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光绪变法不从抓兵权开始?如果不能,为什么不再等几年慈禧老死后开始?

装家达人


首先,兵权不是想抓就能抓的。一开始抓兵权,那就是赤裸裸的准备开干了。慈禧太后也不会容忍的。百日维新总共只有百日,这百日里面,作为维新派其实是在造舆论,试探底线,拉帮结派的过程。还没等到正式开张,就被慈禧一巴掌拍翻了。

其次,光绪皇帝本身也是一个才能平庸,急功好利的主。他对于执掌国政其实根本没什么真实想法,完全就是想从老佛爷手中夺回权力。甲午战争时候叫嚣想要和日本决战。你要他再等下去,这也难为他。当时慈禧太后也才60出头,还能活多久谁也不知道,万一和武则天一样 活到80多呢?万一光绪活不到40岁呢?(顺治、咸丰、同治都没活到40)。这不急死皇上了么。

再则,维新党本身内部也是矛盾不断,康有为和翁同酥就尿不到一壶里。包括最后抓兵权,谭嗣同去找了袁世凯,想让袁世凯帮忙抵挡董福祥和聂士成。后来袁世凯倒戈,他们又哀叹还不如去找聂士成。然而,找了聂士成还不是一样。

整个来说,百日维新就是一次三分钟鸡血下的冲动尝试,参与者根本没想好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可能面临哪些压力,如何应对这些压力。后面的诸多措施都是在想当然,因此遭到失败也就毫无办法了。


巴山夜雨涮锅




王荣联1


要是能抓兵权,光绪早就抓了,关键是慈禧并不想将兵权拱手相让啊。

慈禧是多么老谋深算的人,她能允许光绪去抓兵权吗?而且对于抓兵权这件事,光绪也并不是没想过。他曾在百日维新期间提升袁世凯为兵部侍郎,令其专管操练北洋新军,不必受直隶总督荣禄节制。



这不是赤裸裸的夺兵权,又是什么?

再者说,如果光绪真有耐心等到慈禧老死后再搞维新变法,那他就不是光绪了,他也就不可能傻到任用康有为去推行变法,更不会急着在三个月内连续发布诏书。

历朝历代变法都是艰难的,因为涉及到既得利益的剥夺与再分配,过于强硬专横、锋芒毕露往往没法把变法措施具体落实。尤其是一个王朝在走向衰落的时候推行变法,更是要小心谨慎,避免因利益分配不均而导致统治阶级内部的离心和瓦解。

实际上,慈禧最初是支持光绪变法的,而且所有变法措施也并没有根本触及制度领域。但后来光绪帝似乎想通过撤换官员的办法把变法逐步导向制度改革。但那么多的官员,其中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猝然动之,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甚至说引发官场地震都不夸张。光绪的做法就是撤,撤完还不给安置政策,这让官员们大感委屈,纷纷跑到颐和园找慈禧告状。



另外,光绪还要废除科举,改试策论。我们试想,一个从小就熟读四书五经的科举考生,突然告诉他以后不考四书五经了,改考策论,这等于是砸了他的饭碗,还不给人家其他安置政策。这一措施实际上是让中国广大的读书人失去了上升的通道和奋斗的目标,极有可能会动摇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加之康有为等人毫无政治经验,也没有深入考察国情,便贸然行事,这更令慈禧觉得有必要中止维新变法,而围园杀后的计划只是使变法的中止提前了而已。



如果光绪能够在慈禧的首肯下,以更加稳健的姿态去推行变法,那么说不定近代中国将会有着不一样的前景。但如果真的那样,光绪也就不是光绪了。


达摩说


其实如果深度解读这段历史的话,戊戌变法的失败应该算是康梁和光绪自己造成的。

光绪大婚后。慈禧名义上归政于光绪,但其实光绪手中的权利并不多,最重要的兵权就不在,所以遇到一些事,还是会请教于慈禧的。



甲午战争过后,着实的打了清王朝很大的脸,清王朝真的有过反思,贵族间也确实希望通过变法图强,慈禧也希望变法图强,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所以,光绪的戊戌变法,是得到过慈禧的首肯的,戊戌变法的很多举措,都是慈禧通过后才颁布的,这一点历史记载与教科书一笔带过有很大出入。

