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谁写的,他看到了什么?

晕导和小籽月


近日有网友提问:《山海经》是历史上谁写的?作者究竟看到了什么?书里有那么多现代人难以理解的东西,会不会是关于另一个文明的记载或回忆?

1、《山海经》的作者是谁?

按传统说法,《山海经》被认为是大禹亲眼目睹并讲述,伯益起名,上古时博物贤人夷坚所记录的。大禹在治水中,足迹遍布山海,“布土以定九州”后向臣下讲述了自已的见闻。大臣伯益(嬴姓始祖)把这些见闻起名为《山海经》,口口相传下来。

那么,记录者夷坚是何来历?对此史料并无太多记载,只是在《列子》、《庄子》中一笔带过,后世多认为他是上古通晓博物知识的贤人。不过,对于夷坚是否真实存在人们也有争议。因而连带着大禹、伯益作《山海经》一书也不被广泛认可。

关于《山海经》作者还有“无名氏杂取而成”说法,因为书中人们能看到《穆王传》、《庄子》、《列子》、《离骚》、《周书》……的影子,这种说法同样得不到公认。目前人们对此书作者多持“不可确认”的观点,这也为《山海经》涂上一层神秘面纱。

2、《山海经》里写了些什么?

尽管作者不详,但是书中所写内容目不暇接、难以置信。如果不是作者真实所见,只有一种可能:这是胡编乱造之作。如果,真是编造出来的,那也要佩服作者的脑洞开得如此之大,大到超乎常人的想象。

历朝历代的儒家学者,对此书的评价均基于“子不语乱力怪神”的基础,甚至带有诸多不屑,司马迁评价此书“太过荒诞无稽”。不过细读此书,多数人会认为,作者具有丰富的地理、人文、物产等知识,绝非一味编造。

《山海经》原书22篇32650字(现存18篇),有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主要包括山川、民族、物产、药物、祭祀等内容。作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志怪书,被冠以“经”之名,本身也是荒诞不经的。

3、《山海经》的荒诞之处有哪些?

为了加深对《山海经》荒诞不经的认知,下在就举例来说明几处:

——西北海外,赤水北岸的章尾山有神人,人面蛇身,通体红色,身长1000里,面正中有竖长的眼睛,闭眼就是黑夜、睁开眼就是白昼,不吃不睡不呼吸,能呼风唤雨,照耀到阴暗的地方,人称“烛龙”。

——有人称“苗民”,其地有神,人面蛇身,身躯如车辕,长有两个脑袋,穿紫衣戴红帽,名叫“延维”,得到它的人只要奉飨祭祀,便可称霸天下。

——氐人国建木的西边,人面鱼身,没有脚。此处的巴蛇能吞大象,3年才吐出象骨,有才德的人吃巴蛇肉,不会得心痛、肚痛的病。

——朝阳谷里有神叫“天吴”,就是水伯。他长着兽身,八首、人面、八爪、八尾,背部是青中带黄的颜色。

4、《山海经》是世前文明的回忆?

尽管《山海经》里有许多被认为荒诞不经之处,但是很多现代研究者(包括西方学界)认为,《山海经》里蕴藏着大量世前文明的密码,如果破解才是现代人最重要的事情:

——大禹治水定九州的故事,与西方记载的史前大洪水历史多有相似;共工怒撞不周山引发的“天倾西北,日月星辰西转;地倾东南,百川之水东流”的记载,与现代研究中世前曾发生的地理大变迁、大陆漂移说不谋而合……

而且似乎为了证明大陆漂移说,《山海经》里所述的山川志怪、地理奇态,有学者已从美洲、欧洲得到印证。基于这种研究结果,有人大胆猜测:

——《山海经》确实是世前文明的记载或回忆,所述内容不为后世所接受完全可以理解,因为谁也没有在上古时期生活过。这些上古的事情经后代相传发生增改、删减的变化,甚至由此充满了神秘和荒诞。


