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誰更厲害?

又又聊歷史


在皇權面前再厲害的人,也不過是皇帝的看門狗。曾經夢想著能夠做人上人,到頭來卻發現不過南柯一夢。



明朝嘉靖,隆慶,萬曆三朝,是明代歷史上最波雲詭譎的時期。三個皇帝將近九十年的時間,竟然有將近六十年不上朝奇葩時期。

特殊時期,賦予了時代驕子展示自我的最佳時機。而這些歷史弄潮兒沒有一個浪費了歷史賦予他們的機會,一個個都活成了傳奇。

很遺憾這裡邊沒有夏言。楊廷和就不說了,畢竟中間隔著一個攪屎棍張璁。三朝元老,已經是傳奇。但沒有夏言,嚴嵩上不了位。


嚴嵩和夏言是江西老鄉,還比夏言年長兩歲。科舉更早。可歷史證明,笨鳥不一定先飛。政治天才夏言一路爬到首輔,嚴嵩先生還不過是個瞧不上眼的小人物。說夏言可憐老鄉,還是夏言想拉一個鄉黨排斥異己不重要。但能被夏言推舉為禮部尚書卻是嚴嵩此生最重要的一個臺階。當有一天他終於爬到夏言那個位置的時候。嚴嵩認真的告訴夏言,朋友就是用來出賣的,忘恩負義從來都姓嚴。

嚴嵩最大的成功是他終於有一天發現了嘉靖皇帝想要什麼。“忽智忽愚”、“忽功忽罪”,這是嘉靖御下的真諦。皇帝要的不是夏言一樣的目中無人的能臣,是聽話的佞臣。嚴嵩估計猶豫過名臣和姦臣區別。但他更需要成功。正直了一輩子快到六十歲的嚴嵩就這樣無恥起來。不能不說若要使人成功,必先使人變態這句話有點道理。

嚴嵩就這樣走上了一條康莊的不歸路。他坐著首輔的位置,幹著什麼也不管一心討好皇帝的工作。怎麼舒坦怎麼來。只要皇帝需要的,都是最當務之急的。如果他能這樣下去,估計可以幹到死。可惜,嚴首輔逍遙慣了就突然有一天腦袋抽筋,覺得嘉靖腦袋也和他一樣抽筋。漸漸不把嘉靖放在眼裡了。這樣的機會,被一個當了幾十年王八的徐階一下子抓住了。老小子,幾十年了。等的就是這一天。



同樣是夏言提拔的官員。徐階還記得夏老師對他的期望。徐階知道自己是夏言埋下的棋子,他也甘心做一個棋子。就像後來他也埋下了一個棋子一樣。徐階幾十年隱忍。看著夏言被嚴嵩搞倒,看著夏言被殺,看著嚴嵩,嚴世藩父子驕橫跋扈。烏龜政治學是敵不動,我不動,敵動,我也不動。所以徐階那些年一直也和嚴嵩父子一樣,給嘉靖皇帝寫青詞。徐階的文筆雖然不如嚴世藩,但比嚴嵩要好的多。和夏言不同,夏言是政治家。而徐階更像政客。本質上徐階和嚴嵩沒什麼區別。實際上,確是嚴嵩不幹事,徐階是等主人把不幹事的弄走,我再幹事。

嚴嵩在最得意的時候被徐階打小報告弄走了。無論是歐陽必進,還是藍道行扶乩奸臣說。嚴嵩都失去了嘉靖的寵信。這背後,都有徐階的影子。

執掌天下二十年的嚴嵩最後餓死了。徐階卻也沒好到哪裡去。熬死了嚴嵩,靠死了嘉靖皇帝,徐階本以為可以高枕無憂了,卻不想被隆慶皇帝的老師高拱給惦記上了。

高拱這個人,其實沒有什麼大毛病。他和夏言是有點一樣的。都是想得到權利幹大事的人。可高拱發現自己離最高權力始終隔著一個徐階。這對於咬尖的高拱來說是不能接受的。老子想幹事,還得像你徐階彙報。那是你乾的還是我乾的?所以說,政治家之間沒有敵我好壞,只有生死。其實當時徐階乾的不錯。但擋路了,你就得走。

徐階最後還是走了。灰溜溜的走了。走了還不算完,回家養老還差點被高拱因為侵佔田產被弄死。最後兩個兒子被搭配,他老人家也晚景淒涼。所以,搞政治的,到什麼時候都不要放鬆警惕。身後有無數刀子在虎視眈眈。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徐階走之前拍著他當初埋下的棋子說,小子,以後看你的了。而那個棋子,最終沒讓他失望。

張居正和高拱曾經是朋友。因為高拱認為這個人有和他一樣的抱負。可最終他倆還是分道揚鑣。因為政治抱負那條路上,只能有一個人走在最前面。

高拱狠做了幾件事。也充分發揮了他跋扈的性格。在高拱手底下做事,被他說的最多的,就是閉嘴,你閉嘴,給老子閉嘴。


張居正自然不甘心。你高拱什麼都幹了,我還幹什麼?你要名,我也要啊。你要建功立業,我也要功成名就!所以,歷史就是那麼簡單,徐階擋路被趕走,高拱擋路也被趕走。風風雨雨幾十年,唯一笑道最後的是張居正。可真的是他麼?歷史只是笑了笑,然後啐了一口唾沫。

