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4名河南考生答题卡疑似被调包一事?

流水泠凉


说个真事……

我有一位很要好的高中同学,读高中时我俩是同桌,每次考试不是她第一就是我考第一,然而我比她更幸运,高考时超常发挥,考上大学走了(我们高中比较烂,即使考第一也只是考了个差不多的学校)。然而她离二本线差了三分,名落孙山的她并没有气馁,留在本校复读,复读一年后,再次考试依然差了三分,她开始变得敏感,我挺担心的。

恰好那时她有个舅舅在某重点高中教书就接她去那所重点高中复读,她第三次参加高考的时候,我都已经大二了,而第三次高考后,她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然而成绩出来傻眼了,她的成绩也就只能上个专科,比估分差了一百多分。

再得知这个成绩的时候,我都不信她会考得如此烂,我劝她说“这事你得查啊,必须查啊。”那几天我偶尔梦见她自杀,被车撞,内心特别痛苦。

他爸看着她的情况也很着急,而且周围有很多人都认为复习三次就会紧张,考不好也正常,而我一直力挺她家里人去查这件事。

他父亲通过她舅舅找到省教委,省教委同意对成绩进行复核,复核结果是“那一百多分找回来了。”她跟我说“复核结果说是算总分的时候少算了一科的分数。”

身为一名法学研究生的我,对这个结果表示深深的怀疑,少算一科分!!!她当时又没缺考,怎么可能一科分数是零分呢。公布成绩前核算分数的老师都是“傻子”嘛?然而,我很开心她分数找回来,读了一所很好的大学,现在在市里银行工作,老公非常疼爱她。


对于我们山村的女孩子来讲,高考是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我当然希望这件事不是真的,但是很多事没有证据很难说服大众。

我一直想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一定要尽自己所能找到真相,不能让孩子因此毁了人生。


秘语相传


作为一个记者,我经常会接触到一些消息,这次看到“河南高考答题卡被掉包”这则消息,不禁想起一位河南的朋友跟我讲起的一件往事。


这位朋友十几年前的时候就读于河南某王牌中学,当时他是在某县城初中名列前茅,因此被选拔进入了这所高中。


这所高中不仅收的都是优质学生,而且优中选优,还搞了几个尖子班,火箭班,竞赛班之类的班级,各有侧重。


我的这位朋友呢,是在火箭班里。这个火箭班有一个特点,就是教学进度比较快,高二上学期寒假,他们还不休息,紧锣密鼓的补课,在开学之前把高中所有的课程都学完了。


紧接着就是高二下学期,火箭班的,一般都会把中心放在竞赛上面,然后到了下学期尾声的时候,忽然有一天班主任开了一个小规模的班会,找了几个学生(包括我那位朋友)说咱们班同学都是优秀学生,未来都是学校的希望,所以学校为了大家,争取到一个非常宝贵的高考练兵的机会,让大家提前参加高考,做一个演练。


于是,几个学生被集中起来,把高考内容又集中过了一下,就在高考的前一天被中巴车载着,到了另一个城市,在宾馆住下了,之后的两天进入了考点参加了高考。


我那朋友说,几年之后,他才意识到,原来自己被利用了,应该是替了被人去参加的高考。


如果说连高考替考都是可以组织的话,那么“掉包答题卡”这类事情的出现也就见怪不怪了。

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一方面是加大打击力度。

随着科技的发展,无论是反作弊的电子手段,还是未来可能加入的生物识别的反替考机制,都无疑会让不法分子越来越难以得逞。


另一方面说,也要继续实行考试制度的改革。

正是由于一次作弊的收益如此之大,才会让很多人铤而走险,一考定终身的情况如果能够改革,那么会解决很多问题。

比如现在推行的新高考改革中,就增加了考试次数,这体现了未来的改革方向。


但无论如何,对于已经发生的问题,相信有关部门一定会严查到底,给群众一个交代,毕竟这涉及到公信力的问题。

坚持优质原创,分享我的经历和见解。如果您喜欢我的答案,就请点赞和关注,并在评论区发表高见吧!


佩子临


这是一起骇人听闻的离奇事件,离奇就离奇在,如果家长的指控为真,这将是恢复高考40多年来性质最为恶劣的作弊事件,甚至可以将多年来鼓吹的高考公平的遮羞布彻底撕破。

为什么下这么严重的判断?因为事件一旦查实所反映的高考问题实在太大!

