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蘇聯能在經濟不佔優勢的情況下,成為世界的一極?

前度再見


能成為世界一極,經濟不能太差,必須世界前列當中。但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意識形態,否則只是土豪。

二戰中德國就是世界一極,其經濟最高時也只有美國一半左右。加上法國捷克這些佔領區在內,經濟總量都達不到美國水平。但是德國輸出意識形態,在當時世界很多國家,包括中國甚至美國在內都有支持者(戰爭打響後中美才清除國內法西斯勢力)。

蘇聯本身就以意識形態立國。它不承認自己是沙俄的繼承者,而是一個蘇維埃社會主義國家組成的聯盟。任何國家接受社會主義制度後,都可以併入蘇聯。二戰前他們認真地考慮過吸收其它國家加入蘇聯,甚至支持過德國共產黨,扶持他們上臺以便把德國併入蘇聯。二戰後出於對侵略的避諱才不吸收新加盟國。

但是這個體系仍然以擴張為核心動力。因為社會主義採用計劃經濟,國內儘可能減少商品交易,轉由政府實施經濟核算。在國內不講究金錢,大家都義務勞動,在國際貿易中就很吃虧。蘇聯一朝無論工農業多發達,搞國際貿易總是缺外匯。所以只有把更多國家轉成計劃經濟,納入他們主導的經互會,互相都計賬,蘇聯體制才能維持下去。

而對於這些中小國家,新獨立國家來說,蘇聯那種以政府主導發展工業的模式最管用。如果靠本國民族資本主義慢慢積累,趕上西方不知要等到猴年馬月。所以他們紛紛在建國後採用蘇聯模式。最多時全世界三分之一國家採用蘇聯模式,其中很多不是共產黨執政,比如阿拉伯國家,但也採用蘇聯模式,由蘇聯專家扶持搞工業化。

人類由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中形成了不少模式。蘇聯模式曾經很成功,相當於速成法,因為沒有後勁才崩潰。蘇聯當年成為世界一極,主要還是靠這種模式吸引人。到了八十年代,日本取代蘇聯成為經濟第二,亞洲還出現四小龍,四小虎,人們開始推崇東亞模式,就是國家控制政權穩定,民間大力發展經濟。但是日本成為一極了嗎?沒有,日本沒有獨立的意識形態,註定只是土豪而已。


科技文化鄭軍


首先說蘇聯是不是經濟不佔優勢。答案是,蘇聯早在二戰之前就是世界第二大工業國了。如果讀者上過初中歷史課就應該知道這一點。換言之,除了美國,蘇聯對其他國家都有經濟優勢。二戰結束後,原來的三大工業化地區——蘇聯、歐洲、美國,只有美國沒有遭受戰火蹂躪。也就是說,只有美國對其他國家有經濟優勢,其工業國只有互相比慘的份兒。但是,蘇聯比起歐洲還是有優勢,那就是它雖然被戰火蹂躪得嚴重,但是中西部的新型工業化地區沒有受戰火波及(面積大就有這個優勢)。當然,由於蘇聯的經濟統計標準和西方國家不一樣,我們很難說蘇聯在戰後初期的經濟總量是不是世界第二。但是,二戰之後,在相當長時間,全世界都承認蘇聯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只是到了80年代,蘇聯的經濟第二才被日本取代。

第二,蘇聯為什麼能成為世界一極?蘇聯的一極地位,有很多細節需要注意。首先,蘇聯在戰後初期,首先是做為軍事、政治大國存在的,他在全球經濟事務上沒有什麼發言權。這一方面是因為它自己的經濟實力不行,或者說,只有美國是當之無愧的經濟超級大國,其他國家都是矮子。而由於經濟體制與西方國家不一致,蘇聯更是對全球經濟問題缺乏話語權。

其次,即使蘇聯在戰後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大國,甚至在軍事上和美國相提並論,但是並不意味著他就是一級。應該說,在當時全球大多數國家看來,美國英國是全球超級強國,蘇聯的影響力,最開始其實僅限於東歐和東亞,也就是蘇軍所到之處。也就是說,蘇聯在戰後初期,嚴格來說,算不上世界一級。那麼到什麼時候蘇聯就成為世界一極了呢?我個人認為,蘇聯從更擁有了核武器、遠程攻擊導彈、並逐漸獲得了海外軍事基地,特別是到了20世紀60年代,蘇聯的軍事政治影響力開始向全球擴散,蘇聯才成為與美國相對應的真正的兩個超級大國之一。

