军种,在咱大华夏的地头上,长脸的时光基本没有,丢脸的破事到是一箩筐(长脸的事也有,但都带着一股子悲腔,让人都有意的回避)。

最有名的就是甲午战争,那都丢得没脸了,国家大门都被小鬼子撬跑了,现在咱大海军提到这茬,都在默默的磨着手里的刀,想和小鬼子在这大海上找找场子,翻翻旧账聊聊天。

所以回答题主的问题之前,咱真的有必要聊聊这海圻号的出生。

出生

当年甲午海战,不足一米六的矮地瓜小鬼子,压上自己的国运和咱大华夏玩了一把绝命梭哈。满身窟窿眼的大清朝连底裤都输了个干净。咱那太后老佛爷一心想过的生日差点被搅黄了,悲戚戚的转了那么一圈发现,这海军真心的很重要。这不咱大清被刺激的来了第二波购舰高潮,玩了命的定购四十多艘的舰船,打大清时候订下,到了民国的时候,这四十艘舰船才出货完成。

这海圻号就是其中的一艘,他的娘家人是英国的阿姆斯特朗公司,当时一并交付的是两艘,其中的一艘就是海圻号,另一艘是海天号。

这姐妹俩晃晃悠悠,从大海的那头经过几个月的折腾到达了大清的地界,已经是1899年的夏天。赶巧了,赶上了海军历史上的三门湾事件。

啥是三门湾事件

那个吃啥啥不够,干啥啥不行的,打个仗子弹袋里都能塞上意大利面条的意大利,瞅着只要是个白皮肤的洋大人就能在大清的地界上横着走,吧嗒的嘴,觉得自己也行。撅着个屁股装大尾巴狼,一脚踹开大清国的大门,跑衙门口嚷嚷要租界三门湾。

这大清已经不是几十年前闭着眼睛瞧世界的傻老帽了,这都到了回光返照的时候,怎么得也睁开了那小眼睛,难得小脑瓜清醒了那么一回。

一帮子大臣,蹲在办公桌上,画圈圈一合计,列强中没听过有意大利这么一号,派人摸了一下底。好家伙,这主充其量就是个二流货色,这国际上要好的哥们也没有,还时不时的被其他列强欺负欺负,而且这次讹诈就他一家,其他列强都蹲在大门口看热闹呢!

“充什么大尾巴狼!”大清摸着油亮的宽脑壳怒了,帽子一摔:“是个蛤蟆就想咬块肉,让他滚!他要敢来弄死他!”

两江总督刘坤一做好了战斗准备,而意大利这方面,也搞了三艘军舰跑到沿海地区,玩了一出大军压境的戏码。

“比船多是吧!出去排好了队,给他瞅瞅!”刘坤一的命令下达之后,就连那运兵船都出去了,最新的海字号打头的就有五艘。

“像爷们一样的吼一个!”刘坤一接着又下了一道命令。

好吧,一帮子舰船,大喇叭就吼上了“嘟!”

意大利你和他聊艺术还成,和他打仗基本上就是个玩笑。

“咱回去吃意大利面条喝红酒庆祝一把!”意大利一看这架势摸了摸后脑勺的冷汗,就决定今天就这么过去了,三艘舰就这么冒着黑烟跑了。

至于租借三门湾这事,意大利仿佛根本就没有提过,该干嘛干嘛去了,这事一出,那些个脑壳比核桃大不了多少的满清贵族们闭嘴了,反对建立海军的声音这才小了好多。

咱再聊聊出访的事,从侧面体会一下舰上人的心里

海圻号串门,这是因为英国人的乔治五世要搞个加冕庆典,大清派了专使去祝贺,觉得这还不够,这不就派了海圻号也去凑凑热闹,顺带着见见世面,毕竟咱现在都已经开眼看世界了。这可是满清小三百年的统治外交史上所没有的,这是特例中的特例。

于是海圻号带着三百多个咱大华夏海军精英,经过台湾海峡就出了国门,刺穿了印度洋,红海,地中海,扎进直布罗陀海峡,就拐进了大西洋,这路可有点长。

走了半路上,舰长程璧光,感觉后脑勺这大辫子真不是个玩意,跟个尾巴似的老是妨碍水兵的战术动作,这一不小心夹了机器里这就是伤亡,而且太不卫生,一天不打理都油在了一起要多腻味有多腻味,这就是一毫无保留价值的东西。