下面分析基于河南多地家长的指控被查实为真的假设。迄今为止,纪委介入,在披露最终调查结论之前,“一切皆有可能”。

首先,考生考试结束之后,试卷会被现场密封,并有严密的安保管理措施,如果存在擅自篡改考生试卷,并调包的可能性,那就意味着这个漏洞绝不可能是第一次被人利用作弊,至少河南省考区的试卷安保存在的问题可能由来已久,并多次篡改试卷并调包,几乎不可能这是偶然的事件。

如果河南省的高考试卷安保可能存在巨大的漏洞,那么其它省的高考试卷安保也不大可能就清白。40多年来全国高考,到底这样的试卷安保漏洞还有多少?多久?多大范围、程度被人利用作弊?这可算得上是高考恢复以来迄今最大的丑闻,接下来的咎责处罚势必是一场风暴,而被掀开的查实案例又会引来社会对高考信任的崩盘。这么多年,高考尽管有种种不堪,但它毕竟是一个“公平”的选拔考试,这是深入民心的社会信念,一旦这个信念动摇,被颠覆,对民众社会心理的冲击将是毁灭性的。高考犹不“公平”,哪里还能找到“公平”?


其次,从作弊的人来说,精心策划的任何作弊行为必然是基于理性的行为,那么,通过瞒过或收买高考试卷安保系统进行篡改作弊,而且还要狸猫换太子,将高分卷与低分卷调包,从技术上是极难,风险极大,与可能的收益极不相称。

这么说吧,把300多分的考生调包为600多分的试卷,对于付费作弊的买方来说,他们要付出多大大代价?有这笔钱,把孩子送出国去读大学绰绰有余,冒这个险而且孩子高概率还读不走(300分的水准去读600分的高校),败露风险还极大,败露的后果是身败名裂,锒铛入狱,敢这样作弊的买主岂止丧心病狂,根本就是脑子进水,肩膀上扛满缸金鱼。

而且,对具体操作作弊的人来说,得多大诱惑才敢如此操作,才收买得动?哪怕是替考,相比于篡改试卷调包,风险也要小很多,可行性也要大很多。要知道,篡改试卷那可是白纸黑字,留下的证据实锤,比罗永浩老师的产品还结实。

即使是买通篡改试卷调包,凭什么就能迅速确定哪一份试卷比300多分更高?那可是4科试卷悉数篡改才有可能把600多分卷与300多分卷一对一准确定位篡改并调包,这难度,堪比徒手研制出龙芯一号。

否则,即使篡改掉包其中一科悬殊分数的两份试卷,130分的换给30分的试卷(总分150),对总分的影响也就100分左右,要达到悬殊近300分,技术难度实在是太高。

如果说,因为考号录错,张冠李戴,倒有可能出现300多分的试卷与600多分的试卷弄错考生。问题是媒体采访披露的试卷答题卷确实有人为篡改的痕迹,因此大体上可以排除因为差错而不是作弊造成的可能性。

所以,这是一起骇人听闻的离奇事件。等调查结果公布自然也就真相大白。最后,再说另一种可能性。2013年也曾曝出过类似指控高考试卷被调包的事件。当时惠安考生杨婷婷指控试卷被调包,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及时向媒体公开杨婷婷的四科考试卷,虽然语文科答卷存在考号被涂改,但四科考试卷确认笔迹一致,杨婷婷指控不实。

福建省教育考试院新闻发言人对当时去采访的记者谈到:

至于这次河南曝出的四个地方的考生家长指控高考试卷策划篡改调包的事情到底是真是假,河南省教育考试院不妨及时公布这几名考生的四科考试卷,那么是离奇的惊天丑闻,还是个别考生编造谎言,不就水落石出了么?!


