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的下一次上漲週期什麼時候開始啟動,如何判斷?

故鄉依舊


這一次寬貨幣和寬財政,並未對房地產融資做出鬆綁,房企的現金流困境仍會進一步加劇。

暴漲行情會否重演?

樓市會否重演暴漲行情,要看兩方面的因素:

一是貨幣之水會否流向房地產市場?

二是居民部門還有沒有加杆杆的空間?

先說第一個問題,從政策本身來看,無論是寬貨幣還是寬財政,都無意刺激房地產。但歷史一而再再而三證明,每一次放水,貨幣之水都會追逐房地產而去,反倒是本來應該傾斜的中小企業,卻屢屢面臨融資難的問題。

這一次,恐怕也難例外,貨幣之水一定會想方設法流向樓市。

再說第二個問題,居民部門還有沒有加槓桿的空間?

從居民部門槓桿率(居民債務/GDP)來看,2018年,我國居民槓桿率已經達到55.1%,雖然與發達國家相比並不高。但要知道2008年時,居民槓桿率還只有17.9%。短短10年時間,翻了3倍多。

數據來源網絡

但是,掙錢,原始積累是有周期的,經過這一輪暴漲,居民的家庭原始儲備消耗殆盡,連消費增速都開始大幅下滑,要想讓居民繼續加槓桿,除非降低首付比例、放鬆現金貸首付貸,目前看,放鬆的可能性基本沒有。

現實還有一面,出口貿易受到重創和經濟增長乏力疊加影響,未來人民幣將加劇貶值,通貨膨脹更嚴重是大概率,那麼物價會越來越高(含房價),物價上漲並推動房價大幅上漲趨勢明朗。人民幣貶值房產具有抵抗通貨膨脹功效,房地產開發商大舉購買土地也是別無選擇。人民幣貶值富人加槓桿投資越來越富裕,窮人及中產階級工資停滯不前,房價越來越高。

大水漫灌時代已過,定向放水值得研究

全國房價普遍漲價條件不足,但,20個城人口淨流入城市漲價預期相對明朗。

全國房價普遍都漲的可能性不大,剛才說了,三四線收緊貨幣化安置,就是控制房價繼續上漲。三四線要暫時歇一歇了。但,一二線城市房價漲價預期加重。特別是以下20城,貨幣放水流入這20城,形成風浪,是大概率。

雲房觀點:目前形勢,人民幣貶值預期太強烈,預計貶值幅度不會太低。以前有保匯率還是保房價的問題。現在看來,是保房價了!更嚴重的通脹很難避免,普通老百姓,這會兒應該做的,不是從上漲的房價中賺取多少,更多應該是怎麼財富保值!如果優先保值,那麼大城市的房產還是不二之選,無他。貨幣定向放水,導致目前不是所有房產都值得購買,全國的淨流入人口前20城,值得關注。


雲房優道邊Sir


如果以2018年8月為時間節點的話,那房地產的下一次整體上漲週期距離現在還有些遙遠。

這裡,我說的是“整體上漲週期”,而並非局部、個別城市群的上漲,就如同2016-2017年的上漲。

第一,上一輪整體上漲需要長時間進行消化。

上一輪的整體上漲,透支了數年的上漲空間以及居民的購買能力。對這輪透支的消化,應該會需要幾年的時間。

第二,個別城市依然會有上漲的潛力,但不足以代表整體。

目前,如果不是政策的因素,部分城市的上漲應該還會繼續。這裡,我們且不管上漲的真實因素是什麼。而一大部分城市,則有可能會出現有價無市的情況。

個別城市依然會有上漲的潛力,或者正在上漲著,但不足以代表整體。

第三,這個消化週期過後,以及政策週期之後,房地產會延續社會財富上升帶來價值升值,但像之前動輒翻番這樣的超大幅度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而這個時期的到來,則需要一段時間。

因為以上三點,那房地產的下一次整體上漲週期距離現在還有些遙遠。

那麼,如何判斷下一個週期的到來呢?

我認為,主要是實體經濟的走向。

之前,是實體經濟陷入頹勢,房地產大漲。今後,這種情況可能不會發生了。這種情況弊端太大。

因為房地產對實體經濟的巨大副作用,才有了政策調控。而一旦實體經濟重新充滿活力,那政策的調控就會相應減弱,那麼,房地產下一輪上漲的週期就不遠了。

因此,判斷房地產下一個上漲週期,就是看實體經濟的走向。


靜觀財經


這一點是非常明顯的,至少得等一段時間,因為剛剛從才漲過,我們看看歷史的其他國家的行情,我們會發現,房地產市場大部分時間是處在平穩的階段,只有少數時間處在高速增長階段。

比方說,美國自2戰後至2000年之前,美國的房地產市場並沒有太大的實質性的增長,長達50年的時間,而日本自1990年代的房產泡沫破裂以後,也沒有發生大幅增長。


為了估計房地產市場,我們得說說為什麼過去發生了增長;

2001年以後,中國加入WTO,出口迅速增長,企業增多,需要的工人數量大量增加,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經濟迅速增加,人們收入也迅速增加,房地產需求快速上漲,供給不足,導致房價上漲,房價上漲導致了更多的人開始投機性買入房產,與此同時,由於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家對房價的預期是非常高的,因此產生了很多的預期溢價。因此,房產價格進一步增長,吸引了大量的投機性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實際上,目前的房價至少已經透支了至少未來10年的上漲空間。