指动济南


立水来回答。

关于山海经的作者,至始至终都是一个迷。

有相传说这部书是大禹和伯夷合著的,对于这个传说我觉的不可能,大禹治水的时候得到九鼎,但也只是一个传说,没有实物作为依据的。《山海经》可以说是一部包含九州的地理巨作,是实实在在传承下来的。

分析下:《山海经》内的地理描述,虽然算不上细腻,但绝对要有现实来作为参考。大禹治水,主要是黄河流域,其治水时间,短则4年长则13年,与书中的地理环境不服。依照当时的交通环境,大禹不可能游历九州。

对于说这部书的作者是大禹,我觉得不现实。

当然,还有一个传说这本书是世世代代共同完成的产物。我觉得这个说话倒是有可能。但是,细致琢磨一下:书中所呈现出的场景及内在描述的实物,想要把它世世代代的传承更新,如果没有当时官家的统筹安排,依照当时的社会背景,编写这部著作的人力支撑在哪?我想不到,对于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合出这种精神产物,有点不现实。如果是官方安排,历史文案中也会记载的。

所以,对于这个说法想不通。

书中记载的,怪兽也好,神兽也罢,有些体型比较巨大,有点感觉回到了侏罗纪时代,而那个时代,说不定会有其他的文明存在。

综上所述,我觉得不能完全排除,这时另一个文明的产物。

以上,都是用最基础的理论分析的,个人看法。


立水


历史提问

《山海经》是谁写的,他看到了什么?

答:《山海经》,一部上古传世奇书,记载了约四十个方国、五百多座山、三百条水道、一百多人物以及四百多种神怪异兽,其所构造的包罗万象、奇诡瑰丽的世界,几乎是后世绝大部分神话小说的源头。

《山海经》既神奇又神秘,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众多学者的目光,很多人想要去探究它、剖析它,但迄今为止它仍是一个谜。《山海经》的神秘之处在于它的出身,究竟何人所写、何时所作、所作为何,这些都不得而知,甚至直到如今人们都无法给这本书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只能将它称作“奇书”。

一、成书之谜

关于《山海经》的作者、成书年代,至今都还没有明确的定论,但古往今来的说法却不少。最早西汉的刘歆在《上表》中说:“《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刘歆认为《山海经》应是大禹治水之时,大禹与伯益等人遍历山河之后的成果

清代的毕沅在《山海经新校正序》中称《山海经》“作于禹益,述于周秦”,大禹和伯益最开始是口述,在周秦之时才被后人整理成著作。毕沅同样认为大禹、伯益首开《山海经》之先河,自西汉至清代,都有学者持这一观点,可见禹益作《山海经》的说法在古时颇为盛行。

今人蒙文通先生曾对《山海经》的各个篇章作了具体分析,他的观点比较具有代表性。他认为《大荒经》五篇写作时间最早,约在西周前期,可能为巴国的作品;《海内经》四篇约在西周中叶,可能是古蜀国的作品;《五藏山经》和《海外经》四篇最迟,写于春秋战国之际,可能为楚国的作品。

还有说法认为《山海经》成书于战国至汉初。虽然对于《山海经》的成书问题还存有很多争议,但可以确定的是,《山海经》并非成于一人一时。

二、遗失的另一半

我们现在所见的《山海经》仅仅是它作为文字的那一部分,且文字部分也已多有佚失。实际上最早的《山海经》不仅是有图的,而且是一部先有图册,后有文字的著作。

一千五百多年前,晋人陶渊明有“流观山海图”的诗句;而郭璞曾作《山海经》图赞,在注中又有“图亦作牛形”、“今图作赤鸟”等语;在唐代,山海经图被视为“述古之秘画珍图”,可见那时的《山海经》尚存有图。

但不知从何时起,《山海经图册》就从世上消失了。《山海经》的图也不只有一个版本,最早的图册成于先秦时期,后世因为原图的遗失,在汉代、南朝、宋代、明清时期又有不少画家为《山海经》配图,不过这时的图则多半来源于画家的想象。

三、内容之谜

既然《山海经》本是以图记文,这就涉及到作者最初到底看到了什么的问题,也就牵扯出后世对《山海经》所述内容真伪的争论。实际上这个问题是很难说清楚的,因为我们现在所见之《山海经》是经过两千多年流传下来的版本,已非原本。

据现今已经证明确实存在的山河地理及异兽的情况来看,作者最初所画的图像应是亲眼所见,但由于《山海经》并非成于一人之手,故而也不能排除后世掺杂有虚构的成分在其中。相信最初,作者是想将其所见如实记录下来,可为何我们现在看《山海经》却是虚实相杂呢?

