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二汽不搬走,十堰的发展会怎么样?

平凡的事迹


如果二汽不搬走,十堰的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会好过现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事情。再往下说。

当年搞三线建设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为建设二汽来的,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末期一样有家长在外地,在外地上学的人进来。那时二汽的规模挺大的,总部在十堰,重卡和零部件加在一起能够为十堰创造不小的收益。那个时候十堰的影响力在全国也是有目共睹。不管怎么样也比现在好。

中间发生的事情,据说当时二汽要在十堰投资轻卡项目,但是市里面一直不同意。当然,十堰的地理位置确实不怎么样。所以轻卡就设在襄阳,襄阳是平原,在交通方面比十堰开阔。就算别人什么都不行也能做到地理位置和人文情怀的开阔。再加上当时十堰也不愿意争取,所以十堰等于说是由于各种原因自己放走了投资机遇。所以经济一落千丈。现在能用轻卡解决的问题,重卡都用不上。所以襄阳占据了大规模的市场,没有十堰什么事儿。商用车在新疆的投资应该算是额外的收入,就像东风总部保留了十堰这个重型商用车和零部件基地一样。创的收益拿回来一部分,也用来发展武汉市。

相比之下,茅箭区的做法比较开明,失去了这一重大项目不久也在反思,除了东风公司专业厂和东风公司的新项目以外又发展了很多本地民营企业,包括外地投资企业,像什么温州工业园、港澳台工业园,规模大小先不说,至少茅箭区是痛定思痛。所以经济开发区只搞了二十几年就有模有样,产业结构比较健全。十堰这个地方也就是茅箭区最有发展朝气,只是因为二汽搬迁的缘故导致整个十堰经济走下坡路。03年以来一直都不行。一个县区级单位自救能力当然是有限的。引进外资也是因为人口严重流失的背景下的决策。五湖四海的人聚集到十堰是为建设和发展二汽,有着一种情怀。所以有机会,有能力的人都出去了。离开了十堰,甚至也离开了二汽。十堰市觉得地位不如二汽,觉得二汽影响了自己的地位就是不给二汽划地,所以最后也是考虑到一部分人走不了的,或者地理条件需要就只在十堰留下重卡一个项目。

反倒是张湾区,实在不想说什么。没有二汽,张湾区真的什么都不是。幸亏有几个老厂,还有这些年的新项目,才得以吃此老本。当年十堰市一时失误,结果茅箭区马上意识到了,张湾区就不知道该怎么做,毫无心理准备的认为有个重卡、零部件,还有个总部就万事大吉。却没有想过总部搬迁之后的事情。民营企业对于张湾区来说并没有二汽那样较快增值,所以张湾区对于这方面并不看好,所以说句不客气的话,十堰工业新区建了快十年,到现在有什么?说是引进人才,实际上除了东风公司的新建项目和部分旧专业厂搬迁进来,就是一些当地人创办的小企业。其他的还能有什么?只不过是开发当地老乡的土地,一方面要收入,一方面要就业机会。主要都是东风公司的新老企业和当地老乡的企业。最开始规划的时候倒是说的很好听,实际上给人的感觉很失望,十堰工业新区又叫十堰张湾西部工业新区,应该是张湾区下面的。除了包括发展大道在内走高速方便,或者离高速最近的地段设立了东风公司的新老专业厂以外,其他的几乎都是当地老乡的企业。尽管规划的时候说的再好,实际上它不敢离开东风公司,所以看到的这些产业结构也只能如此。

人员结构也不用多说,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二汽总部一走,移民也都走的差不多了,包括他们的后代。现在40岁以下年轻一代的十堰当地人也是一样,能走的一样会走。从人口结构来看,不仅没有朝气,而且随着这些人的流入,十堰已经没有当时那么干净。创卫创文一结束,这些人该怎么样就怎么样,除非是强制禁止。二汽总部搬走之后,张湾已经发展起来,红卫还是城乡结合部。所以张湾的街道比红卫干净一点。茅箭区的人员结构比张湾区略有朝气,因为从产业结构来看更加富有朝气,可以给本地人和外地人更多的机会。茅箭区很开明,九几年的时候就意识到了,所以经济开发区起步时间比较早。反观现在的工业新区搞的乱七八糟,和规划的时候相比失望太多。不过没办法,又想要更多产值,又要安置那些沟里面的村民,本来就没多少地。估计建了双星东风4.0工厂以后就再不可能有条件引进外地投资,东风沃尔沃进入以后,双星东风4.0工厂再一进入,因为这个工业新区向山要地没两年就夭折了,建设森林城市。以后就很难再有地块。所以要早点建的时候就是不当回事,建好了没两年又受到很大程度上的开发限制。开始是增收的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失误。

