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外,女主内,一生四场婚姻,顾颉刚:每一次我都尽到丈夫职责

民国是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无论是对文化来说,还是对婚姻来说都是如此。

如今常说,民国是一个推崇自由恋爱的时代,可这件事谈何容易。

当时所谓的新青年,也逃脱不了封建制度的影响。顾颉刚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的几段婚姻,表现了一部分人对于婚姻的态度变化。

男主外,女主内,一生四场婚姻,顾颉刚:每一次我都尽到丈夫职责

一、举案齐眉,婚内恋爱

顾颉刚在十三岁时,和第一任妻子吴徵兰订婚了,当时的吴徵兰是十七岁。

包办婚姻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妻子要比丈夫大。

虽说是包办婚姻,但是顾颉刚对吴徵兰并没有什么抵触心理,婚后两人的生活很幸福。

包办婚姻中最幸福的一种结局,是一个在外赚钱,一个在家侍奉老人、操持家务。

在闲余时间,顾颉刚也会教妻子吴徵兰识文断字。这样的日子很幸福,但压在吴徵兰身上的担子,还是太重了。

男主外,女主内,一生四场婚姻,顾颉刚:每一次我都尽到丈夫职责

那时,顾颉刚的老祖母和母亲对吴徵兰不是特别满意,虽然当年是她们看中了她。或许是媳妇熬成婆,便要让新媳妇站规矩。

吴徵兰因为顾颉刚的宠爱不觉得苦,可终究熬不住时间摧残,和日复一日的劳累不堪。

后来,顾颉刚北上求学,老祖母和婆婆对吴徵兰的要求变得越来越苛刻。吴徵兰怕打扰顾颉刚的学业,一直默默承受。

可惜,久而久之,吴徵兰挺不住了。生下次女后不久,吴徵兰就感染上风寒。

男主外,女主内,一生四场婚姻,顾颉刚:每一次我都尽到丈夫职责

求学的顾颉刚,不可能回到家乡,只能请求家人将妻子送到医院。但祖母和婆婆却一直在推三阻四,直到吴徵兰离世。

顾颉刚为此立志终身不娶,却耐不住家人以传递香火,多次劝说顾颉刚续弦。顾颉刚因为经济不独立和幼女无人照顾只能答应。

二、无奈续弦,偶遇良人

丧妻后,顾颉刚浑噩了很长一段时间,身为好友的叶圣陶和王伯祥有些看不下去,便邀请他到直古镇散心。

在此期间,顾颉刚遇到了王伯祥的学生殷履安。这是个相貌姣好的女学生,叶圣陶和王伯祥都很欣赏她。而此时,顾颉刚的心里,则生出了另一种想法。

男主外,女主内,一生四场婚姻,顾颉刚:每一次我都尽到丈夫职责

一周游玩后,顾颉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家人询问,是否能让殷履安当自己妻子。家人十分赞许。就这样,殷履安成了顾颉刚的第二任妻子,一个位于包办婚姻和自由恋爱之间的妻子。

婚后,顾颉刚发现自己与殷履安的共同点非常多,最让他赞叹的,是殷履安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昔顾亭林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吾以为匹妇亦与焉。”

之后两人的婚姻生活,与顾颉刚和吴徵兰的婚姻相差无几,一个在北京求学,一个在老家服侍老人、照顾孩子。

顾颉刚的孩子顾潮曾这样评价殷履安:

“因爱父亲而旁及到家中所有人,唯独忘却了她自己。”

事实也是如此,顾颉刚的家人去世时,所有的事务都是殷履安在负责。而顾颉刚两个和前妻生的孩子,她也视如己出。

可最终,殷履安还是早一步去世了。

关于她去世的原因,至今很难确定,或许和多年如一日的劳累有很大的关系吧。

男主外,女主内,一生四场婚姻,顾颉刚:每一次我都尽到丈夫职责

三、再次续弦,被迫回家

婚姻对于顾颉刚来说,可能是必需品,所以,在丧妻不久后,他就在朋友的介绍下和大龄剩女张静秋结婚了。

婚后,张静秋为顾颉刚生下了两个孩子。张静秋怀第三个孩子时,被迫在上海定居,而顾颉刚则在兰州做起了学问。

当时,张静秋多次催促顾颉刚回家,顾颉刚却以这里更适合做学问拒绝了。无奈的张静秋,谎称自己有早产和难产的迹象,将顾颉刚骗回了上海。

男主外,女主内,一生四场婚姻,顾颉刚:每一次我都尽到丈夫职责

顾颉刚责任心比较重,得知消息,他急忙赶回上海,却发现这是一场骗局。

两人的矛盾,可能也是从这里开始埋下了,最后两个人离婚了。而在此之后,顾颉刚还有过一任妻子。

顾颉刚的婚姻衔接得非常快,从最开始的包办婚姻,到自己挑选的包办婚姻,再到后来朋友介绍和最后的自由恋爱。

男主外,女主内,一生四场婚姻,顾颉刚:每一次我都尽到丈夫职责

顾颉刚真正爱过谁,是一个未知数,可能都爱过,也可能都没爱过。可他在婚姻中却很少有不负责任的时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