但是康梁他们的变法过程,凸显了他们的政治不成熟,他们一味的求快,毫无顾忌的仰仗光绪的支持,大斧的实施各种举措,一刀切的废除了贵族的所有特权,动了他们的利益,自然跟你玩命,于是都到慈禧那边是诉苦。


慈禧也觉得变法太快了,应该循序渐进,慢慢来,就叫来光绪,说了他一顿,光绪也觉得太快,于是下诏给康有为,让他不要这么激进,没想到康有为竟然篡改了光绪的意思,所光绪收到慈禧的威胁,于是打算联络袁世凯的新军,以武力胁迫慈禧下台,完全归政于光绪,袁世凯自然不敢,报告了慈禧,这才导致慈禧下令逮捕戊戌变法相关人员。


康有为提前得到消息就跑了,戊戌六公子被抓后,慈禧并不打算杀的,只是康有为逃出后像世界宣布慈禧如何如何控制光绪,说慈禧是寡妇什么的,慈禧一怒之下杀了他们。

之后光绪被软禁在南海瀛台。

另外提一下,谭嗣同,此人的政治头脑也很低,甲午战争失败后,他曾经说过一句话,把新疆西藏甘肃青海等地卖给俄国,一平方公里100两银子,先把赔款还了,然后用剩下的钱建海军发展教育。多傻多天真。



以上均来自《历史深处的民国》对戊戌变法总结而来,非小编胡编捏造。


大智


枪杆子出政权的道理,光绪肯定能懂,可是不是你想抓兵权就可以抓的,你光绪想抓兵权,慈禧还想抓兵权呢,再怎么说也没轮到光绪啊!就靠一帮康有为一帮文人的鼓吹,维新变法就成功吗?光绪掌握不了实权,变法只能是空想,慈禧有着太多的优势,光绪很难斗的过慈禧,维新变法是光绪不考虑后果,热血上脑,仓促进行,他以为那样的做法,能够会受别人的支持,从而可以抗衡慈禧,结果大家都抛弃了光绪,因为感觉光绪实在不靠谱啊!

当时的兵权主要是清朝训练的新军,至于什么八旗兵实在是废物,完全靠不上。当时的新军是荣禄的武卫新军,武卫军实力是挺强的,装备都是西方的装备训练也是西方的,是当时清朝最强的军队。光绪当然想拉拢荣禄,可是办不到啊。荣禄可是慈禧的心腹,也是慈禧少时的玩伴啊,所以荣禄是拉拢不到的。因此光绪把主义打到袁世凯身上,袁世凯虽然是荣禄的手下,但是袁世凯自己是亲领军队的,又是汉人。光绪就下力气笼络袁世凯,袁世凯很精明和油滑,表面是接受光绪的好意,内心是光绪慈禧两边讨好,两边都不得罪。袁世凯很明白,光绪拉拢自己无非就是把慈禧干掉好上位嘛,至于说什么得权后实行君主立宪,军权和政权交给袁世凯什么的,基本都是骗袁世凯罢了,袁世凯作为官场上的老油条何尝不知道其中道理,政治有时是很虚假的,先前说什么承诺最后翻脸不认人多的是啊!再说了袁世凯是汉人,清朝本来就不信任汉人,你能相信光绪得权后把权力交给一个汉人的袁世凯吗,不会出手把袁世凯给干掉吗?所以袁世凯不是傻瓜,你光绪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就能干的过老谋深算的慈禧,慈禧时刻盯着光绪,朝堂上的官员都是慈禧的,光绪是亲政,大事还是慈禧说了算,光绪实在没多少实力对抗慈禧啊!所以袁世凯表面上投靠光绪,而光绪信以为真,最后袁世凯还不是把光绪给出卖了嘛!