再次,蘇聯成為一極的原因,前面說了軍事、政治實力。軍事實力好理解,那麼政治實力是什麼意思?簡單說就是政治影響力、控制力、領導力。一是蘇聯在東歐扶植了一批社會主義國家,有了自己的小兄弟、小圈子。這個小圈子的重要性堪比殖民地對英國的重要性。二是蘇聯的意識形態具有全球性影響力且具有進攻性。二戰結束初期,共產主義運動處於上升期,西歐、日本、東南亞的共產黨人都非常活躍,大有一舉奪取政權的架勢,這些國家的親西方精英天天擔心自己的國家被共產主義所“顛覆”,連非洲的埃及等國都在積極學習蘇聯的治國經驗。可以說,戰後初期,蘇聯的經濟和政治經驗受到青睞,被視作引導人類走向美好未來的新道路(舊道路就是歐洲美國的道路)。

簡言之,蘇聯為何在二戰後成為世界一極?答曰:經濟不弱、軍事超強,政治具有感召力。


萊蒙夫人


說蘇聯經濟不佔優勢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因為很多人把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單純等同於人民生活水平。雖然人民生活水平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主要象徵之一,但它卻不是全部。蘇聯就是個例子,它的發展嚴重偏科,偏向重工業,偏向軍事工業。

在冷戰期間,蘇聯經濟產值長期位居世界第二,直到解體前幾年才被日本超過,位居世界第三。更主要的是,蘇聯的經濟統計方法和西方的經濟統計方法不一樣,計劃經濟下的蘇聯,奉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典理論,第三產業(即服務行業)的大部分產值是不計入的,因為按照政治經濟學理論來講,這些行業不創造價值。如果按美國的算法,蘇聯的經濟實力要大大強於紙面山的數字。

說回“成為一極”,想成為世界一極並非僅有經濟實力就行,也要有相應的國際環境和自身的審時度勢。蘇聯和美國一樣,都抓住了二戰的機會。在傳統國際關係領域,歐洲是世界的核心,而歐洲列強統治全球的工具則是全球殖民體系,以曾經的大英帝國最為典型。但是,二戰把一切都打亂了,歐洲所有國家都捲入戰火,元氣大傷,自保尚勉強(甚至不能,比如法國),更不用說繼續在海外爭霸。

與此同時,百餘年的世界殖民體系也面臨崩潰的邊緣,殖民地人民趁宗主國陷入苦戰,紛紛趁機要求脫離宗主國。

在這種舊體系行將瓦解、國際權力真空的大環境下,蘇聯抓住機會,利用馬克思主義反對剝削、反對壓迫的理論吸引力,在二戰中不計自身損耗在歐洲擴張勢力,未其在冷戰中與美國分庭抗禮奠定了基礎。


奧思智略


二戰結束後,1946年蘇聯打下一架雪茄型UFO飛船,裡面有月球地圖,此後,蘇聯科技飛越。卡晉京尼亞地下有一個足球場大的廣場,停放四十多架飛碟,是蘇聯用地對空導彈打下來的。1947年美國羅斯威爾事件,冷戰就是美蘇利用外里科學技術應用吸收,消化,理解,生產,製造,使用。矛盾原理。


學明81625


民族特性決定一個國家的等級,就象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一個人的本質一樣,俄羅斯人民敢戰,好戰。中國是被迫而才戰。縱觀中國從清政府到現在,有過主動發動對別國的戰爭嗎?不被打就是好事了,西方國家,包括俄羅斯,是一級,中國就是軍事科技很發達。民族特性也只能把中國評為等外級。


手機用戶67642811677


首先必然二戰,西方為了打壓德國不得不兩害相權取其輕,蘇聯在二戰得了英美多少物資,坦克。罐頭,不計其數,在蘇俄後勤崩潰情況下,米帝的午餐肉成了幾乎蘇俄可獲取的唯一肉類補充。還有一個英國在本土極端危險收到納粹威脅下,維持北方航線給蘇俄輸血,甚至說噴火戰鬥機都給了多少。

再一個老牌強國衰弱,英法儘管一二戰都是戰勝國,但國力完全耗不起海外的殖民帝國支撐,而蘇俄的西伯利亞幾乎無人區,沒人鬧騰啊,而且是本土並非殖民地。

還有就是蘇俄雖然窮,但好歹是歐洲,而且從納粹拿了不少黑科技。大搞輸出革命,忽悠了多少非洲黑蜀黍自稱社會主義陣營,赫魯曉夫在適當情況下搞了一段修整,給蘇俄經濟恢復元氣,一度達到米帝2/3多。大概就這幾點


佈雷桑秀策醬


蘇聯的經濟不能用數字來表現,左手進右手出而已。礦場~金屬冶煉~製成工具等都是配給的,中間沒有人能賺取差價,因為都是不要錢的。所以說蘇聯製造一把槍不需要一分錢,因為真的沒有錢參與。用GDP衡量蘇聯的經濟是不合適的,這是一種數字遊戲而已。


羽雪18113986


靠的是軍事輸出。既然經濟不佔優勢,沒有那麼多金錢,那只有壓縮民生支出來維持大量軍事開支。而這種情況是不可持續的,所以cccp在短短几十年便煙消雲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