于是程璧光召集船员,“咔嚓”一声齐刷刷的辫子都剪掉了(当然这个举动得到了士兵们一致拥护),大部分人将这辫子全丢到了大海里,当然也有些老兵将剪下来的大辫子用红布包了,靠岸后寄回了家。

到了英国佬的地头朴茨茅斯港,咱海圻号参加了仪式,顺带着还参加了英国佬举办的万国海军田径运动会。

接到邀请的程璧光都不知道啥是田径,但还是派了数十人的队伍参加了比赛,啥跨栏啦,啥接力啦,啥一百米,啥一千米,都参加了,当然因为是第一次,咱也没捞到啥奖项,毕竟重在参与吗,而且咱无人违规,也没人中途退场的。

捎带着咱的海圻号回了趟娘家,搞了一个月的维修,把舰上的电线都换了。接着咱又去了美国的地头,咱大华夏第一次有军力跑到美国这里,美国人也看着新鲜,老美都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当然老梁认为,他们还是瞅着咱口袋里的毛毛钱的份大一点,毕竟当时大清可是国际军备口上的消费大户不是。)

这不《红寡妇》也看了,程璧光的大脸蛋子上在还没有搞清状况的时候,被盖了不老少的大嘴唇印子,搞的老程都有了心理阴影了。

就在这个时候,巴西和墨西哥的地头上发生了排华的暴乱,海圻号得到了命令,赶去了支援。巴西这么一瞅中国来人了,还端着枪扛着炮,这大脸蛋子就挤出了笑容,表示热烈欢迎海圻号来到巴西,并且保证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最后这巴西政府对待华侨好了不了少,这古巴总统还特意的做了保证。这事也就这么了结了。

墨西哥一听巴西服软了,也着急忙慌的道歉,还赔偿了在排华暴乱中死亡的华人三千万银元(巴西没有发生死亡事件),海圻号也就没有去墨西哥。

原本海圻号打算饶地球一周,但发现这烧煤的军舰不能没有补给点,后边的航程补给点太少,没的办法只好按原路返回。

这返回的路上就接到了辛亥革命成功的消息,跟着就是袁大脑袋给溥仪下跪,大清朝完蛋的消息。

“咋整?”

“好吧!”

程璧光召集水兵:“想要回国参加革命的,都站右边,想抱着大清大腿的站左边”

“呼啦!”话音刚落,一帮人全站右边,而程璧光养的那只猫扭扭捏捏的也站到了右边。

这不海圻号就这么回到了上海,这时间就过去了一年,路上病亡了三个水兵,按照国际惯例,他们都被安葬在了大海里。

海圻号的归宿

1937年为了阻止小鬼子的海军进入长江,海圻号拆除了主炮和副炮,沉在了江阴。拆下了的炮装在了武汉江防的要塞上为国家尽最后一份力,而大华夏的地头上却多了一群始终穿这海魂衫的“陆军”,因为他们始终记得自己是大华夏那个时间段里的海军。(当写到这里的时候,老梁的眼眶里充满了泪水,我们不允许这样的事在发生在咱大华夏的地头上,真的不能!)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大清亡了?!挺好!挺好!

在西方访问了400多天的军舰官兵们,立刻学着西方人的习惯,脱下军帽扔上天,欢呼雀跃起来……

既然连北洋新军陆军都能发起对清廷的最后一击,作为“军种贵族”、接受了一整套英式体制的大清海军,自然也不会对这个200多年的腐朽王朝有任何一丝的惋惜。

这艘大清海军军舰出发没几天,对大清的反骨就迫不及待了,当然我们现在的人看的自然赞许有加,但这个行为放在哪怕鸦片战争的时候,那也是杀头的大罪。

1911年4月21日,大清海军统领程璧光带领“海圻”号300多名海军官兵,受清廷的委派,前往英国参加英王乔治五世的加冕庆典。

军舰刚出发,程璧光就带头,剪掉了军舰上20多名军官和在舰上实习的军校学员的辫子。

看着军官们剪了辫子,下面的水兵们也纷纷进言,要求允许他们剪辫子。

眼瞅着火候差不多了,当军舰航行到印度洋海域时,程璧光便下令全舰官兵在后甲板集合,随后他发表训令,大意就是长辫子既不卫生,也有碍动作,没啥价值,为符合世界海军潮流,大家剪了吧。