光绪为什么仓促变法,其实是维新派天天在他耳边鼓吹,只有新法才能救大清,变法成功了,清朝就能一下子变强国。光绪的政务能力不强,他看不到全局,变法不是说说就能成的,促成光绪变法最终的原因是维新派告诉他,变法可以让光绪真正的掌握权力,可以干的过慈禧。当时清朝甲午战争输了,输给了日本一个小国,整个社会都认识到,不变法是不行的,如果这时候,光绪实行变法不就获得了整个社会的支持嘛,先把舆论搞起来,大家都赞同变法,慈禧再怎么阻挡也不行啊,只要大家集中在光绪身边,就有力量对抗慈禧啦,权力归回皇帝手里不就有望了嘛!就这样,光绪热血上脑,决定变法,变法是好,只是光绪不体察实际,变法的内容是东一套西一套的,想到一撮是一撮,也不管变法是否能实行,想到什么是什么。结果就是得罪了所有的文武官员,按照光绪的变法,官员以后的前程都没有了,光绪就惹上麻烦啦!

慈禧一直关注着光绪变法,无非就是以退为进,变法不容易搞的,只要光绪出了什么差错,慈禧立刻出手办理,最后的变法,不就是慈禧抓住了康有为的弟弟,而康有为的弟弟在逼问下透露了维新派想杀自己的计划,同时又从袁世凯那里得到了确实的消息,慈禧迅速作出反应,立刻去逮捕维新派,软禁了光绪皇帝,维新变法也就区区实行了一百天,其实也没有实行,只不过是在这一百天里,光绪发了挺多的旨意罢了,落到实处一件都没有。被软禁的光绪认识到自己实在对抗不了爱惜,是慈禧的傀儡,在往后的生活中,光绪成了一个非常乖的猫,什么都听慈禧的也许光绪还有一点念想就是,既然硬的干不过慈禧,那就等吧,等到慈禧老死,光绪不就轻松的掌握权力了嘛,反正光绪比慈禧年轻多了!只是慈禧是什么人啊,不会不想到光绪的心思,所以在临死前一天毒死了光绪,光绪也就悲哀的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光绪是悲惨的,他一生都没有开心过自由过,人生最大的亮点就是维新变法,只是也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天,最后也不明不白的死了,光绪也真够悲催啊!


历史神秘人282698251


问出这样问题的人,纯属是“后见之明”。

如果光绪皇帝在戊戌变法之前,知道他们后来做的这些事最终失败了,那么他们一定会反思,我应该先抓住兵权,不应该信任袁世凯,不能太急切的变革政府机构等等,但是历史不能假设。

光绪从小就惧怕慈禧,有些吓破了胆

先说光绪这个人,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光绪这个人呢,虽然比较开明,但是他的童年非常不幸。

慈禧的儿子同治皇帝载淳死了之后,按理说,应该从下一辈里面选出一个皇帝,也就是从溥字辈里面选。不过,慈禧为了把持朝政,选了同治皇帝的堂弟载湉当皇帝,是为光绪。

光绪的母亲是慈禧的妹妹,可以说,亲上加亲,让她的儿子做皇帝,慈禧更容易管控。

当时,光绪皇帝刚刚三岁,就由父亲带着进入紫禁城。根据史料记载,幼小的光绪皇帝在轿子上哭个不停,坚决不去。光绪的母亲也呼天抢地,她知道,儿子这一去,她就再也没有办法叫她儿子,而只能叫做皇上了。

光绪皇帝进宫之后,慈禧对他非常严厉,除了要承受繁重的课业外,还要学习宫廷礼仪。慈禧这个人脾气又不好,经常因为光绪偷懒而大家训斥,甚至不给饭吃。

史料记载,到了后来,小光绪一见慈禧就哆嗦,吃饭的时候突然打雷,甚至能吓得把筷子掉地上。

光绪对慈禧的惧怕已经到了骨子里,因此,他在戊戌政变之前,都对慈禧唯唯诺诺。

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到,光绪皇帝其实根本就不敢和慈禧硬碰硬,开始的时候也从来没想过利用兵权发动政变。

