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排名到底是看GDP总量,还是人均GDP?为什么?

蛮蛮3873616


这里面大家有一个误区,会把GDP排名,理解为城市排名,其实不是这样的,城市排名,通常来说,有两个不同版本的数据,一个是中国社科院的城市综合实力榜单,参考的五大指标分别是:政治地位、经济指标、教育指标、交通指标、科研医疗指标。

还有一个版本是中国经济日报联合华顿商学院得出的排名,也叫作城市综合实力排名,主要有五项考核指标,分别是:GDP分值、教育科研与医疗、交通完善与通达、城建水平、综合经济竞争力。

由此可以看出,城市排名,不是简单的看GDP总量,也不是看人均GDP,而是由经济、教育、交通、科研、城建水平、城市竞争力多个数据指标决定的。相比较中国社科院和中国经济日报两个不同的城市排名榜单,蒋老师认为中国经济日报联合华顿商学院的数据更接地气!

下面请看榜单具体数据:

首先,可以发现,城市综合实力排名榜单与GDP排名,存在明显的差异化,就把北京和上海来讲,上海的GDP明显高于北京,但是通过五大维度的数据分析,上海的排名只能位居全国第二,总得分比不上北京,这是因为北京在教育和交通两个维度的数据表现力方面,明显高于上海,所以,总得分领先上海。

其次,广州和深圳相比,深圳的GDP是高于广州的,但是广州的城市综合排名高于深圳,这是因为深圳在教育指标上,与广州差距太大造成的,可以说,高等教育一直是深圳的一个短板,作为一线城市深圳,没有一所985、211高校,但反过来看,深圳的城市竞争力得分是100,这是因为深圳在人口吸引力、常住人口增量、资金增量、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数据方面,领跑其他城市。

最后,可以发现,武汉的排名是非常靠前的,仅次于北上广深,但是武汉的GDP只能排在全国第9,为何城市排名可以排在全国第5呢?蒋老师认为,这就好比木桶,GDP只是木桶的一个板,而决定木桶能装多少水,主要还是看城市有没有明显的短板,目前来看,武汉没有明显的短板,不管是GDP、教育科研医疗、交通、城建水平还是综合经济竞争力,武汉都是位居全国前列的,所以,武汉在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中,位居第五位。

综上所述:

城市排名,不是看某一个指标,而是通过对比GDP、教育科研医疗、交通、城建水平、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五大指标决定的。


蒋昊说经济


以GDP总量为主,参照人均GDP为辅

  • 先看看以人均GDP


  • 前十名依次是:东营市、深圳市、鄂尔多斯市、无锡市、苏州市、南京市、北京市、佛山市、上海市!

  • 东营市、鄂尔多斯市比北京、上海强可定不合理

  • 再看GDP总量

  • 前十名分别是:上海市、北京市、深圳市、广州市、重庆市、天津市、苏州市、成都市、武汉市、杭州市!

  • 一个城市赡养老人和抚育人口极少,缺乏社会功能,就好像一个军营,全是壮劳力,同样实力不强;

  • 这种城市的比哈尔滨、重庆等拥有大量农村人口本质更可怕!

  • 类似深圳、东莞、苏州等城市,实质上是没有将流动人口父母、子女计算在内的超然城市

  • 人均GDP、GDP总量背后主要看劳动力人口平均GDP更可靠!


天佑中华紫气东来


GDP仅仅是城市排名所参考的众多数据当中的一项,教育、医疗、交通、城建、科研、旅游等很多数据都要参考。

因此GDP固然重要,但并非唯一。重点是很多人至今都没搞清楚GDP是什么意思,就开始通过GDP排名优势去嘲讽一些经济体量较小的城市,这着实令人啼笑皆非。

什么是经济强市?是GDP规模和人均GDP双高城市,我们首先看下16个万亿俱乐部成员。经济规模与人均数据反差最大的是重庆,虽有两万亿的体量,但是人均值只有深圳的三分之一,上海的二分之一,仅比全国平均值略高一点点。

成都,在某榜单号称新一线之首,但是人均GDP在万亿俱乐部当中排名倒数第二,比大部分二线城市还要低,那么这能否算真正的经济强市呢?

通过图一能够看出,经济大市不一定是经济强市。强市必须是各种经济数据都名列前茅才能称之为强。毕竟每个城市的市区规模和人口规模相差很多,比如武汉以1100万人口实现了成都1600万人口的经济规模,那么谁的经济更强也就一目了然。

通过图二则能够感觉到,经济体量小的城市,未必经济就弱。比如鄂尔多斯和珠海的人均GDP比北上广还高,威海、中山则高于成都、郑州、大连这些大城市。

那么单纯的人均值较高,可以说明经济实力强,但规模却不大。所以这些小众化的城市能够拥有大城市的繁荣,但却成为不了经济强市,因为体量受限。不过千万别觉得威海、珠海这些城市没有竞争力,要知道人家只有一两百万人口,却能够做到很多五六百人口城市的经济规模,此等实力已经非同小可。