張居正就不講了。太有名了。無論是一條鞭法,考成法。還是歷史地位,功績,他在明朝大臣之中,我都排他第一。就算曆史排名。我都私自排他進前五。(個人喜好,隨便噴,我寫的我樂意)

就這樣,數十年間,從夏言到嚴嵩,到徐階,到高拱,到張居正。歷史是驚人的相似。這些人最後的命運就是誰想幹事誰最慘。張居正最慘,老孃都被餓死了。夏言也是人頭落地。高拱很幸運,是因為想幹事沒給機會幹,被張居正接盤了。所以他老死家中。但對於他這種有抱負的人來說,老死家中是對他最大的懲罰。徐階和嚴嵩本質一類人。徐階兒子被髮配,晚景淒涼,嚴嵩兒子被殺,最後餓死。


綜合來看,刨除夏言,張居正還是第一,其後是徐階,無論怎樣他扳倒嚴嵩才給了後邊人的機會。然後是高拱。高拱最大問題是吃獨食,吃相太難看。而且時間給他太少,這個責任主要在隆慶皇帝沒挺住。嚴嵩一定是最末尾的。奸臣傳不能讓他白上。而他享福二十年,年紀最大,也算他賺了。

總之,時代賦予了天才弄潮的機會。天才們都把握住了機會在歷史上留下足跡。可惜在那個奇葩的年代,在厲害的弄潮兒,也都會被溺斃。張居正之後,明朝再無風雲人物。歷史的巨輪,已經開到了懸崖一側,傾覆只在一瞬間!


君箋雅侃紅樓



晚明時期的政壇,充滿了黨爭,傾軋,構陷,彈劾,用風雲詭譎這個詞來形容可以說恰如其分。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先後擔任過內閣首輔。能做到這個位子的人,沒有一個是平凡的角色。

許多人可能受影視劇和文學著作的影響,獨尊張居正,而把嚴嵩視為無道奸臣,對於徐階和高拱似乎並無過多評價。實際上這四位大臣曾經一起共事多年,相愛相殺難解難分,而每個人執牛耳時,都有所作為,自然,也幹過許多齷齪事。我按照他們執政的先後簡答一下,不對的地方各位再補充。

嚴嵩,位列奸臣傳,很難翻身了。但是歷史上的嚴嵩,絕對不能只用奸臣二字概括。

嚴嵩是給嘉靖擦屁股的人。嘉靖妄想長生不老,幾十年不臨朝政,躲在深宮之中玩弄平衡牽制之術,治國理政全靠嚴嵩為首的內閣支撐。嘉靖帝揮霍無度,大興土木,生靈塗炭。嚴嵩既要搞錢討好主子,又要兼顧抗倭抗虜,又要兼顧民生,其實是很為難的差事。電視劇裡面嚴嵩自稱為皇上遮風擋雨幾十年,並非浮誇之詞。但是嚴嵩父子把持朝政,黨同伐異,這是鐵板釘釘的事兒,沒有什麼好翻案的,此外他們不敢向皇帝直陳時弊,曲意迎合,給人民 帶來深重災難。通常的說法是嚴嵩貪汙兩百萬兩白銀,實際上嚴嵩倒臺之後,翻箱倒櫃也沒湊足這個數量。貪汙是事實,數據有誤差,說明徐階一派彈劾參本的時候有誇張之處,實際上這幾乎是明朝政壇一大通病,為達目的,不惜撒謊,誇大。

徐階,隱忍多年的忍者神龜,最大的歷史功績,似乎就是扳倒嚴嵩。

在影視劇裡面,似乎徐階,高拱,張居正是“一夥的”,實際上最後還是各懷心思。徐階是個熟練的政客,也和嚴嵩一樣寫的一首好青詞,很會察言觀色,討好嘉靖。但是最後因為與高拱不合,唆使手下爪牙言官將高拱彈劾。此外晚明時期權貴侵佔土地嚴重,徐階一家就佔有松江18萬畝良田,堪稱地方一霸,這些都是無法抹殺的歷史汙點,後來僅海瑞就讓徐階吐出了幾萬畝良田。

高拱在電視劇裡面一直是一個嫉惡如仇的火藥桶形象,實際上他還是一個銳意改革的能臣。

今人只知道張居正改革,卻不知道張居正改革其實是高拱改革的正常延續,用學者韋慶遠先生的理論,

隆慶和萬曆年間的改革其實是一個事物的兩個不同階段,高拱主導的隆慶改革是第一階段,張居正主導的萬曆改革是第二階段。

整飭吏治、加強邊防、整飭司法刑獄、興修水利、推行海運、改革中央和地方軍政人事制度,重點推行清丈土地和實行一條鞭法、恤商惠商等多種政策方略,都是在這個時期出臺,並且立竿見影地取得過成果。當然了,高拱的缺點是居官自傲,心胸狹窄,打擊報復。復出之後瘋狂打擊當年參劾自己的徐階同黨,搞得雞飛狗跳。後來權傾天下的時候又和張居正產生矛盾,逼得張居正出手,把他扳倒。

