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無為而治”孔子思想“克己復禮”,是否都阻礙社會發展?

公義律師


我這裡說一下無為而治。

治理國家,既要有為,也要無為。國家對有些事情是要管的,這是有為;對有些事情也是不應該管的,應該讓被管理者自行其是,自由處置,這是無為。

有為和無為之間有一條界限,就是國家權力與其他主體權力之間的分界線。這個分界線經常變動,在不同國家,不同歷史階段都是不一樣的。歷史的發展,就是尋找適合歷史狀況的這個分界線。

只講有為,不講無為,就是隻重視君權,不重視民權。只講無為,不講有為,則相反。都是走極端。


王新莊律師


不會,那是你根本就沒看過他們的書,也就不可能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了,連它們的意思都不懂,又怎麼理解他們的思想?

老子、孔子能被後世兩千五百多年裡的讀書人、帝王奉為圭臬,又豈是一句落後,一句阻礙發展就概括的?

道德經講的什麼?無為而治指的什麼?

從大了說,道德經講的是事物發展規律,從小了說,是教皇帝,如果做一個皇帝的,

無為而治絕不是什麼很多人解讀的什麼皇帝什麼都不幹,讓老百姓休養生息,自行發展,這是典型看字面意思了。

它實際上指的是皇帝在上位,不能表露自己的情緒、喜好、能力、智慧,要懂得隱藏自己,不能讓臣子看穿自己,從而找出自己的弱點,利用自己,

至於孔子的思想,也是這個道理,克己復禮,復的是什麼?什麼是禮?他想要的,是長幼有序,倫常有序,尊卑有序,君臣等級,要的是規矩,

所以,這怎麼阻礙社會發展?兩個思想家,又不是政治家,如何阻礙發展?有那麼大的影響力?


南朝居士


回答前先分別分析一下:老子和孔子的思想和主張。

老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倡導依照客觀自然規律行事。

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等博愛思想境界,就是很好的體現。

其中,無為而治,並非不作為。而是去除那些人為謀取私利,阻礙生存發展的不良企圖行動。讓其順著自然、和諧、共存、可持續的健康發展,最終達到無為而治的目的。

孔子是儒家代表人物,萬世師表。倡導禮義廉恥,仁愛思想。

因材施教,即是現在素質教育的前身。

禮義廉恥,仁愛等思想,也是現在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要組成基礎。

克己復禮,講求的是約束自己的不良謀求,讓言行符合禮義。順應時代的正常有序,穩步的向前發展進步。

綜上所述,“無為而治”和“克己復禮”,都是人類社會進入更高文明的必然途徑,以及最終發展結果。

只是在先前生產力低下的古代,被君主們扭曲,而擇取美化自身的統治,而使其本質被破壞。進而缺失,無法體現真實意義。

而隨著人類思想進步,社會發展,逐步還原其本質。

現在的徵信系統,就是規範人們誠信建設的有力保障,也是為達到“無為而治”和“克己復禮”的有效方法之一。

認同的師友們,歡迎關注點評交流,互相補充!宏揚傳統文化的正能量!謝謝大家!


袁少安


怎麼才能“無為而治”呢?讓人民獨立、自由、自尊、結社、自我實現。你看老子是不是具有現代思想?是不是好像有朋友自遠方來?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就是能夠跨越時空,擁抱真理。這樣的思想會阻礙社會發展嗎?

怎麼才能“克己復禮”?樹立“道德”(個別人樹立道德而不是社會大眾共識)、建立綱常(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立牌位下跪、建立等級制度(人分三六九等,工作分三六九等)、把等級制度引進家庭從小培養下跪習慣、忠君(而不是忠於真理和信念)、君父(帝王是天下人的父親)……皇帝殺掉岳飛理由是什麼?莫須有!(不需要),太猖狂了。

大家看看,孔子讓人民承擔一大堆義務,但卻沒有規定人民的權利。人民的權利只能等待帝王的恩賜。孔子的理論被黑格爾認為是沒有思辨性的,沒有官方背書根本沒有市場。實際上孔子活著的時候,兩次周遊列國總體上不被認可;那時周天子、封國國君、卿大夫、士大夫都是崇尚獨立人格的。孔子最後回到家鄉教書,希望通過教育統一思想即有教無類,傳播自己的思想。孔子來自遠方的朋友是董仲舒以及一批痴迷千秋萬代統治人民的帝王。有教無類一詞,大部分人的理解是不對的。


雲端美


老子的"無為而治",是要人們遵循大自然和社會的發展規律,不要妄作為,不要好大喜功,是正確的思惟方式,對社會進步是有益的。

孔子的"克己復禮″,是要復周公之禮,是要恢復舊的統治秩序,是阻礙社會進步的。

孔子的學說,精華與糟粕共存,老子的學說則過於理想化,都應當批判地繼承,取其長而棄其短,做到古為今用。


陳老師224723857


老子的“無為”,孔子的“克己復禮”,都不僅是一種思想,更多的是修身的路線,這樣才能有助於看清社會發展趨勢。

別說老子孔子,其實我們每個普通人都能發現:一個任性,自私,慾望過度膨脹的人或社會,最後會發展成什麼熊樣!

會發展成社會的毒瘤,或毒瘤的社會。

這不是什麼高深的哲學,是個常態的現象。每個人身邊都有大量的例子,那些慣壞的熊孩子長大了成了什麼?那些流氓政權,最後是怎樣作死的!以搶掠為榮的索馬里海盜文化,如何令全世界頭疼!