唐映红


调查结果出来之前,一切都是凭个人经验推论和猜测。

作为参加过很多次高考监考的人来说,我个人偏向于换卷事情是不可能的。难度风险太大,相对获得的利益太小。如果高考作弊成功的难度是30000,换卷成功的难度就是正无穷,成功的可能性无限趋近于0。

之前的不说,从考生填写完成答题卡开始。

1.考场:两个本来不认识临时组在一起工作的监考收卷,在一路有监控和考生的情况下走到考务室。注意,监考没有多余的答题卡,条形码一撕就烂了。没有多余条形码,每场监考老师都不一样,进考场前15分钟随机抽签决定。

2.考务室:在监控下,交复审员复核无误后,由监考现场装袋,贴专用密封条,密封条上签字。密封条一撕就烂,监考没有备用密封条。要启用备用试题答题卡密封条得层层上报,省考试中心同意后,一堆人在情况报告上签字才可以。

3.监控:高考监控省里能直接现场直播的看到某一考点的某个考场情况。有人说可以关掉监控。监控室长驻5-8人不等,本校校长主任,配合监考的非本校的领队,区县教育局人若干,市巡回若干,省巡回时不时会进去转转,要在这么多临时组在一起相互制约的人面前关监控,不是付出代价就能办到的,设备出问题临时关闭得一堆人写说明签字上报,难度大了一点点。

4.运输:武警若干把密封好且盖有考点密封章的答题卡袋装车,直接押运到考试中心,全程监控。兵哥哥可是只认军令,不认你脸。

5.入库:查验密封数量无误后签字接收,专人保管,监控24×7不断。注意,这时候同一考生的不同科目答题卡可不在一起,要换卷得抓紧了,不然扫描完再换对分数可没用了。

6.扫描:机器只认二维码和机读卡,二维码只要扫描正常,上面写对写错都没有影响,只有二维码异常时,上面手写的名字号码才起作用。人多工作量大,全程监控,你要想换卷,还重新写作文,还换指定的某一个人的四科成绩?就算你好欺负我都怕麻烦。扫描同时,客观题出分,主观题被阅卷系统按照单一题目切割,随机发到阅卷终端上。

7.阅卷:电脑阅卷老师只见自己负责的题,不见人名,同一考生的同一题目,随机由两位阅卷老师打分,“公差”内系统取平均数为该题最终得分,电脑自动积分。

8.阅卷之后:卷子归档,同人卷子终于到了一起,可此时换也没什么用了,分数已经出了。

每个环节及上下环节都涉及6-10个互不统属互相监督的人,且每个人都涉及到签字及责任转移。假设有一个人,能搞定某个环节,还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确定、找到、搞定本环节少说也3-6个人,还能搞定下个环节看不出问题,还能搞定监控,这么牛干点什么也成了,不用冒这个风险,与收益太不成比例。

如果我被打脸,真心膜拜把这事办成的人,你丫太NB了;你这么NB还干这种事,你丫太蠢了。

给考试中心出个点子:答题卡和考试的试题从出了考场就是分开存放的,试题上有考生最原始的做题痕迹,99%的考生做选择题时会先在试题上勾选,最后再填涂在答题卡上。建议把这几个学生的试题调出来,和答题卡选择题对一下,如果试题和答题卡的选择题答案都一样,乐子就大了。当然,这个方法只能用于学生话的“证伪”,不能用于“证实”,如果答案不一样或试题上是空的,就得用其他办法继续查。

8月7日晚,河南招办回复,看情形熊孩子悬念不大。


致全省招生考试战线同志们的一封信

  高考事关广大考生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党和政府形象。我省是考生大省、招生大省,今年全省考生98万多人,当前正在紧张有序进行近40万人的高职高专录取工作。对今年的高考招生工作,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纪检监察部门严格监督,宣传、公安、工信、保密等部门齐抓共管,教育招生部门精心组织,在考试、评卷、录取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国家法规、政策和程序进行,确保高考安全与公平。

  7月以来,考生家长苏某、杨某以公职人员身份,联名另外两名家长在网络媒体上以实名形式多次发帖,质疑考生答题卡被调包。

  在此之前,根据考生反映,省招办已按规定程序进行了反复核实,结果为:答题卡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与所贴条形码信息完全一致,四科答题卡字迹一致,确认系考生本人所答,成绩准确无误,核实结果及时书面回复了考生及家长。  

  今年我省继续实行网上评卷,使用机器阅读识别考生个人信息。每张答题卡都由考生本人在开考时核对并粘贴个人信息条形码(为唯一性、一次性使用),同时手写个人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等作为核对信息。答题卡扫描时,以考场为单位每30份一组扫描识别条形码信息,答题卡正反面均有校验识别信息,与事先存储在电脑里的考场信息相对应,只有识别校验正确机器才能通过,确保了每张答题卡信息对应准确。