所以,沒有買房的人不用太擔心,房價即使不會下跌,也不會上漲到哪裡去,實際的購買能力會上升。而對於投機性房產,完全沒有必要,現在的房產交易成本比較高,已經不再是划算的生意了。不過部分一線城市的房產還是有一定的上漲空間的。


以股易金


說不定就在今年10月呢,現在第二季度,要保七(外匯),保六爭七(GDP),如果這兩撐不起了,只能各地政府各顯神通,那就不是資金放水滲漏給房地產業了,就會大水漫灌。至今有一個"長效機制"?支柱產業可是金山銀山,能放棄?如果一昧打壓地產業(動真格),今年下半年至明年,好多民營、小型房地產公司會退出市場,形成壟斷,你有好日子過嗎?


醉江南小鎮


應該說,在可預見的將來,房地產不可能重新啟動。原因有如下幾點:1.城市化已經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該進城的人口已經都在城裡,只有極少數人面臨進城,大規模的城市化已經不可能再來;2.前十年的貨幣寬鬆政策已經結束了,廣義貨幣已經達到天花板的高度,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放水,政策也不允許央行放水;3.沒有資金支持的房地產不可能啟動,因為沒有新動能;4.過度市場化的房地產政策,已經傷害了國民經濟的健康機體,也傷害了實體經濟,也讓許多沒有上車的買房人陷入不必要的焦慮狀態;5.今後的政策導向,應該不能再照搬香港,兼學新加坡是今後的一個新模式。


稅務律師菅峰


關注明年兩會!

眾所周知樓市是個政策市,一切波動都是跟隨政策而行。最近的一次調整3.17調控就是在2017年3月進行的。所以,每年三月的兩會,尤其是關於經濟方向的引導是重中之重!

從2016年9月30日,再到2017年3月17日至今算起已經一年半到兩年的調控期。這個時間長度是一個很容易產生變化甚至轉向的週期。不能說就應該轉向,但是很有可能。

更重要的是外部、內部環境因素的影響。貿易戰、中小企業、內需這些因素都很有可能導致政策的變化。目前繼續加強調控的因素幾乎不存在,雖然都不承認房地產是支柱產業,可到底是不是每個人心裡都有個認定。有一點可以肯定,在面臨諸多困難的情況下,誰也沒有勇氣和必要打垮房地產!

從最近一個月內的市場變化來看,金融在放寬,政策平穩之下有微瀾。金融上看,10月7日的降準傳達的肯定是寬鬆的信號。樓市政策方面,廣州10月19日的放寬下屬三個區的商品房限價,可以理解為對“雙合同”現象的優化,也可以理解成別的。最起碼它不是“嚴”,可以理解為試探性的“透氣”。

從樓市這二十來年的規律看,調控從來都是大張旗鼓,越熱鬧越好!而寬鬆一直都是低調奢華有內涵,越安靜越好!

所以,判斷房價走勢就看政策、看金融!順便聽聽兩會新聞!

分享更多樓市經驗!



東堂議房


這麼簡單的道理,繼續漲撒,房價低了,房產稅按市場價值評估的。國家地快賣完了,從所謂70年產權這個東西還想不明白?你以為國家是為了窮人還是富人著想?是為了國庫稅收,參考下西方國家或者小日本去?一群腦殘託,等到房產稅真的出來前,快趕緊能找人接盤,繼續哄抬撒,你上面沒人你也不是王健林,李嘉誠,能那麼早拋掉。不管以後是漲還是跌,房產稅一出來直接讓那些手裡多少套房子的人每年割肉。你有十幾套房子保管你五年就能交一套房子出去😄誰也不會多買一套白白交稅,貴了賣不出去,租貴了也沒人租的起。都是有錢人的話,你賣給誰?繼續漲又怎麼呢,買不起的始終買不起,自己留著每年給國家做貢獻吧。國家讓你交稅,你不交試試,你跟國家鬥試試?看看法院拍賣不拍賣?😄別他麼扯什麼經濟學,記住了,在中國,一切聽從組織安排,黨說行,不行也得行,黨說不行,行也不行,你不服行嗎?有能耐,移民出去撒😄


58289945


一般來說,2年是小年,1年是大年,2017年是全國房地產的大年,那時候眼看著固安在2017年4000一平米,以每天幾百塊的趨勢上漲,到2017年底已經上漲到18000一平米,這還的說是政府調控壓制,否則漲到25000-30000也是有可能的,這裡說的4000和18000其實都只是當時的均價,高價也是有的,但是漲價的程度實在驚人。

按照2年小年,1年大年來算的話,下一個上漲週期,你們懂得。


銷冠學院


我兒子獨生子女,繼承爺爺奶奶,我們,3套,兒子對象也是獨女,有4套房子。。你說房子還能漲嗎。



河北小哥1


下一個樓市大年無法預測,按國家政策是長期維穩!之前是投機房地產,現在卻需要專業投資房地產,建議投資置業世界四大灣區粵港澳其中的一線城市及環一線城市。

我們從事廣佛新房11年,深耕廣州佛山,熟知廣佛人文背景、政策文化、市場行情、專業人做專業事,如在廣佛投資置業可以關注私信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