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第三產業運行分析

2018年上半年,受整體經濟環境影響,我市經濟增速基本趨穩,其中第三產業發展步伐逐步加快,以經貿物流、旅遊、文化為引領的支柱產業發展成效明顯,持續推進第三產業轉型升級,為全市經濟增長積蓄新的發展動力。上半年,我市三產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4.5%,增速較一季度上漲0.8個百分點。

一、第三產業整體運行穩定

(一)消費品市場穩中有升。隨著居民收入增速較快、消費水平進一步提高,商品供應充足,全市社會消費品市場穩中有升。上半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7.3億元,同比增長7.3%。其中,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15.6億元,同比增長7.3%。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75億元,同比增長8%。

(二)交通運輸業增長較快。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深入,中蒙俄經濟走廊空前活躍,中歐及中蒙俄經貿大通道作用逐步顯現。2018年上半年,航空客運量累計完成8.8萬人,同比增長51.6%。航空貨運量累計完成166.9噸,同比增長66.9%;國內公路客運量累計完成38萬人次,同比增長4%;國內公路貨運量累計完成673萬噸,同比增長17%。國內鐵路客運量累計完成14.38萬人次,同比下降8.3%;國內鐵路進出口運量累計完成738.9萬噸,同比增長2.5%。

(三)文化旅遊業穩中有升。上半年,二連浩特市著力抓好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旅遊宣傳營銷推廣、旅遊服務環境優化等工作,實現了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穩中有升。據統計,截止6月30日,累計接待國內外旅遊人數100.2萬人次,同比增長3.7%;其中接待海外旅遊者49.82萬人次,同比增長2.4,接待國內旅遊者50.34萬人次,同比增長5.1%;實現旅遊總收入23.02億元,同比增長3.6%。

(四)金融業平穩發展。今年我市認真落實國家及自治區關於發展普惠金融的重大決策,大力推進普惠金融,召開銀企融資對接會,推動項目融資需求落地,加大對企業信貸支持力度。上半年,各類金融機構存款餘額88.6億元,同比增長13.8%。其中居民存款餘額達50.6億元,同比增長8.32%。各類金融機構貸款餘額69.3億元,同比下降0.81%。小額貸款公司餘額1.31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

(五)對外貿易增勢較快。上半年,口岸進出口貨物總量完成826萬噸,同比增長18.9%,其中,進口貨物總量完成644萬噸,同比增長14.3%,出口貨物總量完成181萬噸,同比增長38.8%;進出口貿易總額完成11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8%,其中進口貿易額完成87億元,同比增長17.4%;出口貿易額完成30億元,同比增長27.3%。蒙俄貿易成為對外貿易增長的重要支撐,上半年,二連浩特口岸對蒙古國進出口79億元,同比增長21%,佔同期二連浩特口岸對外貿易總值的67.3%。其中進口53.1億元,增長11.6%,出口25.9億元,增長46.3%。國內製造業生產保持擴張,帶動自蒙古國進口需求增長,去年以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反彈,二連浩特口岸銅礦、鐵礦、鋅礦等礦產品進口增長,進一步拉大進口值增幅。此外,蒙古國經濟回暖,需求增加、消費升級,帶動口岸鋼材、貨運機動車輛等出口增長;二連浩特口岸對俄羅斯進出口38.1億元,同比增長17%,佔同期二連浩特口岸對外貿易總值的32.5%。其中進口34.2億元,增長27.3%,出口3.9億元,下降31.5%。自俄進口紙漿、油菜籽、牛皮紙增幅明顯,推動口岸對俄貿易進出口呈增長態勢。

上半年,全市出入境人數108萬人次,同比增長10.31%。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總額29.8億元,同比增長10.3%。中歐班列開行565列,同比增長194.3%,其中出境270列,入境295列。

(六)房地產業發展趨緩。今年以來,受宏觀經濟走勢、政策環境變化、市場供求狀況和企業資金壓力等因素影響,房地產投資、銷售情況不容樂觀。2018年上半年我市共銷售商品住宅364套,同比下降32.7%,銷售面積達4.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4.8%,銷售均價2338元/平方米;商品住宅空置3069套,面積達31.1萬平方米,空置率為42%。