  当前,鉴于发帖的考生家长已实名向省有关部门举报,省招办正在配合省有关部门依法依规进行调查,待调查结果出来后,将按上级要求向社会公布。

  同志们,对今年的高考工作教育部提出了“三无一稳”目标,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三零四不”的工作要求,大家要不忘初心,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砥砺前行,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为让河南更加出彩做出应有的贡献。要让广大人民群众相信,河南招生考试战线的广大干部有决心、有能力维护高考公平公正,维护广大考生利益,维护平安高考、阳光招生的河南品牌,向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河南省招生办公室

2018年8月7日


2013年的福建,2015年河北,2016年河南,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熊孩子无论怎么折腾都不会付责任,更别说法律责任,只会提高社会不必要的成本,让更多的熊孩子前仆后继。


为什么高招办不愿公布试卷原件,下面这位老师作出了回答。我很赞同她的观点。不要把事情想简单。

8月8日下午5:11,四名考生中的李闻天,在见到四份答题卡后,承认都是自己的,并写下了说明,“500分是自己估多了”。此次事件后续无论如何发展,他都成功安全脱身了。其他三名学生坚持答题卡笔迹不是自己的,要做笔迹鉴定,对于撒谎的学生而言,失掉了最佳的脱身机会;当然,对于没有撒谎的学生,我支持你们继续查下去,揭开黑幕(如果有的话)。

申请查分,这没问题,他们的权利;觉得有问题所以举报,这也没问题,他们的权利;见到答题卡,确实是本人的,回家走人,没问题,权利行使完成了,就像李闻天,很聪明,最佳节点完美脱身;但是,如果见到答题卡是自己的,依然坚持撒谎的,这就不是道德范畴了,撒谎报假案诬告,浪费大量公共资源,造成恶劣社会影响,18岁了,进去住几天吧。也有可能真不是本人答题卡,这个概率有多大呢,我个人认为无限接近0。当然,等最后调查结果。



8月9日,原估分600多的“苏小妹”被爆出,为获得北师大自主招生初试资格所作的两篇论文均涉嫌抄袭;随后,网传郑州一中被爆大量参加自主招生学生的论文涉嫌抄袭。

现实往往如此,你可以决定点火,但很难控制火烧到哪里;所以聪明人不会玩儿火。


foxfairy


感谢题主谨慎使用了疑似一词。刚一看到这个新闻,确实很震惊,高考虽然是号称最公正的考试,但近些年也爆出来一连串的舞弊事件,所以这个新闻里的事,还真一下子不敢确认就是假的。

不过随着事件的进一步发展,大家心里基本上有数了。没向家长撒过谎的学生,大概是有的。孩子虽小,也是要面子的。望子成龙的家长自然也是有的,家长更是要面子。从常理讲,要在高考阅卷完成后造假,造假者要么就是高级黑客,可以在电脑系统上从容不迫修改后抹去一切痕迹,从实现的可能性上看基本上是梦想。要么就是收买通了从考场到阅卷老师再到电脑操作者甚至是监督者,然后成功调包,从成本收益角度看确实是不合情理。除此以外,再也没有别的可能。


来看看最新进展吧,河南省招办发布公告,否认被举报事实。
撇开该单位公信力不提,单只是对高考考试答题到阅卷流程的描述,就已经打消了大部分的疑虑。

所以,这事也就这样了,基本上不需要我们怎么看了。


云淡舷窗外


如何看待4名河南考生答题卡疑似被调包一事?

从目前4名家长实名举报并提供的相关证据材料来看,这起事件的疑点诸多,应该查实、查清、查个水落石出!

对此,我就说一点看法:那就是河南省教育和纪检监察部门,要切实认真地对待这起事件,在事件调查过程中,要从严、从快、从科学的角度来实施,并在事件调查结束后,要拿出科学的、有说服力的调查方法、程序和结果公布于众。而要做到这一点,最起码有3个方面的情况应该让考生个人、考生家长和公众信服:

1、考生考试期间所在考场的全程监控视频录像,监考人员从收卷到考生试卷送到集中点的全过程监控录像;

2、涉及疑似被调答题卡考生所在考场全体考生的字体笔迹鉴定;

3、监考人员在高考期间有没有违反高考监考的其它相关规定的情况。


润友


对任何事情,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假设有「内部领导」对答题卡做了手脚,从高考阅卷程序上来说,哪个环节能做手脚,完成调包呢?