于是,不到一个时辰,300多名水兵的辫子剪了个精光。

程璧光带领的“海圻”号出访英国,虽谈不上扬我国威,但处事风格不卑不亢,展现了大国姿态,这和大清国的一味委曲求全迥然不同。

一次,“海圻”号抵达亚丁湾一处英国海军的港口,双方根据国际礼仪,互相升旗并鸣炮致意。

第一回合,双方互相鸣放21响礼炮作为互相致敬,随后英国军舰向“海圻”号放炮15响,以表示对“海圻”号军舰舰长的致意,不过程璧光统领却下令中止鸣炮。

这可把全舰官兵吓坏了,毕竟外交无小事,这大统领是想干啥呢?

英国人也很懵,这中国人难道不懂国际海军礼仪?

随后,英国人紧急派遣一名联络官来到“海圻”号询问,程璧光让翻译官指着桅杆上的将军旗对英国人说“看清军衔再放炮”,英国人一看,程璧光这边挂的是海军少将旗,而英国人放的是海军中将礼,英国人多放了2炮。

英国人立刻发出灯光信号,向程璧光道歉,随后重新鸣炮13响,这边程璧光才下令回敬13响礼炮。

事后,英国人纷纷称赞程璧光有“君子之风”。

后来,“海圻”号参加完了英王的加冕典礼,还一路访问了美国等地,总之非常风光,也受到了所在国华人的热烈欢迎,还顺带跑到拉丁美洲去搞了“炮舰外交”。

在回来的路上,大家也知道国内发生了革命,形势一片混乱,当然大清国还在,但全舰官兵已经在决定到底是支持革命呢还是支持清廷。

程璧光召集了全舰官兵,宣布愿意支持革命的站到右舷,不赞成的站到左舷,结果全舰官兵统统都选择了站到右舷,大家一起抛弃了大清国。

1912年1月1日,此时孙中山宣布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程璧光则在军舰上举行了隆重的易帜仪式。在雄壮的军乐声中,大清国的青龙旗被换成了中华民国的五色旗。

随后,“海圻”号于1912年5月底抵达中国上海杨浦码头。

最后的20多年,“海圻”号见证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直至1937年9月25日,“海圻”号等11艘中国军舰为阻止日本海军进入长江流域,在长江江阴段自沉拦江,为抗战尽了最后一份力。


云中史记


1894年,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对朝鲜所拥有的宗主国威严,和当时进逼朝鲜的日本爆发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就是一直到至今都被我们引以为耻辱的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在海面和地面上均有开辟战场,其中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就是海面上的战场,在那波澜壮阔的大海上,清朝的海军舰队遭受到了灭顶之灾,被日本的海军舰队摧毁在了海面上。



原本清朝海军是装备有不少军舰的,但是随着那一场海战的爆发,以往所有的积累瞬间成空。

在甲午战争后没多久,为了补充已经被摧毁殆尽的军舰,清政府又向国外购买了几艘军舰。

当时清政府还是蛮有钱的,起码比民国时期有钱多了,在民国延续的多长时间里,除了东北大军阀张作霖之外,少有能从国外购买军舰的军阀或者主导政权。

海圻号就是那批军舰中历史影响最大、地位最为特殊的一艘。

这艘军舰在来到清朝手中后,一共做出过两件大事。

意大利闹出的笑话与清朝海军的立威

一件就是1899年和意大利爆发冲突时的立威。

在1899年的时候,意大利因为看到其他列强纷纷在我国占据了丰厚的利益、赚得盘满锅满,所以他们就按耐不住了,就向清朝索要了浙江地区的三门湾作为他们的租借地。

当时意大利的态度极其地蛮横,在他们看来,清朝国土虽大,但是却十分软弱无能,自己只要态度强硬一些,清朝就必定会服软,乖乖把三门湾交到自己手中。

不过清朝是知道意大利深浅的,他们知道意大利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实力,于是也强硬地回绝了意大利的要求。

清朝这个举动惹怒了意大利,为了迫使清朝同意他们的要求,他们就派出了三艘军舰来到三门湾的海面上,自信满满地在三门湾海面上巡梭,准备用他们自以为很厉害的海军实力让清朝见识到真正的强大。