慈禧在晚清时代相对开明 开始的时候更是全力支持变法

再说慈禧。慈禧这个人,虽然背负了太多的骂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晚清大环境中,她还是相对开明的。

比如,洋务运动时期,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建工厂,修铁路,练海军,慈禧一般都会应允。以练北洋水师为例,1872年之后,清廷曾就是否买船,买什么样的船进行讨论。

类似这种事情,慈禧一般都不会搞一言堂,而是让各地督抚上折子发表意见。后来,左宗棠强调要派兵守护西北疆土,慈禧也是全力支持,命陕西、甘肃等省全力供给钱粮。

甲午战争之后,康有为等人开始公车上书,要求清廷变法维新。慈禧开始的时候,对此是全力支持的。我们都知道慈禧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只要不违背祖宗大法,不危机满人权势,即不阻止。慈禧这么说,开始也是这么做的。

那个时候,光绪从内心深处也认为,慈禧会全力支持自己,根本没考虑兵权的事。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改革太急促,触动了慈禧的利益

那么,最后清廷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为什么以失败告终呢?主要还是因为当时整个国家的思维意识和政治制度太落后,慈禧虽然开明,但是她是落后制度的捍卫者,因此,我们说清廷洋务运动的失败,慈禧也要负主要责任。

作为领导者,你没有超前的眼光,洞察大势的思维,你就不配做一个国家的领导者。所以,我并不是要为慈禧“洗白”。

那么,究竟是什么事情让慈禧开始反对戊戌变法呢?

核心原因就是光绪变法速度太快,太激进。有些本来无关轻重的事情,说变就变。比如,要求把跪拜礼改成西方的握手礼,从穿长袍马褂变成穿西式服装。这些事都是细枝末节,要让大众接受,需要慢慢引导,急不得。但光绪说变就变,还颁布法律,自然引起很多人的反感。

裁撤礼部六堂官,直接让慈禧开始反对变法

最重要的就是,光绪下令裁撤礼部六堂官事件。当时,有个变法的积极者名叫王照,他写了一个奏折要上交给光绪,要求广开言路等,这些事按理说很正常。

但在奏折里面,王照还说,请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巡幸中外,到各国考察。

我泱泱大国的皇帝皇太后,怎么能够去蛮夷之邦,简直荒唐。礼部上书怀塔布就坚决不将这个奏折呈上。

因此,光绪一怒之下将礼部主要的六个官员全部罢免。怀塔布呢,这个人是慈禧的亲戚,就跑去颐和园找慈禧哭诉。

自从戊戌维新之后,慈禧几乎都住在颐和园,其态度就是告诉天下,让光绪放手去干。

结果,慈禧听怀塔布一说光绪的变法已经开始改祖宗之法,同时也侵害了满人利益,于是开始阻挠变法,此外,她也意识到光绪这么做其实也是想把慈禧架空,这是她绝对不能容忍的。

慈禧开始动手反扑,比如,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他命荣禄做直隶总督,命自己的满族心腹掌管北京的各个军队。

光绪、康有为想拉拢袁世凯 却没想到袁竟然是个墙头草

光绪和康有为等人意识到慈禧开始不再支持他们,就开始打算除掉慈禧,有了利用兵权的念头。可是,北京已经被牢牢控制住了,怎么办?他们就想到了袁世凯。

他们本来打算调动袁世凯的北洋新军,让袁世凯建议慈禧和光绪去天津阅兵,就此在天津除掉慈禧。

但是,去天津阅兵的事遭到了慈禧的拒绝。康有为就派谭嗣同去游说袁世凯,想让他带兵进北京“围园杀后”。

此时,袁世凯也意识到了帝后必有一战。我们现在说,是袁世凯率先告的密,其实并不是这样。袁世凯的确是最先知道康有为等人的打算,但是开始的时候,他并没有报告,而是打算保持中立,最后谁赢了就支持谁,这就是地方督抚圆滑的一面。