人均GDP能够体现的是和人均收入挂钩,当然这并非绝对,只是概率很大。

比如人均GDP较高的城市,人均收入普遍也都比较高,而GDP规模大、人均GDP偏低的城市,人均收入排名则一定不高。大概就是这样的逻辑,只不过数值差距没有人均GDP看起来那么夸张。

由于没找到2018年的完整数据,我们暂以2017年排名数据为参考。能够看出GDP排名靠前的很多城市都在人均收入榜单中掉队了,比如成都、郑州、西安等新一线,名次都在40名之后,重庆更是掉出了前100。

而GDP排名不高,但很多人均经济数据表现较好的中小城市却在收入榜单中排名较高,比如舟山、珠海、中山、嘉兴等等。

综上所述,综合实力排名不仅看经济,还要参考其他。而经济强市排名,不仅要看GDP规模,还要看人均GDP、人均纳税等等。经济总量大,但人均数据低的,可以称之为经济大市;经济、人均GDP双高的叫做经济强市;经济总量小,但人均GDP较高的,既不是经济大市也非经济强市,而是应该叫做经济繁荣城市。


城市发展报告


个人认为一定要看总量,我们先了解下GDP,GDP的意思是国内生产总值,那人均GDP其实就是平均到每个人身上你创造的价值,所以和你能得到多少并没有什么关系。

而且平均数是最没有用的统计方式,如果想看一个地方的真实水平你就算是看平均工资也不能看人均GDP。

举个例子,重庆3000多万人口,人均GDP并不高,但是他的人均工资水平还不错,至少配得上新一线的地位。再比如深圳人均GDP很高,全国前几,上海北京都没他高,但是上海和北京的工资却都比深圳高,消费也差不多。在举一个极端点的例子,鄂尔多斯人均GDP是最高的,但实际也就是三四线城市水平,工资也不高。

在城市排人均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个叫做主要城市人均GDP,把一些小城市去掉,这就说明他们自己也知道一些小城市人均排到了前面也说明不了什么,所以人均GDP是最没有用的,本身就是伪命题,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本来人均GDP这个概念就是西方社会在中国总量超过他们之后提出来给他们遮羞的,在二三十年前很少有国家和城市会比人均GDP这个概念。




Supremacy_Seamus


都不对,城市排名要按综合实力排名,而综合实力排名最权威的反应就是国务院对城市的定位。中国人均GDP低,丝毫不影响综合国力前三。你蛋糕不大,人均再高也是附庸,所以不能单一看GDP总量和人均GDP排名。为什么北上广深都是全国性定位?这就是答案,人家城市综合实力达到了。

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城镇体系规划设置的最高层级,最早在2005年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依据《城市规划法》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时提出。

2007年,由原建设部上报国务院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年)》中指出:国家中心城市是全国城镇体系的核心城市,在我国的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中心和枢纽作用,在推动国际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门户作用。国家中心城市应当具有全国范围的中心性和一定区域的国际性两大基本特征。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五大国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的规划和定位;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发函支持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的处于城镇体系第二层次的城市,是中国地理大区的中心城市。

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在所处地理大区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这种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教、金融诸多方面。每个大区有且只有一座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根据2010年2月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共有6个,分别是沈阳(东北)、南京(华东)、武汉(华中)、深圳(华南)、成都(西南)和西安(西北)

上述城市才是大陆综合实力最权威的,什么人均GDP和GDP总量都是狭隘片面的。根据国务院2016年城市定位划分,北京和上海是世界级定位,广州深圳和重庆是全国级定位,其他都是区域级定位。

北京:国际交往中心,我国政治文化中心

上海:国家金融中心,我国经济金融科创贸易航运中心。

深圳:全国性经济科创中心。

广州: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

重庆: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

天津:北方工和经济业中心。

武汉: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南京: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成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西安: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沈阳: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杭州:强省会,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

郑州: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一个人的天涯


G D P总量及人均G D P是国际通行指标,双指标才能反映省强民富

G D P总量广东>江苏(排名2)>山东>浙江(排名4)

人均G D P江苏(排名1)>浙江>福建>广东(排名4)

省强民富江苏第一,



晓风明月694


城市排名光看GDP或只看人均都是不对的,例如广州市的人均一直都超过北京和上海,难道说广州比它们强?幸亏广州人从耒都不会这样认为。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世界知名的政治中心。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制造业中心,科研中心和金融中心。两市又是医疗、教育最有名的城市!广州就算若干年后GDP总量达到它们的水平也绝对无法超越它们,广州人低调,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已的所在位置,广州人只有努力再努力。现在有些后耒居上的城市的头脑发热,北京上海根夲就不放在眼内,经常有人在头条里口出狂言,五年超东京,8年超纽约……,其实这些人真不知天高地厚。国内有些人声言要将广州踢出一线城市,说广州全靠外地人,说广州没有外地人就连三线城市都不如。哈哈广州人觉得排几线都无所谓,关键自已过的好就行。


车仔佬42104839


什么是GDP?