最後說張居正,不少人說他是改革家,他取得的偉大成就,建立的個人功業有目共睹。不過有位學者特地撰寫文章,認為張居正不是改革家,只是當時一個能臣而已。

當然了,張居正主導的改革,加強集權,鞏固國庫,的確是延續了晚明陽壽。但是因為觸動了大地主階級和王權的利益,最後必然會遭到反撲。此外,張居正也是一個玩弄權術的高手。再高拱桀驁不馴之後,張居正聯合馮保,輕鬆扳倒高拱,成功上位宰相。只可惜身後下場太慘,典型的工於謀國,拙於謀身

總結:若論權謀,張居正,嚴嵩高明;

若論隱忍,徐階第一;若論改革才能,高拱,張居正傑出。


鐵錘文史


明朝的內閣不過是大明皇帝的秘書班子而已。首輔厲不厲害,其實不在自己,而在皇帝。

雖然明朝內閣有自我“新陳代謝”的一套制度和潛規則。比如要進閣必須當過庶吉士,進閣之後,必須按照考中進士的時間來論資排輩,出過一次閣再進閣就必須往後排。



但是在嘉靖皇帝的馴化下,根正苗紅的楊廷和竟然被一個補考的二甲進士張璁給取代了。

關鍵還不在張璁原本連進閣的資格都沒有,而是最終”幹到死”,嘉靖還不讓退休。是張璁比楊廷和更厲害嗎?顯然不是,而是張璁的服務更讓嘉靖滿意。因為”大禮議”的過程中,張璁站對了位置。

夏言曾經被稱為嘉靖朝的“良知”。


通過自己的努力,實實在在的政績一度俘獲嘉靖的芳心,然而權勢日盛,不遂嘉靖之意之時,便遭同鄉跟班小弟嚴嵩誣陷,最終下場悽慘,身死家滅。

嚴嵩一開始就是”權奸”麼?非也,年少之時的嚴嵩是神童,劉瑾當權的時候,正直少年,無意官場。


在的大禮議之時,義正辭嚴,指出嘉靖的過分之處。然而多年世俗磨練之後,嚴嵩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勾結內監,在夏言背後捅刀子。是因為他們有仇嗎?不是,而是嚴嵩明白了嘉靖的需求。所以嚴嵩可以獨霸首輔20年。《明史》對他的評價“惟一意媚上,竊權罔利”。是的,不這麼做,嚴嵩就是夏言。

”千年烏龜”徐階的隱忍術可謂登峰造極,硬是“舔”了嚴嵩十餘年。


有幾個極端案例,能把你看吐了。像嫁孫女這種事情,都不能算是事。嚴嵩過生日的事,那才叫登峰造極,對待祖宗也未見如此吧!然而徐階不出手,但一出手那就是殺招,嘉靖對嚴嵩是有感情的,再也不會有一個首輔對他如此面面俱到了。但是對於嚴世蕃佔據有王氣的地,勾結海盜,那是要奪自己的權啊!所以不得不下殺手了。嚴世蕃臨行前估計覺得自己很冤,玩了一輩子鷹,被家雀啄了眼睛。


要上位,清算自己上一任已經變得不可避免了。在嘉靖年間的權力舞臺上,即要留權力後門,又不允許首輔們擁有安全退出機制。這就是嘉靖的可怕之處。

然而在嘉靖朝培養出來的人精們還將繼續登上權力的舞臺。

按說高拱資質相對於其他任何一個人都可謂資質平平。


本來給一個坐冷板凳的藩王當家教,早就被權力邊緣化了。但是裕王的運氣爆棚,上位之後,把這個老年憤青推上了歷史舞臺。若是嘉靖再多活幾年,高拱怕是要走在嘉靖前面,然而幸運的是隆慶帝是個溫和柔弱的皇帝,對高老師的信任無出其右。所以他有資格提前入閣。

徐階是一個善於給自己留後路的人,他向高拱拋出橄欖枝,但是根正苗紅的高拱,幾次讓徐階下不來臺之後,徐階終於也有忍不住的時候,讓這個“老憤青”捲鋪蓋回家。

但是這卻成了高拱後來清算徐階的仇恨基礎。

當徐階滿以為自己全身而退,回家當地主的時候。隆慶發現沒人替自己當“擋箭牌”了,於是又想起來徐階和高拱,在內監陳洪的運作下,徐階雖然也接受到了邀請,卻有絲猶豫。而高拱卻未遲疑,再行入閣,但是再入閣卻被排到了後面,於是這個已經開竅的老憤青,一路喊打喊殺,甚至大打出手,硬是趕走了排在自己前面的一切障礙。


高拱未能免俗,他再次上臺後,清算徐階,手段之毒辣,令人歎為觀止。他讓海瑞按照大明律法來清算徐階,逼其退地,流放他的兒子。徐階狠了一輩子心,善良了一次,結果給自己招來大禍。

