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國考申論寫作技巧:教你“抄”出精彩文章

文章寫作素材的匱乏是考試文章寫作的一大短板。考場上,考生可充分利用的資源便是給定資料,如何在自我知識儲備不足的情況下充分利用給定材料寫出一篇既源於材料又高於材料的文章,對於考生而言至關重要。中公教育專家為大家提出三條錦囊妙計,巧妙破解文章寫作難題。

一、利用材料美詞、美句提升文章標題文采

【原文】

觀察家認為,未來科技最關鍵的發展方向是走人性化之路。閃爍著“人性”之光的產品將越來越多地出現,高科技產品也將被進一步賦予靈動的生命,在科技和人性之間嫁接橋樑。(美詞:人性化之路、人性之光)

【標題】

讓科技走人性化之路

讓“人性之光”照亮科技發展之路

二、依據原文,展開分析,作為文章寫作素材

【原文】

前不久,一位普通農婦劉女士在騎電動三輪車趕集的歸途中,遇到同村76歲的李老太太及其孫女步行回村,遂熱心搭載她們坐“順風車”(分析:劉女士熱情、善良、有惻隱之心)。不料路上三輪車側翻,三人均受傷,其中李老太太傷情最重,經搶救無效去世。出於愧疚,劉女士主動提出給予經濟賠償(分析:劉女士直面問題,勇於擔當),而李老太太家屬四次堅決拒絕(分析:李老太太家屬深明大義、道德立身)。劉女士說:“如果不是我好心辦壞事,老太太就不會走得這麼早。無論花多少錢都必須補償!”(分析:劉女士用真誠的方式表達對死者的歉意)李老太太家屬則說:“我們不能讓好人做了好事,卻得不到好報”。(分析:李老太太家屬懂得感恩,體現的是對助人為樂精神的肯定)

【開頭】

小人物也有大力量。農婦劉女士和李老太太家屬之間的故事唱響了社會正能量之歌。農婦劉女士,她用實際行動回應著社會的冷漠,用熱情、善良築起助人為樂的道德高牆;在道德失範的社會亂象之下,她不逃避,敢擔當,用真誠方式詮釋著對死者的歉意。“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李老太太一家人雖心懷悲痛,但他們以道德立身,以善行天下,他們深明大義,拒收“歉意”的行為彰顯的是“大義”,體現的是對“助人為樂”精神的肯定,流露的是“感恩情懷”。他們雖然是小人物,但是卻用“人性”的光芒書寫了大寫的“人”字,他們是廣大群眾的一員,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榜樣標杆。

三、依據材料,加工提煉,作為文章寫作素材

【原文】

華裔英籍女作家韓素音,在描述一位華僑時說:“他是個中國人,有極好的耐心,能等待和忍耐。”這的確典型而鮮明地體現了中國人所特有的品性。韓素音在參觀走訪了中國內地之後,曾經感慨道:“我在這裡重新發現了中國的彈性——它所固有的柔順性,這使它不受外界危機的影響,同時也使它克服一次又一次動亂。” (提煉要點:水的柔不是軟弱無力,懂得用等待和忍耐克服眼前的障礙)因此,我們雖說“儒者柔也”,但並不是說柔就是軟弱無力,就是廢棄一切作為。老子認為,“天下莫柔弱於水”,但是“攻堅強者莫之能勝”,這正是“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的道理所在。俗話說的“水滴石穿”,就是“以柔克剛”的一個十分典型的例子。(提煉要點:水的柔不是軟弱無力,能做到水滴石穿、以柔克剛)

……

【分論點】

以水為師,要學其智。“柔”是水最為突出的特性,水的柔不是軟弱無力,任他人肆意而為,她懂得用等待和忍耐克服眼前的障礙,水雖柔弱,但它不求當下,著眼長遠,將忍耐化為堅持,雖為“滴水”之力,卻依舊書寫奇蹟,將磐石擊穿,震撼人心。水是最簡單的化合物之一,其結構簡單但卻變化無窮,正是因為其善變無定形,故而能隨物賦形,隨境而適,令人折服。水的變,在訴說著萬物皆變的千古不易之哲理,水的簡單,在詮釋著“化繁為簡”“大道至簡”的真諦。

三條錦囊妙計讓申論文章寫作不再困難,中公教育希望廣大考生深刻領會,多加練習,功到自然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