其实也有积极的方面,二汽总部一搬迁,十堰作为一个城市,而不是作为在十堰只是单一的作为厂内外物流道路。但是眼光的狭窄,导致这个城市总体感觉非常落后,人口素质比移民在的时候要大幅度滑坡。当年从北京、东北、西北、湖广、江浙一带来的人,现在基本上走的差不多了。二汽总部一搬迁,十堰的城市规划定位定的再稳,具体操作还不是跟不上?还不是很落后?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落后,还有人的思维,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心胸狭窄。因为没有包容性,所以二汽总部走了,二汽总部走了,十堰也就开始走下坡路,仅仅一个茅箭区能扛得住十堰整个地区吗?所以工业新区建的太晚,环境和人文已经决定了不会有多大发展。

还有就是投机者太多了,随便开发一个山包水塘就成了景点,你去蒙不懂的人可以,想去蒙别人,搞得好像别人都没见过不知道怎么回事似的。

所以说,整个十堰当下也就是茅箭区发展最好,最有朝气。大部分区域都不行。二汽一搬迁,带给十堰的创伤是连想都想不来的。其实十堰本身就有自己当年的失误,然而茅箭区意识到了眼前和长远的问题,张湾区连心理准备都没有。如果没有雄厚的工业基础,03年以后更是一文不值。对待民营企业,和茅箭区的做法完全是两回事儿。但是也不能指望茅箭区一个地方。现在很少有工业新区的消息,反倒是有很多经济开发区的消息,这不是假的,而是实打实的。工业新区的前景已经很清楚了。东城和西城更是一目了然,总之,从现在算起,十堰在五十年之内的风气是不可能会有大的质变。外地人也不会有人愿意来,本地人都不见得能留住。五十年后有没有外地人愿意进来发展,能否有较大包容性,也很难有人知道。就连一些当地老乡都知道当时有多荒唐,何况是现在的人?十堰工业新区只是赶上了开发山地的末班车,后来已经没有了多少机会。当时来自五湖四海的二汽建设者们随着总部的外迁大量离去。影响了创收,这个工业新区实际上没有说的那样高大尚,实际上规模和产业结构摆在那里,这只是为张湾区建立的工业园,目的是为了创收,具体做法只是在占地拆迁的同时为当地人提供就业机会,什么引进人才?人才都走的差不多了,都觉得没有发展前景,规模就这么大,所以决定其产业结构也不可能很大,反而被日益本土化。从荒无人烟的地方到现在除了厂房就是厂房,基本看不到生活区。发展大道沿线的东风公司、东风装备、零部件、沃尔沃,还有双星东风4.0工厂,除了这些以外,工业新区再无可能有外地资本。再加上他们并没有合理的实施,在兴丽城附近规划的生活区大多数变成了那些民营工厂。五年前说要在越野车附近建广场,四年后才开工,最近不知道还有没有继续建。

我说完了,大家自己想去吧!对于人员结构,这次我没直说,说的比较中性,如果我再多说一句,那就会和以前一样毫不客气的用词,到时候那些不愿意改,不愿意承认的人,都把我当成羞辱他们的人,集中进来喷我。是哪些人不用问都一样很清楚,留给一些人一点面子,尽管有些人会喷我,我也会在事后看情况选择反驳,在这上面也要坚决捍卫这些人说话的权力。以便知道喷我的都是些什么人,认同我的又有哪些人。


怀旧100


应该可以肯定的说,发展一定比现在好。

但二汽在十堰,后来为什么要搬走?这可能是十堰人应该考虑的问题。一个企业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无非就几个原因:一是在当地发展空间有限,不适应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二是有新的城市,对企业有更加优惠的政策;三是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小城市的人才吸引人满足不了大企业的实际需要。