而高拱之所以養成這種“老憤青”的性格,還在於他的家世顯赫,從小就沒吃過苦。所以高拱可謂在嘉靖到隆慶的內閣裡,活得最光明、最敞亮的一個。他嫉惡如仇,在他眼裡滿朝皆汙吏,所以他其實也是銳意改革的,做了很多實事,為後來張居正改革鋪墊了非常多。所以他的結局也是這裡提到的所有人中最好的一個。

雖然高拱也是被張居正勾結內監馮保給搞下臺的。

但是張居正並沒有主動清算高拱,因為馮保要清算高拱。但是撲簌迷離的“王大臣”案,背後站著幾隻黃雀?誰也不清楚。隨意高拱有驚無險,到老了 在家沒事,還專門寫書痛罵張居正和馮保。

而張居正命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好格局。


那就是萬曆年幼,“主幼國疑”。在風雲際會之中,他利用智慧,總結了前人的經驗,掌握了大明帝國的權柄。明朝的內閣僅此一位,別無二家,即便正德年間的楊廷和也無法與之媲美。

然而代價自然也是慘痛的,生前的權力越大,死後被清算得越慘烈!他對萬曆造成的陰影是無法磨滅的,伴隨了萬曆一生。他對明朝的文官權力的慫恿,徹底改變了朝局。因為當文官集團嘗試過絕對權力之後,便一心要控制萬曆,甚至形成看在野也要議論朝政的勢力。

所以回過頭看,誰更厲害?這些人誰都未能改變自己的宿命。唯有的只有糊里糊塗的高拱,既嘗試了絕對權力,又在下臺後涉險過關。親愛的讀者們,你們覺得誰更厲害?


炒米視角


這幾個人都是明朝的權臣,各有厲害之處。如果按照後世成就最大來說,是張居正。

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四人,是明朝從嘉靖後期到萬曆初期這數十年中的明朝內閣首輔和實權掌握者(雖然中間也曾有李春芳之類的首輔,但只是擺設,這幾個才是掌權的)。

應該說,能爬到首輔這個位置並掌握實權,這幾個人都非等閒之輩。而他們之間的鬥爭,雖然有個勝負傳承(徐階扳倒嚴嵩,高拱迫害徐階,張居正趕走高拱),但這鬥爭的勝敗,除了個人才能,也有機遇等因素。所以給他們排名,其實也就是娛樂罷了。

如果硬要分個先後,我排序認為是張居正>徐階>高拱>嚴嵩。


先看最弱的嚴嵩。嚴嵩主要戰績是整倒了夏言,把持朝政多年。但整倒夏言,一半是因為夏言自己脾氣太剛直,得罪了太監也得罪了皇帝。嚴嵩搞翻夏言,基本就是靠討好嘉靖皇帝獲得信任。而且這裡面還離不開他兒子嚴世藩的助力。終嘉靖一朝,嚴嵩也只是嘉靖皇帝的秘書而已,嘉靖對他一旦失去信任,他立刻就樹倒猢猻散。再加上嚴嵩在位時對國家貢獻不大,反倒是破壞邊防,造成了嘉靖31年俺答入寇的慘禍。最後自己也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所以,江西人嚴嵩實力最弱。


高拱整倒了徐階,似乎排名應該在徐階前面。但兩人在任上也是鬥過,徐階用防守反擊、請君入甕直接逼得高拱第一次辭職。後來,是在徐階已經退休後,高拱才藉助丹陽大俠重新上臺,上臺後對已經退休的徐階窮追猛打,手段不太上道。所以,高拱這次勝利並不能說明他強過徐階。同時,高拱面對張居正的攻擊,在原本優勢局面下迅速落馬,也展現出智謀的相對欠缺。如果說高拱比徐階強的地方,就是他在隆慶一朝是絕對的執政者,比徐階在嘉靖朝的地位高。但這是因為高拱身為隆慶老師,隆慶又是好脾氣皇帝的緣故。此外高拱在政務能力方面比徐階強,個人修養方面也比徐階清廉。但這和厲害又扯不上關係。河南人高拱排第三位。

次強的是徐階。徐階隱忍十年,一舉幹掉權勢滔天的嚴嵩父子,是明朝最精彩的朝廷黨爭。從脾氣和包容來說,徐階在四人中是最強的,甚至對言官也能加以容忍。後來他同樣用隱忍手段第一次擊敗高拱。徐階的弱點首先在於他也貪汙,而且和嚴嵩不相上下,因為貪汙導致落人話柄,被高拱利用海瑞整的死去活來。其次徐階政務方面比高拱要弱些,進取精神也不如張居正——這也是地域和年齡有關。上海人徐階排第二位。


最強的我認為還是要推張居正。這不僅是因為張居正在四人中笑道了最後,而且他在位的權柄是最大的。他到死為止,並沒有被任何人威脅到(相對,前面三人都是生前就遭到了打擊),死後才全面潰敗。他的政治鬥爭手法剛柔並濟,兼高拱之黑與徐階之厚。此外,在正面影響上,他的改革不但幾乎扭轉明朝頹勢,有的措施甚至流傳後世。

