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瑞典应对疫情的方案,有没有可能是最科学的呢?

特斯拉2019


这本就不是科学与否的问题。

英国和瑞典不再对轻症患者检测,其中原因,政府自己已经公开表明了,这一点其实也是一种勇气,好歹尊重了民众的知情权。

再说说这么做无关乎科学。任其自然发展,凭借自身免疫,能挺过去的就是胜者。这种方式,应对每一个,每一种疾病或者病毒都可以。无非就是自生自灭嘛!这难道是科学的结论?

一定不是的。只不过是借着科学家的嘴说出来,并再包装一下,把一个自然生长说成一门概率的学问。其说到底,就是政府无力干预。

全球爆发疫情,就是一个难题。而各个国家就是一个个考生,每个国家都会给出不同答案,中国率先交了卷,而且看上去,考的还不错,那么后边的考生压力就有了。何况关乎人命,政府总得做点什么,再不济也得出来说点什么。这就有了英国的做法。

有人说,英国的做法听上去是那么回事,像是挺科学的。何为科学,科学的研究又意义何在呢?不能用科学服务人类,而是靠人类自身挺过这一切。没错,自身形成抗体的确会避免再一次遭受病毒入侵。但抗体也是有期限的,而且前提是你得能抗过去。再者,RNA病毒的变异性很强,即使自身形成抗体,但一样也可以作为一个携带者,那么更危险,全国人民都行成抗体,那可能没有被病毒消灭之前,民众会因为丧命的恐慌做出什么事来?

最后,感谢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不管英国做法科学还是不科学,我想,远离病毒才是最欣慰的!


60年代的90后


恕我直言,如果大家都真的认为英国、瑞典应对疫情的方案是最科学的方案的话,那不如让人类重新回归到原始社会去好了。

英国人真会玩幽默,他们的这种想法,跟他们的老先辈、十八世纪的达尔文的研究成果何其相似,不就是适者生存嘛!

不检测、不设防、不阻止,也就是说管它疫情不疫情的,管它新冠老冠的,一切日子、生活照旧,至于到底谁感染、谁不感染,到底谁病愈、谁病亡,同样是管它呢。总之,一切听天由命,一切由上帝来安排。

这跟原始社会有什么区别嘛,可见他们的想法多么地原始,几乎可以原始到比达尔文时代还要早。任由全民感染,病好了、扛过去了,自然获得免疫抗体,这当然妈;可是,如果病不好、扛不过去,那可就直接从地球上消失了呀。

这是哪门子的科学嘛?毫不客气地说,谁要说英国、瑞典的应对方案是最科学的,那将是天底下最大的笑话。如果这种事情也称得上是科学的话,那天底下的事,就几乎再也没有不科学的了。

这种情况,根本就是不作为,或者说是无能力去为。很多网友说,这不就算是我国古代先圣“老子”的“无为而治”嘛。但老子的无为而治,可真不是完全不作为啊,它强调的是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而不是什么都不做。

俗话说,疫情无国界、病毒无国界,且病毒无孔不入。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传染性极强的新冠肺炎病毒,所以,全球、全世界各国应该联合起来,共同抗疫,共同应对,共同战胜疫情。否则,人类的抗疫防线一定会被病毒扯得七零八落,让自己遭受其害。

其实,英国、瑞典的应对方案,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拿国民的生命作盾牌,让穷人、社会底层、老幼体弱者直接面对死亡,得不到社会、政府应有的扶助,这显然是有违社会伦理道德的。

或许,这就是老牌欧洲人传统的“精英”思维在作怪,他们的方案将这种思维暴露得清清楚楚。可恨的是,一直以来,国内不少公知常常为西方摇旗呐喊,面对这次英国、瑞典的抗疫方案,不知这些公知们的内心,是否会感到愧疚和不安呢?