高考阅卷程序:考试→监考封卷→押运→拆箱入库→扫描→批改卷→录入成绩→成绩查询

1、考试。考试环节当然可以做手脚,比如河南省2012年就发生过大规模替考的故事;但是这与本次答题卡调包事件无关;2、监考封卷环节肯定无法修改,因为考试结束后,两名监考老师会按座位号先收选择题答题卡,然后再收考试答题纸,全部收集齐后,装袋密封。想在众目睽睽之下替换其他考场的试卷,还要交换条形码、涂改准考证号和姓名,绝对不可能。3、押运环节。都密封装箱武警押运了,没法在这个环节更换。

4、拆箱。拆箱阶段如果想做手脚,需要在一堆人眼皮底下,先开箱,再开袋,找到八个人(4个调包双方)的试卷,然后修改答题纸的信息,涂改准考证号,在这个环节,条形码揭下来就损坏了,所以调包者还要能够制作正确的条形码。

5、扫描。据黑龙江省报道共有11台扫描仪,用一周的时间扫描19万份考卷;江苏省也是用一周时间完成所有考卷的扫描。拆箱后,卷子是以30份为一组进高速扫描仪扫描并切割的成块答案,就算答题纸上的准考证号有错,但答题纸也是属于这个考场的,没法换到其他考场。

但是最有可能动手脚的,还只能在这个环节,因为后面的批改试卷、录入成绩的环节,全部依靠系统,考生信息也加密了,每道题想做手脚就更难了。

6、阅卷。每个老师只批一道题,也完全看不到考生信息,同一个考生的答案会被两个老师批改,如果分数之差在2分以上,会发给第三个老师批改。这个环节是不可能调包的。7、录入成绩。由系统汇总阅卷老师的评分,然后录入考生的考试成绩。这环节没啥可作假的。

所以唯一有可能做手脚的,还是在扫描环节。对于这件事,想在扫描环节做手脚,也有很多逻辑不合理的地方。1、如果要调包,肯定要知道哪个学生成绩较好,知道准考证号和考场座位。然后调包双方的准考证号应该相似,比如只有1位或者2位有区别;这一条的确在新闻中体现了这位(X淇,卢女士的女儿)的考生号就是:18412301153230。那么,这4个号码就是:18412301158236 理综184123014

58230 英语18412382153436 数学18412301153230 语文 (正确√)可以发现涂改的数字都是「容易修改」的数字。0->8; 2->4; 1->2; 1->4; 0->6; 修改后的数字并没有意义,而只是容易修改而已。

也正因为这样,我才一直保持着对河南省考试院的怀疑


可是扫描员扫描的是条形码,而不是手写的考生号;如果条码也被污损了,考生信息也填错了,那这部分自然就没有成绩了,而考生却是有成绩的。

能否交换答题纸呢?其实也非常难。交换答题纸需要做8个条形码,然后从堆积成山的答题纸中找到分散在不同扫描员处的答题纸,然后涂改姓名,贴上新的条形码,彼此归位后,由扫描员再扫一次——Mission Impossible


如果考试院的内鬼有这种实力,那为什么不能直接在阅卷评分系统中开后门?总之,我一直保持着对河南省考试院有限程度的怀疑,毕竟河南开封府从大宋朝至今,可是出过多次舞弊案件的。


但这次事件中,只有四个分处不同城市的考生家长站出来反对,其中还只有一个能考到600分以上的好学生;其他学生也不过500分上下,在河南这种高考大省,勉强能上个二本——一个内鬼做了这么复杂的操作,就为了帮另一个考生上二本?内鬼要承担多少风险?买通内鬼需要多少钱?够不够送考生出国念书呢?


我大胆假设了,但小心求证却失败了。现在我一直在等着四位考生家长提供的新证据、新照片;对于这种双方各执一词的情况,只有书面材料才是唯一的证据,然而我不明白为什么家长不拿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而只是反复强调孩子平时600分,高考337分这种事呢?所有来自家长的口述,未经质证的话,我一概不信,只相信逻辑、证据和流程。


任易


事件源于河南高考成绩6月26日颂布后,有考生及家长置疑?