根据这三个原因判断:我个人认为第一个和第三个的可能性更大。从第一个分析:十堰作为地级市,是地地道道的山城,而且,山体滑坡,是十堰最最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之一,这将极有可能制约了二汽在此地的发展空间【当年二汽选择十堰,也有特殊的历史原因】;其三,十堰和武汉相比,几乎没有什么大学,这将极大制约了二汽对人才的需求【杭州诸多大学,可以说也成了吸引企业到杭州落户的巨大驱动力】。

在一个以人才为重要资源竞争的城市发展时代,昨天的十堰失出二汽,今天的十堰,就应该痛定思痛,以制定吸引人才资源为重点的城市发展战略,而非一味的依托其地理资源,这才是今天的十堰要考虑的重要课题!

一座山城的十堰,的确有很大的空间发展的制约。


天问观世界


如果二汽不搬州,十堰的发展会怎么样?

①以合肥为例,驻在该市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直没搬走,为合肥带来了众多机遇、合作机会、产业项目等福利,可以理解为中科大给合肥带来的都是即将折现的“金灿灿”。

如果仅仅这些,那只是“物质需求”而已。当然还有更实在的“精神嘉奖”,即根据中科大的实力支持,国家层面强力支持合肥为“全国综合性科学中心”。而且放眼全国只有三个,另外两个都是高大上的伟座即上海、北京。


②一所大学能够给予一座城市带来翻天覆地式的变化,想想二汽如果不搬出十堰的后续成果会有多大?

继二汽总部搬至武汉后,成为推动该市成为全国十大汽车产业城市的辉煌成就,就能想象到十堰“遗失的美好”!

③十堰是因车而兴的城市,能够从镇升格为市的主因就是二汽的入驻。虽然二汽的老底子(商用车基地)仍然放在十堰,但是总部不迁移出去的话,也许二汽GDP将计算在本市,这样的话十堰将成为全国经济70强。

抛开经济数据上的实惠,十堰也将依托二汽总部引进更多的工业项目,如国际品牌乘用车,哪怕是一个分厂,也可以为十堰产生数以千计的就业岗位,以及间接推动十堰城镇化进一步发展。


看鉴襄阳


无可厚非,如果二汽不搬走的话,十堰的发展肯定会比现在好很多倍。

那为什么二汽会搬走呢?我认为是十堰处在山区,进购原材料和外销都不便利,名气也没有武汉好,所以二汽才选择搬离。其实原因有很多,十堰的国家政策其实很多,凡是有一项真正的落实了,也不会发展到现在这样。

世上没有那么多如果,只能是因为自身不够好,才会导致某人某物的离去,只有自身好了,才能源源不断的往自己这招资致富!


联荣环保湿电除臭


几十年来,与汽车紧密相连的

十堰

,既令人骄傲过,也令人担忧过。如今,

十堰

的汽车产业再度令人振奋。
  去年,

十堰市

汽车产业增势强劲,实现产值973.9亿元。整车产量达到56.2万辆,平均不到一分钟生产一台车 ,十堰荣膺“中国卡车之都”。
  今年前两个月,

十堰市

汽车产业再现“开门红”:生产汽车11.2万辆,同比增长47.7%;汽车工业完成产值158.7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增加值42.8亿元,同比增长23.2%,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5%。
  未来5年,

十堰市

汽车产业又将如何发展?

  因车而建
  东风汽车产业一主独大
  因“靠山、分散、隐蔽”,42年前,“二汽”扎根十堰,打破这座沉睡了万年的大山。十堰从此成了一座因车而建的城市。
  1969年9月22日,第一辆东风车诞生在秦巴山的怀抱,山城内外欢欣鼓舞。接下来的几十年间,从东风EQ140至EQ153,东风车的产品链条不断伸长,品种由80种扩大到了200种,生产能力从几万辆扩大到几十万辆,先后有数百万辆东风车从这里驶向全国,驰骋世界。 到新世纪初期,十堰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多达330多家,汽车工业资产高达445亿元,汽车工业总产值累计达到近4000亿元。
  汽车产业的繁荣带动了金融业、商业、物流业等行业的兴起,到上世纪80年代,十堰从全国600多座城市中脱颖而出,在全国小康城市排名中,位列第六。全国城市综合实力评比揭晓,十堰把许多大都市甩在后面,排名第22位,与武汉、西安、郑州等省会级历史名城“分庭抗礼”!