深秋曲豆


近日英国和瑞典纷纷放弃对轻症患者的治疗,将医疗主要的医疗资源转向重症患者,推行“群体免疫”措施,希望借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然法则去抗击疫情 。(英国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朗斯表示需要60%的英国人感染病毒,才能使整个英国民族对新冠肺炎产生群体免疫,进而防止疫情的继续扩大)

至于英国和瑞典做法到底可不科学?目前尚且不好定论,但这个办法应该是最符合两国国情的。

首先要明确一点,新冠肺炎病毒的威胁确实很大,致死率也很高,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危害不大,各国政府也不用这么紧张。

不过新冠肺炎也确实有自愈的可能,而在进行药物辅助治疗的情况下,不少年轻人是能够在家把病情给扛过去的,因此英国和瑞典才让轻症患者在家自行隔离。

而更重要的是,英国和瑞典现有的医疗条件不足以应对如此众多的患者,这么多人涌入医院不仅救治不过来,还会影响岛其他病人,索性让轻症患者拿药回家,集中全力救治重症患者,这样还能有所兼顾,不至于顾此失彼。

除了医疗能力有限以外,英国人和瑞典人对疫情的漠然才是让两国政府最为头疼的事情。即便意大利的例子就摆在面前,英国人仍然认为新冠肺炎只是一次流感而已,根本不介意,各种活动照常举行,学校也拒绝停课,甚至告诫不来上课的同学将被扣学分,搞得留学生们都快疯了。

对此英国政府也非常无奈,最后就用了一招激将法。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3月12日的记者发布会上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是“一代人面临的最严重的健康危机”,他强调将新冠病毒与季节性流感相比较是错误的。(鲍里斯发表讲话)

鲍里斯接着又说道:

“我必须对你们和英国公众说实话,将有更多人死去,越来越多的英国家庭将会痛失亲人。疫情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蔓延,这是不争的事实,人们应当做好准备,以应对在未来几个月,疫情造成的恶劣影响。”

鲍里斯此言一出,立即触动了英国人的心弦,一听说真的可能会死人,往日天不怕地不怕的英国人终于“怂了”,第二天大街上的人就开始明显减少。(伦敦街头的行人减少了很多)

总的来说,英国和瑞典的“集体免疫”实属无奈之举,他俩也很难复制中国的经验,于是只能作出如此决定。

当然,英国政府和瑞典政府自己本身也有许多问题。例如至今还不禁止大型集会,不给学生放假,这都进一步助长了疫情的扩散。


千佛山车神


英国的防疫策略是让病毒缓慢传播:慢慢地让大部分人都得病,从而获得群体免疫力。这个策略看起来是令人惊悚的,然而英国人自己提出来一套理论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减缓新冠病的毒传播,但不彻底终结它,而选择让大部分人得病,最终许多人可能会转为重症,但几乎所有人都会最终康复。英国政府这样做是为了获得群体免疫力,也就是到一个时间点时群体中大部分人都已得过病了,也就因此获得了免疫力。这样一来这个疾病也就不会被继续传播给其他没得病的人了。目前瑞典也已接受了与英国大致相似的防疫策略。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新闻处发言人埃里克·伯格隆德于11日深夜表示:斯德哥尔摩地区正在减少新冠病毒检测人数,从12日起对怀疑自己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停止检测,只对已入院者和高危人群进行抽样。如果单纯从生物学的角度而言:也不能说这种寄希望于群体免疫力的方法是不靠谱的。动物在自然环境中没人给看病,即使是我们人类的医疗技术也不是自古以来就像现在这样发达。事实上动物以及缺乏医疗技术的古人在很多时候是不得不采取依赖于自身免疫力与病毒博弈的。历史上很多传染病只要得过一次的人就会产生抗体,之后这个人就再也不会得这种病了。

在中国历史上康熙之所以能继承皇位在相当程度上就是因为他曾得过天花,所以孝庄太后和满洲八旗贵族认为选择玄烨(日后的康熙皇帝)可以大大避免病亡早夭的可能性,更利于维持朝政的稳定。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病毒可以视为是一个载体或者说催化剂:病毒会杀死很多被感染的物种,而活下来的物种从此就会对这种病毒形成抗体,于是物种的进化就通过这种方式得以完成。事实上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细菌、病毒并不少:其实每天都有数以亿计的病毒落到每一平方米的土地上。这听着似乎是一件令人恐惧到头皮发麻的事,然而实际上却并没我们想象的那么恐怖。