高考公布成绩与平常成绩相差甚远:郑州小苏平常重点高中成绩600多分,估分620多,而实际高考成绩335分?

洛阳小杨平常500多分,230分?

商丘小淇平常500多,243分?

信阳小李平常500多,261分?

均为不合格分数段



而在之后维权过程中,小苏得到的试卷照片,其展示,认为作文题目及内容不符,其回忆并默写一段高考时《不负时光,不负年少——致2035的你们》作文内容,而得到试卷照片时题目为《富强中国,不负年少》,其本人认为笔迹非本人所为;据悉,已有司法鉴定机构对裁体进行鉴定。

而商丘小淇得到4份试卷照片,其展示,答题卡姓名考号有修改凃改痕迹,条形码二维码图案均有异样,有多处不一样,小淇认为与其在高考时填写的答题卡不同,疑似修改调包。



成绩的巨大落差,以及疑似修改痕迹,大大加重了家长疑虑,之前媒体也曾有报道高考过程的种种舞弊行为,替人代考呀,冒名顶替呀,场内收听做弊呀,……


而对于试卷疑似调包是前所未闻。8月5号四名考生家长联名通过网络自媒体发贴,向河南纪检监察办实名举报疑似调包行为,严重损害考生的升学利益。

8.月6河南教育厅新闻办,公开发文对网上实名举报之事作出回应“近日,网上反映:“个别考生家长质疑考生高考答题卡被掉包”。对此,为维护高考工作的严肃性,纪检监察部门正在依法依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监督,维护高考公平公正,维护高考良好声誉。

河南纪检监察办驻河南省教育厅纪检组成立了专案组开展调查。


8.月7省招办公室也通过“致全省招生考试战线同志们一封信”,发文对举报一事公开说明解释:“之前,省招办已按规定程序进行了反复核实,结果为:答题卡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与所贴条形码信息完全一致,四科答题卡字迹一致,确认系考生本人所答,成绩准确无误,核实结果及时书面回复了考生及家长。”

并对网上评卷,机器阅读答题卡信息,作出相关的说明。

最后“当前,鉴于发帖的考生家长已实名向省有关部门举报,省招办正在配合省有关部门依法依规进行调查,待调查结果出来后,将按上级要求向社会公布。”


对于四名家长实名举报,‘疑似调包’行为,笔者对于寻求事实真象的行为表示支持。实际上是对参加高考公平公正性的质问,是对招考过程中有无渎职的责问,是对社会诚信体系的置问。

公众需要的是能说服大众的真相,需要具有权威司法鉴定机构的报告,能合理消除公众疑虑解释,对复核要求增强透明度,对于电子阅卷来讲,很多事情或许并不困难。

莘莘学子苦读十几年书,不应因为失误或有失职行为,耽误学生的美好青春,对每个人来讲,时间都是无价的……

我们等待最后准确的结论。


太极之渝


高考是一场极具神圣感的考试,我们不能也不敢想象,如果自己的成绩从600分被掉包为300分,人生的轨道将出现多大的偏差。

近日,河南四名高考考生的家长怀疑考生的答卷被掉包,孩子们估分都是5、600分,实际成绩却是对半砍,只有2、300分的成绩。

抱着这种怀疑,他们通过各种关系查到了答卷,却发现上面条形码、名字、座位号等关键区域都有涂改痕迹。作文题目内容改变、没有回答的题目上多了他人的字迹、考生号有修改,种种可以迹象都表明,答卷有可能遭到他人掉包。

但公开的答题卡版本和默写版本,差别似乎并不大?

这件事情疑点还是很多,首先如果一个人能有钱有势到掉包答卷的地步,为什么不换一种更保稳的方法,或者走关系直接给孩子安排个好大学呢?

更何况,在层层监控的高考阅卷过程中,任何小动作都很容易被发现。

正常情况下,直接买通关系修改分数、直接买学位,或者抄别人答案就好了,何必给被抄袭的考生再抄一遍答题卷?