  十堰是一座因车而兴的城市。在很长一段时期内, 东风公司这个制造业“大户”,产值占到当时十堰总产值的90%左右,掌控着十堰经济。正因如此,当时有人这样形象地评价十堰经济:“东风公司打个喷嚏,十堰就要感冒!”

  华丽转身
  “废都”变身“中国卡车之都”
  因为大山,东风选择了十堰;因为大山,东风离开了十堰。
  进入21世纪,因战略发展需要,东风公司两个总部相继外迁,十堰被“废都论”包围。加之国际金融危机重创汽车产业,GDP增量位居湖北末位。一时间,十堰的发展站在了十字路口。
  没有自己的工业,十堰的经济稳定性肯定不行!在2008年的一次市委常委会上,市委书记陈天会直指十堰软肋:投资规模小,拉动力偏弱!固定资产投资比全省低近10个百分点,投资额列全省第9位,增速列全省第13位;投资总量不足,结构更是不优!全市工业投资只有19亿元,占投资比重的25%,低于全省13个百分点,落后于宜昌、荆门、黄石、孝感、襄樊、荆州。作为一个工业城市,落差显著。
  “废都”如何突围?面对错综复杂的不利形势,十堰决策者清楚地认识到,东风总部虽然外迁,但它在十堰的存量资产没有搬走,卡车生产基地没走,几十万产业工人还在十堰!而且,未来5年,东风公司在十堰的投资将超过前20年的总和。鉴于这个重大机遇,一方面,市委、市政府一如既住地支持东风在十堰的发展;另一方面,市委、市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地方整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巩固汽车城地位,靠车吃车。


  与此同时,东风公司对十堰基地作出了“三不”承诺,即商用车公司、零部件事业部和装备公司这三大事业部不会搬迁!东风有限销售结算中心不会搬迁!与商用车发展相关的事业计划、项目内容不会改变!在东风、十堰政企高层联席会议上,东风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徐平一次又一次表示:“如果十堰基地搞不好,其它基地要想拉动十堰基地是很困难的;如果十堰基地搞不好,整个东风公司的稳定和发展就失去了前提和保证。东风公司将始终不渝地加快十堰基地的建设,新上的项目会优先考虑布点十堰。”
  2009年9月21日,东风商用车第500万辆在十堰下线。当年,全市汽车工业总值达到615亿元,整车产销量达到43万辆……到去年底,十堰已具备了60万辆(份)主要汽车零部件、80万辆整车、2万辆客车及底盘的生产能力。当年,整车产量达到56.2万辆,实现产值973.9亿元。其中,地方汽车工业产值达到了350亿元左右。去年6月,时任省委书记罗清泉在接受凤凰卫视记者吴小莉的采访时说,“十堰制造”改写了湖北速度。
  去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授予十堰“中国卡车之都”称号。授牌仪式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董扬说,十堰是以商用车为主导、以汽车工业为特色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具有整车企业门类齐全、汽车产业链条完善、而且车生产基础雄厚等特点,商用车“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地位稳固,授予“中国卡车之都”称号,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政企携手
  打造“世界卡车之都”
  为把“中国卡车之都”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十堰市“十二五”规划提出,未来5年,十堰市力争形成100万辆整车、160万辆份零部件的产能,汽车工业产值突破1800亿元。保持“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商用车生产地位,确保早日实现“百万量级”汽车目标,最终把十堰市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世界卡车之都”。
  去年5月23日,市委书记陈天会在参加东风商用车8万辆重型车项目奠基和东风渝安新工厂投产仪式上响亮地提出:“十堰要营造汽车产业发展新优势”、“与东风公司携手合作,共同打造百万量级汽车城,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全市汽车产销量达到百万辆以上,汽车工业产值保持在千亿元以上。” 去年9月2日下午,市政府与东风公司签订《政企共建百万量级汽车城合作框架协议》,此举标志着

