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副鎮長變網紅帶貨主播,賣出2.7萬件毛衣

東莞副鎮長變網紅帶貨主播,賣出2.7萬件毛衣

“有全國寶寶的這種對大朗毛織的關注,大朗的毛織一定會像大朗的名字一樣大氣爽朗。”3月13日下午,東莞市大朗鎮副鎮長曾悅走進直播間,為大朗的毛織產品吆喝。喊全國“寶寶們”買大朗毛衣,為當地企業代言。

直播期間,吸引36萬人次觀看。憑藉專業的功底和出色的“帶貨”能力,在曾悅副鎮長的直播展廳內,參加此次活動的商家2小時內便售出了2.7萬件毛衣。截至下午5時,共有1036萬人次出席了大朗“拼交會”,20倍於這座工業強鎮的常住人口。

“拼交會”接待1036萬人次

全球每6件毛衣就有一件產自大朗,毛織服裝、紗線、機械等全產業鏈年交易額超600億元,僅紗線行業年交易額就超過300億元,是全國最具規模、產業鏈最完善的毛織產業集群。熟悉大朗的人都知道,每年的大朗“織交會”都是大朗的人氣最旺的時候,全球採購商雲集,去年的展會6天展期更是累計吸引超過12萬人次進場參觀。

12萬人次進場參觀,大朗“織交會”用了6天時間,期間還有很多配套節目。突破這個成績,曾悅副鎮長用了不到一個小時,其兩個小時的直播,吸引了36萬人次觀看。

東莞副鎮長變網紅帶貨主播,賣出2.7萬件毛衣

“大朗是全球毛織之都,我們的毛衣大氣、爽朗,不僅可以滿足全球各地不同消費者的不同需求,而且極具性價比。”面對直播間觀眾刷屏式的互動需求,曾悅副鎮長忙得不亦樂乎,上一秒,他還在間斷式科普大朗的產業和品牌優勢,下一秒又緊急切換到福利模式,“發新一輪的紅包了,大家準備好啊,手快有,手慢無”。

這次“拼交會”,超過2000家大朗毛織企業參與了本次展銷會,126家頭部企業開設了專門的直播展廳。為了爭搶更多用戶的注意力,各家企業手段齊出,有的科普毛衣知識,有的揭秘毛衣品牌“內幕”,有的設計遊戲,甚至專門設計了不同款式毛衣的適配劇情,更多的直播展廳,則希望通過不間斷的紅包發放和1元秒殺福利,將用戶牢牢鎖定在自己的直播展廳內。

東莞副鎮長變網紅帶貨主播,賣出2.7萬件毛衣

截至當天下午5時,共有1036萬人次出席了大朗“拼交會”,20倍於這座工業強鎮的常住人口。

鎮副鎮長曾悅接受媒體採訪——

幫助企業儘快掌握新型營銷模式,突破轉型升級瓶頸!

東莞副鎮長變網紅帶貨主播,賣出2.7萬件毛衣

記者:去年提出接下來將以“共建世界級毛織產業集群先行區”為新起點,全方位推動大朗毛織產業在原創設計、新型紗線、智能製造等發展趨勢上的不斷升級轉型。如機器換人、互聯網+等,目前,我們數字化升級、智能製造方面的整體情況是?

曾悅:去年11月,大朗鎮政府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簽訂“共建世界級毛織產業集群先行區”的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大灣區世界級毛織產業集群先行區的建設。當前,我們將以“共建先行區”為新此來起點,通過做強產能、做大市場、做活兩端、做強載體等方面,打造10平方公里現代毛織商貿城,全方位改造提升大朗毛織產業。

就大朗毛織數字化升級和智能製造情況而言,正如剛才講到大朗使用電腦橫機超10萬臺,在編織環節,機器換人率已達100%。同時設計“畫花”環節,大朗80%以上已使用智能下軟件。此外,去年織交會上,電商協會和中國聯通合作推出“毛織產業信息協同”工業互聯網平臺,把互聯網滲入到毛衣的設計、打樣、生產、後道、倉儲、銷售、物流等每一環節,從而實現實體市場與互聯網平臺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將加速毛衣智能製造的升級。

記者:2014年左右,電商曾是大朗討論的重點,鼓勵企業發展自主品牌,拓寬線上銷售渠道,目前來看電商發展程度如何?有多少企業在電商平臺上有自己獨立自主的品牌?

曾悅:大朗是全市開展電子商務較早的鎮街之一,2013年,大朗成立全市首個鎮街一級電子商務協會。大朗電商經過多年的發展,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的發展。據統計,2019年全鎮電商企業6698家,其中毛織電商企業4054家。全年全鎮電商銷售額159.92億元,同比增長9.53%,其中毛織類電商銷售額88.3億元,同比增長7.62%;全鎮跨境電子商務銷售額12.4億元,其中毛織類跨境銷售額6.07億元,佔比約為50%。近年來,我們積極鼓勵毛織電商企業創建自有品牌,目前擁有大朗本土電商品牌的電商企業(含B端)超過100家,孵化出聯迅、雅綺、釋寶兒等多家優勢毛織電商品牌。

記者:產業帶商家是否與電商平臺開展C2M反向定製,或是其他合作?