主要有几点原因,一是由于图文并非一人所作,在文字描述的二次创作过程中,笔者难免会出现对图画内容的误解;二是先民语言和思维风格较为古朴,这就造成古今对同一事物的描述会有很大的差异,而我们看《山海经》时,往往是以今人的语言风格和思维习惯去理解的,这便造成了误解。

三是古今年代相距甚远,时过境迁,很多曾经在历史上存在的事物很可能已经消失,不为后人所见;最后,经过后世的代代流传,版本层出不穷,我们如今所见之《山海经》与其原本已经相去甚远。

参考资料:《上表》、《山海经新校正序》、《成书时地及作者新探》、《的性质与成书》、《山海经图:寻找的另一半》


剁手届的邓紫棋


嗯,这部奇书究竟是谁写的,我也非常好奇。

无所不包,几乎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书籍典藏。

最重要的是其用地理概括的叙述来描绘这个世界,而且详细记载地标位置的矿产、动植物药用功效和林木,最后是以该区域的山神为注解。

假设一下,该书的知识来源于史前文明。

好吧,传承人与接受者之间如何沟通,怎么记载?

进一步假设,也许传承人已经达到油尽灯枯的阶段,无法用最完整的方法将自已的知识传下来,只能采用口述。

呵呵,还有什么办法?

理解能力的问题呗。

现代的科技到古代就是不可思议的玩意,足够引发精灵神怪的想象,然而古人用自已的语言描述注定会用其自身的语言系统进行描述。

所幸那些矿产和动植物药用描述还算齐全,至于其余就没法子啦。

地球的历史应该不只是我们人类文明是唯一,这是我回答问题的出发点。

所以我的答案是山海经应该是前代文明的回忆,奈何传承出现问题,导致如今需要稽考和验证。


鸿哥iouyh福小铺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的古籍,主要记述的是中国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内容,还包括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及其历史传说。传说作者为华夏文明草创之初的大禹和伯益。作者看到的,应是当时华夏民族征服自然,认识自然的足迹,更有前人的传说,及记载的史前物象。

《山海经》留存的最早版本,为西汉的刘向刘歆父子校刊。清代的考证注释者有状元毕沅等。我小时候看到祖父的藏书,就是毕沅注释的版本。 全书十八卷,分为《山经》五卷,《海经》九卷,《大荒经》四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个邦国,100多位历史人物,400多个神怪,550座山,300条水道。



《山海经》有条有序地记载了中国先秦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风貌,如水文、山系、动植物、矿藏、经济、文化、民俗等。描写的地域,分为中华圈(海内圈)和世界圈(海外圈),其中《海内经》五篇,《海外经》四篇。

宇宙洪荒,世事沧桑,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山海经》中描述的故事,有夸张色彩,记载的动植物已无从考证。凤凰,鲲鹏,青鸟,飞廉,天马,麒麟,青龙,烛龙,九尾狐,天狗,狰,兕,蛊,诸犍,独角兽等灭绝了,未见遗迹,而存在于楚辞等诗歌文献中,近年来的研究也表明,其中的很多东西,并非随意编造,而是曾经的存在。



《山海经》中的“黄帝大战蚩尤”,“大洪水”,“大禹治水”,是历史的记载。“公共怒触不周山”,“夸父追日”,“盘古开天劈地”,“精卫填海”,“女娲造人”,是神话传说。这些遥远的故事,动人心弦,我辈读之,思接远古,浮想联翩!