生物的进化历程本身就是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人类和动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针对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细菌、病毒进化出了一套免疫系统。事实上我们的身体每时每刻都在与侵入我们身体的细菌、病毒战斗:首先我们的皮肤会对细菌、病毒进行第一道防御。如果这一道防御关卡失守了,我们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就会消灭入侵的细菌、病毒。万一这第二道关卡也失守了,那么我们还有第三道关卡——这就是我们的免疫系统,就像我们打的疫苗一样会产生针对性抗体,一旦发现立即消灭。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病毒其实并不少,然而我们却并不会因为这些日常接触的病毒而致病,这就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对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病毒已具有天然的抗体。

然而当我们的免疫系统不断进化之时病毒也从未停止过变异,因为病毒也需要通过不断的变异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于是人类与病毒之间就展开了一场无休无止的博弈。以当前的新冠病毒为例:尽管这种病毒和当年的SARS病毒同属冠状病毒,但这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病毒,就像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也不能被视为同一个人一样。由于这是一种新型病毒,所以我们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在此之前是没见识过这种病毒的,所以感染后我们自身免疫系统就出现了识别慢、启动慢的现象,从而导致病毒在人体内呆的时间长,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大。

我们其实可以这样理解:常规病毒对人体是明火执仗入侵的敌人,于是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在战役一开始就为抗击入侵而充分动员了;相比之下新型病毒就像是潜伏在我方阵营的特务,当我们的免疫系统识别出有”特务“混入人体时再做出反应其实就晚了。那么在见识过这种新型病毒后我们的免疫系统就逐渐对其形成了一定的识别机制。所以历史上每次瘟疫过后都会导致大量人口死亡,而活下来的那部分人就会具备更强的抵抗力。为什么当欧洲白人殖民美洲时作为美洲原住民的印第安人会因感染白人带来的病毒而大规模灭绝呢?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的说法是印第安人对欧洲人带来的病毒不具备免疫力。

然而病毒的传播不该是双向的吗?如果说印第安人无法适应欧洲人带来的病毒,那么欧洲人就能适应印第安人身上携带的病毒吗?其实欧洲人在殖民美洲的过程中也有一部分人染病身亡,然而他们却没出现像印第安人那样的大规模灭绝现象,难道说是因为欧洲人具备比印第安人更强的免疫力吗?事实上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因为在欧洲的大航海时代到来前欧洲人曾经历过一场浩劫:在1348年—1350年的三年之内欧洲有近3千万人因黑死病而失去生命,以致于当时的欧洲人一度怀疑世界末日即将到来。然而熬过这场浩劫的欧洲人却因此具备了更强的身体免疫力;相比之下印第安人长期生活在一种封闭状态中,所以他们对病毒的抵抗力是低于欧洲人的。

如果某个国家放弃抗击疫情,让国民纯粹依靠自身免疫力硬抗是不是会获得全民免疫呢?理论上当然是这样:因为缺乏免疫力的人都凉凉了嘛,那么剩下的当然都是有免疫力的人啊。然而这样做势必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英国人预计这样做可能会导致60%的国民被感染。英国的人口大约是3960万,也就是说会有近2400万人被感染。目前我国在医学干预情况下感染者的病死率在3%左右,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势必会大大增加这一比率,所以意大利现在已达到了6.8%。如果我们取我国和意大利的平均值4.9%进行计算,那么英国需要为采用放任模式取得全民免疫付出的代价是近120万人死亡。当然4.9%的死亡率还是比较高,那么我们给英国打个对折也有大约60万人死亡。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英国在二战中的死亡人数大约是40万。如果英国采取完全放任的模式应对新冠疫情,那么可能会导致一场相当于二战一样杀伤力的灾难。动物因为环境的限制而只能适应自然淘汰的丛林法则,然而如果我们人类如此行事与动物有何区别?古人由于医疗技术的制约有时也不得不无奈地接受自然淘汰的命运,然而如果我们现代人仍要如此行事,那么我们在过去的千百年中发展医疗技术的意义何在?尽管从纯粹的生物学理论上而言:最终一定会有人扛过去,然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完全接受这种自然淘汰的丛林法则吗?我国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地区在最高峰也只有几万名确诊患者,而英国的防疫模式却已在预计可能需要付出两千多万人患病、几十万乃至几百万人死亡的代价。