(七)第三產業稅收增速收窄。2018年上半年,由於受上年同期一次性增加稅收入庫基數、落實減稅降負政策和三產重大項目在短期內難以對稅收形成有效支撐等因素的影響,第三產業實現全口徑稅收收入19813萬元,同比下降26.1%;佔全市稅收總收入比重的76.1%,其中,批發零售業實現稅收12857萬元,同比增長38.9%;住宿及餐飲業實現稅收192萬元,同比下降8.6%;房地產業稅收1420萬元,同比增長39.5%;金融業實現稅收1595萬元,同比下降16.8%;交通運輸及倉儲業實現稅收1158萬元,同比增長31.6%。

二、2018年上半年第三產業突出問題

(一)產業結構升級優化緩慢,傳統三產行業所佔比重過高。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交通運輸業等行業佔整個三產的比重較高,而科技、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發展不足,家政服務、信息諮詢等居民服務業還處於低級階段,拉動我市經濟發展的作用很小。

(二)三產固定投資降幅明顯,對三產發展難以形成有力支撐。在經濟總體形勢嚴峻背景下,企業受資金短缺、土地等要素瓶頸制約等因素影響大幅收縮投資,服務業項目存在新增優質項目少,儲備存量項目支撐不力等困難,對服務業的發展支撐不力。2018年上半年,第三產業完成投資4.6億元,同比下降18.1%。

(三)外貿企業規模小、實力弱,特色和優勢不明顯,缺少產業支撐。一是貿易結構層次比較低,邊貿企業規模小,加工貿易滯後,市場開拓領域不寬,企業對國際市場開拓力度不夠,深加工、高技術和高附加值產品比重較低,整體水平有待提高。二是缺少產業支撐,邊境口岸經濟發展與腹地產業、工業園區關聯度不夠,缺乏特色優勢產業的支撐和拉動,對全市外貿的拉動還不明顯。

(四)多渠道融資困難,企業仍然存在融資成本高的問題。我市服務業企業基本為傳統類型,資金需求主要依賴於銀行間接融資,由於科技含量低,利潤低,很難達到直接融資條件。企業在經營能力、資本、擔保和經營環境等方面存在不足,造成信用體系缺失,制約了中小企業擔保融資業務的擴展。

三、2018年推動第三產業發展的措施建議

(一)引導和組織我市有實力、有信用、有競爭力的企業主動“走出去”。赴蒙俄及新興市場考察或參加各類商品展洽會,引導企業參與成熟項目投資,對企業有意投資的項目進行全程跟蹤服務,積極引導企業擴大進出口貿易,促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培育壯大,穩步發展。

(二)搭建銀企對接平臺,積極為企業尋找多渠道融資方式。落實已經達成融資意向的重點項目融資進展,鼓勵銀行機構推出符合口岸實際情況的金融產品,更好支持小微企業發展,進一步調動企業上市,掛牌積極性,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三)深入優化產業結構,努力提升服務業整體水平。在今後的發展中,傳統物流行業應以產業園區為依託,鼓勵相關企業增加科技投入,進一步促進傳統服務業與現代製造業結合,特別是物流業的發展,應做好行業整體規劃,控制數量,注重質量,對現有物流企業進行整合,對於基礎薄弱、耗能高的中小型企業進行優勝劣汰,推動現代化物流龍頭企業發展,促進產業改造升級,突出發展高端生產性服務業,重點扶持現代商貿服務業、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健康養老服務業等行業,積極引導高端服務業集聚發展,努力形成一些佈局科學、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全面提升服務業整體水平。

(四)加強平臺建設,夯實服務業發展基礎。針對我市服務業發展特點,抓緊建設一批公共管理平臺、信息平臺、技術平臺、交易平臺和知識產權保護平臺,為服務業企業提供完整的配套服務。高起點規劃建設集網上發佈、網上查詢、網上交易、網上結算、網上風險監控及物流配送為一體的現代化信息服務平臺,採取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相結合的方式,著力搶佔信息制高點,真正帶動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增強服務業的集聚和輻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