A村共有两家公司,汽车公司生产了10辆汽车,每辆值10万,扣除生产过程中的损耗和原材料支出20万,共计GDP80万,然后销售公司又将这10辆车卖出去了,加上工资,上缴的税收和利润30万,也就是A村GDP总量为110万。

GD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段时期内所生产、创造的全部产品价值+服务价值。

由于每个地区的产业配置业各不相同,所生产产品的价值与利润也不一样,以及地区上缴提留的税收比例也不相同,所以片面追求GDP总量其实对于某个城市意义并不大。相对而言,GDP比较适合衡量一国(地区)一段时期内的经济趋势。因为无论各行各业各种支出损耗,上缴税收最终都发生在本国范围内。

GDP与城市实力的对应关系

我们先来看两个例子:


广东惠州大亚湾国家级经开区,全区常住人口23万,GDP总量686个亿,人均更是达到29万元。从人均GDP来看,全国仅次于深圳南山区和广州天河区。然而这里的人均收入水平呢?是否也是国内前3?其区内综合实力呢?总量如此之高仅仅在于这里有千万吨级、百万吨级的石化和乙烯行业!高产出高价值而已,这就是产业配置对于地方GDP的影响。

同样的例子还有山东东营市,200多万人口,4100多个亿的GDP,人均GDP比北上广深还高,然而是否代表东营生活水准超过了北上广深?显然不是!既然GDP总量不能代表其综合实力,显然人均GDP同样也代表不了其生活水平。并不是人均GDP越高,相应人均收入也就越高,上文大亚湾29万的人均GDP,并不表示大亚湾人人29万一年。

城市排名与综合实力

城市排名GDP总量只是众多指标之一,其他还包括城市建设水平,交通枢纽性,科教文卫,可持续发展力等等诸多衡量因素。当然,通常来看一个城市综合实力越强,越能吸引各种高利润、高附加值的产业、行业进入。

还是以A村为例:虽然汽车公司GDP总量80万,销售公司30万,并不能因此说明汽车公司综合实力强过销售公司,只是因为其生产商品单一价值更高而已。如果这时旁边有一家B村,吸引了两家汽车公司,两家销售公司,共创造GDP80万,那是否意味着A村一定强过B村呢?因为GDP总量更高啊?显然不能!B村在村两头都修了马路,通了公交,盖了酒店,搞了绿化,和超市,又创造GDP10万,并且在外地客商都众口相传B村更值得去(城市软实力)。这个时候如果排名其综合实力,毫无疑问是B村更强。

GDP总量究竟还有没有意义?

这样看来,GDP总量岂不是没什么意义?当然不是!因为一个城市不可能具备所有的优势,容纳所有的行业和工业体系,片面追求总量意义不大,所以才得综合多方面的指标来加以衡量。但国家又不同,通常一个国家工业体系相对完善,这个时候的量变才能产生质变。以印度和加拿大为例,虽然印度国内发展水平远不如加拿大,但其量变所产生的综合实力显然足够碾压加国无数回。

附一份按GDP总量来排序的城市榜单

例如排名第13的无锡能和西安比综合实力吗?显然不能!所以无论总量或人均GDP都不是城市排名的唯一标准。


极度深寒


就拿安徽省来说吧,人口最少的铜陵一百多万人,人口最多的阜阳一千多万人。在一起拿gdp总量来衡量发展的好坏简直就是胡闹!皖北地区更是300多万人的蚌埠和1000多万人的阜阳gdp总量相当,阜阳总量略高一点,然而人均gdp蚌埠是阜阳的3倍!你说谁发展的好?


gaolei333


“城市排名”这个概念比较模糊,到底是哪方面的城市排名?如果是城市GDP或者人均GDP排名,那么不看GDP总量和人均GDP数据,那还能看什么?而如果是其它排名,比如人口排名、城镇化率排名、综合实力排名等,需要看的指标就不同了,因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GDP和人均GDP只是经济指标中的其中之一,并不代表全部。有些人唯GDP论英雄,GDP排名就代表综合实力的排名,这肯定是不对的。综合实力涉及到很多方面,经济只是其中之一,政治、科教、文化、医疗、交通、城建、旅游等很多数据都要参考。深圳的GDP已经超过广州,但深圳的综合实力仍然不如广州;南京的GDP虽然远不及苏州,但纵使苏州经济再强,真正的挑大梁的还是南京。2018年中国主要城市综合实力排名如下表: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GDP总量可反映一座城市的经济表现,还可以反映城市的实力与财富。截止2018年,中国已经有16座城市跻身“万亿俱乐部”。其中上海、北京已经跻身“3万亿俱乐部”,深圳、广州、重庆跻身“2万亿俱乐部”。随着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进入“万亿俱乐部”行列,而上海、北京、深圳、广州等城市也将会向更高的“俱乐部”迈进。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人均GDP是衡量一座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截止2018年,中国已经有15座城市的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分别是深圳、东营、鄂尔多斯、无锡、苏州、珠海、广州、南京、常州、杭州、北京、长沙、武汉、上海和宁波。国际组织认定,人均GDP2万美元以上,就是初等发达国家;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就是中等发达国家。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已经有15座城市达到初等发达国家水平,这15座城市的总人口约1.45亿。

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未来我国城市无论GDP总量还是人均GDP,会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