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什麼條件,就怎麼養孩子


01

  • “窮家富養”的背後,是父母的焦慮。

昨天在微博上,看到了一個引起網友激烈討論的話題。

一位媽媽因為給兒子買了一雙1299的鞋,和老公發生了爭吵。

事情是這樣的,他們夫妻每月的月收入是8000,每月需要定期還3000的房貸,養車2000元,還需要撫養兩個老人和孩子。

算來算去,一家人每個月的生活費不到3000。

而她昨天帶孩子去買鞋的時候,為孩子買了一雙1299的鞋,為此,老公覺得她沒有考慮實際情況。

可是她卻覺得,“窮誰也不能窮孩子,要買就要買最好的!”。

家裡什麼條件,就怎麼養孩子

有網友看到後說:

“一個月3000的生活費,還買1299的鞋,是要準備全家人這個月都吃土嗎?別打腫臉充胖子”。

但也有網友說:“就一個孩子,為何不給孩子最好的?”

網友的激烈討論,讓我想起之前看過的一個新聞。

一對四川的父母,他們每個月的月收入是5000,卻將孩子送進了當地最貴的私立幼兒園。

為了和幼兒園的家長一樣,他們更是借貸了20萬,買了一輛寶馬來接送孩子。

讓人驚訝,究竟什麼樣的心理,會不惜用借貸的方式,讓孩子過上富二代的生活?

其實,這些“窮家富養”的家庭背後,是父母的焦慮。

之所以選擇富養,是因為我們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

害怕孩子的未來落後,從而用富養的方式,拉近孩子間的差距。


02

  • 窮家富養,只會養出不懂感恩的孩子。

“窮誰不能窮孩子”,會讓孩子變成了平民中的“富二代”,這樣錯誤的養育觀念,會讓孩子誤以為,自己就是富二代。

時間久了,就會滋長孩子的虛榮心,讓孩子喜歡攀比,什麼都想要最好的。

前段時間,看到一段令人心寒的新聞。

一名女孩,要去大學報到,不顧家裡實際經濟情況,要求父母為自己買“蘋果三件套”,並稱,要做頭等艙去上大學。

父母想讓她做火車,可她死活都不願意,還對父母說:

“我一個人坐火車,會遇到很多賊,我從來都沒有做過頭等艙,讓我體驗一次會死嗎?”

家裡什麼條件,就怎麼養孩子

最後甚至威脅父母說:“如果不同意,我就不上大學了。”

父母被逼無奈,只好滿足她的要求。

窮家富養的結果,就是孩子不在乎父母有多辛苦,只知一味地索取。

朋友的舅舅到了40多歲,妻子才生下了一個孩子,因為是老來得子,夫妻倆對孩子寶貝得不行。

孩子要什麼給什麼,孩子想幹什麼都允許。

結果導致孩子要求越來越高,要的東西越來越貴。

今年8歲的他,想讓爸爸給他買一臺蘋果筆記本,可是夫妻兩人的月收入加起來,還不夠買一臺。

“窮家富養”,本是出於對孩子的愛。

但我們越是“窮家富養”,孩子就會越不知足,虛榮心越強。

他們不理解父母的不易,也不在乎。

他們認為父母就該給自己最好的,自己就配享受最好的。

這樣的“富養”,何嘗不是一種悲哀。


03

  • 窮家富養,會毀掉孩子的生存能力。

今年夏天,山東濰坊一位70多歲的老奶奶,在街上為孩子找工作的一幕,令人心酸不已。

她每天奔走於街頭,為兒子找工作,她遇見人就搭話,希望能遇見一個好心人,讓孩子步入社會。

她的老伴去世了,和兒子相依為命。

如今全靠自己3000元的退休金過活,而兒子已經在家待了二十年了。

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有手有腳,卻如同寄生蟲一樣,每天在家不是吃就是睡,要麼就是玩遊戲。

《特別狠心特別愛》一書中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

中國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他們從小體驗生活的艱難,也不懂得適當時機向他們索要,因此最終導致子女們一輩子艱難,一輩子向父母索要。

窮家富養的後果,有多可怕?

那就是將孩子養成一個沒有生存能力、不能吃苦、不願付出、只知啃老的巨嬰。

家裡什麼條件,就怎麼養孩子


04

  • 真正的教育,是再富也要苦孩子。

我們總以為只有富養,才是好的,但其實窮家窮養,一樣能夠養出優秀的孩子。

之前,徐州豐縣的雙胞胎,被眾多網友讚揚。

他們被保送至名校讀博,可是在暑假的時候,依然會去媽媽的工廠,幫媽媽幹活。

他們穿著舊衣服,在炎熱的夏天,幫助媽媽送腳手架,雖然他們的身上,全是泥土和汗水,可是他們依然很開心。

記者問他們,為什麼來工廠做苦力?

他們說:

“賺錢是其次,主要是因為媽媽,她為了這個家腰都累彎了,我們只有在工地上,才能親身體會媽媽多年的辛苦付出。”

家裡什麼條件,就怎麼養孩子

真正的富養,不是經濟,而是精神,“窮家富養”只是學到了表面。

《奇葩說》中詹青雲的一段話說的很好,她說:

我們以為買了同款kindle,跑鞋,就靠近了榜樣,可是我們和榜樣之間真實的距離是,她真的有去讀書,她真的有去跑步。

是啊!我們以為,給了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孩子的未來,就能和富二代一樣。

可是我們不知道的是,真正富養孩子的,並不是物質,而是精神。

正如蔡少芬對兩個女兒的養育,有一次,她帶著兩個女兒爬山,一路山路非常難走,而且到處都是蚊子。

但是孩子們累了的時候,她並沒有告訴孩子們,我們不爬了,坐車走。

而是鼓勵孩子們,再堅持一下,繼續前進,最終會到達目的地。

無論我們經濟條件如何,只要我們儘自己所能,教會孩子生存的能力,學會感恩,並擁有堅持和勇敢的品質,便是對孩子最好的“富養”。

與所有父母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