武汉在几万人患病的情况下已导致医疗床位饱和,以致于我们不得不从全国各地调集医疗力量驰援武汉,以致于我们不得不在几天之内新建了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座医院。即使如此依然无法满足床位需求,所以我们又新建了很多方舱医院。那么英国的医疗资源足以应对可能导致两千多万人患病的局面吗?两千多万人患病后谁去供应粮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呢?英国的经济体系能承受这样的局面吗?届时英国可能会出现四处抢购的现象,也可能因为买不到食品而导致一些混乱,越来越多的社会治安事件在短期内会集中爆发,那么英国的警察系统足以应付这样的局面吗?英国、瑞典是否把这些问题都纳入到考量中是我们不得而知的,然而他们无论做何选择都是我们所无法控制的。

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有两点:一是加强我们的出入境管理,从而杜绝境外疫情输入;二是呼吁我国滞留在瑞典的公民自觉在家隔离,因为减少与外界接触就是减少感染的机率。我们不是没能力或不愿意接回滞留在外的中国公民,这在之前的利比亚撤侨、也门撤侨中已得到了充分证实,然而在当前疫情形势下我们有必要对国民的健康安全负责。在当前形势下不流动是最大的安全、不出门是最好的保护。目前国家即使展开撤侨工作也只能视各地具体的疫情形势分批次的有序展开,不宜大规模操作。我国驻瑞典大使馆可以针对瑞典目前的疫情形势对我国在当地的公民提供生活物资和医疗服务方面力所能及的帮助。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英国、瑞典应对疫情的方案,有没有可能是最科学的呢?只有可能是伪科学!

先来看一下,3月16日李兰娟院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怎么说:

1. 一些国家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提出的“群体免疫”观点, 是对老百姓不负责任的做法。

2. 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和借鉴。


一. 英国、瑞典应对疫情的方案。

1. 英国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希望通过约60%英国人感染轻症新冠肺炎,来获得群体免疫。同时宣布不再检测和确诊新型肺炎患者,中轻症患者自行隔离等。

2. 瑞典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声称已经没有可能阻止新冠疫情在瑞典的传播。同时宣布不再对轻症患者和疑似患者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检测。

二. 英国、瑞典目前的抗疫政策是投降政策。

1.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家都在从协力抗疫。早期疫情严重的中国,之后疫情严重的伊朗、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甚至是美国,即使大量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但是大家都抱着一个必胜的信念去战斗,这些都是科学的决策。


2. 英国、瑞典的疫情没有上面提到的国家严重,而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时,却早早举手投降了。就英国的“群体免疫”而言,6600万的总人口,60%的病毒感染率,就是大约4000万人,3%的病毒感染致死率计算,就是120万人的生命。那么多鲜活的生命,看着他们痛苦死去,这是科学吗?!


三. 积极面对,合力抗疫才是科学的防疫决策。

1. 科学的抗疫决策,应为民众的健康和生命着想,以民众的利益最大化为首要。武汉疫情爆发之后,党和国家以“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口号来号召和组织全国人民积极进行抗疫,这才是科学的抗疫决策。


2. 抗疫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是全球的事情。英国、瑞典的消极抗疫政策会害了本国人民,也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的抗疫实施,相信两国的民众不会就此答应。


结尾语:希望英国、瑞典能早日回到抗击新冠肺炎的正确道路上来!


沧海人间


最合理的治疗方案应该是尽快控制疫情,用最大的努力让病毒减少扩散,然后收治病人,治疗患者,如果说医疗系统控制不了这么多人的话,政府应该起一个带头作用,让这些人能够认识到这种病的严重性。



而不是政府直接跟民众说,为了保证你们的人权,我们选择拒绝关闭公众场合,学校也照常上课,政府的这种行为会让一些人觉得在这种看似民主的表面背后,实际上是反映了这些政府在应对重大事件时的无能,所谓的群体性免疫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那些年纪大或者有基础病的人,他们的身体条件不太好,免疫力也不强,很容易成为病毒的目标。



现在我认为西方国家眼中最科学的方法应该是“眼不见为净”,现在他们采取了四不政策,就是不检测,不收治,不隔离,不公布,估计这些政府也是怕公布数据以后会引起社会恐慌,而他们现在又没能力收治和隔离,所以干脆就不公布了。

现在并不能说这种以死亡为代价的前提的群体性免疫是科学的,英国首相在发布群体性免疫政策的时候,也表示会有一些家庭成员提前离开,这就意味着几乎所有感染新冠病毒的家庭,家里的老人都有可能会去世,而最近正在积极救治的意大利,它的报纸上,平常只有一页半的讣告,现在已经上涨到了十几页,上面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可以说现在的疫情真的是非常严重,意大利政府如此积极地抗击疫情都发展成这个样子,倘若意大利和瑞典也确诊的话,恐怕他们的确诊人数和国家公民的比例不会差太多。