可是,大家也不敢贸然相信这种判断,毕竟以前的确发生过考生被冒名顶替上大学后,本人还不知情的案件,如果这件事是真实的话,就相当于毁了4个人的前途了。

很快,河南省招生办官方回应,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与条形码一致,四科答题卡字迹一致,成绩无错判,确认是考生本人回答。

长期以来,对高考考场的严密检查,对高考作弊的严查重罚,都让人相信高考是一场绝对公平的考试,几乎没有人再去怀疑高考还能作假。

也正因如此,一旦这类事情发生,就会让大家都提心吊胆,害怕自己也牺牲在分数买卖之下。

排除了不可能,剩下的也许靠近真相。

600分对折变成300分,本来就是很蹊跷的事情。

其实也只有三种可能性:

一是考生平时都考作弊在模拟考试中拿高分,到了高考兜不住了,觉得不好向家长交代,于是涂改了答题卷,希望分数查不出来,或者假装被其他人掉包。

但没想到的是家长对他们很信任,甚至愿意为了他们拿自己的公职前途做赌注,要求查卷查证,彻查到底。

只是如果一个人能考作弊熬过大大小小学校老师自己命题的独家试卷,躲过监考老师、监控摄像还能面不改色每回都抄600分,那也真的是很厉害了。

二是高考太紧张,发挥失常,觉得自己应该考不上了,于是放飞自我涂涂改改,最后出来成绩果然不如当初。

可是,每个人每次考试的成绩其实都是很相近的,就算是失手,多数也就是只有其中某一门课考得很差。发挥失常也不会相差300分那么远,6门课每门要减去50分,才会出现平时估分600,正式上场300的巨大落差。

三是真的有人试图掉包答题卷,或者出于报复心理毁坏他人答卷。

而就在新闻出来的第二天,考生李闻天表示确定考卷上的笔迹是他自己的,他要放弃笔迹鉴定。其实这已经是他第二年参加高考了,第一年高考,他的分数也是200分左右,而这次复核试卷,的确也是261分。

舆论的天平似乎已经向「自导自演」那一边倾斜了。


罗生门的闹剧和被偷走的人生,每个人的不同说辞让事情变得扑朔迷离。

事件的中心,是检察官的女儿苏小妹,因为就读于河南郑州一中,平时成绩都很好,才显得这次的335分出奇诡异。

有校友表示,郑州一中的一本率高达95%,根本不可能有考300分的学生。就算她发挥失常弃考一门,也应该不止这个分数。而在这种大环境下,一个考得很差的学生,肯定会被「重点关注」,至少同学们应该都会发现她的问题。

说实话,作弊骗得了家长老师,但是骗不过同桌同学,就算作弊本身不被发现,平时聊到学习话题,不就一下露出马脚了么?

但是苏小妹的一些同学,却愿意为她说话,证明她平时成绩并不差。

不过,同时也有人发现了,苏小妹在参与北师大自招前所发的期刊文章,完完全全抄袭了一名院士的文章。

4个人里,1人承认自己试卷未被调换,其他3人的结论仍旧没有出来。

其实,就算这4个人都是怕考砸了才撒谎的,又怎么样呢?

大家之所以选择相信考生,是因为在高考的历史中,的确出现过几次惊世骇俗的案件。

1998年,16岁的陕西学生荆高峰考试落榜,最后复读考上高中,此后一直在西安打工生活。20年后,她却突然发现有一个同名同姓的「荆高峰」成了幼儿园园长,还担任了当地教育局的干部。

2003年,河南考生王娜娜考上大专,但是被另一名考生花钱买通了关系,从班主任手上拿走了她的录取通知书,变更了学籍档案信息,顶替王娜娜去上学,后来成为了一名教师。

这些被冒名顶替上学的个例虽然不多,但却很令人震惊。

自己辛辛苦苦学习考来的成绩,还不如别人买答案作弊来得快;

因为在其他考试里遇到太多不公,才不想让高考也成被有钱有势的人操纵;

本应该属于自己的人生却被另一个人接替,自己的未来却在那个分岔点后急速下沉。

能被知识改变的命运,却被别人半路截胡偷走,谁都不想发生这样的事情。

高考只能公平。只要教育优秀公平,普通人就一直有上升的可能性。

高考,只能公平公正,哪怕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问题,都会动摇所有人的信心和希望。