没想到的是,后来这个计划被荣禄得知,荣禄开始积极调兵防止兵变。袁世凯知道大势已去,才主动找到荣禄,将这件事告诉了他。

此后,就是慈禧突然从颐和园回到紫禁城,质问光绪为何要杀自己。光绪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海外,戊戌变法失败。

应该说,光绪等人开始的时候,压根没预料到慈禧会突然发难,他们自然就不会考虑掌握兵权的事。

光绪摆弄钟表向慈禧示威 最后却被人毒死

最后再说一下光绪为何不等慈禧死了在变法。当时,全国要求变法的呼声很高,慈禧又支持,光绪自然没有想那么多。

倒是被囚禁之后,光绪开始喜欢在瀛台摆弄钟表,大有向慈禧示威的意思(咱俩熬时间,我肯定能熬过你)。

巧合的是,光绪死在了慈禧之前。根据最新的研究,光绪应该是被砒霜毒死的。至于凶手,极有可能是慈禧(也有人怀疑是袁世凯)。慈禧动杀机,是否跟光绪摆弄钟表跟他示威有关,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兮兮说事儿


对付一个老太婆何须军权,一碗毒药即可。光绪与慈禧之争实质是权利之争。不管打了多少败仗,不管签了多少条约,当时满清皇权不是初建,而是根深蒂固。上至公卿,下至黎属,只认皇帝。但慈禧硬把皇权中心转移到自己身上,所以官员提升,军权,财权任由她摆弄。但这是立根不正,有违祖训,后宫干政,她越压制光绪,越说明这一点。光绪在出师有名上占据高风。何谓军权,各地的封疆大吏,皇城内外,有军权的,带兵的多了,谁能保证光绪能抓在手?事不密则败,正如曹操进言何进对付十常侍,一酷吏足以。你囚不住慈禧,就只有杀。何须十万军,一碗毒药即可。事成后,对内,对外,充分利用帝党和太后党的矛盾,相互制衡,假如真有起兵闹事的,更好,急着表忠心的多了,用就是了。外国人也会趁虚而入,正好借力打力,趁机打垮朝中守旧派,展开维新,雇两个洋顾问,对外起到与驻京公使共同交流,摆出一副西化的样子。对内扫清阻碍,真正能推行新政。明以中华道德为交纳,暗使西洋外力塑国新。

多少事,就缺了一碗药和一副好脑子。


群众参谋部


明朝最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王阳明生前曾说过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听起来很简单,但真正能够搞明白的人并没有几个。

就像这几年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明白了很多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就是在指,并没有真正搞明白什么叫知行合一。

光绪皇帝之所以变法失败,最核心的问题也是没有能够做到知行合一。

在中国历史上要完成一次成功的变法,需要多个因素共同发生作用才有可能。

第一,变法有一套很成熟的可以被执行的体系。也就是说你要完成的变法,必须是能够直被执行的,而不能是空想出来的,根本没办法完成的。必须有一套清晰的思路,循序渐进,一点一点铺开。

第二,在全国,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结构中,有自己强有力的政治班底和执行团队。在中国历史上,想把一件事做成,必须有自己的嫡系人马。否则不管你决策是正确还是错误,都没有办法落到实处。

第三,在改革的同时,有一个很大的前提,确保政治局势和军事局势的稳定性。变法必然会对利益进行重新分配,就肯定会产生利益受益方和利益受损方。既得利益集团必然会破坏变法的进行,利益受益方必然会支持变法的进行。变法又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能够平衡各方面利益,保持一个相对的稳定性。

回到光绪的变法,我们就可以看到三个条件都不成熟,也就是说,失败是必然的。

先看第一个,康有为根本就没有很系统的学习过西方的政治制度,他自己的理解也是很片面的。再者来看,康有为之前没有在清政府的政治系统里边任职过,这样他根本就没有办法制定出一套可行性方案,保证变法能够推行下去。