这种以人命为代价的方式如果是正确的,那么我国一开始就不会花这么大力气,让全中国十几亿人都待在家里不出门了,当年的非典,现在的新冠肺炎,我们都采取了相应的政策去和病毒做抗争,事实证明我们是正确的,科学的。


现在西方国家采取这种措施,并不是因为这一种措施是正确的,而是因为西方国家的疫情已经失控,他们从阻碍疫情扩张到现在延缓疫情发展,已经错过了这两个阶段的黄金气,剩下来的只能是听天由命,最后一个办法只能是选择这种群体性免疫,别的也没什么办法了。


风云一点通


不是科学不科学的事情,而是人道不人道,应该不应该了。意思就是,来来来大家都把病毒带回家分享给家里所有人,争取全国感染,我们就该干啥干啥,最后活下来的都是自己人,然后满世界的都可以乱跑了,反正这病毒我们已经有抗体了!这样不但不负责任,更是荒唐至极,明年如果再来一个新病毒,他们还要全国试试?这个病毒毒不死,下一个就不一定,如果有全国有抗体了,病毒还会变异。


无限穹奇


假如把这次的新冠肺炎比作是洪水灾害,世界各国在治水方面共给出了2种方案:

第一种是中国的“大禹治水”式自救,全国上下齐心协力生死与共,坚决遏制洪水向外蔓延;

第二种方案是英国和瑞典采取的“诺亚方舟”式自救,有钱人花钱买张船票上了方舟,贫穷的人只能沦为英国政府口中60%的“感染群体”,等贫苦的人群有了抗体,有钱人再下船重建家园。

英国提出的“群体免疫”方案解读

咱先看看英国提供的方案是怎么样的?根据英国政府发布的抗疫规划,整个疫情控制分为4个阶段:遏制、延缓、研究以及缓解。随着英国本土确诊数量的增多(目前确诊1395例,死亡35例,昨日新增251例),英国政府12日宣布疫情遏制阶段已经失败,目前进入第二阶段,即延缓阶段。

首先,这个“延缓阶段”怎么解读呢?

延缓阶段也就是利用“群体免疫”策略,尽可能的把疫情高峰期出现的时间延后,错开流感季节。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把普通流感高峰期和新冠病毒的爆发期给错开,避免医疗系统因为就诊人数的增加而瘫痪。

下一步我们讲讲英国政府所提到的“群体免疫”是什么?

通俗来讲,由于新冠病毒的致死率并不是很高,所以只要有越来越多的人被新冠病毒所感染,就会有越来越多人在感染后痊愈,而这部分治愈的人就会天然产生对病毒的免疫力,也就是抗体。只要获得免疫力的人足够多,病毒就很难再向外传播。

那么,上文中的“足够多”具体需要多少人才能达到效果呢?

英国专家通过仿真建模计算,当总人口中60~70%的人被感染并康复后,群体免疫效应就会显现,病毒再次爆发的概率就大大降低。

英国政府提出的“群体免疫”是否有科学依据?

“群体免疫”并非是笑谈,确实是有其科学依据,可归纳总结为达尔文先生提出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学说。毕竟,病毒的致死率并不高,在这次病毒的侵袭下,绝大多数的人会生存下来,这部分生存下的人就会产生天然抗体,保证下次病毒来袭时不会得病。只有小部分的人群因为体内没有相应的酶或者免疫力低下,就会被病毒所淘汰。按照这种理论,英国经过几代人的繁衍,全民就会有对病毒的天然抵抗力。

但是,在医学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仍然依靠原始的“自然选择”去面对病毒,说出去多少有点贻笑大方了!

这种方式说好听点就做自然选择,说难听点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群体免疫”的后顾之忧

第一点,我们假设上帝光顾了大英帝国,英国所提出的“群体免疫”策略侥幸成功了,这有什么后果吗?
我们知道,英国目前大约6600万人口,按照“群体免疫”策略中70%的人口需要被感染病毒来计算,则英国会有超过4700万人感染这种病毒。

而当前新冠病毒的死亡率为您2.3%,重症率为19%,而且英国老龄化问题特别突出,英国的死亡率可能会远超过3%,这时就会造成100多万人死亡和800万重症患者。

请问,面对如此之多的患者,英国的医疗系统如何运转?