面对着意大利的挑衅,清朝当时派出了所有军舰与他们对峙,海圻号就是这些军舰中的重要一员。

清朝强硬的态度是意大利想象不到的,他们也知道自己的实力是一种什层次。

在这种自知之明下,他们只能向清政府道歉,并乖乖把军舰撤回了国内,此事在当时一度被世人引以为笑话。

海圻号出使英国和美国

这就是海圻号在历史中做出的第一件大事,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海圻号在历史中做出的第二件大事,这件大事就发生在清朝和民国交替之际。

在1911年,清朝为了庆祝英国新国王登基,他们特意派遣海圻号全体450名将士驾驶着海圻号乘风破浪前往了大不列颠,去往那里庆贺英国国王的登基。

不过大家要注意的是,当时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舰队,出国的实际上就只有海圻号一艘军舰。

在英国完成了清政府委派给他们的任务后,海圻号又前往了几个国家。

他们的第二目的地是美国,在去到那里之前,他们剪下了自己头上的辫子,可见他们内心中对清朝的忠诚度有多么之低了,他们是有自己想法的。

海圻号在古巴立国威

在去了美国之后,他们因为一件事情被清政府派到了美国附近的古巴。

在当时,墨西哥国内爆发了一件非常惨烈的排华事件,在某些有心人士的挑唆下,墨西哥当地人残杀了大约300名在墨西哥工作的华人。

这件事情在美洲的影响非常大,此事发生后,古巴国内也跟风展开了他们的排华行动。

这件事情无异于挑衅清朝的威严,于是他们就派海圻号先去了一趟古巴,等古巴的事情解决完,再准备让他们去墨西哥。

海圻号军舰来到古巴后,古巴总统感觉闯下了大祸,于是就亲自拜访了海圻号的舰长,对他身后代表的清朝表示了歉意,并保证不会让排华的事情继续发生在古巴。

正在古巴解决事情的过程中,清政府的外交部门也在不停地对墨西哥进行着声讨以及谴责,让他们为残害华人的事情给予一个合适的说法。

海圻号原本是计划如果墨西哥不道歉,就开拨到墨西哥去警告墨西哥的。

但在感受到海圻号的威胁后,墨西哥很快就向清朝道了歉。

他们在道歉时,给秦清朝作出了两个承诺,第一个承诺就是把35名凶手给斩首处死,第二个承诺就是向那些受伤害的华人赔偿3000万墨西哥银元。


在感受到了墨西哥方面的道歉态度后,海圻号才放弃了威逼墨西哥的想法,带着那显示着威严的号角,返航回了国内。

而在他们回到国内的时候,大清已经亡了,面对这种处境,他们并没有为清朝的灭亡感到悲愤,而是产生了一种喜悦的心情,当即宣布归附了新建立的民国,接下来接受起了民国北洋政府的统辖。

而以上就是海圻号在历史中做出的第二件大事,在这件事情里,他们在美洲张扬出了我们近代史中少有向国外展露的国威。

所以说提问中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当时出国建交的只有一艘军舰,并没有舰队,这艘军舰中的人大多数是接受了新潮思想的人,他们对清朝没有那些文人士大夫的愚忠,他们是揣着兴奋心情接受了这一个变化,不仅仅是他们,那些当年留在国内的海军其实也是这样做的。


孤客生


“四百天环游世界,回头再看,清朝已成过往梦”

以往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前朝遗民”在前朝灭亡了之后,都是由心中所萌生的爱国之情有感而生的极度悲伤的痛苦情感。但是清朝这支为数300多人的海军官兵却在访问世界400多天后,回到中国面对着新兴的中华民国,凝望着逝去的大清王朝,却是“脱帽高跳,欢呼雀跃”,这样的反应是不是有点儿意外之外、超乎想象啊?