曾悅:近年來,大朗毛織產業帶的商家積極與與電商平臺開展C2M反向定製活動。例如2019年,與阿里巴巴1688共同發佈了大朗毛織產業集群數字化報告,以大數據為依託,幫助商家真正走進C2M的生產模式。以如大朗組織超過400家企業入駐淘工廠項目工廠“大朗毛織”專區,為廣大網商提供個性化定製服務。包括今年3月我們舉辦的電商直播月活動、今天和拼多多、南方都市報合作的抗疫復工產業帶直播活動,也是平臺、商家,線上、線下的聯動的C2M活動。

記者:去年織交會提到要培育主播,藉助直播帶貨的方式來發展,目前的直播帶貨在大朗是否成為較為普遍的推廣營銷方式?

東莞副鎮長變網紅帶貨主播,賣出2.7萬件毛衣

曾悅:隨著電商體系在中國已發展成熟,用戶規模逐漸觸達網民規模天花板,流量獲取成本也越來越高,以“直播+電商”模式將成為電商行業的下一個風口。大朗電商協會和毛織設計師協會很早就預測到了直播帶貨的紅利,因此在去年織交會舉辦了新銳主播大賽,簽約了一批本土主播,賦能產業發展。

今年以來,由於疫情的影響,更是凸顯了直播帶貨的重要性和社交電商的關鍵作用,這也是我們舉辦3月直播活動的原因。傳統的批發市場只是履行了線下貨品的流通職能,要做到裂變用戶,需要將線下市場搬到線上,平臺是我們的交易載體,主播是我們的運營,而社交媒體和分銷就是我們的流量,隨著流量成本的不斷遞增,將共有流量轉化為私域流量是每一位商家都需要重視和搭建起來的。我們相信,在鎮委鎮政府的指導下,在行業協會的共同努力下,在專業機構的培育下,我們一定能夠解決流通中的人、貨、場等問題,幫助企業儘快掌握“直播+電商+社交”的新型營銷模式,突破轉型升級瓶頸。

記者:這次疫情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尤其是數字化轉型、智能製造等方面?

曾悅:疫情確實加速了企業上雲用雲和數字化轉型的步伐,數字化技術正重構組織和流程,簡化作業環節,提高效率,企業的商業模式、管理模式、運營模式、工作模式都將轉變,企業將加快線下到線上的佈局,推動業務連續性管理,更加重視網絡化協同和智能製造等。

除此之外,疫情下,企業擁有強有力的骨幹團隊也是尤其是重要的,人才是企業的核心資產,經歷這次疫情的洗禮,團隊能迎難而上,才愈發強大且穩固。

就整個產業而言,而此次危機也將倒逼大朗毛織加速整合,大朗毛織擁有豐富的產業鏈資源,現在政府、行業、企業都在苦練內功,為疫情之後實現高質量發展積蓄力量。

記者:對於集群內的企業而言,他們在疫情前後有哪些明顯的變化?

曾悅:受疫情影響,大朗毛織的產銷情況面臨較大壓力。例如內銷企業訂單有所減少、外銷企業生產力有所下降,整個產業集群延遲開工等。

面對疫情的影響,我們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力促企業復工復產。一是會分片落實,深入企業督導企業復工復產,協調解決企業復工復產問題。二是做好“線上”復工復市大文章。舉辦線上培訓活動。舉辦“雲端”復市促銷活動。三是動員金融機構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彙編成《大朗鎮金融機構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政策一本通》,形成政策池向企業精準推廣金融政策。四是落實疫情期間集體物業租金的優惠政策。據統計,本次減租僅社區(村)一級物業就涉及合同約5400份,涉及金額約8000萬元。

通過以上一系列措施,以大朗毛織貿易中心為代表的毛織商圈已全面復工復市,規上毛織企業復工率達83.3%,隨著措施的進一步深入推進、國內疫情的進一步控制以及恢復性消費的到來,大朗毛織的生產銷售將進一步改善。

記者:國內消費市場來看,各行各業都在自救,服裝專櫃的導購在家直播賣貨、運營微信社群維繫老客戶、產業帶商家轉戰電商等,我們整個毛紡織集產業群,以及單個企業有哪些自救的措施?

曾悅:為了減輕企業負擔,政府與各部門、機構出臺多項企業政策優惠,包括員工補貼、租金優惠、金融扶持等。同時為了讓企業快速復市,政府部門與商協會、服務商、平臺機構制定產業復甦計劃,如3月份的大朗毛織直播活動,我們針對企業需求和平臺政策,在3月舉辦1~2場線上直播培訓以及4場電商平臺直播活動,為企業開通平臺綠色通道,幫助企業在疫情下快速通過互聯網開拓市場,儘快迴歸快車道。據瞭解,大部門的毛織商圈企業在3月10日左右已全面復工並儘快迴歸快車道,據部分1688商家表示,目前平臺的流量還有訂單量符合預期,甚至比2019年同期的訂單量還要多。疫情下,企業積極尋找生存渠道,瞭解到直播和社交媒體是電商發展趨勢,很多企業通過運營微信粉絲群、建立社交媒體、打造企業IP品牌、培育主播,為新一輪紅利做好準備,同時利用成熟的電商平臺開拓營銷渠道。

記者:國外新冠肺炎疫情相繼暴發,大朗針對國內外消費市場的策略會否調整?

曾悅: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力度開發國內消費市場。實際上,近年來我們一直通過“線上”+“線下”、“國內”+“國外”的方式,進一步開拓國內外市場。目前,大朗毛織出口內銷佔比從原來7:3逐漸拉平到1:1。接下來,我們會堅持把大朗毛織強大的生產能力、快速反應能力與電商、直播、社交零售相結合,進一步開拓國內市場。

更多內容丨盡在《中國紡織》雜誌

東莞副鎮長變網紅帶貨主播,賣出2.7萬件毛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