要知道,武汉在这次新冠病毒中最高峰是“仅”上万人感染,就征用了全国的医疗物资,数千名医护人员驰援。英国的动员能力低下,在上百万人的求救下,医疗系统百分百瘫痪。

第二点,“群体免疫”真的会有效吗?

上述我们我们假设的是英国的策略成功了,但我们考虑一下,英国的方案会成功吗?

“群体免疫”成功的前提是新冠病毒不会再次变异,一旦病毒产生变异,这60%的人口产生的抗体将无法对“新病毒”有效,上百万的人口将为了这个愚蠢的策略白白牺牲,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不会变异。

而且,历史上群体免疫成功的案例往往是有疫苗辅助,然而不幸的是,到目前为止,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尚未研发成功。

总之,当前的新冠病毒的致病机理尚未明确,采取如此激进的策略是对大众生命的不负责。

政治和经济压力下的无奈之举

作为老牌发达国家,英国和瑞典难道没有评估过“群体免疫”的严重后果以及科学依据吗?我认为当然不是,英国拥有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等顶级科研机构,科学研究能力毋庸置疑,而英国采用如此消极的应对措施,背后可能是经济压力等多重因素考量。

综合下来,原因有三:

原因一:自由是西方国家最为看重的,速来有“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的传统,所以中国封闭式的隔离管理,在英国无法复制,这种情况下,很难做到隔离治疗,只能任由其发展。

原因二:新冠肺炎的治疗非常昂贵,而我国采用的是一经确诊政府全额报销的治疗方式,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也只有强大的国力作为支撑,才有检测和治疗的实力。而英国采用的是个人承担费用,政府无力承担全民治疗,所以最好的办法是继续落实自由理念,自生自灭。

原因三:英国是资本主义的起源地,推崇投入与回报的比例关系,这种高投入、零回报的“中国式”治疗,是无法被资本主义所吸纳的。

总之,英国和瑞典应对疫情的方案,完全没有现代科学依据,纯粹是在政治和经济压力下的无奈之举,这种消极的应对方案是对英国民众的极不负责!

相反,咱们中国采用的全民检测和全民免费治疗的方案,始终将人民的生命当做最宝贵的财富,这样的祖国谁能不爱?

这里是科学驿站,一个传播科学的小窝,欢迎关注~

科学驿站


英国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Patrick Vallance)教授关于“让感染扩散以造成群体免疫”的建议是极其荒谬和不人道的,他认为动员巨大的社会力量抗击疾病与少数人病亡相比,后者更具经济意义,甚至可能增强群体免疫。多么不可理喻!把牺牲人的生命与用经济成本去对比换算,亏有人想得出来。事实上,英国人民是不可能接受的。女王己经转移了,所以这可能更象是一个谎言或策略!吓跑了多少人了?美国,挪威,丹麦等还挺得住吗??!别轻信什么自动免疫的鬼话,更不要亲美英到不怕自己死去的地步了!

不要怀疑我国的做法,在疫病突发,危害程度不明确的情况下,中国的政府采取的全民阻击战最得人心,最有力量,最有成效!在当今世界,最有执政能力的国家只有中国。做为个人,应坚信党和国家领导力,坚信中国人民的民族素质,坚信国家有实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这己经是为很多事实证明了的。当然这还需要大家配合打好总体战,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


笃行者24721


他们在优胜劣汰,像动物一样遵循自然法则。这背后的代价不敢想象,惨度也不敢想象。

白色恐怖将笼罩所有人,每天肉搏病毒,还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亲人朋友倒在白色恐怖之中,而无能为力,经受身体与精神双重折磨。放眼处,哀鸿遍野,白骨森森,人心惶惶恐恐,不知下一个谁死去,也许很多贫民全家死亡,尸骨无收,暴露天野……

这就是一场战争,他们这种做法就是不抵抗,不做为,任侵略者肆掠横行……死去的是老弱病残,但这里也有(企业家,军事家,科研者,发明者……很多行业的尖端人物)结果如达尔文的进化论,进化了种群(体格)但代价太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