发展海军由始至终都是晚清洋务运动的重头戏和变革特点。自1894-1895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之后,晚清近代化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也就随之烟消云散,但是从甲午中日海战所带来的打击和经验之后,清政府在李鸿章、张之洞等人的坚持下,还是毅然决然地将国之军事再次放在了海军建设上。于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晚清政府再一次在张之洞和刘坤一的坚决主张下,又花费了近500万将白银,从欧洲购进了一批军舰,由此可以看出,晚清在遭遇甲午惨败之后并没有一蹶不振,反倒有些觉醒。

对于新引进的这一批军舰在当时也是刚刚服役就颇有战功的,1899年,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之后,偏安地中海一隅的意大利闻讯竟然也贪婪起来,企图强迫割据占领三门湾一带,在清政府强硬回绝之后,意大利便气势汹汹的派遣三艘军舰到黄海“展示军威”,毕竟清朝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于是在张之洞的指挥下,以“海圻号”为首的舰队将三艘意舰重重包围,在炮口之下,意大利政府道歉撤退。

由此便引出了“海圻号”这艘军舰,它也只是清朝这引进的最后一批军舰其中的一艘,但是这艘军舰不同以往军舰的历史意义也就是在1911年被作为“应邀参加英国国王加冕仪式”的军舰,被作为代表中国政府而光荣出使英国的军舰。其中担任这艘军舰的军舰管带就是程璧光。

程璧光这个人曾经接受过海军教育,而且还参加过甲午中日海战,颇具现代观念,在出使英国以及访问各国也是表现相当出色。

1911年4月,由程璧光带领的300多名海军官兵驾驶着海圻号从东亚港口“形单影只”地出发了,在为期两天的“乔治五世加冕仪式”上,程璧光本人在面对英国加冕仪式的众多规则前,也是精通应对、不卑不亢,在应对能力和处事方式上丝毫不输其他国家,以此也展现了本该具有的大国风范。

参加仪式结束后,海圻号又沿着大西洋接连到达了南北美洲,先后以清王朝名义访问了美国等国,当然也不同程度地遭到了有些国家的轻蔑,其中尤以古巴和墨西哥最为不屑,但是在程璧光的强烈要求下,古巴和墨西哥先后也对清政府表示了歉意。总之,这次海圻号的环游世界展现出了大国该有的风范。

在回国途中,官兵们也都深知了国内变乱革命的事情,但是当海圻号顺利抵达港口时,却偶然发现港口旗杆上已经“改旗易帜”了,随即在程璧光与南方革命党人的交涉下,300余人也都参与到了革命当中。


小镇月明


在他们心里无非就是感觉换了个朝代,而且是没流血就换了个朝代。

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痛感海军的重要性,于是四处购舰,清廷购买的军舰直到民国才交货完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英国购买的海天(后来不幸触礁沉入海底)和海圻两艘姊妹舰。

两艘巡洋舰1896年11月11日开工,1899年交货,海天、海圻一回国就遇到了意大利强租三门湾事件,清政府认为意大利是二等强国,于是断然拒绝意大利的要求,并派军队做好战斗准备,随即令北洋军舰南下,意大利最后放弃自己的请求。

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北洋军舰大多南下上海,参加东南互保,避战不出。海圻号则在山东将传教士、侨民保护上船,还救了触礁的美国战舰,不久也南下保船。

1909年海圻号率海容舰赴南洋访问,经过了我国香港,之后先后访问了新加坡、雅加达等地,1911年4月11日,清廷命程璧光率舰赴英参加英王乔治五世的加冕大典,在参加典礼时,为符合国际潮流,他们剪掉了自己的辫子(预料清朝要完?)。参加英王加冕典礼后,海圻号又奔赴美国,访问纽约和慰问同胞,程璧光陪同纽约市长检阅海圻舰将士,然后又去访问了古巴和慰问同胞,正在这时,墨西哥发生暴乱,当地人杀害华人、华侨,清驻墨大使馆请求海圻号前来保护侨民,正当海圻号准备启程的时候,墨西哥的暴乱停止了。于是取消了行程,启程回国。

1912年海圻号回到母港,得知清朝已亡,震惊之余,程璧光带领全舰起义。他们心里不太可能感到悲伤,因为早在八国联军侵华时,他们就与清政府离心离德了,也无心为清政府卖命了,而他们震惊是因为清政府在他们离开后仅仅不到一年就完了,而且并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就完成了政权的交割。

海圻号投入民国怀抱后,被编入第一舰队,,程璧光于1916年任海军总长,1917年5月因不满段祺瑞愤然辞职,7月率第一舰队南下广州,加入孙中山的护法军政府,1918年2月在广州遭刺客暗杀身亡。海圻号则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与11艘军舰在江苏江阴自沉以阻拦日寇海军沿江而上。

如有错误,望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