當然我們也不必過於神話張居正。他之所以最厲害,一個原因是他得以旁觀了前面這幾位彼此之間的鬥爭,早期得到徐階的保護,中期得到徐階的栽培,後期高拱也對他有幾分信任。可以說他的鬥爭經驗是從前面幾個人的屍體上收起來的。

整體來說,湖北人張居正排第一。


巴山夜雨涮鍋


嚴嵩徐階主要在嘉靖朝發揮力量,高拱主要在隆慶朝發揮力量,張居正主要在萬曆初年發揮力量。四人各有特色:



1.嚴嵩。

是名符其實的奸臣,他不是沒有能力,他最大的能力就是能把把脾氣古怪、剛愎自用的嘉靖皇帝伺候20年。他靠得是什麼?是聰明和忍耐。他奉行三個凡是:凡是皇帝不喜歡聽的話一句不說,凡是皇帝不喜歡的事情一件不做,凡是皇帝討厭的人一個不用。這本事沒有幾個人能做到。嘉靖到死都不捨得殺他,但是兒子嚴世藩被處死,自己晚景淒涼。


2.徐階。

徐階這個人就是心思縝密,深藏不露,做事小心翼翼,最終成功將嚴嵩搬到,並推薦了張居正等一批能幹的幹部。這種於無聲處聽驚雷的手法是比較老道的。隆慶年間回家後,算是急流勇退,得以全身而退。


3.高拱。

高拱是隆慶皇帝的老師,他的特點就是敢作敢為而且敢說話,脾氣暴躁,天不怕地不怕,為人倒是剛直,但太剛易折。他看不起太監,說話口無遮攔,很容易讓人抓住把柄,而且和太監馮保不和。隆慶皇帝去世後,高拱因此被李太后趕回家,算是得以保全。


4.張居正。

這人是公認的千古名相,有嚴嵩的聰明,有徐階的縝密和隱忍,在此基礎上,又有高拱的敢作敢為。但是,張居正這個人比嚴嵩心術要正,比徐階要敢於擔當,比高拱能守得住嘴,可以說張居正是前面三個人優點的集大成者。

我看張居正的奏疏,發現他對年幼的萬曆皇帝十分恭敬,很會拍馬屁,動不動說自己遇上千古難見的明君,說萬曆皇帝是不世出的君主,能有這樣好的平臺,這樣好的君主,真是千載難逢。

即便如此,張居正最後還是在死後被萬曆皇帝清算,兒子被餓死一個,這是張居正沒有料到的。錯不在張居正,錯在被張居正捧為千古明君的萬曆皇帝,要是萬曆皇帝聰明一點,不可能會打到張居正。


坐看東南了


太嶽無人越,高拱有大才,徐階真厚黑,嚴嵩馬屁精,若是嘉靖在,無人敢稱雄。

時勢造英雄,這句話用在明朝嘉靖、隆慶、萬曆年間再合適不過。近百年的時間裡,大明王朝最聰明最厲害的人物,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四人依次粉墨登場,取得了相當輝煌的成功,但他們的成功,除了個人能力、權謀鬥爭外,更大程度是依靠時勢的力量,沒有合適的“時勢”,他們是無法取得成功的。

嚴嵩VS徐階:嘉靖的兩隻風箏

嚴嵩,史上最著名的十大奸臣之一,他心狠手辣,鬥死夏言後幹了首輔,一干就是十幾年,權勢熏天,不可一世。不可否認,嚴嵩執政期間有過功績,但他的功績是次要的,史書評價他“惟一意媚上,竊權罔利”是恰如其分的。

嚴嵩很清楚嘉靖是個極聰明、權力慾極強的皇帝,夏言與其說死在自己手裡,不如說死在嘉靖皇帝手裡,聰明的嚴嵩選擇乖乖聽皇帝話,認真拍皇帝馬屁,踏實辦讓皇帝放心的事,所以受到嘉靖皇帝信任,執掌內閣十幾年。

徐階則是明朝最被低估的首輔之一,他在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入閣,由此開始了與嚴嵩的明爭暗鬥(此前兩人還未成為旗鼓相當的對手)。徐階知道要想扳倒嚴嵩,必須比嚴嵩還要聽話,還要會拍馬屁,所以他忍辱負重,不但“曲意事嚴嵩”,更“曲意事嘉靖“,最終利用嘉靖扳倒嚴嵩,取而代之,成為首輔。

無論嚴嵩和徐階怎麼明爭暗鬥,兩人都不是展翅翱翔的雄鷹,而是兩隻飛舞的風箏,繩子始終掌握在煉丹的嘉靖皇帝手中,他們自己也不敢掙斷繩子,否則就會摔得很慘。



徐階扳倒嚴嵩,不是忠臣幹掉奸臣,而是厚黑的嚴嵩被更厚黑的徐階幹掉,是聰明的嘉靖皇帝用一個風箏替換另一個風箏。

徐階VS高拱:一朝天子一朝臣

高拱是真有學問,真有大才,科舉入仕後給裕王當了9年講師,二人建立了深厚的王臣、師生關係,由此奠定了他日後的政治基礎。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高拱由徐階薦舉入閣,徐階算是對高拱提攜有恩,但高拱並不領情,因為嘉靖駕崩,皇位必定是裕王的,用不著徐階推薦,他也是未來首輔。

