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以“大排名”助推空氣質量改善

空氣質量排名城市範圍擴大一倍多,反映了藍天保衛戰的戰場在擴展,力度在加強。打好城市空氣質量監測、排名、減排等治霾強力組合拳,大氣汙染防治將不斷取得新進展。

最近,人們時常見到的74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變臉”了。生態環境部在原有的74個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基礎上,將排名城市範圍擴大至16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包括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成渝地區、長江中游、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從今年7月起,每月發佈空氣質量相對較好的前20個城市和相對較差的後20個城市名單,每半年發佈空氣質量改善幅度相對較好和相對較差的20個城市名單。這一變化值得關注。

排名城市範圍擴大一倍多,反映了藍天保衛戰的戰場在擴展,力度在加強。2013年1月起,原環保部對第一批實施空氣質量新標準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共74個城市開展空氣質量排名,對推動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藍天保衛戰深入開展,按74個城市進行排名顯現出全面性完整性不足,以及一些汙染較重的區域和城市未納入排行榜等問題,已不適應當前形勢。

觀察今年上半年169個城市的“大排名”,20個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城市中,多達12個是排行榜上的新面孔,包括山西臨汾、陝西咸陽、山西晉城、河南安陽等。位列倒數第一的臨汾,空氣汙染問題長期較為嚴重,去年1月曾因二氧化硫濃度“爆表”、嚴重超標而備受關注,但這次是臨汾第一次出現在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之中。現在,一些沒有列入原先74個城市排名、不大引人矚目的城市,也被置於聚光燈下,接受社會審視和監督,將對地方政府改善空氣質量產生倒逼作用,推動地方政府採取有效措施,傳導治汙壓力,落實治霾責任。與此同時,20個空氣質量相對較好的城市中,出現了安徽黃山等新面孔,有助於這些城市的良好“氣質”廣為人知,進一步推進綠色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排名城市範圍擴大,也可能帶來一些新的問題。例如,原來的74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發佈多年,長期處於後列的城市“壓力山大”,有的城市明確將“退出後十”作為藍天保衛戰攻堅目標。在排名範圍大幅擴大後,有的城市不再總是處於非常靠後的位置,或許會感到自己的治汙壓力有所減輕,甚至產生終於可以鬆口氣、歇歇腳的想法。這就需要在考核評價空氣質量狀況時,不僅讓169個城市彼此之間“橫向比”,也要讓各個城市自己跟自己“縱向比”,顯示改善狀況、發展趨勢。新的排名方式考慮到了這一點,在生態環境部對今年上半年全國空氣質量狀況的通報中,不僅發佈了169個城市空氣質量排名,而且首次發佈了空氣質量改善幅度相對較好和較差城市名單,這是很有必要的,是科學評價一個城市環保政績、治汙進展的重要考量。

空氣質量監測數據是衡量藍天保衛戰成效的一把尺子,不僅關係到各個城市的排名等“面子”,也關係到獎懲等“裡子”,其真實性、準確性至關重要。空氣質量監測點位的設置,應當科學合理、有代表性。同時,對空氣質量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必須零容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特別是對地方領導幹部不當干預生態環境監測活動,要加大力度防範和懲治。監測數據“真、準、全”,空氣質量排名才能名副其實、客觀公正,如實反映空氣質量狀況,如實反映汙染治理成果,成為實施環境管理與決策的重要依據。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要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是重中之重,要以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為剛性要求,強化聯防聯控,基本消除重汙染天氣,還老百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打好城市空氣質量監測、排名、減排等治霾強力組合拳,大氣汙染防治將不斷取得新進展,推動各地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