如果真的是试卷掉包,那么可以推测的是,在过往的高考中,被悄无声息改变命运的人,绝对不止4个,高考录取已经结束了,就算拿回了自己的分数,一样会面对无学可上的困局。

如果真的是学生说谎,那么他们的父母工作上的前途,也就差不多走到头了。把300分水平的学生转学进郑州一中,背后的关系耐人寻味。


其实答题卷被掉包的事情,本来就算是比较夸张的,甚至考生本人撒谎的可能性非常大。

2010年,一名女生高考300分,却伪造了福州大学录取通知书,骗家长说自己考了500多分,甚至还和家长一起去了福州大学报道,当场被拆穿。

2013年,福建考生杨婷婷就自称自己考了586分,一个月后查询却变成364分,怀疑自己成绩被调包,而且公开的试卷扫描件里,准考证号有涂抹痕迹。

后来考试院公开了4科考卷的原件,证实了杨婷婷根本就没写作文,而她所谓的「回忆版作文」,也是抄袭自优秀高考作文的。


但大家仍旧相信阴谋论,相信考生们撒不出这种弥天大谎。

如果是一个普通家庭的考生,没有想到查阅答卷的话,会不会真的以为是自己考得不好然后死心复读,让其他人有可乘之机?

毕竟,分数疑云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2005年湖北陕西一名考生,被同一考场的前座男生王某调换了英语卷二部分,王某是高三某教师的儿子,在考试完毕后和监考老师打了招呼,帮忙达成换卷行为。

2000年,湖北一名考生发现自己物理不及格,决心复查成绩后,发现卷面上多处空白,后来证实是被后座的一个考生换了试卷。

不过,这种换答卷的行为因为两人笔迹不一,只要翻查试卷立即能发现。而且,现在都2018年了,监控防伪措施要比当年严格得多。

那么这次字迹相近的罗生门,事实又会是怎样呢?

奶粉是假的,疫苗是假的,高考分数,就不要是假的了吧。


哪怕有99.9%的可能性,是4名考生都在撒谎,也不能放任0.1%的真相被遗忘。

这可是唯一能让所有人平等竞争的考试了,希望我们不是因为善良和贫穷,才不去相信答卷被调包的可能性。


公开试卷原件可以解决的事情却变成了全民关注的闹剧,这次也真的是闹大了。


王锐旭


才刚好看了相关情况,目前有四个家长质疑掉包。依据如下

第一,估分和实际得分差距明显

他们平时的成绩都和高考成绩差距很大,其中一个估分六百多,结果300多,还有三人估分500多,结果200多。

估分六百多的那个,是在郑州一个著名高中,该学生在该校阶段考试中排名年级前300名。这一点得到了证实

(个人认为这点,只能说让人怀疑,但是谈不上实在的证据,客观说考试的确有考砸了的可能性)

第二,作文不是自己的

我晒出两篇作文

第一张图是答题卡
第二张图是该学生自己字迹


客观来讲,肉眼可以看出,字迹的确很像,其家长认为有人故意模仿了字迹,其实也有一定可能性。

掉包必须是在了解这个孩子成绩的基础上,然后再掉包,是需要提前准备的,不然作弊的人掉包个成绩更差的怎么办?

(证据上说,验证字迹,真相自然明了,这应该是证据里面最强有力的证据)

第三,答题卡修改

主要集中在名字上有涂改痕迹,座位号被修改。

逻辑上,一般人很少写错自己名字,尤其高考这种全神贯注的时候。

第四,4份试卷的考生号不同,二维码三种图案

如果的确不是该学生家长资料错误,毕竟是通过非正规手段,不排除有这个可能性,那么该证据力度也非常强。

因为不可能学生自己写出来四个考生号,而同一个考生的二维码是绝对相同的

这点其实也很好查明,把卷子彻底晒出来就好

总而言之,其实要想查出来是不是卷子有问题,其实并不难,毕竟卷子如果没销毁,拿出来看下就知道,答题卡的字迹,二维码,考生号都可以一一比对,然后再核对字迹。

本事件其实非常严重,高考一直号称相对最公平的考试,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改变命运的时刻。

过去电脑没联网,有直接盗取别人名字上学,现在真如果有调取别人成绩来用,那真的太可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