隆慶皇帝即位後,高拱入閣輪值,他性格剛烈,恃才傲物,試圖挑戰徐階首輔之位卻被徐階擺了一道,兩人由此結下怨恨。

不久徐階退休,鐵腕強人高拱再度入閣,他利用“退田”一事打擊退休的徐階,把徐階的兩個兒子流放,確保徐階無法東山再起,又在昔日學生皇帝的支持下,勵精圖治,大展拳腳,不數年內,政績卓然,不愧大才大能之名。

高拱壓倒徐階,不是能臣幹掉忠臣,而是徐階失去了前任皇帝的庇護;高拱能勵精圖治,也在於有一個信賴支持他的隆慶皇帝。


高拱VS張居正:沒有永遠的朋友

高拱“才略自許,負氣凌人”,張居正也是“勇敢任事,豪傑自許”,與嚴嵩、徐階這類精通權術厚黑,擅長逢迎皇帝的“官場老油條”不同,高拱和張居正同屬那種“才華過人,敢為天下先”的政治強人,只要給他們機會,必定能成就一番事業,而非碌碌無為。

高拱和張居正在國子監相識,兩人意氣相仿,志趣相投,在政治上結為盟友,相期未來共同入閣,匡扶社稷。但當嘉靖去世當天,時任朝廷首輔的徐階只召自己的門生張居正共同寫就嘉靖遺詔,卻把同在內閣的高拱排除在外,使得高、張二人頓生齟齬。

張居正比高拱的厲害之處在於他除了有大才,還“深沉有城府,莫能測也”,如果隆慶皇帝一直在位,張居正或許無法觸動高拱的位置,但要命的是,隆慶皇帝只幹了6年皇帝就駕鶴西歸,繼位的是隻有10歲的萬曆皇帝。

隆慶皇帝遺詔命高拱、張居正共同顧命,輔佐萬曆,但高、張兩人同樣強硬,一山不容二虎,兩人勢必有人下臺。

城府深沉的張居正笑到了最後,他與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萬曆皇帝生母李太后結盟,扳倒了不可一世的高拱,開啟了屬於自己的時代。

張居正扳倒高拱,不是有才能的高拱敗給了更有才能的張居正,而是高拱失去了隆慶皇帝的庇護;張居正能勵精圖治,也在於有一個年僅10歲,乳臭未乾的孩子充當傀儡,讓他張居正代為實施皇帝權力的萬曆皇帝。

綜上所述,是貞靜仁厚的隆慶皇帝、年幼無知的萬曆皇帝,讓高拱、張居正得到了可以不受束縛、勵精圖治、銳意改革、擼起袖子加油乾的機會,才有了後來的“萬曆中興”,也足見時勢和機遇對一個政治人物是多麼重要。

如果“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這四個最聰明、最有能力的首輔都活躍在嘉靖朝,無論他們多麼勾心鬥角,多麼權術厚黑,在嘉靖這個最聰明、權力慾最強的皇帝(朱元璋和朱棣除外)面前,恐怕也不敢有絲毫飛揚跋扈。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隆慶皇帝是一位性格寬厚的皇帝,在位時間較短,但任用徐階、高拱、張居正等賢臣,一掃嘉靖皇帝時代烏煙瘴氣。隆慶時代的一大政策就是宣佈解除海禁,調整海外貿易政策,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史稱“隆慶開關”。

隆慶開關是在明廷在總結嘉靖年間的倭寇海患後,對海外貿易的重大調整,可謂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已完全更改了皇朝祖制。它突破了朝貢貿易的侷限,促進了民間私人貿易的繁盛,大大推進了中國與國際市場的聯繫,促使晚明中國白銀貨幣化的最終完成。

在《大明王朝1566》中,徐階、高拱、張居正是圍繞在裕王身邊鬥倒嚴嵩一黨的核心人物。雖然他們都是能臣,但並不表示他們之間就沒有爭鬥,同時也正是因為他們都是能臣導致他們之間的爭鬥更加厲害。徐階、高拱、張居正這三位嘉、隆、萬時代的名臣之間是相互替代的關係,徐階鬥倒了嚴嵩當上了首輔,而高拱鬥倒了徐階當上了首輔,而張居正則是鬥倒了高拱當上了首輔。

徐階、高拱、張居正三人中,高拱是隆慶皇帝最為信任的老師,徐階與張居正是師生關係,徐階在嘉靖時期當了很長時間的次輔,憑藉長時間的隱忍終於扳倒嚴嵩一黨,擔任首輔,隆慶即位後,有繼續擔任首輔。但徐階家人在家鄉大肆兼併,橫行鄉里,加之與高拱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終在隆慶皇帝的支持下,高拱利用海瑞這把利劍,把徐階趕下臺。高拱擔任首輔後,實行隆慶新政,在他在位期間,主要業績在於實現了俺答互市。高拱性格直,暴脾氣,比較專橫,很容易得罪人,被人抓住小辮子。也正是因為這一缺陷,在隆慶帝剛死,高拱就被張居正聯合馮保、太后以專橫無禮為名勒令致仕,結束了政治生命。張居正接過權力棒,開啟了萬曆前十年的張居正變法。