十堰

向“百万量级汽车城”奋斗的目标正式起航。
  为确保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十堰市“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对汽车产业的布局是:在

十堰

城区,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构建以整车为龙头,以汽车总成和零部件为支撑,包括研发、试制试验、会展、交易、物流和生产装备在内的汽车产业聚集区。重点抓好“六大产业园区”和“三个中心”建设。

  与此同时,

十堰市

还把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纳入建设“百万量级汽车城”的范围,成为十堰汽车产业聚集区的两翼。郧县重点发展中重型商用车、低速货车、车桥、车架、车厢等;丹江口市重点发展电动汽车、传动轴、液压油缸等;郧西重点发展数控机床、差速器壳等。
  市长周霁认为,

十堰市

“中国卡车之都”这块金字招牌,将为十堰汽车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十堰将积极争取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支持,坚持依托服务东风公司不动摇,大力支持东风商用车公司实施“863” 振兴计划,加快发展壮大地方汽车工业,延伸和完善汽车产业链条,做大做强汽车物流业、服务业,推动十堰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让“中国卡车之都” 这张名片更响、更亮。
  东风公司副总经理童东城说,十堰是东风事业的根,尽管东风的业务遍及全国,但是十堰市作为东风中重卡基地的战略定位不会动摇,东风公司做强做大十堰基地卡车业务的决心不会动摇,东风公司与十堰精诚合作、共同发展的优良传统不会动摇。
  根据事业计划安排,未来5年,东风公司在

十堰

全面实施“863”振兴计划,进一步加大对中重卡业务的投入力度,在十堰基地建设更高水平的重型卡车新工厂、关键动力总成新阵地。到2015年,东风商用车公司十堰地区中重卡的产销规模将在2009年的基础上实翻番,努力把

十堰市

这个“中国卡车之都”建设得更加强大,并最终把“中国卡车之都”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世界卡车之都”。

乡下二妹子


这个话题其实很有意思,当年的十堰在三线建设时期,经济发展在湖北省来说是何等的辉煌,甚至在全国来说,经济也是数一数二的,曾经是中国百强明星工业城市,很多大城市的知青支援二汽基地建设,把自己的青春和才华都都奉献给了这个小小的山城。可以说十堰的城市发展,二汽奠定了强有力的根基。三线建设发生的时间是1964年,共和国刚成立不久的时候。当时中国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13个省建设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其中就包含中国中部地区湖北省的十堰市,二汽也是那个时候的产物。

如果说二汽成就了十堰我想这句话是没有疑问的,十堰因二汽而快速发展,全国知名。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十堰这座城市已经满足不了二汽的需求,所以十堰的衰败也是因为二汽。我们知道,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什么?土地,土地是城市发展中最值钱的东西,由于二汽发展需要占用大规模的土地来建设新的工厂,新的厂区如果没有土地,产能就会有局限性。那后来的结果我想大家也都知道,二汽的总部搬离十堰,迁往武汉。部分产业转移到隔壁的襄阳,而留在十堰的只有中型、重型商用车、零部件、汽车装备事业,虽然这些都很重要,但是产值远不如轻型商用车、和乘用车。

二汽也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东风集团公司(1992年9月1日,第二汽车制造厂正式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现在东风建成了全国4大汽车生产基地,十堰市(主要以中型、重型商用车、零部件、汽车装备事业为主)、襄阳市(以轻型商用车、乘用车为主)、武汉市(以乘用车为主)、广州市(以乘用车为主)四大汽车生产基地。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能增加产值的 ,基本都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城市,或者工业发展前景看好的内部城市。如果说这些产业全部在十堰一个城市,十堰必将是仅次于武汉的湖北省第二大经济体。

(大山中高楼林立的十堰城市一景)


每日有点料


二汽建在十堰其实是六七十年代的产物,由于十堰地处大山深处,北方是南阳盆地,南方是武汉,西面到达重庆,地理位置重要,那时候害怕和美国打起来闹掰了,于是就选在了地理位置优越的十堰,那时的二汽不光生产的是小汽车,更是军用汽车产地,可以说是军民两用。

在二汽没搬离十堰时,十堰的实力是非常厉害了。要知道十堰的汽车牌号前两位是鄂C,鄂B是黄石,鄂A是武汉那时候的牌号安排是按照实力所排名的,十堰位居湖北省第三位。可以说十堰完全是靠着二汽才能有这么高的排名!