再来看第二个,不管是光绪还是康有为,都没有自己的嫡系人马和强有力的改革队伍。当时清政府的大权还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也就是说,没有慈禧太后的点头和支持,变法是根本没有办法进行的。这是变法迅速失败的根本原因。在清政府高层和地方政府,光绪并没有完全控制和人事任免权,根本做不到政令统一,也就是说,就算慈禧太后不出面干预电发也没有可能彻底推行下去。

第三,从第二点我们就可以看出,光绪皇帝根本就没有控制当时的政治体系和军事系统。也就是说,他根本没有能力保证这两个系统的稳定性,不能为变法的顺利实施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我经常讲这么句话:做任何事情,仅有一个良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能力和实力决定一切,没有对大局强有力的控制能力,不管是不是在变法,这样的政治局面都是非常危险的,都是处于失控状态。

最后我们来看,光绪皇帝为什么没有去抓军权?慈禧太后根本就不允许他去抓军权。清朝最主要的兵力都控制在荣禄手上,荣禄又是慈禧太后的铁杆粉丝。光绪皇帝曾经朝见过袁世凯,希望袁世凯能够支持他,然而袁世凯的实力远远不足以支持光绪皇帝来推行变法。

从本质上来看,光绪的变法不过是一场能力不足以支持梦想的行为,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新知传习阁


刚看了前面一个人说,搞死慈禧只要一碗毒药即可。这位仁兄也是“历史问答达人”,可是政治得分只能说为零,太幼稚了。


如果慈禧要这么好搞定,那么曾国潘早在灭了太平天国后就提兵北上了。慈禧在时,袁世凯不敢有任何轻举妄动,戊戌变法时,天真的康有为等人想靠袁世凯发动政变,没想到袁竟然打小报告去了,慈禧只简单安排下,光绪和变法六君子关的关,死的死。


袁世凯并非完全是顽固派,他倒向慈禧是因为知道光绪帝必败。慈禧太后掌权30多年,宫内外都是她的势力,无论是朝廷还是军队,完全站在她的一边,光绪帝是慈禧培养的接班人,慈禧一度也曾让光绪接班,所有有意培养他执政,对于戊戌变法,慈禧只是冷眼旁观,起初并没有反对。


但因康有为等人政治上的幼稚,其所推行变法几乎要革了爱新觉罗家族的命,最后竟然打起了慈禧太后的主意,除了同样天真的光绪帝外,几乎所有的人都反对。果不其然,慈禧出手了,结果没有任何悬念。

慈禧不是东汉“十常侍”,光绪帝更不是手握兵权的何进大将军,灭”十常侍“确实只要一碗毒药即可,但想动慈禧太后,光绪还没这个能力。要想等光绪掌握军权,还得看慈禧同不同意,只是光绪等不及了。


华哥杂谈


自古以来,打到外戚从来只是宦官,打到知识分子官僚的从来都是带兵虎将。

可是,慈禧和以往外戚专权不一样,自己家人几乎不用,醇亲王是妹夫,荣禄是弟弟的朋友,岑春煊护过驾,这些是死党吗?不全是。曾左李张这是地方实力派有军权谁都要争取。至于宦官势力,压根不存在。

慈禧牌不错,前提条件是皇帝是自己的。光绪呢?没有牌!只有书呆子翁同龢,阴谋家康有为,最关键的是,连自己都听不了自己的,慈禧见他面都不敢和他大声说话,怕吓尿!

还记得上官仪给李治起草废后诏书吗?太监一报信,媚娘一来撒娇撒泼分分钟弄死了上官仪。

如果李治是多情和柔弱的话,光绪就是脑残和怂包。

君主掌握绝对权力是时代,皇帝的个人性格能力几乎是能否掌权的决定因素。东汉末何进被太监反杀,太监被袁绍杀光,这就是魄力!玄武门之变,多门之变,父子兄弟尚且互相残杀。

光绪,对你的姨妈和婶娘有什么柔情啊!你以为可以秦昭襄王和芈太后那样不离不弃二十年吗?

那些说光绪是明君的基本都是脑残,光绪当着起仁孝二字,妇人之仁,愚忠之孝。

让大清灭亡有慈禧这个背锅侠,光绪这一招狠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