嘉靖留給兒孫三位內閣首輔:徐階、高拱、張居正。徐階是明代公認的頂級政治家,他的權謀手段和政務能力除張居正外,可謂無人匹敵。高拱其實也是一位能臣,在識人用人這一點上遠遠超越了徐階、張居正。高拱起用潘季馴治理黃河,起用殷正茂平定兩廣叛亂。張居正更是治世之能臣,張居正改革使明朝重新煥發生機,只可惜張居正死後就遭到萬曆的清算,改革的成果付諸東流。


生說


《大明1566》為了劇情需要,把他們放到一塊,在歷史上,他們沒有一起在內閣呆過。他們共同點就是擔任首輔,上秉皇帝意志,下接部院督撫。名聲譭譽參半。具體分析他們多厲害,我就從他們學歷、經歷、政績來談談吧。

(大明1566人物關係圖)

籍貫

嚴嵩江西人,徐階南直隸人,高拱河南人,張居正湖廣人。

年齡

一律按虛歲來,嚴嵩活了88,徐階81,高拱66,張居正58。這在古代都是比較大的年齡。按年齡將嚴嵩最厲害。

學歷

嚴嵩:26歲成為進士,二甲第二。

徐階:21歲,探花及第。

高拱:29歲,二甲第十二名。

張居正:23歲,二甲第九名。

他們在鄉試基本是省前幾名(去光華沒問題),在全國考試分別是第5、第3、第15、第12。

考上年齡都在三十之前。

可以都是大明帝國最聰明的人,比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的智商、情商不知道高哪去了。

最高職務

嚴嵩63歲才進入內閣。前後兩次擔任巡撫,第二次是68歲的時候擔任首輔,一直到83.

徐階60歲擔任首輔。

高拱56歲成首輔。

張居正43入閣,48成首輔。

(嚴大人)

政績

嚴嵩更多像是皇帝的僕人,庚戌之變那麼嚴重,他顛顛的去祭祀了,本身就是威秉操之於上。最大的政績就是他的學生胡宗憲平了倭寇。

徐階也沒有太多顯眼的政績,修修補補,隆慶開海是他負責的。

高拱最大的政績就是和俺答議和。

張居正是集大成者,直接推行考成,嚴肅吏治。

(徐階)

名聲與身後事:

嚴嵩基本被王世貞他們玩壞了,惡名昭彰。尤其是被抄家後,更沒有挽回名聲的機會了。但有個好,他的學生沒有一個罵他。

徐階在退休回家後,家裡田多,差點被整廢。

高拱差點被張居正和馮保聯合整死。

張居正死後被抄家,到了天啟時期才恢復名聲。在多情的時候,自己的學生都罵他。

(高拱)

總結:

我要說的就是,這些人都是當世人傑。智商高、情商高、能力強、機遇好,有貴人。才在中老年時期位極人臣,成為首輔。

但能做的也是那麼有限,篳路藍縷,身後名也譭譽參半。

要思考的就是:他們那麼厲害,為什麼大明確越來越積重難返?人可以改變歷史嗎?

(張居正)

參考文獻:

《鈐山堂集》

《世經堂集》

《高文襄公集》

《病榻遺言》四卷

《張太嶽集》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誰更有權誰厲害,誰更有能力爬上權力巔峰,誰厲害。從這兩項看,張居正最厲害,明朝最大的權相,在歷史上的權臣裡面,張居正都是數得著的,畢竟能力強又遇到了小皇帝。

在嘉靖朝後期,也就是張居正剛剛踏上仕途的時候,夏言,嚴嵩,徐階,先後擔任首輔,隆慶帝時期,高拱又權傾朝野,但是這幾個人把持朝政的時候,權柄遠遠不如張居正大,管理國家的能力,也遠遠不如張居正,只有高拱在隆慶帝時期表現的才幹和能力能跟張居正比一比。

嚴嵩靠著一味的諂媚嘉靖帝,進入內閣,因此有“青詞宰相”之稱。雖然嚴嵩在內閣裡是首輔,但是他知道,背後的次輔徐階雖然整天小心翼翼,卻也虎視眈眈。而且嚴嵩連揣摩聖意這種事,大部分還是嚴嵩的兒子嚴世蕃做的。

嚴嵩雖然位居首輔二十年,但是他的能力除了諂媚嘉靖帝無出其右者,治理國家的能力上一點也沒有。北邊的韃靼,俺答在嘉靖朝多次劫掠北方邊境,甚至有一次打到北京城,嚴嵩一點辦法都沒有,除了和談就是和談,以至於嘉靖帝殺了好幾個大將。北方邊境不穩定,明朝朝廷卻沒有辦法,為何?沒錢而已。嘉靖後期,有大將上疏說要率領十萬大軍,主動出擊攻擊韃靼各部,把北方邊境的形勢從防守逆轉過來。嘉靖帝一開始很高興,覺得終於有人有勇氣去幹這件事了,但是沒過幾天就動搖了,因為沒錢啊,這些大軍一動,那就是無數白花花的銀子,萬一失敗了,這個大窟窿很久都填不滿。錢到哪裡去了?藩王,東南抗倭,還有嘉靖帝本人大興土木,蓋了很多宮殿,嚴嵩管理下的官吏腐敗。