然後,大家會形成一個社會共識:人的發展,社會的發展,都不能任性,要符合自然規律,還要約束私慾的無限膨脹,要敬畏不知。

自然規律是什麼?不能紙上談兵,有高明的辦法。人是大自然的縮影,國學提出天人合一,相應相通的基本觀點,簡單說,自己身上就有健全的自然規律,掌握生命的規律就能掌握自然規律。

但是很多人不相信,國學還提供了實證的路線與方法系統,這就是老子孔子的“無為”“克己復禮”展開的內涵。

無為,是讓人性裡面,任性又無知的感官無為,消停,靜下來,定下來,誠心誠意的把自己放到大自然,體驗大自然的高明,昇華生命。

所以,需要無為的不是大自然,是自我裡的無知和任性。因此“無為”後面還有話,“無為而無不為”。真正體驗、掌握了自然規律,昇華了認知格局,不再無知無畏,就可以有所作為,甚至無所不為了。怎麼做都高明,這樣的人,才能真正促進社會發展。

復禮也不是復古,是恢復對社會和自然的敬畏。是對不知和更大的智慧,常懷敬畏之心。不剋制貪婪,私慾,對社會後面的齒輪,對自然規律毫無敬畏,盲人騎瞎馬還為所欲為,會是什麼樣的後果?

個體和社會,會像大量癌細胞的高速繁衍,發展的越快,越害人害己。自然規律再高明,也救不了作死的人,放縱的社會,只能讓他咎由自取。

綜上所述,“無為”,“克己復禮”,不是要阻止社會發展。而是要阻止社會向不健康的方向發展。保持和諧,自然,健康,可持續的發展與繁榮。


杜新治


不論是孔子的“克己復禮”還是老子“無為而治”,我從接觸到現在。前後經歷了崇拜、懷疑、再崇拜、再懷疑的螺旋式認識階段。

任何思想體系的產生都有其時代背景。孔子和老子都生活在春秋戰國時期,你知道那時候的大社會背景是諸侯混戰,民不聊生。天下一片混亂的局面,好像就沒有個結束的希望。

在這個時候孔子就提出了“克己復禮”,就是要諸侯和人民都恢復商周時候的舊的禮教制度。老子就提出了“無為而治”的觀點,字面意思就是統治者不要多事,老百姓自然會平安的。主要是想讓統治者者不要再發動戰爭,不要讓百姓受苦,這是他的初衷。

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提出來,應該說是有他積極的作用的,希望天下太平嘛,大家和平共處嘛!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他們的觀點就不一定能適應時代的需要。我可以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就是在日本人入侵中華民族苦難當頭的時候,能要求我們中國人“克己復禮”“無為而治”嗎?

就是現在這個社會經濟發展這麼快,人們競爭這麼大,我們首先要考慮“優勝劣汰”的原則,大家可以把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作為自己修身的教材,在極大的競爭面前不至於迷失自我,不迷茫彷徨,由於甚至崩潰。可以把他們的東西當做比較高級的心靈雞湯來看吧,不要顯得那麼嚴肅。



汾河家園


老子是道家,道家主張無為而治,我想很多人理解錯了這個詞,道家是自然科學的創始者,道家的理論就是順其自然,不能人為去阻礙或左右社會發方向,讓社會自然平衡發展,實現和諧。其實發展是相啟相承的,有些看是負面卻能啟發正面。而孔子的克己復禮讓社會變得更寬容,剋制自己的貪婪和衝動,對人禮讓三先,這是穩定社會的文明文化,也是治國治民的最高智慧,這是中華文明禮義之邦的根本!也是中國為什麼歷經幾千年都能統一的基本血液!


凌風144403443


孔子作《春秋》,因獲麟而絕筆。起自魯隱公元年,終於魯哀公14年,中間所記之事,共有242年,真是一部洋洋鉅著。在當初漆簡時代,成此鉅著,實屬不易!

當下修訂過的《詩》,《書》,《禮》,《易》,以及《春秋》,《孝經》等書分別交給眾弟子,各自傳抄。留傳後世。

一到秦世始皇時,聽信李斯之言,焚書坑儒,奈中原之大,豈能焚盡。

縱觀孔子一生,贊《周易》而闡明卦義,俾作筮宗;冊葩經而剔除淫風,嘉惠後學。定禮樂而地鬼神尊,修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東山隱鳳,慨德衰焉已而興歌;西狩獲麟,傷道窮分溘然長世。

一生事業冠冕人倫;半世棲皇,針砭末俗。

孔子以順勢之為而治,奈生不逢時而已。

夫子何為者?棲棲一代中!地猶鄒氏邑,宅接魯王宮。嘆鳳嗟身否!傷麟怨道窮!今看兩楹奠,當與夢時同?




愛國才能富強


兒子:“老爸,什麼是無為而治?”

老爸:“兒子,這問題太複雜了,簡單說就是根據你的天性引導和教育你。”

兒子:“老爸你知道的,你兒子我的天性就是貪吃、貪玩、貪睡。”

老爸:“哼?再加個貪色,你給老子就差整個豬八戒出來,看老子不打死你!”

兒子:“老爸稍安勿躁,克己復禮,豬八戒怎麼了,先是天蓬元帥,後成淨壇使者,別人給摳鞋跟都嫌指頭粗著來!”

老爸:“這臭小子,克己復禮都用上了。我去找找玉皇大帝和西天如來,不信治不了你小子!”

兒子:“哈哈!老爸你又錯了,我才不怕什麼玉帝老兒和西天的胖和尚了。只要不找我班主任老師,我就謝天謝地,謝謝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