生产力发展水平所限,我们的祖先,跨越不了高山,渡不过大海,于是凭借超自然的智慧,将想象力发挥到极致,凭借想象揣摩遥远的地方,同时将对祖先的崇拜,写进神话传奇的世界……中国古代神话的源流,古典文学的既往,就是《山海经》,神迹延伸致远……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时世轮转,文化一脉相承。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春风秋月相续,物景转换不停,今人不见古时月,古月犹照今时人,古老的华夏大地,留下很多历史的记忆,诸多动人的故事,演绎着人类文明,承载着人文历史内涵,薪火相传,文化演进……



中国最古老的神话故事巜山海经》具说是从战国初期,一直到汉代,是经过了″多人″的续写所成的一部古书。作者:大概都是楚地的楚人(今湖北省)所著的一部以神话为主的故事,,,。这部古书涉及的范围及其广泛,诸如,哲学,历史,民族,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生物等等,一系列的学术领域,,,。本书包罗万象,可以称得上是当时的社会与生活的日用百科全书,,,。巜山海经》大约可分为以下几部分:1.巜五藏山经》,内容是关于山川,地理,祀神的一些典礼及其仪式,包括叙述到各山神的形态,面貌以及它们的本领。2.巜海外经》记述了海外各国的奇人,趣事,也有古老的神话记叙,,,。3.巜海内经》内容记述,海内神奇的事与物,有昆龙,蛇,雷神等等,,,。4.巜茺经》主要记述,帝俊与黄帝的神话传说,,,。此经保存了大部分的神话故事也是资料最多,最原始的一部分资料,,,。从巜山海经》这本书中让我们后世之人看到了此书虽是神话传说,但书中却暗藏着古代中华文明历史的真相,,,。加之古时代给予了巜山海经》灿烂的神话空间,,,。所以才赋予了巜山海经》一直流传千年的奇书美名!





青幽472


当你,洪水大爆发,大禹在治水过程中,足迹遍布山海,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其间所见所闻稀奇古怪之事物甚多,等洪水治理完毕,“布土以定九州”后,向臣下讲述了自已在治理洪水时的见闻。大臣伯益(嬴姓始祖)把这些见闻起名为《山海经》,口口相传下来。

其中博物贤人记夷坚是什么来历,史料中无从考证,只是在《列子》、《庄子》中一笔带过,后世多认为他是上古通古博今学识渊博的圣人。所以,大禹、伯益、夷坚三人作《山海经》一书有了这样的传说。

另外,也有这样的说法,《山海经》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楚国或巴蜀人所著。但《山海经》作者可能是一人或多人所为,因此,无法介定作者是谁。







东岳隐仕


鄙人不才,入手了一部。



大福客麻辣鱼


我是小七,一个沉迷于研究山海经与妖魔鬼怪的姑娘。

我想没有人比我更适合回答这道题,由于我大学时候的梦想是做一个小说家,所以从大学开始我就开始了对《山海经》的漫长研究。

经过这四五年的积累,目前对《山海经》来说,也算有一定的认知。

关于《山海经》作者是谁,这也是一直是研究《山海经》一个非常大的一个谜题。目前主流认可比较多的说法主要有三个,一个是作者是刘向父子,另外一种说法说,是大禹和伯夷写的,还有一种说法是经过很多年的积累经过无数代人不断的编撰和修改,才形成了今天的《山海经》。

关于最后一种说法啊,我觉得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十万昆仑的一些例证,他从佛经以及中国浩瀚的史籍中,列举了诸多的证据来推论了这个想法的可行性。

那我们就分别从三个方面来讲一讲关于《山海经》作者来源的主要支撑点。

一、作者是大禹和伯夷

一个关于山海经,作者是大禹和伯夷的说法,主要是来自于中国的神话传说。传说当年大禹在治理好洪水之后,就被推举为当时的帝王,由于大禹所处的时代,还是我们中国的神话时代,所以在大禹身上所显示出来的神性还是非常强的,所以当时的大禹的身份基本上是等同于人间的帝王家加天上的天帝这个身份与一身的。

