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漲價,關油條什麼事?

早晨去樓下買油條,大媽說要2.5元一根。

我說:“昨天不是2元一根嗎?

大媽說:“因為豬肉漲價了。”

我說:“豬肉漲價,關你油條什麼事”

大媽說:“ 因為我想吃豬肉。”

瞬間覺得大媽說得好有道理。

豬肉漲價,關油條什麼事?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10月全國豬肉均價已經漲至48.8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漲128%。11月初的全國豬肉漲至55.9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漲159%。

有媽媽給我們留言,豬肉價格已經漲到40元一斤了,看著孩子那嗷嗷待哺的小嘴兒,媽媽看娃的眼神都不對了,說好的母慈子孝呢?不吃豬肉,什麼都好說!

豬肉漲價,關油條什麼事?

有的寶媽表示,豬肉吃不起,就用別的食材替代吧,古人不也說嘛“寧吃天上飛禽四兩,不吃地上走獸半斤”,撇開豬肉,多給娃吃魚肉、雞肉這些白肉吧!更健康啊!

嗯~ 關於白肉比紅肉更健康的說法,相信很多寶媽都聽到過,那麼紅肉和白肉最主要的區別是什麼呢?

1、 紅肉肌肉纖維較粗,脂肪含量高,飽和脂肪酸更高。容易導致血中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

2、 白肉脂肪含量較低,不飽和脂肪酸更高。例如魚肉裡,尤其是深海魚類中富含EPA和DHA,對預防心脂和心腦血管病有一定作用。

豬肉漲價,關油條什麼事?

豬肉價格飆漲的時期,是不是就可以徹底用白肉替代紅肉了呢?答案是:No!

對於寶寶來說,補充營養固然重要,但是均衡營養比盲目補充更重要。紅肉也有它無法替代的地方,比如它是人體獲取優質蛋白質的主要來源;紅肉中氨基酸的構成非常好;含有多種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A和B等;還含有鈣、鋅、鐵等礦物質,利於寶寶的吸收。尤其是對於貧血的孩子而言,吃紅肉更好!

可見無論是紅肉還是白肉,都有各自的優勢,紅肉不利於心血管健康也是建立在攝入過量的基礎上得出的。白肉攝入過量也會面臨著能量超標的問題,所以不用糾結白肉或紅肉,將兩者的比例調配好,不僅健康,也很省錢!

豬肉漲價,關油條什麼事?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系“健康金字塔(2008)”建議限制紅肉攝入、避免過度加工(每週吃紅肉和加工肉不超過2次),並且用雞、魚、堅果、豆類代替紅肉,可改善膽固醇水平,降低糖尿病等。

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被歸為同一類並列於第3層,主要提供動物性蛋白質、一些重要的礦物質和維生素等。

成人每天推薦動物性食品用量為125~220g,但該類食物彼此間也有明顯區別,其中魚蝦類50~100g,畜、禽肉50~70g,蛋類25~50g。兒童的攝入量在此基礎上打7折。

豬肉漲價,關油條什麼事?

科普小tip:

媽媽們知道如何區分紅肉or白肉嗎?

簡單來說,就是以煮熟前的顏色來區分,是不是很好理解?!

紅肉:畜類的瘦肉,包括牛肉、羊肉、豬肉、驢肉等四條腿的哺乳動物的肉;

白肉:禽類、水產海鮮類等,包括雞肉、鴨肉、魚肉等,這些動物都是兩條腿或沒腿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