嚴嵩漸漸老去,嘉靖帝也漸漸老去,他對嚴嵩也慢慢的失去耐心了,尤其是俺答圍攻北京那次,把嘉靖帝嚇得著實不輕,慢慢的嘉靖帝開始重用徐階。徐階這個人特別能忍,而且對嚴嵩也是一味地附和,不願意針鋒相對,但是他這個人是外圓內方,綿裡藏針,張居正一開始就對徐階的這種做法不理解,畢竟年輕,於是一氣之下回家閒居好幾年。後來張居正想明白了,在隆慶朝,面對高拱的跋扈,他就是學的徐階,對高拱也是一面附和一面做國事,嘉靖帝后期到隆慶帝時期,明朝的內閣亂鬥是最激烈的,主要是首輔和次輔之爭。

徐階鬥倒了嚴嵩,高拱又鬥徐階,趙貞吉又鬥高拱,以至於嘉靖帝不得不把李春芳陳以勤這種沒什麼能力的人擺在首輔的位置,目的就是不讓內閣過度傾軋。

在這幾個人裡面,能幹實事的人,有徐階,高拱,張居正,但是真正在治理國家上有才幹的是高拱和張居正,而氣魄宏大手段多樣方面,高拱又不如張居正。

高拱被徐階鬥倒過,於是回家賦閒,但是高拱這個人心胸說不上多麼寬廣,他比較記仇,在隆慶朝他重新進入內閣以後,還記著徐階的仇,還一定要報這個仇。

高拱很有才華,面對北方韃靼,他重用譚綸和戚繼光,解決了北邊的隱患,這跟嚴嵩徐階的對比很鮮明。張居正在北邊的政策,就是沿襲了高拱的做法。。但是高拱在內政和改革上,就不如張居正了,也怪隆慶帝當皇帝當的時間太短,要不然高拱把持朝政時間還會更長,也許在內政上他還能有一番作為。

例如隆慶四年,黃河決堤,搞得大運河沒法從南面往京師運糧,所以他就提出重新打通膠萊河,膠萊河打通以後,運糧船就不用走大運河了,可以從南方沿海岸線到山東,然後從膠萊河到渤海,把糧食運到北京,解決北方的糧食問題。高拱解決實際問題是很有辦法的。

但是他不像張居正那樣敢大刀闊斧地改革,因為他的權柄不如萬曆時期張居正。

張居正碰上了一個小皇帝,這是他的運氣,但是他在爬上首輔這個位置的過程中,不但學習徐階的隱忍,明哲保身,而且學習高拱的能力,比如結交內監。高拱被鬥倒以後,又能東山再起,內監陳洪就功不可沒,他們算是聯盟。張居正也有樣學樣,結交內監馮保。

隆慶朝,高拱非常跋扈,通過京察,攆走了好幾個內閣輔臣,但是張居正就沒事,這一點上他就是學的徐階,小心翼翼,外圓內方。而且在高拱眼皮子底下,結交了不少邊疆的大將。

除此之外,張居正做首輔的時候,推薦的內閣輔臣都是跟他輩分差很遠的後輩,這讓內閣裡其他人沒有能力挑戰他的權威。明朝的內閣,很講輩分,先考中進士的,就算年齡小,經驗少,也得位置靠前。例如夏言第二次進內閣的時候,先前的首輔嚴嵩就得把首輔的位置讓出來,因為夏言比嚴嵩中進士早,雖然嚴嵩年齡比夏言還大了兩三歲。張居正做首輔,提拔進內閣的都是年輕的晚輩,能力差的晚輩,申時行雖然有這能力,但是中進士比張居正晚了十幾年,完全沒資歷挑戰首輔的位子。

張居正不斷吸取別人的經驗,鍛鍊自己的能力,接納內監和邊將,提拔年輕人到內閣,再加上是帝師,遇上一個小皇帝,從而成為明朝第一權相。比嚴嵩徐階高拱幾個人都要厲害。


西堤君


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四人都曾擔任過明朝內閣首輔,在當時的環境下,內閣首輔已是做官為臣的終極目標。從這點來說,他們四人都有自己的過人之處。不過若從名氣、影響力、貢獻以及擁有的權力來比較,四人中當屬張居正為最。

張居正擠走高拱即位內閣首輔時,與司禮監大太監馮保是好友,還得到了李太后信任,且新登基的萬曆皇帝尚年幼,因緣際會下,使得張居正大權在握,以內閣首輔之職行監國治國之權。由此,張居正推行了“考成法”“一條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讓國勢漸衰的明朝面貌煥然一新,給後世帶來了極深遠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