在当上至高无上的主之后,大禹为了显示自己的功绩,就命令工匠就做了硕大无比的九鼎,在九鼎上面刻上了自己游历山川河流所见到的山海图。这项工作是一件非常劳神费力的工作,所以大禹充当的形象就是一个讲述,而伯夷则作为一个实施者,就像今天大多数有身份的人出书一般就是出书人只作讲述,代笔的另有其人。

当年大禹和伯夷也是一样的,所以这个说法也是关于,作者是大禹和伯夷比较有力的一个支撑。

二、作者是刘向父子

而关于刘向父子是山海经作者的说法,这源自于后来随着历史的变革,九鼎和《山海图》神秘消失了,只留下了文字版本的《山海经》,而刘向父子作为第一个,对《山海经》进行整理和记录的人,则理所应当的充当了作者这个角色。

三、山海经是几代人合著

那第三种说法则是由于,刘向父子所整理的《山海经》,只有最初的《山经》版本,并没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海经》和《大荒经》,东晋时期的玄学家加科学家郭璞先生对《山海经》进行了一个非常深刻和妥帖的注解,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山海经》版本,大多数是在郭璞先生的注解上进行翻译和理解。

郭璞先生所增补的《大荒经》,保留了中国目前流传比较广的神话传说大约80%,为保留中国神话学做出了出突出的贡献。

所以这样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第三种说法,《山海经》是有不同时代诸多人共同创作完成的一本志怪类地理风俗集。

目前我家关于《山海经》的版本不多,大约有二三十种版本,这些出版刊物署名的作者比较多的是郭璞,排名第二的是刘向父子,署名最少的是大禹和伯夷,现在连夏朝存在都是史学界争论非常激烈的一个问题,所以署名大禹和伯夷是一个非常不严谨的做法。

除此以外,明朝的蒋应镐,由于画了明版《山海图》,所以也是被署名作者比较多的一个人。

至于他看到了什么,是在太离奇了,我建议你《山海经》来看就知道了。

我是小七,一个沉迷于研究山海经与妖魔鬼怪的姑娘,喜欢可以关注我。



山海经解密小七


山海经作者探究

首先《山海经》是分三个部分的,三部分各自独立,只不过西汉末年被人强行编在一起了。

这三个部分就是《五藏山经》五篇、《海外内经》八篇、《大荒五经》五篇。

我们要讨论《山海经》的作者和时代,就要分别讨论。

《大荒五经》应该是其中最早的。

早到什么时候呢,我们也说不好。反正甲骨文中就有很多可以跟《大荒五经》相互印证的地方。最有名的就是民国是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殷卜辞中所见先王先公考》及其《考续》,证明了《大荒五经》等文献中的“王亥”并不是凭空捏造的,可以在甲骨文中找到。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能够印证《大荒五经》的早期出土文献。

这对《山海经》迷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大好消息。

但《大荒五经》中也有一些被汉代人改写的痕迹,比如素来受人诟病的“长沙零陵”这种晚出的地名,比如铁。

所以说《大荒五经》的写作过程很可能相当漫长,写成后又经过人们的修改,原文已经无法得知了。

重点是《大荒五经》以及《海外内经》本来是依图为文,文字现在多少还能看到,但图画却荡然无存。所有关于图画的说法,都只是人们的猜想和“考证”罢了。这是非常让人遗憾的。

《海外内经》的情况类似,也应该有着漫长的成书过程,最后在汉代定形。

但《海外内经》的成书上限很可能比《大荒五经》晚。

因为它没有像《大荒五经》那样有着大量可以跟甲骨文印证的内容。

《五藏山经》应该更晚,但主体部分应该也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五藏山经》的作者应该是中原人。

因为其地理中心,据《中次六经》可以推知是在洛阳一带。

《礼记·王制》里说:“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也就是说,一般的诸侯是不能越礼祭祀自己领地之外的山川的,否则就是谋逆。

《五藏山经》的山川明显是天下所有的名山大川,所以其作者一定是胸怀天下的人。

一个可能是周天子的人,另一个可能想要代替周天子的人。具体是谁呢,我们这里就不做深入讨论,留待后人评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