现如今,二汽总部已经搬到武汉,分部在襄阳,可以说襄阳也是沾了二汽的光。现在的襄阳GDP全省第二,二汽功不可没,如果二汽没有搬离十堰,相信现在的十堰也不会是现在这个局面,那肯定在全省的经济也是名列前茅的。十堰真是成也二汽,败也二汽。不过最近几年十堰表现的相当的高,经济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希望十堰发展的越来越好,湖北省发展的越来越好。全国人民过得越来越好。



岁月无痕否


二汽不搬走,十堰将成为全国的汽车行业领军人物!

十堰作为山城城市,建设成为汽车工业中心,其中的来历,我想当地老百姓更清楚,那就是响应当时的三线建设口号,将重要工业由东到西,十堰建设二汽则是结合了当时的环境以及地理情况才做的决定项目之一。

十堰是湖北省著名的汽车之城,因二汽而兴盛,但不能说也因二汽而颓败!

1,十堰如今仍然是全球最大的商用车生产基地!这是其他任何城市至今无法撼动的地位!中部地区谁敢说自己就代替了十堰的汽车生产地位?武汉?襄阳?不不不,他们并不能!二汽还在十堰,他的汽车之都名头更响亮。二汽离开十堰,也撼动不了他汽车之都的地位!

2,十堰的经济发展是全面化而非单一化。一座城市的发展单靠第一产业或者单靠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那都是不健康的发展。在过去十堰的汽车工业在第一产业的占比非常高,我们否认不了。但是十堰就只剩下汽车产业了吗?当然不是,十堰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以及文化景点也很多,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难道离开汽车产业十堰就不发展了吗?这种想法,未免有失偏颇。

3,十堰的行政职能硬伤。十堰哪怕以前GDP名列前三,在行政职能上,他从来不是省域副中心城市,不跟武汉比,但是和其他城市比如何呢?这是他的致命伤。二汽搬走即便是出于交通运输,地理位置的考虑,也绝不是它搬走最主要的原因。行政职能以及资源的划分决定了十堰的后力不济!

如果二汽不搬走,我想十堰肯定会成为全国汽车行业的榜样!依山建城,依城建车,艰苦的自然环境在这里诞生了汽车奇迹!更何况,十堰二汽也曾经是中国工业的脊梁!


我是最湖北,欢迎各位留言评论,关注转发!


微襄阳


如果不走,就是双输。

首先,十堰从区位上看没有任何优势,无大型水运,运输成本高(长江水运成本比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都低很多)。山多地少,用地成本也不低(摊人均)。这些地理限制会大大增加企业运营成本,这在市场经济中非常不经济,会拖企业发展后腿。

其次,从区域经济学维度看,十堰对于二汽来说,既远离原材料产地(武钢、宝钢、国外进口材料),又远离市场(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华南、中原等),所以,二汽在十堰很难能做到现在的规模和影响力,到头来只会成为央企中被兼并的企业。

再次,十堰很难吸引高层次人才进入,反过来会使二汽的产业长期处于低层级,这也会使十堰产业结构持续下沉,并且造成本就稀少的城市建设用地实现不了正常产出。如此一来,二汽就会成为十堰难以承受的包袱。

第四,从目前二汽将其中某一门类产品生产环节放在十堰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既能持续为十堰产业和经济有贡献,也能使自己的战略空间下沉以获取纵深。这才是双赢的局面。


Tchanshilam


这个问题还不全是因为地方领导。东风要地,政府不给只是说给外人听的一个借口。在说搬到武汉也是必然的。武汉襄阳都是平原,而十堰是山城,当时建设二汽的时间是那个时代大环境下而选择的。当时也不是在十堰选,而是在韻县。但是那边的居民看不通。最后才选择十堰。如果不搬走的话十堰的地形会限制企业的发展,人家比咱想的多,在说那个省会城市不都是举全省之力发展一个城市。十堰的神农架的旅游收入给十堰也没毛线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