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了一聖四傑的耀州,隱藏著一座林徽因故居


孕育了一聖四傑的耀州,隱藏著一座林徽因故居



耀州城裡有梁思成林徽因舊居,乍聽之下,難免驚詫,梁林小說一樣的人物怎麼可能降臨在這僻居西北的小城,再一思量,孕育了一聖四傑的耀州古城,也可稱得上人傑地靈,物華天寶,古物遺存遍佈,亦非凡品,小覷不得,確也值得一來。

此日閒暇,便想去這傳說中的舊居看看,其實要去大半是因為林徽因。“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清涼四月天”,很早就傾慕林徽因,為這位美麗與才情並茂的女子著迷,也讀謝婉瑩的散文,可就因為《太太的客廳》一文中對其含沙射影,執拗少年的我就再也沒讀過她的文章了。

說走就走,改換掉趿拉的行裝,濯洗去滿面的塵灰,懷著焚香沐浴的心境,一身肅然爽籟來到位於西倉街11號的梁林舊居,這是一幢簡樸別緻的耀州傳統民居,大門兩側並無舊時富貴人家“門當戶對”的佈置,進門一方影壁立於面前,含蓄著院內的小天地,繞將過去,移步換景,供人小憩的亭子翼翼然矗立在那裡,上有楹聯一副,上聯:鄉有仁風春日永,下聯:家承福澤吉星明。一看就是吉宅福地的所在,左轉拾級而上便是堂屋,布展著梁林的生平簡介和各個時期的舊照,供人觀瞻。

孕育了一聖四傑的耀州,隱藏著一座林徽因故居


孕育了一聖四傑的耀州,隱藏著一座林徽因故居


登堂入室,其實並無正室只有兩側的廊廡,東廂兩間分別是耀州傳統民居的圖文集萃和梁林的手稿。一份林徽因給女兒手繪的漫畫吸引了我,圖畫上一隻戴著眼鏡的袋鼠正在仔細地閱讀,肚袋裡裝著書,地上亦散落著書籍,左上角附著文字,大意是母親不希望女兒長大像這位可敬的袋鼠一樣,否則會嫁不出去。漫畫配上文字更覺饒有趣味,按我的理解,林徽因不希望女兒讀死書,做兩腳書櫥,要學會獨立思考。左廂房分別陳列著梁林考察藥王山和耀州古城牆的資料。

孕育了一聖四傑的耀州,隱藏著一座林徽因故居

林徽因給女兒梁再冰的漫畫手稿

1934年和1937年,梁林夫婦兩次來到耀州城考察古建築,並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資料,陳列室牆壁上懸掛的三幅放大了的罕見歷史照片深深地吸引了我。一張是在藥王山的摩崖造像,林徽因面對巍峨的佛像,側身倚牆,上身前傾,倚傍在成禪定狀佛手印上,仔細記錄測繪數據,眼神專注而深邃;一張是一個小石匠聽從林的吩咐,正在鑿去佛像身上的積垢,小石匠右腳踩到高處,左手持鏨,右手拿錘,眼睛上翻,耳朵側傾,仔細觀察聆聽著對面這位優雅端莊的太太細心的吩咐,好像生怕哪裡錯訛了她的意思,褻瀆了她的威嚴,而林徽因則是一副緊張的表情,似乎時刻擔心小石匠拿捏不準火候,損毀了佛身,還有一幅照片是林徽因站在耀州古城牆外的一片花海中,黑色上衣配著卡其布的長褲,硬朗中不失嫵媚,右手拿著民國風的考克禮帽,左臂微曲,肘腋間夾著測繪圖紙,興致勃發,目光炯炯,英姿颯爽地佇立著,夕陽西下,落日餘暉灑在她身後滄桑斑駁的古城牆上,顯得格外風骨豪壯,遠遠仍能看清參差錯落的女牆和剛露頭的歇山頂狀的甕城城樓,整個畫面肅穆而雋永!

孕育了一聖四傑的耀州,隱藏著一座林徽因故居


孕育了一聖四傑的耀州,隱藏著一座林徽因故居

我一直難以想像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如何能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走遍全國15個省,200多個縣考察星羅棋佈的古代建築遺存的,而且鮮為人知的是梁思成早年由於車禍,腿部留下殘疾,林徽因又常年身患肺病,他們是怎樣艱苦跋涉,沐雨櫛風,相扶相攜執著於古建考察之路,他們是懷著多大的歷史責任感和緊迫感,從事著這樣一項無比艱鉅的幾乎未被涉足的科學領域,這個疑問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

孕育了一聖四傑的耀州,隱藏著一座林徽因故居

那是20世紀30年代,日本人曾斷言:“中國大地已不存在唐以前的木構建築了,要看唐朝木構建築,只能到日本奈良去。”這番話極大地刺激了梁思成,由此便開啟了他們的古建考察之路,後來南禪寺、佛光寺、廣仁王廟、天台庵大殿陸續被發現。不得不深深服膺於那一代中國學人的志向風骨、遠見卓識和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我們現在很難想象沒有梁林的古建考察和他們的《中國建築史》,應縣木塔會怎樣,趙州橋、佛光寺東大殿又會怎樣,還要有多少珍貴的建築瑰寶會因為得不到應有的保護而不可逆轉地從華夏文明的版圖上消失,現如今我們還能瞭解多少關於中國民族建築的科學奧妙,以及我們祖先對世界建築史作出的卓越貢獻。

因為一番感喟,故有一次探訪,斯人不在,風神猶存。遙想著晨光熹微中,這一對中國現代史上的著名賢伉儷,再別耀州,腳下露珠晶瑩,心中理想發光,重新踏上路漫漫其修遠兮的古建考察歷程,油然生出無盡的感佩。

孕育了一聖四傑的耀州,隱藏著一座林徽因故居


孕育了一聖四傑的耀州,隱藏著一座林徽因故居


鄭文傑,陝西青年文學協會會員,筆名姜楠竹賢。甘泉人,畢業於延安大學政法學院,現就職於銅川市委宣傳部,從事對外宣傳工作。大學期間,獲教育部頒發的全國大學生語言文字基本功大賽一等獎,工作後,在繁忙之餘筆耕不輟,堅持文學寫作,作品散見於《陝西詩歌》《文化藝術報》《陝西科技報》《銅川日報》《華原》等報刊雜誌。同時,對歷史、文博、地理等多有涉獵,尤愛書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